海洋貿易給宋朝帶來了一筆不小的財富,而通過海關,其中一部分的財富便流入了國庫之中,這極大的增加了宋朝的作戰時間和作戰能力,也給了趙禎更加強大的自信,雖然此刻瓦橋關前線依舊在拉鋸著,可趙禎卻不再如同從前一般惶恐不安,而是一副枕戈待旦的樣子,每每上朝不到下午兩三點基本不走,一天十幾個小時的開會,基本上吃飯的時候都是徐清等人陪著的,看得出來,對於收複燕雲十六州,他是真的非常渴望這份功勳能夠在自己的手中完成的。
作為老板趙禎幾乎一刻不停的在工作,底下的人自然也是一刻也閑不下來,範仲淹在這段時間中不停的從全國各地調集著軍隊所需的糧草,同時與樞密院結合,利用收集糧草的機會,帶著軍隊挨家挨戶清掃本地的土豪劣紳,這些人,原本在和平時代,張牙舞爪,為虎作倀,當地的廂軍也因為他們勢力龐大不敢拿他們怎麽樣,可借著征收糧草的機會,原本駐紮在京城附近的禁軍開始全麵進入全國各縣城征收糧草。
這些人裏,即便是隨隨便便一個都尉,家裏也可能是功勳之後,甚至是將門世家,對於土豪劣紳,他們可是一點也不害怕,尤其是皇帝都下旨了,按照大宋律令來辦,他們就更加不用擔心這些人會把他們怎樣了,短短幾天時間,所收迴的征收土地,甚至相比起以往一年的量還要大,看著這些重新被納入征稅範圍內的土地,範仲淹的心中倒也沒有那麽排斥戰爭的意思。
或許人世間也確實需要一場大雨來洗滌這塵世的點點灰霾吧,範仲淹在心中對於戰爭如此想到,有的時候,利益是真的容易改變一個人的想法甚至是命運的,就像範仲淹先生,原本這個時候他應該是已經被趙禎給撤職了,從堂堂副宰相的位置上到了一個睦洲知州的地步,地位可謂是天壤之別,雖然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範仲淹先生寫下了他的千古名篇《登嶽陽樓記》以及《嚴先生祠堂記》,可是這兩篇文章中的鬱鬱不得誌卻昭然若揭,而現在的他,雖然沒有寫出這兩篇曠古名篇來,卻為整個大宋在刮骨療傷,這才是他真正想做的。
而後世之人,雖然少了這兩篇名文,卻多了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不得不說,用兩篇煌煌巨著換得大宋百姓的千秋安泰,這筆買賣,是真挺值得的,起碼徐清是這麽覺得,至於大宋朝此時另外一位能人,夏竦和陳執中,則也是在忙著自己的事情,自從戰爭爆發以來,全國各地的軍隊現在都處於隨時準備戰鬥的狀態,尤其是貼近越朝的地方,也就是現在越南地界,此地自古以來便不服王化,每每到中原動亂之時,便會率軍北上,以期搶奪華夏肥碩之腹地。
現今大宋全部精銳主力都在瓦橋關與開封府附近,整個東南方向呈現出兵多且弱的狀態,守城雖然有餘,可鎮壓當地部族叛亂卻遠遠不夠,而這些當地的山中部落,多於越朝之人出於同祖同源,若是稍加放鬆,便會招致東南戰火延綿,甚至會威脅到廣州也說不定,那裏可是現在宋朝最大的出海港口,也是整個宋朝境內海關稅收最多的地方,每年幾乎可以達到一百四十萬貫左右,若是此地被奪,不僅僅會讓越朝獲得足夠的錢財來支持戰爭,甚至會讓宋朝的國家財政陷入困難,從而導致瓦橋關前線出現問題。
拖欠工資這種事情,在戰爭年代可是要命的事情,這些當兵的軍人,可不像後世的人民子弟兵,憑借著強大的信仰,即便是爬雪山過草地,吃著皮帶都能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此時的軍人大多並沒有什麽愛國思想,之所以當兵,完全是為了一口飯能把自己填飽而已,要是不給錢還想讓他們拚命,夏竦和陳執中兩個人幾乎都能想象的到,戰場之上會激起怎樣的兵變。
所以保護廣州,維護廣南西路、廣南東路的穩定,便是他們現在必須要做的事情了,在不能調集其他地區兵力的情況下,還要保持這個地區的穩定,可以說這兩位老大人簡直是在透支著自己的生命工作了,對此徐清也是愛莫能助,畢竟外交上的東西,他是真的不懂,對於越朝,他也沒有什麽太過高明的了解,這是一個在中國曆史上沒有什麽存在感的國家,千百年來一直處於被吞並又獨立再被吞並的狀態中,對於當地的人文地理,徐清也基本是一片空白,所以這件事他也沒有什麽插手,而是專注在了自己的事情上,不停的忙活著培養那些工人,讓他們能夠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冶煉工人。
而徐清自己,則是一直待在開封府的郊外,為宋朝第一座成規模的冶煉廠不停的工作著。
自從一個月前火炮在趙禎麵前試驗過後,火器的全麵應用便得到了趙禎的全力支持,而徐清也通過這一次實驗,知曉了宋朝冶煉技術、火藥技術的根底,這樣的能力,製造出一個年產量超過四十萬噸的冶煉廠絕對不會有任何的問題,唯一需要解決的,就是人手和資源的問題罷了。
這兩點都非常的難解決,畢竟宋朝的聰明人大多都去讀書,研究文學去了,做理科工作的是少之又少,實地做工程的更是曠古絕今,幾乎沒有,想要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培養出一批頂尖的工程、設計師、工程師來,簡直是要了人命,而這於資源的集中相比,還不算最讓人難受的,專業人才培養起來盡管再難,隻要敢投入進去,就沒有辦不成的,大不了一百個人扔進去,死掉八十個,他也能活二十個,這二十個人就可以摸索著教育其他的人,慢慢的形成一套體係出來,總能出來一批專業人才。
可資源如何廣泛的集中到冶煉廠來,這個問題可就難解決多了,這是一個要年產量高達四十萬噸的大型冶煉廠,這樣的冶煉廠放在現代雖然不算什麽,可放在古代,光是把燃燒的煤炭和冶煉的鐵礦、銅礦、錫礦運送到這裏來,這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絕對不是依靠兩輪車可以做到的,如此大規模,接近四百萬噸的運輸量,必須要依靠火車才能進行。
建造火車,開封府附近的土地幾乎都是平原可以一直延伸到礦區,並沒有什麽太大的困難,可火車這東西,可不是徐清能簡簡單單造出來的,盡管徐清知道火車的大概模樣,也知道他可以用熱量來帶動,可是這畢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係統,如何讓他真正的出現在宋朝的土地上,這簡直能要了徐清的命。
可就算是要了他的命,他也必須得幹,工業化最簡單,也是最通用的一個標準,就是鋼鐵產量,因為一個國家若想要工業化,鋼鐵的需求量是最大的,無論是造船還是建房子,又或者是建造火車、鐵軌,大炮、機槍,這些東西,全部都需要用到鋼鐵,如果徐清不能把宋朝的鋼鐵產量提上去,而是繼續依靠小作坊式的冶煉辦法來生產火炮的話,這場戰爭就絕對會拖延很久很久,甚至會把宋朝給拖垮也說不定。
對於一個農業國家來說,它的國庫若是空虛了,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他不像工業國家那樣,有著十分強大的金融係統以及齊全的公交係統、醫療體係,隻要一個天災爆發,頓時就會讓整個國家陷入到紛亂之中,這個時候,唯有用金錢來講物資運送到災難地或者是雇傭軍隊去作戰,才能讓國家安然度過災難,而現在的宋朝,幾乎已經接近於國庫空虛的狀態了。
戰爭的花費實在是太高了,所以徐清必須要把這個冶煉廠造出來,然後大規模生產火炮,利用火炮的巨大殺傷力盡快結束這場殘酷的戰爭,因此,他必須要把火車這個大玩具給搞出來,為此,他不惜派人立刻下南洋去把橡膠樹帶迴來,這是製造蒸汽機很重要的一環,若是沒有橡膠,蒸汽機就很難維持密閉的狀態,而且在鋼輪上以及火車的車廂中,都需要橡膠來作為緩衝工具,沒有橡膠就沒有工業時代的來臨,所以大規模的橡膠林是必須要有的。
至於現在,顯然不可能短時間內在宋朝的土地上種出大規模的橡膠樹的,為此,徐清隻能以非常高昂的價格直接從經營難養的富商那裏購買橡膠,對此,那些富商們自然很是開心,畢竟這東西在難養比比皆是,畢竟是一點也不值錢,當地人甚至根本沒有把這些事當成過一迴事兒,現在徐清願意出錢來買,還是用一個不算低的價格,一時之間,許多錯失了渤海貿易的商人們紛紛開始轉向南洋,把大量的橡膠帶迴到了國內。
而也正因為這些商人們的做法,導致南洋許多半島上的土著們紛紛認識到這東西的價值,盡管他們也不知道這東西到底有什麽用,可既然有人開始願意出錢來買這些橡膠樹裏的果汁了,自然有許多人紛紛開始保護起了這些橡膠樹,甚至有很多當地土著開始種植起橡膠林來,而同時隨著橡膠貿易的興起,許多漢人紛紛開始從自己的故鄉來到了隔海相望的南洋,用錢或者是其他物品開始在南洋的土地上種植起橡膠樹來,在有些大的島嶼上,甚至開始出現漢人聚居的城鎮,這些城鎮之中有學校也有醫館,設施十分的周全。
這就讓許多本地的酋長和上位者也開始進入城鎮中生活,因為橡膠的出現,這些島嶼上終於開始出現了人類文明的曙光,許多城鎮開始建立,國家意識也慢慢覺醒,而這些依靠橡膠賺了錢的人們則又紛紛開始熱衷起了宋朝的瓷器和絲綢來,他們把通過橡膠賺到的錢又拿迴到宋國來買大量的茶葉、瓷器和絲綢,而更有錢的人,則開始買起了宋朝的金器、玉器,一時之間,這些暴發戶的存在立刻讓宋朝的奢侈品市場繁榮了起來,來往於南洋諸島的船上,也慢慢開始從橡膠開始向其他物品轉變,一個以宋朝為中心的貿易體係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慢慢建立起來。
當然,這都是後話,此時的橡膠除了徐清知道它的價值之外,其他人並不知曉這東西在未來將會有多麽的值錢,而此時去往南洋的商人們也基本是不通過當地人開采,而是直接自己上島開采,整個橡膠貿易還處於十分落後的狀態中,當然這也便宜了徐清,免費得來的橡膠自然也不會賣出太高的價格,這也讓徐清的腰包好受了許多,不過這些錢也留不了多久,很快這些錢就全部投入到了蒸汽機的研發當中,並隨後變成了無數的零件。
蒸汽機這東西,徐清曾經隻在曆史課本中看到過,對於它的工作原理,也隻是知道一些最基礎的知識,比如說燃燒煤來產生熱量,隨後將熱量傳導如水中,將水煮沸之後便會在鍋爐內產生強大的壓力,隨後便通過外部的軸承將壓力轉化為動力,然後動力來拉動物體,這物體可以使織造布匹的機器,也可以說火車頭,而在這其中,鍋爐的密閉性和軸承的耐久性則是最需要徐清去琢磨的,為此,他必須花費大量的力氣去研究這些東西,而整個科學院也因為火車這個計劃被全部調動了起來。
因為這是一個十分龐大的項目,從鐵軌到車站再到車廂和火車頭,所有的東西都需要從頭開始設計,他必須得符合一輛火車所應該達到的要求,比如說它必須可以運載足夠多的物資,二來則是他必須符合這個時代的要求,比如說他的速度就不能太快,最多隻能維持在每小時三十公裏左右,這是當代鋼材的極限,所以無論是鍋爐的設計還是軸承的設計,都必須嚴格按照這兩條來執行。
(本章完)
作為老板趙禎幾乎一刻不停的在工作,底下的人自然也是一刻也閑不下來,範仲淹在這段時間中不停的從全國各地調集著軍隊所需的糧草,同時與樞密院結合,利用收集糧草的機會,帶著軍隊挨家挨戶清掃本地的土豪劣紳,這些人,原本在和平時代,張牙舞爪,為虎作倀,當地的廂軍也因為他們勢力龐大不敢拿他們怎麽樣,可借著征收糧草的機會,原本駐紮在京城附近的禁軍開始全麵進入全國各縣城征收糧草。
這些人裏,即便是隨隨便便一個都尉,家裏也可能是功勳之後,甚至是將門世家,對於土豪劣紳,他們可是一點也不害怕,尤其是皇帝都下旨了,按照大宋律令來辦,他們就更加不用擔心這些人會把他們怎樣了,短短幾天時間,所收迴的征收土地,甚至相比起以往一年的量還要大,看著這些重新被納入征稅範圍內的土地,範仲淹的心中倒也沒有那麽排斥戰爭的意思。
或許人世間也確實需要一場大雨來洗滌這塵世的點點灰霾吧,範仲淹在心中對於戰爭如此想到,有的時候,利益是真的容易改變一個人的想法甚至是命運的,就像範仲淹先生,原本這個時候他應該是已經被趙禎給撤職了,從堂堂副宰相的位置上到了一個睦洲知州的地步,地位可謂是天壤之別,雖然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範仲淹先生寫下了他的千古名篇《登嶽陽樓記》以及《嚴先生祠堂記》,可是這兩篇文章中的鬱鬱不得誌卻昭然若揭,而現在的他,雖然沒有寫出這兩篇曠古名篇來,卻為整個大宋在刮骨療傷,這才是他真正想做的。
而後世之人,雖然少了這兩篇名文,卻多了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不得不說,用兩篇煌煌巨著換得大宋百姓的千秋安泰,這筆買賣,是真挺值得的,起碼徐清是這麽覺得,至於大宋朝此時另外一位能人,夏竦和陳執中,則也是在忙著自己的事情,自從戰爭爆發以來,全國各地的軍隊現在都處於隨時準備戰鬥的狀態,尤其是貼近越朝的地方,也就是現在越南地界,此地自古以來便不服王化,每每到中原動亂之時,便會率軍北上,以期搶奪華夏肥碩之腹地。
現今大宋全部精銳主力都在瓦橋關與開封府附近,整個東南方向呈現出兵多且弱的狀態,守城雖然有餘,可鎮壓當地部族叛亂卻遠遠不夠,而這些當地的山中部落,多於越朝之人出於同祖同源,若是稍加放鬆,便會招致東南戰火延綿,甚至會威脅到廣州也說不定,那裏可是現在宋朝最大的出海港口,也是整個宋朝境內海關稅收最多的地方,每年幾乎可以達到一百四十萬貫左右,若是此地被奪,不僅僅會讓越朝獲得足夠的錢財來支持戰爭,甚至會讓宋朝的國家財政陷入困難,從而導致瓦橋關前線出現問題。
拖欠工資這種事情,在戰爭年代可是要命的事情,這些當兵的軍人,可不像後世的人民子弟兵,憑借著強大的信仰,即便是爬雪山過草地,吃著皮帶都能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此時的軍人大多並沒有什麽愛國思想,之所以當兵,完全是為了一口飯能把自己填飽而已,要是不給錢還想讓他們拚命,夏竦和陳執中兩個人幾乎都能想象的到,戰場之上會激起怎樣的兵變。
所以保護廣州,維護廣南西路、廣南東路的穩定,便是他們現在必須要做的事情了,在不能調集其他地區兵力的情況下,還要保持這個地區的穩定,可以說這兩位老大人簡直是在透支著自己的生命工作了,對此徐清也是愛莫能助,畢竟外交上的東西,他是真的不懂,對於越朝,他也沒有什麽太過高明的了解,這是一個在中國曆史上沒有什麽存在感的國家,千百年來一直處於被吞並又獨立再被吞並的狀態中,對於當地的人文地理,徐清也基本是一片空白,所以這件事他也沒有什麽插手,而是專注在了自己的事情上,不停的忙活著培養那些工人,讓他們能夠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冶煉工人。
而徐清自己,則是一直待在開封府的郊外,為宋朝第一座成規模的冶煉廠不停的工作著。
自從一個月前火炮在趙禎麵前試驗過後,火器的全麵應用便得到了趙禎的全力支持,而徐清也通過這一次實驗,知曉了宋朝冶煉技術、火藥技術的根底,這樣的能力,製造出一個年產量超過四十萬噸的冶煉廠絕對不會有任何的問題,唯一需要解決的,就是人手和資源的問題罷了。
這兩點都非常的難解決,畢竟宋朝的聰明人大多都去讀書,研究文學去了,做理科工作的是少之又少,實地做工程的更是曠古絕今,幾乎沒有,想要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培養出一批頂尖的工程、設計師、工程師來,簡直是要了人命,而這於資源的集中相比,還不算最讓人難受的,專業人才培養起來盡管再難,隻要敢投入進去,就沒有辦不成的,大不了一百個人扔進去,死掉八十個,他也能活二十個,這二十個人就可以摸索著教育其他的人,慢慢的形成一套體係出來,總能出來一批專業人才。
可資源如何廣泛的集中到冶煉廠來,這個問題可就難解決多了,這是一個要年產量高達四十萬噸的大型冶煉廠,這樣的冶煉廠放在現代雖然不算什麽,可放在古代,光是把燃燒的煤炭和冶煉的鐵礦、銅礦、錫礦運送到這裏來,這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絕對不是依靠兩輪車可以做到的,如此大規模,接近四百萬噸的運輸量,必須要依靠火車才能進行。
建造火車,開封府附近的土地幾乎都是平原可以一直延伸到礦區,並沒有什麽太大的困難,可火車這東西,可不是徐清能簡簡單單造出來的,盡管徐清知道火車的大概模樣,也知道他可以用熱量來帶動,可是這畢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係統,如何讓他真正的出現在宋朝的土地上,這簡直能要了徐清的命。
可就算是要了他的命,他也必須得幹,工業化最簡單,也是最通用的一個標準,就是鋼鐵產量,因為一個國家若想要工業化,鋼鐵的需求量是最大的,無論是造船還是建房子,又或者是建造火車、鐵軌,大炮、機槍,這些東西,全部都需要用到鋼鐵,如果徐清不能把宋朝的鋼鐵產量提上去,而是繼續依靠小作坊式的冶煉辦法來生產火炮的話,這場戰爭就絕對會拖延很久很久,甚至會把宋朝給拖垮也說不定。
對於一個農業國家來說,它的國庫若是空虛了,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他不像工業國家那樣,有著十分強大的金融係統以及齊全的公交係統、醫療體係,隻要一個天災爆發,頓時就會讓整個國家陷入到紛亂之中,這個時候,唯有用金錢來講物資運送到災難地或者是雇傭軍隊去作戰,才能讓國家安然度過災難,而現在的宋朝,幾乎已經接近於國庫空虛的狀態了。
戰爭的花費實在是太高了,所以徐清必須要把這個冶煉廠造出來,然後大規模生產火炮,利用火炮的巨大殺傷力盡快結束這場殘酷的戰爭,因此,他必須要把火車這個大玩具給搞出來,為此,他不惜派人立刻下南洋去把橡膠樹帶迴來,這是製造蒸汽機很重要的一環,若是沒有橡膠,蒸汽機就很難維持密閉的狀態,而且在鋼輪上以及火車的車廂中,都需要橡膠來作為緩衝工具,沒有橡膠就沒有工業時代的來臨,所以大規模的橡膠林是必須要有的。
至於現在,顯然不可能短時間內在宋朝的土地上種出大規模的橡膠樹的,為此,徐清隻能以非常高昂的價格直接從經營難養的富商那裏購買橡膠,對此,那些富商們自然很是開心,畢竟這東西在難養比比皆是,畢竟是一點也不值錢,當地人甚至根本沒有把這些事當成過一迴事兒,現在徐清願意出錢來買,還是用一個不算低的價格,一時之間,許多錯失了渤海貿易的商人們紛紛開始轉向南洋,把大量的橡膠帶迴到了國內。
而也正因為這些商人們的做法,導致南洋許多半島上的土著們紛紛認識到這東西的價值,盡管他們也不知道這東西到底有什麽用,可既然有人開始願意出錢來買這些橡膠樹裏的果汁了,自然有許多人紛紛開始保護起了這些橡膠樹,甚至有很多當地土著開始種植起橡膠林來,而同時隨著橡膠貿易的興起,許多漢人紛紛開始從自己的故鄉來到了隔海相望的南洋,用錢或者是其他物品開始在南洋的土地上種植起橡膠樹來,在有些大的島嶼上,甚至開始出現漢人聚居的城鎮,這些城鎮之中有學校也有醫館,設施十分的周全。
這就讓許多本地的酋長和上位者也開始進入城鎮中生活,因為橡膠的出現,這些島嶼上終於開始出現了人類文明的曙光,許多城鎮開始建立,國家意識也慢慢覺醒,而這些依靠橡膠賺了錢的人們則又紛紛開始熱衷起了宋朝的瓷器和絲綢來,他們把通過橡膠賺到的錢又拿迴到宋國來買大量的茶葉、瓷器和絲綢,而更有錢的人,則開始買起了宋朝的金器、玉器,一時之間,這些暴發戶的存在立刻讓宋朝的奢侈品市場繁榮了起來,來往於南洋諸島的船上,也慢慢開始從橡膠開始向其他物品轉變,一個以宋朝為中心的貿易體係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慢慢建立起來。
當然,這都是後話,此時的橡膠除了徐清知道它的價值之外,其他人並不知曉這東西在未來將會有多麽的值錢,而此時去往南洋的商人們也基本是不通過當地人開采,而是直接自己上島開采,整個橡膠貿易還處於十分落後的狀態中,當然這也便宜了徐清,免費得來的橡膠自然也不會賣出太高的價格,這也讓徐清的腰包好受了許多,不過這些錢也留不了多久,很快這些錢就全部投入到了蒸汽機的研發當中,並隨後變成了無數的零件。
蒸汽機這東西,徐清曾經隻在曆史課本中看到過,對於它的工作原理,也隻是知道一些最基礎的知識,比如說燃燒煤來產生熱量,隨後將熱量傳導如水中,將水煮沸之後便會在鍋爐內產生強大的壓力,隨後便通過外部的軸承將壓力轉化為動力,然後動力來拉動物體,這物體可以使織造布匹的機器,也可以說火車頭,而在這其中,鍋爐的密閉性和軸承的耐久性則是最需要徐清去琢磨的,為此,他必須花費大量的力氣去研究這些東西,而整個科學院也因為火車這個計劃被全部調動了起來。
因為這是一個十分龐大的項目,從鐵軌到車站再到車廂和火車頭,所有的東西都需要從頭開始設計,他必須得符合一輛火車所應該達到的要求,比如說它必須可以運載足夠多的物資,二來則是他必須符合這個時代的要求,比如說他的速度就不能太快,最多隻能維持在每小時三十公裏左右,這是當代鋼材的極限,所以無論是鍋爐的設計還是軸承的設計,都必須嚴格按照這兩條來執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