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縞素盡服孝,天下白衣無綾羅,街道冷落車馬稀,哪有當年不夜城?
這就是慶曆四年夏日的汴京城在鼠疫結束之後的模樣,整個城市,猶如被一層白紗蒙上了一層悲哀一般,無論走到哪裏,即便歌舞已經重新開始,即便小販已經重新開始擺攤,即便朝議又已經紛紛擾擾,可這座城已經不一樣了,經過戶部的統計,這一次鼠疫,總共持續了三個月的時間,從夏天走到了冬天,整個汴京城的人口,由八十八萬直線下滑到六十七萬左右,將近二十萬人的死在了這場瘟疫之中,對比古往今來的黑死病死亡人數,這一場無疑是幸運的。
可是看著城外數十萬荒野孤墳,徐清的心中還是有著一種莫名的震撼,短短三個月內,二十萬人非正常死亡,這樣的場景,他以前隻在電視機上看到過,而這一次,他不僅僅親眼見證了,而且這二十萬人可以說就是他把他們送進土裏去的,這讓徐清的心情實在很複雜,而因為這場瘟疫,也有許多達官貴人不幸死在了這場鼠疫之下,徐清作為三司使,自然也要參加他們的葬禮,念念悼詞,每到這個時候,無數雙充滿了不解、仇視的眼神便會聚集在徐清的身上,這種感覺,難以言表。
“老爺,該上車了”一旁的徐忠見徐清遲遲不邁步,不由催促了一聲,徐清聽到徐忠的聲音輕輕應了一聲,總算是邁步踩上了台階,站在車廂前趕車的位置上,看著遠處稀稀落落的人群,這裏是京城一位下野高官的祖墳,這一次瘟疫中,這位六十多歲的老頭沒有得到老天的憐憫,在十幾天前離開了人間,這一次,徐清正是來參加他葬禮的,看看來來往往的人群,徐清輕歎了一聲,趕緊坐上了馬車,向著汴京城中出發。
鼠疫結束了,所有感染鼠疫的人不是被治愈,就是埋在了土裏,在經過七天的觀察之後,整個汴京城,再也沒有一個人死於鼠疫,這無疑是屬於人類的勝利,汴京城外,諸多臨近各路的百姓們不由歡唿雀躍,彈冠相慶,鼠疫,這個在古代與天花擁有同樣威力的恐怖疾病,竟然被成功的阻擋在了汴京城中沒有向外擴散,這對於所有百姓來說,無異於是神跡了。
許多人紛紛買了香去到自己縣城之中的道觀、佛寺之中,向自己心中信仰的神明開始禱告、叩拜,以此來感謝上天的好生之德,而更多的人則開始為徐清造起了規模宏大的長生祠,還有許多的石刻家開始給徐清造起了像,這些人很清楚的知道,這一次鼠疫之所以沒有蔓延到其他地方去,並不是因為神佛的保佑,而全是因為一個叫做徐清的人,他們才免於妻離子散,一時之間,華夏大地之上,徐清祠如雨後春筍一般開始在各個縣城、村莊之中生長起來。
當地的地方官則因為想要討好徐清這位三司使,太子少師,對於百姓這樣的行為也是不管不問,甚至還專門給出官家的地來讓他們造更加宏偉的徐清祠,人民的名義加上官府的幫助,徐清祠的建造速度立馬飆升,從京畿路到廣南路,從華夏河北,一直到四川、雲南,幾乎大宋的每個角落,徐清祠在一夜之間便誕生了,等這件事被徐清知道的時候,整個大宋國內,取名為徐清的祠堂和供奉徐清的佛堂、廟觀加在一起,足足有一萬四千多間,尤其是河北、河南地區和西北陝西、甘肅地區,這四地的生祠總數占據全部數量的近乎三分之一,看到這個數字,徐清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懵。
在中國能被立祠,被百姓供奉的人,那都是個頂個的大英雄,每一個人的名字,都代表著華夏文明的典範,關羽、嶽飛,範仲淹、孔子、孟子,這一連串的名字,書寫了華夏最為瑰麗璀璨的篇章,自己怎麽能跟他們相提並論的,更何況,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死了才立祠供奉的,哪有活著的時候便被立祠的,在徐清的印象中,這麽做的人唯有明朝的九千歲大太監,魏忠賢那麽幹過,一想到自己要跟他齊名,徐清全身都在表達著抗拒的情緒。
不過這種感覺在徐清的心中持續時間並不長,很快便消失的無影無蹤了,畢竟老百姓給魏忠賢立生祠這事兒,是他強迫別人那麽幹的,而這些人給自己立生祠,則是他們自願的,徐清甚至連想都沒有想到,這古代人感謝別人的方法,還真是比現代人要誠心誠意的多了,隻不過再轉過頭一想,徐清就覺得有些尷尬了,這汴京城的百姓因為自己當初的決斷,已經是快要恨死自己了。
而現在,城外這些非首都居民卻對自己如此推崇,不難想象,汴京城中的人又會怎麽編排自己了。
哎呀,那汴京的人命去換其他人的支持,三司使還真是做的出來哎。
外地人是人,我們汴京人就不是人了…….
你們團圓我們生離死別,還所有的功勞都是徐清的,xxx,你真是白死了….
越是城市化的地方,老百姓對於八卦的需求就會十分的高,畢竟生活在城市裏的人跟農村人不一樣,他們對於精神上的追求是非常高的,而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說,酒樓、舞廳他們是去不起的,唯一能幹的也就是耍耍嘴上的功夫了,畢竟傳謠也不要錢,還能滿足一下自己心裏編排大人物的滿足感,何樂而不為呢,自己猜想的這幾條謠言還是說的簡單了呢,要是碰上那些政敵來編排,徐清幾乎都能想象的到,這些人會怎麽說自己。
功高震主、目無天子,這些詞,一定會統統壓在自己的頭上,這些讀書人的作態,徐清經過這一次鼠疫之後,早已經看透了,對他們也不抱有什麽幻想,像範仲淹這樣當官為民做主的人是極少數,為了自己的官位拚命廝殺,將真理、百姓棄之不顧的人才睡絕大多數,跟他們這些人講大義,還不如跟他們講一講權勢呢。
怎麽對付這些人,徐清的腦海裏並沒有一個很好的想法,因為在他的腦海裏,這些人也基本不用他來對付,他們能夠做的,無非就是給自己編造謠言,然後將這些謠言送給皇帝聽,讓皇帝對自己產生疑心,最後將自己排斥出朝堂之外,他們能用的辦法隻有這一個,畢竟想要搞臭自己的名聲,在現階段,是絕對做不到的,能做的,便隻有從皇帝那下手了。
可皇帝會聽他們的麽?根據徐清對趙禎的了解,他並不是一個猜疑心特別重的人,甚至從某種角度來說,如果剝除掉他帝王心術的那一麵,趙禎其實是個挺老實的人,當然,這老實隻是在普通環境下,若是在皇帝的身份上,那是半點看不出來的,他終究還是一個皇帝,該有的殺伐決斷,趙禎不會少一絲一毫的,不過徐清相信他,他並不會因為自己在百姓中間的名聲太好而忌憚他。
畢竟趙禎若真是這樣一個人,那原開封府尹,包拯也不可能還在朝廷之中擔任重職,他在百姓之中的名望,徐清可是望塵莫及啊,甚至在汴京老百姓的口裏,包拯根本就是神一般的存在,有人說他有一個陰陽枕,可以讓他在晚上去到陰曹地府之中幫著閻羅王斷案,還有的人則說包拯乃是天上星辰下凡來輔佐大宋天子的。
這些說法,自然都是無稽之談,可百姓卻願意去相信,去傳頌,甚至直到千年之後的現代,在京劇之中以包拯為主角的劇目也是十分繁多的,由此可見,人民群眾對於包拯的熱愛,而趙禎是怎麽對待他的呢?非但沒有把他給趕走,反而讓他從開封府尹這個地方官的位置上,直接升到了中樞,成了諫官的老大,禦史中丞,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得出來,趙禎並不是一個小肚雞腸的人,相反,他足夠的寬宏大量,可以容納下無數的人才進入朝廷之中,為他工作。
所以,對於這些讀書人的誹謗,徐清壓根就沒把他們當做大敵來應對,相反,對於那在全國各地開遍了的徐清祠,徐清倒是有些不同的看法,作為一個現代人,被別人祭祀的感覺,真的是十分的別扭,更何況徐清也不是一個迷信的人,拿全村老百姓的錢來建個廟給自己也沒什麽用,還不如拿來做點更加有趣的事情好呢。
這樣一來,也可以讓趙禎心中稍微心平氣和一點不是?人家盡管心胸寬廣,可在這次鼠疫之中也是損失慘重,若是看到自己因為這次鼠疫而名滿天下,得盡了天下的民心,指不定會在心裏吃味也說不定,為了安撫趙禎,徐清也必須把這些人搞出來的徐清祠給消滅掉,讓他們變成一些更為用的東西。
可要變成什麽呢?變成醫院?全國好像也沒那麽多大夫啊,那麽變成學校,這好像可以,隻不過這要真的變成了學校,那到底是私立的呢,還是公立的?要是私立的,收費必然很貴,到時候這些貧苦鄉村的人就根本上不了學,建了也是白建,至於搞公立學校,以現在的財政收入來看,也是壓根支撐不起來,搞全民教育,這可不是封建時代能夠玩得起的,所以徐清很快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醫院不行、學校不行,老年活動中心呢?好像可以,隻不過造的那麽好的房子,光是用來給老人們養老用,好像也太浪費了一點,徐清了解過這些祠廟,大多數都建的非常宏大,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容納人們,這樣的地方,又是花了那麽多的錢建出來的,必須得用在有意義的地方才行。
要不,把他們當做圖書館來用?徐清坐在椅子上,看著自己麵前空白的奏折,心裏有了一個想法,現在的大宋朝,搞全民教育肯定是不行的,可是讓百姓多認識一點字,有些文化知識,應該還是沒有什麽問題的,如此一來,在一些小縣城,小鎮上,建個圖書館,讓想要讀書的孩子可以去看看書,這不比光建一個活動中心要好得多了麽?
至於書本的錢,朝廷還是出得起的,尤其是在這段時間裏,在科學院的招募隊伍中,出現了一位後世鼎鼎大名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做畢生,今年剛好四十歲,這位老兄,正是他,在研究了數十年之後,成功發明了活字印刷術,讓人們學習知識的成本下降到了一個十分便宜的地步,而現在,這位老兄,就在三司使底下的科學院中,擔任院士一職,有他的配合,想要印些書出來,實在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最多也就花個一百萬貫而已,這筆錢朝廷還是付得起的。
想到這裏,徐清心中對於這些生祠的運用便也有了想法,拿起毛筆,很快便將自己的想法寫在了紙上,拿著這封奏折,徐清便去了一趟皇宮,麵對著趙禎,徐清先是嚴厲的批判了一番全國各地建造生祠的事情,將這些事情全部算在了百姓的自發行動上,跟自己沒有半毛錢關係,然後講明了自己對於這些生祠的態度,希望趙禎可以將他們全部取消,以避免百姓再建造更多的生祠。
對於徐清這樣的要求,趙禎臉上雖然沒有什麽表情,可是心裏還是十分認可的,而等到趙禎同意以後,徐清便以建築規模宏大,棄之不用實在可惜的理由,向趙禎提出了將所有生祠全部改成圖書館的請求,希望朝廷能夠撥款,對這些生祠進行改造並提供書籍,讓當地的百姓可以免費的閱讀到最新的學術典籍。
徐清的提議無疑讓趙禎有些措手不及,不過趙禎對於徐清的這個意見,倒也沒什麽意見,隻是對於每年要多撥款一百萬貫左右的錢有些心疼而已,不過在徐清的勸說下,趙禎最後還是答應了,畢竟用一百萬貫的錢,能夠換來上百萬識字的老百姓,這筆買賣,可是一點都不虧啊。
(本章完)
這就是慶曆四年夏日的汴京城在鼠疫結束之後的模樣,整個城市,猶如被一層白紗蒙上了一層悲哀一般,無論走到哪裏,即便歌舞已經重新開始,即便小販已經重新開始擺攤,即便朝議又已經紛紛擾擾,可這座城已經不一樣了,經過戶部的統計,這一次鼠疫,總共持續了三個月的時間,從夏天走到了冬天,整個汴京城的人口,由八十八萬直線下滑到六十七萬左右,將近二十萬人的死在了這場瘟疫之中,對比古往今來的黑死病死亡人數,這一場無疑是幸運的。
可是看著城外數十萬荒野孤墳,徐清的心中還是有著一種莫名的震撼,短短三個月內,二十萬人非正常死亡,這樣的場景,他以前隻在電視機上看到過,而這一次,他不僅僅親眼見證了,而且這二十萬人可以說就是他把他們送進土裏去的,這讓徐清的心情實在很複雜,而因為這場瘟疫,也有許多達官貴人不幸死在了這場鼠疫之下,徐清作為三司使,自然也要參加他們的葬禮,念念悼詞,每到這個時候,無數雙充滿了不解、仇視的眼神便會聚集在徐清的身上,這種感覺,難以言表。
“老爺,該上車了”一旁的徐忠見徐清遲遲不邁步,不由催促了一聲,徐清聽到徐忠的聲音輕輕應了一聲,總算是邁步踩上了台階,站在車廂前趕車的位置上,看著遠處稀稀落落的人群,這裏是京城一位下野高官的祖墳,這一次瘟疫中,這位六十多歲的老頭沒有得到老天的憐憫,在十幾天前離開了人間,這一次,徐清正是來參加他葬禮的,看看來來往往的人群,徐清輕歎了一聲,趕緊坐上了馬車,向著汴京城中出發。
鼠疫結束了,所有感染鼠疫的人不是被治愈,就是埋在了土裏,在經過七天的觀察之後,整個汴京城,再也沒有一個人死於鼠疫,這無疑是屬於人類的勝利,汴京城外,諸多臨近各路的百姓們不由歡唿雀躍,彈冠相慶,鼠疫,這個在古代與天花擁有同樣威力的恐怖疾病,竟然被成功的阻擋在了汴京城中沒有向外擴散,這對於所有百姓來說,無異於是神跡了。
許多人紛紛買了香去到自己縣城之中的道觀、佛寺之中,向自己心中信仰的神明開始禱告、叩拜,以此來感謝上天的好生之德,而更多的人則開始為徐清造起了規模宏大的長生祠,還有許多的石刻家開始給徐清造起了像,這些人很清楚的知道,這一次鼠疫之所以沒有蔓延到其他地方去,並不是因為神佛的保佑,而全是因為一個叫做徐清的人,他們才免於妻離子散,一時之間,華夏大地之上,徐清祠如雨後春筍一般開始在各個縣城、村莊之中生長起來。
當地的地方官則因為想要討好徐清這位三司使,太子少師,對於百姓這樣的行為也是不管不問,甚至還專門給出官家的地來讓他們造更加宏偉的徐清祠,人民的名義加上官府的幫助,徐清祠的建造速度立馬飆升,從京畿路到廣南路,從華夏河北,一直到四川、雲南,幾乎大宋的每個角落,徐清祠在一夜之間便誕生了,等這件事被徐清知道的時候,整個大宋國內,取名為徐清的祠堂和供奉徐清的佛堂、廟觀加在一起,足足有一萬四千多間,尤其是河北、河南地區和西北陝西、甘肅地區,這四地的生祠總數占據全部數量的近乎三分之一,看到這個數字,徐清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懵。
在中國能被立祠,被百姓供奉的人,那都是個頂個的大英雄,每一個人的名字,都代表著華夏文明的典範,關羽、嶽飛,範仲淹、孔子、孟子,這一連串的名字,書寫了華夏最為瑰麗璀璨的篇章,自己怎麽能跟他們相提並論的,更何況,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死了才立祠供奉的,哪有活著的時候便被立祠的,在徐清的印象中,這麽做的人唯有明朝的九千歲大太監,魏忠賢那麽幹過,一想到自己要跟他齊名,徐清全身都在表達著抗拒的情緒。
不過這種感覺在徐清的心中持續時間並不長,很快便消失的無影無蹤了,畢竟老百姓給魏忠賢立生祠這事兒,是他強迫別人那麽幹的,而這些人給自己立生祠,則是他們自願的,徐清甚至連想都沒有想到,這古代人感謝別人的方法,還真是比現代人要誠心誠意的多了,隻不過再轉過頭一想,徐清就覺得有些尷尬了,這汴京城的百姓因為自己當初的決斷,已經是快要恨死自己了。
而現在,城外這些非首都居民卻對自己如此推崇,不難想象,汴京城中的人又會怎麽編排自己了。
哎呀,那汴京的人命去換其他人的支持,三司使還真是做的出來哎。
外地人是人,我們汴京人就不是人了…….
你們團圓我們生離死別,還所有的功勞都是徐清的,xxx,你真是白死了….
越是城市化的地方,老百姓對於八卦的需求就會十分的高,畢竟生活在城市裏的人跟農村人不一樣,他們對於精神上的追求是非常高的,而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說,酒樓、舞廳他們是去不起的,唯一能幹的也就是耍耍嘴上的功夫了,畢竟傳謠也不要錢,還能滿足一下自己心裏編排大人物的滿足感,何樂而不為呢,自己猜想的這幾條謠言還是說的簡單了呢,要是碰上那些政敵來編排,徐清幾乎都能想象的到,這些人會怎麽說自己。
功高震主、目無天子,這些詞,一定會統統壓在自己的頭上,這些讀書人的作態,徐清經過這一次鼠疫之後,早已經看透了,對他們也不抱有什麽幻想,像範仲淹這樣當官為民做主的人是極少數,為了自己的官位拚命廝殺,將真理、百姓棄之不顧的人才睡絕大多數,跟他們這些人講大義,還不如跟他們講一講權勢呢。
怎麽對付這些人,徐清的腦海裏並沒有一個很好的想法,因為在他的腦海裏,這些人也基本不用他來對付,他們能夠做的,無非就是給自己編造謠言,然後將這些謠言送給皇帝聽,讓皇帝對自己產生疑心,最後將自己排斥出朝堂之外,他們能用的辦法隻有這一個,畢竟想要搞臭自己的名聲,在現階段,是絕對做不到的,能做的,便隻有從皇帝那下手了。
可皇帝會聽他們的麽?根據徐清對趙禎的了解,他並不是一個猜疑心特別重的人,甚至從某種角度來說,如果剝除掉他帝王心術的那一麵,趙禎其實是個挺老實的人,當然,這老實隻是在普通環境下,若是在皇帝的身份上,那是半點看不出來的,他終究還是一個皇帝,該有的殺伐決斷,趙禎不會少一絲一毫的,不過徐清相信他,他並不會因為自己在百姓中間的名聲太好而忌憚他。
畢竟趙禎若真是這樣一個人,那原開封府尹,包拯也不可能還在朝廷之中擔任重職,他在百姓之中的名望,徐清可是望塵莫及啊,甚至在汴京老百姓的口裏,包拯根本就是神一般的存在,有人說他有一個陰陽枕,可以讓他在晚上去到陰曹地府之中幫著閻羅王斷案,還有的人則說包拯乃是天上星辰下凡來輔佐大宋天子的。
這些說法,自然都是無稽之談,可百姓卻願意去相信,去傳頌,甚至直到千年之後的現代,在京劇之中以包拯為主角的劇目也是十分繁多的,由此可見,人民群眾對於包拯的熱愛,而趙禎是怎麽對待他的呢?非但沒有把他給趕走,反而讓他從開封府尹這個地方官的位置上,直接升到了中樞,成了諫官的老大,禦史中丞,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得出來,趙禎並不是一個小肚雞腸的人,相反,他足夠的寬宏大量,可以容納下無數的人才進入朝廷之中,為他工作。
所以,對於這些讀書人的誹謗,徐清壓根就沒把他們當做大敵來應對,相反,對於那在全國各地開遍了的徐清祠,徐清倒是有些不同的看法,作為一個現代人,被別人祭祀的感覺,真的是十分的別扭,更何況徐清也不是一個迷信的人,拿全村老百姓的錢來建個廟給自己也沒什麽用,還不如拿來做點更加有趣的事情好呢。
這樣一來,也可以讓趙禎心中稍微心平氣和一點不是?人家盡管心胸寬廣,可在這次鼠疫之中也是損失慘重,若是看到自己因為這次鼠疫而名滿天下,得盡了天下的民心,指不定會在心裏吃味也說不定,為了安撫趙禎,徐清也必須把這些人搞出來的徐清祠給消滅掉,讓他們變成一些更為用的東西。
可要變成什麽呢?變成醫院?全國好像也沒那麽多大夫啊,那麽變成學校,這好像可以,隻不過這要真的變成了學校,那到底是私立的呢,還是公立的?要是私立的,收費必然很貴,到時候這些貧苦鄉村的人就根本上不了學,建了也是白建,至於搞公立學校,以現在的財政收入來看,也是壓根支撐不起來,搞全民教育,這可不是封建時代能夠玩得起的,所以徐清很快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醫院不行、學校不行,老年活動中心呢?好像可以,隻不過造的那麽好的房子,光是用來給老人們養老用,好像也太浪費了一點,徐清了解過這些祠廟,大多數都建的非常宏大,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容納人們,這樣的地方,又是花了那麽多的錢建出來的,必須得用在有意義的地方才行。
要不,把他們當做圖書館來用?徐清坐在椅子上,看著自己麵前空白的奏折,心裏有了一個想法,現在的大宋朝,搞全民教育肯定是不行的,可是讓百姓多認識一點字,有些文化知識,應該還是沒有什麽問題的,如此一來,在一些小縣城,小鎮上,建個圖書館,讓想要讀書的孩子可以去看看書,這不比光建一個活動中心要好得多了麽?
至於書本的錢,朝廷還是出得起的,尤其是在這段時間裏,在科學院的招募隊伍中,出現了一位後世鼎鼎大名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做畢生,今年剛好四十歲,這位老兄,正是他,在研究了數十年之後,成功發明了活字印刷術,讓人們學習知識的成本下降到了一個十分便宜的地步,而現在,這位老兄,就在三司使底下的科學院中,擔任院士一職,有他的配合,想要印些書出來,實在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最多也就花個一百萬貫而已,這筆錢朝廷還是付得起的。
想到這裏,徐清心中對於這些生祠的運用便也有了想法,拿起毛筆,很快便將自己的想法寫在了紙上,拿著這封奏折,徐清便去了一趟皇宮,麵對著趙禎,徐清先是嚴厲的批判了一番全國各地建造生祠的事情,將這些事情全部算在了百姓的自發行動上,跟自己沒有半毛錢關係,然後講明了自己對於這些生祠的態度,希望趙禎可以將他們全部取消,以避免百姓再建造更多的生祠。
對於徐清這樣的要求,趙禎臉上雖然沒有什麽表情,可是心裏還是十分認可的,而等到趙禎同意以後,徐清便以建築規模宏大,棄之不用實在可惜的理由,向趙禎提出了將所有生祠全部改成圖書館的請求,希望朝廷能夠撥款,對這些生祠進行改造並提供書籍,讓當地的百姓可以免費的閱讀到最新的學術典籍。
徐清的提議無疑讓趙禎有些措手不及,不過趙禎對於徐清的這個意見,倒也沒什麽意見,隻是對於每年要多撥款一百萬貫左右的錢有些心疼而已,不過在徐清的勸說下,趙禎最後還是答應了,畢竟用一百萬貫的錢,能夠換來上百萬識字的老百姓,這筆買賣,可是一點都不虧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