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請看,這本書,可還滿意。“畢昇拿著裝好的線裝書,雙手遞給了站在一旁的徐清,徐清鄭重的將書給接了過來,輕輕翻開,奶黃色的紙張略帶粗糙,不過紙張的觸感卻非常好,厚度適中,一個字一個字的看了過去,眼見上麵每一個字,從右到左,由上而下一字排開,墨色均勻,沒有連帶、遺漏之錯誤,不由滿意的點了點頭,對著一旁的畢生說道:
”畢昇先生,這書做的非常好,我還從來沒有看到過這麽精致的線裝書,可否告知本官,這書一天,你們印書局大概能生產多少本?“徐清看著手上的這本《論語注解》上麵寫明了全本論語的詳細解釋,還有曆代大家對於《論語》的想法,總數大約在三十萬字左右,三百四十頁的規模,這麽厚的一本書,放在徐清的手裏,而在一旁的桌子上,這樣的《論語注解》還有一百套,若是用往常的雕版印刷,大概需要三年多的時間,才能把整套《論語注解》文章給雕刻完,而現在,利用活字印刷術,整本書從排版到印刷,隻用了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
相比起原來,少了三十六分之一的時間,這無疑會讓知識的傳播效率變得更加快捷起來,他看著站在一旁畢恭畢敬的畢昇,語帶尊敬的說道,對於這位叫做畢昇的四十歲中年人,徐清的心中十分的敬重,可以說,在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中,印刷術的發明是最為重要的,因為有了印刷術,知識不再單單流通於上流階層,給了普通百姓一個上升的渠道,在徐清看來,這也是為什麽中國與西歐千年來都是封建領主製度不同的原因,而這些,都是拜眼前這位其貌不揚的中年人所賜,對於這樣的一位科學家,徐清的心中自然是無比鄭重的。
而麵對徐清,畢昇的態度也跟徐清差不多,看著眼前的這個小了自己十歲左右的官員,畢昇的心中也充滿了敬重,還有一絲千裏馬遇到伯樂的欣喜感,在徐清的眼中,他是中華民族偉大的科學家,而在畢昇自己的眼中,他隻是一個小書局裏的掌櫃而已,與徐清的地位是天壤之別都不足以形容的,但徐清卻從來沒有看低過他,每每兩人交談之時,言必稱先生,行必先禮讓,簡直就像一位年輕的普通人一般,這樣的態度,在剛開始的受寵若驚之後,已經轉化為了一種內在的自信和感恩,聽到徐清開口提問,畢昇想了想,立刻迴答道:
“大人,以印書局現在的規模,如果全力印製《論語注解》的話,大概一天能夠生產兩百套左右吧,價格大概在一本一貫二十文左右,如果多印的話,應該還能便宜下來。“
聽到這個數字,徐清身邊不少的人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在古代,尤其是農業社會中,書這種最代表知識的東西,價格可是十分昂貴的,在中西方的古代典籍中,不乏一些窮困子弟,為了求得一本好書徒步行千裏的故事,甚至以書本同等重量的黃金來換取新書的故事也不乏其間,由此可見書本到底是有多麽的重要,一天能印兩百冊,而價格卻隻有一貫二十文,不得不說,這個價格已經足夠讓他們吃驚不已的了。
可徐清卻依舊搖起了頭,他看著畢昇說道:“這個數量太少了,一天最起碼要印出五百冊來,隻有這樣才能滿足整個天下所需要使用的數量,而且單單一本《論語注解》還遠遠不夠,《大學》《中庸》《孟子》《詩經》《爾雅》《尚書》《春秋》這些也都需要一一刊印,除此之外,曆代農書、天文書,也都需要刊印,畢昇,印書局必須得加快進程知道了麽。
你趕緊擬出一份名單來,告訴我印出這些書人大概需要多少的人,三司使所有的衙門都會全力配合你的,還有,書本的價格雖然已經降低了一般,可這還不夠,我們的書不是為了提供士子的,而是為了提供給圖書館的,是給那些普通百姓的,這些錢全部都要國家來出,這麽貴的價格,朝廷根本就支付不出來,所以必須得降價,最起碼得維持在一本書七十文左右的價格,這一點你再跟其他的師傅們好好想想辦法,務必把這價格給壓下來,這件事,就拜托先生了。“
“七十文,大人,一貫二十文已經是在下勉力計算才得出的最低價格了,你看我們用的紙,已經是幾近與黃紙(燒給死人的紙),用的墨也是最為便宜的了,要是再壓低價格,或許分攤的人力成本之後,能夠把價格壓到一貫左右,可到七十文,可就真的做不成樣了。“
聽到徐清這無比苛刻的要求,畢昇的眉毛都快皺成一條線了,在原本的書局裏,一本書的價格,幾乎就沒有低於一貫的,至於《論語》這樣的經典,價格就更是十分的昂貴,大多數情況下都要兩貫,甚至三貫左右的價格,現在能壓到一貫二十文的價格已經是十分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了,未來雖然規模的擴大,人力成本分攤到每個人的身上,或許會讓價格持續下跌,可到一貫左右已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再往下降,幾乎已經不可能了。
畢竟材料也是需要成本的,即便是最便宜的宣紙和墨水,三百五十頁的容量,相當於需要一百七十五張紙,所耗費的錢財大概就在五十蚊左右,除此之外,運輸工人的錢,裝訂工人的錢,印刷工人的錢以及排版工人的錢,林林總總加在一起,其成本價,就大概在八十文左右了。
這還不是全部,書印好了,還得運送到地方上去吧,有些地方上高水長的,運輸物資十分的不方便,這些運輸費再算在裏麵,一貫錢也就差不多了,這還是朝廷出資來買,若是這些東西通過書局來賣,那書局的人還要賺錢呢,在一貫的基礎上往上加,一貫二十文,就是最為廉價的結局了,七十文,那可真是做夢了。
聽完畢昇的這番解釋,徐清的大腦便快速運轉了起來,這個價格,他是絕對接受不了的,按照趙禎的意思,一年也就撥一百萬貫左右的錢,要是一本書就要一貫的價格,那麽一年最多也就賣一百萬本書,這聽起來好像挺多的,可全國的徐清祠和新建的圖書館加在一起,已經有大約一萬五千多所,有的大到可以容納三十幾人同時在裏麵閱讀,小的也是一個站點可以讓三四個孩子在裏麵抄寫,其中圖書館規模的大約在七百家左右,大部分都在城市中,而剩下的一萬多家則廣泛的分散在農村之中,這麽多的圖書館、圖書站,一百萬本書撒進去,一年一個圖書館也就七八十本左右,這又哪裏夠用。
況且這還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畢竟要搞圖書館工程,除了要有書以外,還要有人來保護圖書館裏的藏,就算一個圖書站雇傭一個人,一個圖書館也隻雇傭三四個人,這些人一年的工資,最起碼也需要二十萬貫左右,這還是以最低的薪酬來算的,雇傭的大多是年老者或者是婦女,就這樣,還得花那麽一大筆錢,這筆錢一減去,一年能買的書也就六十幾本了。
可這還沒完呢,除了要有人以外,圖書館裏還得有筆墨紙硯吧,畢竟建立圖書館的目的是讓窮困子弟讀上書,可這些窮困子弟除了讀書之外,每天還要耕地呢,住在城市裏麵的人,則要早早的在十二三歲的時候便進了工坊或者是在哪些家庭鋪子裏打工了,又哪裏來的時間可以每天來迴去圖書館讀書呢?而這樣的學生,也根本不可能會有錢買得起筆墨紙硯,這些東西的價格,對於這些家庭來說,是根本負擔不起的。
為此,就必須要為他們準備好筆墨紙硯,讓他們可以在圖書館裏把書本給抄錄下來,迴家以後再慢慢品讀,隻有這樣,才能盡快的將這些寶貴的知識,傳遞到整個國家之中去,為此,每年大概就需要花費三十多萬貫的錢財來買這些東西,這還是最低的價格了,當然,用出去的這筆錢,徐清會讓這些抄書的學子以在圖書館教課來換取手稿費用,這樣一來,也可以讓鄉村讀不起書的孩子們,可以多多讀書,一舉兩得,所以這筆錢,也就是必須要花的了。
換言之,請人的二十萬加上筆墨紙硯所需要花費的三十萬,能用來買書的錢也就隻有五十萬貫了,一個圖書館平均下來大約三十五本到四十本左右,這又哪裏夠呢?所以必須得降低書本的價格,唯有如此,才能盡可能的把知識足夠全的傳輸到每一個渴望知識的孩子中去,徐清想了想,不由說道:“那如果我們自己造紙,價格會不會降下來?“
“自己造紙?那應該能省掉運輸費用,可價格也最多隻能降低一兩文錢左右,並不能改變太多的。“畢昇聽到徐清這個提議,不由跟幾名工程師一起在圖紙上計算起來,最後給了徐清一個結果,徐清聽過之後搖了搖頭,幾文錢的價格,這可不行,他說道:”畢昇,你跟你的團隊先做著,把《論語注解》先印出來刊行全國吧,書本的價格我來想辦法好了。“
“是,大人。“畢昇看著徐清,點了點頭,心中不免有些好奇,徐清到底有什麽辦法能夠讓紙張的價格降下來,其實徐清也沒什麽好辦法,他隻是覺得這個價格有些接受不了,想要降低價格而已,至於怎麽做,徐清可不知道,發明創造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得有恆心才是。
離開了新開的印書局,徐清的大腦便思考起來自己應該如何降低紙張的價格來,首先,紙張的價格之所以貴,跟它的原材料有著很大的關係,此時整個宋朝所用的紙張,大部分都是用木頭為原材料的,其中桑皮紙、楮皮紙最有代表性,也因為是用木頭做的,所以價格對於普通人來說,都是非常貴的,如果想要降低紙張的價格,從原材料下手,顯然是一個好主意。
“除了木頭以外的原材料,既要便宜又要量大,這樣的東西到底有什麽呢?“徐清用手撐著腦袋坐在車子,思緒不停的翻湧著,可想了很久,腦袋裏還是沒有什麽頭緒,到最後,幹脆把這件事放在了一旁,從旁邊的櫃子裏抽了張紙出來,放在了自己麵前的小櫃子上,拿著旁邊的毛筆便直接手寫了一道命令,讓科學院立即組建一個新式紙張發明小組,從科學院的經費中出,要在三個月內,立刻找到一種新的材料來代替木頭製造紙張。
下達這個命令之後,徐清的心中也是十分的忐忑,對於古人的智慧他從來沒有絲毫貶低,可是發明創造這件事,據徐清所了解,在宋代好像並沒有什麽關於紙張的創新發明,自己現在讓他們去做這件事情,到底能不能行,徐清也很是不敢確定,不過沒辦法,他能做的也就隻有盡力而為了,誰叫他來之前不是個學化學的呢。
乘著牛車,徐清一路來到了位於新城的大宋銀行總部,對於這裏,他幾乎每個月都要來上兩次左右,早已經是輕車熟路了,一下馬車,在職的經理便站在了徐清牛車門外,等候著他的光臨,跟著這位經理往裏麵走去,口中則是一邊寒暄,一副相談甚歡的樣子。
之所以徐清會有這樣的態度,當然也是因為銀行在這幾位經理人的帶領下,幹的確實不錯,自己隻是提出了幾條關於融資、投資、股票、上市公司等概念而已,這些人便立刻利用銀行這個巨大的資金流動平台將這些概念全部付諸了實際,盡管其中有很多做的很失敗,可總的來說,確實是讓銀行的利潤擴大了許多倍,短短半年的時間,這間銀行繳納的朝廷賦稅就在四百萬貫左右,這可是隻有半年的時間,就足**出了邊疆路一級行政級別一年的賦稅出來,銀行這隻金母雞,也算是名副其實了。
(本章完)
”畢昇先生,這書做的非常好,我還從來沒有看到過這麽精致的線裝書,可否告知本官,這書一天,你們印書局大概能生產多少本?“徐清看著手上的這本《論語注解》上麵寫明了全本論語的詳細解釋,還有曆代大家對於《論語》的想法,總數大約在三十萬字左右,三百四十頁的規模,這麽厚的一本書,放在徐清的手裏,而在一旁的桌子上,這樣的《論語注解》還有一百套,若是用往常的雕版印刷,大概需要三年多的時間,才能把整套《論語注解》文章給雕刻完,而現在,利用活字印刷術,整本書從排版到印刷,隻用了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
相比起原來,少了三十六分之一的時間,這無疑會讓知識的傳播效率變得更加快捷起來,他看著站在一旁畢恭畢敬的畢昇,語帶尊敬的說道,對於這位叫做畢昇的四十歲中年人,徐清的心中十分的敬重,可以說,在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中,印刷術的發明是最為重要的,因為有了印刷術,知識不再單單流通於上流階層,給了普通百姓一個上升的渠道,在徐清看來,這也是為什麽中國與西歐千年來都是封建領主製度不同的原因,而這些,都是拜眼前這位其貌不揚的中年人所賜,對於這樣的一位科學家,徐清的心中自然是無比鄭重的。
而麵對徐清,畢昇的態度也跟徐清差不多,看著眼前的這個小了自己十歲左右的官員,畢昇的心中也充滿了敬重,還有一絲千裏馬遇到伯樂的欣喜感,在徐清的眼中,他是中華民族偉大的科學家,而在畢昇自己的眼中,他隻是一個小書局裏的掌櫃而已,與徐清的地位是天壤之別都不足以形容的,但徐清卻從來沒有看低過他,每每兩人交談之時,言必稱先生,行必先禮讓,簡直就像一位年輕的普通人一般,這樣的態度,在剛開始的受寵若驚之後,已經轉化為了一種內在的自信和感恩,聽到徐清開口提問,畢昇想了想,立刻迴答道:
“大人,以印書局現在的規模,如果全力印製《論語注解》的話,大概一天能夠生產兩百套左右吧,價格大概在一本一貫二十文左右,如果多印的話,應該還能便宜下來。“
聽到這個數字,徐清身邊不少的人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在古代,尤其是農業社會中,書這種最代表知識的東西,價格可是十分昂貴的,在中西方的古代典籍中,不乏一些窮困子弟,為了求得一本好書徒步行千裏的故事,甚至以書本同等重量的黃金來換取新書的故事也不乏其間,由此可見書本到底是有多麽的重要,一天能印兩百冊,而價格卻隻有一貫二十文,不得不說,這個價格已經足夠讓他們吃驚不已的了。
可徐清卻依舊搖起了頭,他看著畢昇說道:“這個數量太少了,一天最起碼要印出五百冊來,隻有這樣才能滿足整個天下所需要使用的數量,而且單單一本《論語注解》還遠遠不夠,《大學》《中庸》《孟子》《詩經》《爾雅》《尚書》《春秋》這些也都需要一一刊印,除此之外,曆代農書、天文書,也都需要刊印,畢昇,印書局必須得加快進程知道了麽。
你趕緊擬出一份名單來,告訴我印出這些書人大概需要多少的人,三司使所有的衙門都會全力配合你的,還有,書本的價格雖然已經降低了一般,可這還不夠,我們的書不是為了提供士子的,而是為了提供給圖書館的,是給那些普通百姓的,這些錢全部都要國家來出,這麽貴的價格,朝廷根本就支付不出來,所以必須得降價,最起碼得維持在一本書七十文左右的價格,這一點你再跟其他的師傅們好好想想辦法,務必把這價格給壓下來,這件事,就拜托先生了。“
“七十文,大人,一貫二十文已經是在下勉力計算才得出的最低價格了,你看我們用的紙,已經是幾近與黃紙(燒給死人的紙),用的墨也是最為便宜的了,要是再壓低價格,或許分攤的人力成本之後,能夠把價格壓到一貫左右,可到七十文,可就真的做不成樣了。“
聽到徐清這無比苛刻的要求,畢昇的眉毛都快皺成一條線了,在原本的書局裏,一本書的價格,幾乎就沒有低於一貫的,至於《論語》這樣的經典,價格就更是十分的昂貴,大多數情況下都要兩貫,甚至三貫左右的價格,現在能壓到一貫二十文的價格已經是十分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了,未來雖然規模的擴大,人力成本分攤到每個人的身上,或許會讓價格持續下跌,可到一貫左右已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再往下降,幾乎已經不可能了。
畢竟材料也是需要成本的,即便是最便宜的宣紙和墨水,三百五十頁的容量,相當於需要一百七十五張紙,所耗費的錢財大概就在五十蚊左右,除此之外,運輸工人的錢,裝訂工人的錢,印刷工人的錢以及排版工人的錢,林林總總加在一起,其成本價,就大概在八十文左右了。
這還不是全部,書印好了,還得運送到地方上去吧,有些地方上高水長的,運輸物資十分的不方便,這些運輸費再算在裏麵,一貫錢也就差不多了,這還是朝廷出資來買,若是這些東西通過書局來賣,那書局的人還要賺錢呢,在一貫的基礎上往上加,一貫二十文,就是最為廉價的結局了,七十文,那可真是做夢了。
聽完畢昇的這番解釋,徐清的大腦便快速運轉了起來,這個價格,他是絕對接受不了的,按照趙禎的意思,一年也就撥一百萬貫左右的錢,要是一本書就要一貫的價格,那麽一年最多也就賣一百萬本書,這聽起來好像挺多的,可全國的徐清祠和新建的圖書館加在一起,已經有大約一萬五千多所,有的大到可以容納三十幾人同時在裏麵閱讀,小的也是一個站點可以讓三四個孩子在裏麵抄寫,其中圖書館規模的大約在七百家左右,大部分都在城市中,而剩下的一萬多家則廣泛的分散在農村之中,這麽多的圖書館、圖書站,一百萬本書撒進去,一年一個圖書館也就七八十本左右,這又哪裏夠用。
況且這還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畢竟要搞圖書館工程,除了要有書以外,還要有人來保護圖書館裏的藏,就算一個圖書站雇傭一個人,一個圖書館也隻雇傭三四個人,這些人一年的工資,最起碼也需要二十萬貫左右,這還是以最低的薪酬來算的,雇傭的大多是年老者或者是婦女,就這樣,還得花那麽一大筆錢,這筆錢一減去,一年能買的書也就六十幾本了。
可這還沒完呢,除了要有人以外,圖書館裏還得有筆墨紙硯吧,畢竟建立圖書館的目的是讓窮困子弟讀上書,可這些窮困子弟除了讀書之外,每天還要耕地呢,住在城市裏麵的人,則要早早的在十二三歲的時候便進了工坊或者是在哪些家庭鋪子裏打工了,又哪裏來的時間可以每天來迴去圖書館讀書呢?而這樣的學生,也根本不可能會有錢買得起筆墨紙硯,這些東西的價格,對於這些家庭來說,是根本負擔不起的。
為此,就必須要為他們準備好筆墨紙硯,讓他們可以在圖書館裏把書本給抄錄下來,迴家以後再慢慢品讀,隻有這樣,才能盡快的將這些寶貴的知識,傳遞到整個國家之中去,為此,每年大概就需要花費三十多萬貫的錢財來買這些東西,這還是最低的價格了,當然,用出去的這筆錢,徐清會讓這些抄書的學子以在圖書館教課來換取手稿費用,這樣一來,也可以讓鄉村讀不起書的孩子們,可以多多讀書,一舉兩得,所以這筆錢,也就是必須要花的了。
換言之,請人的二十萬加上筆墨紙硯所需要花費的三十萬,能用來買書的錢也就隻有五十萬貫了,一個圖書館平均下來大約三十五本到四十本左右,這又哪裏夠呢?所以必須得降低書本的價格,唯有如此,才能盡可能的把知識足夠全的傳輸到每一個渴望知識的孩子中去,徐清想了想,不由說道:“那如果我們自己造紙,價格會不會降下來?“
“自己造紙?那應該能省掉運輸費用,可價格也最多隻能降低一兩文錢左右,並不能改變太多的。“畢昇聽到徐清這個提議,不由跟幾名工程師一起在圖紙上計算起來,最後給了徐清一個結果,徐清聽過之後搖了搖頭,幾文錢的價格,這可不行,他說道:”畢昇,你跟你的團隊先做著,把《論語注解》先印出來刊行全國吧,書本的價格我來想辦法好了。“
“是,大人。“畢昇看著徐清,點了點頭,心中不免有些好奇,徐清到底有什麽辦法能夠讓紙張的價格降下來,其實徐清也沒什麽好辦法,他隻是覺得這個價格有些接受不了,想要降低價格而已,至於怎麽做,徐清可不知道,發明創造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得有恆心才是。
離開了新開的印書局,徐清的大腦便思考起來自己應該如何降低紙張的價格來,首先,紙張的價格之所以貴,跟它的原材料有著很大的關係,此時整個宋朝所用的紙張,大部分都是用木頭為原材料的,其中桑皮紙、楮皮紙最有代表性,也因為是用木頭做的,所以價格對於普通人來說,都是非常貴的,如果想要降低紙張的價格,從原材料下手,顯然是一個好主意。
“除了木頭以外的原材料,既要便宜又要量大,這樣的東西到底有什麽呢?“徐清用手撐著腦袋坐在車子,思緒不停的翻湧著,可想了很久,腦袋裏還是沒有什麽頭緒,到最後,幹脆把這件事放在了一旁,從旁邊的櫃子裏抽了張紙出來,放在了自己麵前的小櫃子上,拿著旁邊的毛筆便直接手寫了一道命令,讓科學院立即組建一個新式紙張發明小組,從科學院的經費中出,要在三個月內,立刻找到一種新的材料來代替木頭製造紙張。
下達這個命令之後,徐清的心中也是十分的忐忑,對於古人的智慧他從來沒有絲毫貶低,可是發明創造這件事,據徐清所了解,在宋代好像並沒有什麽關於紙張的創新發明,自己現在讓他們去做這件事情,到底能不能行,徐清也很是不敢確定,不過沒辦法,他能做的也就隻有盡力而為了,誰叫他來之前不是個學化學的呢。
乘著牛車,徐清一路來到了位於新城的大宋銀行總部,對於這裏,他幾乎每個月都要來上兩次左右,早已經是輕車熟路了,一下馬車,在職的經理便站在了徐清牛車門外,等候著他的光臨,跟著這位經理往裏麵走去,口中則是一邊寒暄,一副相談甚歡的樣子。
之所以徐清會有這樣的態度,當然也是因為銀行在這幾位經理人的帶領下,幹的確實不錯,自己隻是提出了幾條關於融資、投資、股票、上市公司等概念而已,這些人便立刻利用銀行這個巨大的資金流動平台將這些概念全部付諸了實際,盡管其中有很多做的很失敗,可總的來說,確實是讓銀行的利潤擴大了許多倍,短短半年的時間,這間銀行繳納的朝廷賦稅就在四百萬貫左右,這可是隻有半年的時間,就足**出了邊疆路一級行政級別一年的賦稅出來,銀行這隻金母雞,也算是名副其實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