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隨著農業部的建立,每個州郡之中自然也需要官員去監督,一時之間,數百個工作崗位頓時憑空產生在了大宋的朝堂上,許多在家賦閑的官員也紛紛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不用再白拿錢不幹活了,對此趙禎表示很是滿意。
大宋隨著承平日久,讀書的人是越來越多,每年參加科考的人也是越來越多,盡管自己也在不停的提高著科考的門檻,基本上做到了每三十個童生中一個秀才,每一千名秀才中一個進士的程度,可即便如此,每三年通過科舉考試入官的人也有數百,日積月累,冗官情況日趨嚴峻,現在徐清能夠解決掉一大批,他們的工資也是由銀行所賺取的利潤來支付,這對於趙禎來說,自然是一次很舒暢的減負。
除此之外,農業部的建立也標誌著全國的農產品都必須要進入朝廷的規劃計算之中,如此一來,自然就需要更為龐大的儲藏體係來放置果瓜蔬菜和糧食,為此,增建大型倉庫這件事,自然也就被提上了日程。
這項修建計劃,徐清將之交給了蘇頌和韓公廉兩個人去解決,這是對他們的一次鍛煉,也是對他們的一次考驗,徐清要看一看他們,到底有沒有能力獨自去解決自己給他們出的這道難題,最後,蘇頌和韓公廉兩個人總算沒有辜負徐清的期待,在一個月之後交出了一張完美的答卷。
按照他們兩個人的設想,在各路首府之中將新建最為巨大的儲藏倉庫,將全路五成左右的糧食要集中到首府之中,因為這些地方往往人口稠密又軍隊無數,隻要保證這些地方的穩定,那麽全路的安全等級就會提高很多,同時糧食的集中也可以加強首府的權重,讓周邊各郡更加容易控製,以此來達到進一步的中央集權,如此修建糧倉,顯然是很管用的一招。
再來在各州郡之中,則隻要修建一些小型的糧倉便可,或者便三個州郡共享一個糧倉,以此來減輕農業部的財政負擔,二來也是可以讓各個州郡相互掣肘,凡是要打開糧倉,必須要三個州郡同時同意,或者是經由安撫使司同意才可以,如此一來,便可以再進一步加重首府的權重,讓路一級的行政機構可以最大限度的獲得權利,以保證一路的財政資源不至於被內耗所削損。
蘇頌和韓公廉的糧倉修建計劃顯然與徐清的想法不謀而合,將這份糧倉修建計劃傳至中樞經過廷議之後,一場在全國範圍內,大肆擴張興修糧倉的運動便如火如荼的展開了,在這場活動中,數百位官員被下放到各個州郡之中,無數首府的人口開始瘋狂增加,經過戶部和各級安撫使政府的調查,大宋國境之中,人口突破四十萬的城市從原本的五個已然擴張到了九個,其中順天府、杭州、廣州、蘇州、揚州、應天府、成都的人口都已經突破了五十萬,開封府則達到了一百二十萬的人口,人口城市化的速度正在這片廣袤土地上快速的進行著。
這一點同樣也引起了範仲淹等人的注意,沒辦法,隨著外來人口進入汴京打工,此時的汴京已然是堵車成風了,而且汴京的下水道,乃是五代十國時期北周所修建的,到如今已然是有百年左右的曆史了,原本人口稀少尚還能排解,可現在可都膨脹到了如此地步,舊有的下水道根本就解決不了如此龐大的人體排泄物,一時之間,整個汴京猶如是建立在糞便之上一般,無論身處在陋室還是皇宮之中,一股子排泄物發黴的味道總是會縈繞在所有人的身邊。
這樣尷尬的一件事情,顯然給所有人都帶來了巨大的麻煩,而最後也不知道是什麽原因,這麻煩便算在了自己的頭上,說是因為自己的糧倉修建計劃導致大量周邊人口遷徙進了汴京,才導致下水道堵塞的,看著範仲淹等人那副吃了不幹淨東西的樣子,徐清表示自己是真的很無辜。
“豈弟,現如今汴京成了臭氣熏天之地,你可要負主要責任啊,你來說說,現在該如何是好啊?”韓琦看著徐清,用手拿著一塊絲巾捂著自己的鼻子對著徐清說道,看著韓琦的那副樣子,徐清知道,若是把那絲巾拿下來,準能看到他絲巾底下的嘲笑。
“何止是臭氣熏天啊,近日以來,汴京城中火災頻繁,此皆是人口過多所致,若是有朝一日大火蔓延燒至皇城內外可如何是好,徐大人,還請拿出一個辦法來,以解聖上之安危。”這個說話的人徐清並不認識,聽起來口氣也很是惡劣,顯然,這位大臣屬於保守派的陣營,對於徐清等改革派看不上眼。
“各位大人,汴京近日以來人口快速增長,此確實有我之責任,可人口增長難道不是一件好事麽?為何在各位賢士大夫的眼中,這便是成了一件壞事了呢?韓大人說,人口增長讓整個汴京臭氣熏天,那便讓工部重新修建新的下水道不就是了麽?因為人口增加導致渠道堵塞,所以就要讓老百姓離開汴京,此乃不智之舉也。“說到這裏,徐清的話中雖然有諷刺之意,可始終是用十分輕鬆的口吻說著話,倒也沒什麽冒犯之意。
韓琦跟他相處的時間久了,自然也知道徐清就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的人,並沒有怎麽生氣,而接下來對這位保守派的大人,徐清的話就要刻薄的多了,他看著這位老者,輕聲說道:“至於這位大人口中的難題,本官可就有些擔當不起了,我大宋自定都開封府以來,立時已是八十三年的時間了,這其間,汴京總共發生大火六次,每一次都是將整個汴京城燒的體無完膚,數十萬人流離失所,至於小火則更是不計其數,敢問大人,八十三的時間裏,一次接著一次的火災,怎就不見大人有何解決的舉措呢?
現如今新政剛開,大人便將火災的責任推到了本官的頭上,難道曆代開封府長官,就沒有什麽責任麽?曆代不改,相互推諉,如今又要借此事來譏諷新政,這位大人,你恐怕是本末倒置了吧。“
徐清的這番話可謂是十分毒辣了,不過那老頭也是宦海幾十年風雲剩下來的頂級人物,自然不會被徐清罵了幾句就氣血上湧,倒在這紫宸殿中,他哼了一聲然後說道:“黃口小兒,不要到處找借口,汴京大火由來已久確實不錯,可以前縱有烈火也已然能夠控製彈壓,而如今,外來人口逐漸增多,許多人並沒有加入開封府的戶籍,府尹根本無法有效管轄,這便是如今與從前的差別,難道對於這一點,你也要狡辯麽?”
老人的反問讓徐清有些驚訝,他倒是沒想到這老頭看上去都六十多的人了,腦子竟然還這麽清楚,反駁起自己來有理有據的,一時之間他倒是真的不知道說些什麽了,還好一旁有歐陽修在,見徐清沒話講了,他立刻站出來說道:“裴大人此言差矣,現如今將汴京城中火災怪罪於三司使大人,此實乃匪夷所思也,我等現在要做的,是如何讓火災的頻率減小,而不是討論應該怪罪於誰,大人作為參知政事,掌管天下大事,不可不察也。”
歐陽修之所以會站出來說出這番話來,顯然不僅僅是因為好友的關係,更為重要的是裴裕乃是保守派中的頂梁柱,可以說是最為關鍵的人,他現在將火災的緣故推到徐清身上,其不僅僅是要給徐清潑髒水,最終目的,不過是為了將髒水從徐清身上再延伸進整個新法改革派陣營之中罷了,所以歐陽修就絕對不能讓裴裕為所欲為,占盡上風,這才是他站出來的主要原因。
而一旁的徐清則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不是他不聰明,而是他已經被眼前這個人的姓氏給吸引住了,裴裕,這不就是裴德衍的老爹麽?真是想不到,裴德衍才二十歲的年紀,這老爹都六十多了,還真是老當益壯啊,徐清在心裏想到,隻不過很快揶揄的情緒就被理智所壓製,對於這位裴裕大人,徐清並不是十分的了解,大部分對他的認識,也來自於裴德衍的介紹,在他的口中,裴裕顯然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渣男,而徐清與裴德衍之間則是好友,自然而然徐清對於裴裕的看法,也跟裴德衍有所趨同,此時經過歐陽修的拖延,徐清的心中也有了反駁之詞,看著裴裕,徐清開口說道:
“歐陽大人此言有理,如今汴京城中火災頻現,在臣看來,此非人之過也,乃汴京城之過也,我朝自定都開封府以來,立時已有八十三年,汴京城雖然修修補補,可終究不過是一座小城的規模,最多容納五十萬人,便已是極限了,而如今百萬之眾匯聚於此,與汴京來說,實在是壓力頗重。
尤其是從江南通過運河運送到開封府的糧食,因為人口的增加,每年來往於運河之上的運糧船數量也是每年倍增,河道疏於通理,早已是渾濁不堪,依臣之見,汴京已不是我朝京都之首選,也已不能再擔任我朝首都之重任,還請陛下在汴京城外開一新地,建立新都。“
“什麽,你要陛下遷都?!“裴裕從凳子上跳了起來,用手指著徐清,臉上的表情很是驚愕,顯然他沒有想到徐清竟然會來那麽一招,汴京城中,雖然改革派的唿聲很高,可在所有官員之中,保守派依舊占據著大勢,若是遷都,則新的首都之中,必然會讓改革的力量擴大,裴裕突然之間覺得自己這次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了。
一旁的範仲淹、夏竦等人也一下子沒反應過來,事前徐清並沒有跟他們說過這件事情,現在突然說出來,眾人一下子也是愣住了,遷都,這對於任何一個王朝來說,都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畢竟將首都遷移到另外一個地方,所需要耗費的可不僅僅是一座宮殿、或者是一座城市,而是人力物力的極大投入,這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若是走錯,甚至因為遷都而直接導致王朝覆滅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這是古代,人類的造城能力並不像現代一樣如此發達,更何況北宋現在外有強敵,內部又是改革,在這個時候新建一座都城,無疑是在冒巨大的風險,所以就連平時群臣議會都不怎麽說話的趙禎,也不由得開口對徐清說道:“徐卿,現在遷都,不妥吧。“
趙禎一開口說出這句話,裴裕的臉色頓時神奇了起來,皇帝一般為了照顧群臣的麵子,不會直接拒絕一個人,可當他那麽說的時候,就代表這件事已經沒戲了,這讓裴裕很是得意,心中不由鄙視起徐清來,果然還是黃毛小子,做事就是那麽沒有分寸啊。
而此時,徐清則並沒有退縮,剛開始他說出遷都的時候,確實是腦袋一熱說出來的,現在經過裴裕還有範仲淹等人的眼神提醒之後,他很快便意識到了自己遷都這個提議的愚蠢,所以他及時在大腦中改變了策略,現代的北京既然有雄安這個副首都,那麽開封府又為什麽不能有自己的副首都呢?
想到了這一點,他不由得對趙禎說道:“陛下誤會臣了,臣口中所謂遷都,並非將首都遷移出開封府,而是想要讓陛下在汴京城外找一處適合的地方,將汴京城中的人口遷移出一部分過去,這樣一來,一可以減緩汴京城內人口擁擠的問題,二來汴京城外便有一處人口充裕之所,以此增強京畿的實力,讓天下各路望之則生懼意,三來,則是臣期望能夠搭建出一座讓全天下都為之羨慕的城市來,以此來讓天下人仰慕我大宋的威儀,這便是臣興建新都的本意。“
“原來如此,愛卿如此說來,倒是可行啊。“趙禎聽到這兒,倒是不由得點了點頭
(本章完)
大宋隨著承平日久,讀書的人是越來越多,每年參加科考的人也是越來越多,盡管自己也在不停的提高著科考的門檻,基本上做到了每三十個童生中一個秀才,每一千名秀才中一個進士的程度,可即便如此,每三年通過科舉考試入官的人也有數百,日積月累,冗官情況日趨嚴峻,現在徐清能夠解決掉一大批,他們的工資也是由銀行所賺取的利潤來支付,這對於趙禎來說,自然是一次很舒暢的減負。
除此之外,農業部的建立也標誌著全國的農產品都必須要進入朝廷的規劃計算之中,如此一來,自然就需要更為龐大的儲藏體係來放置果瓜蔬菜和糧食,為此,增建大型倉庫這件事,自然也就被提上了日程。
這項修建計劃,徐清將之交給了蘇頌和韓公廉兩個人去解決,這是對他們的一次鍛煉,也是對他們的一次考驗,徐清要看一看他們,到底有沒有能力獨自去解決自己給他們出的這道難題,最後,蘇頌和韓公廉兩個人總算沒有辜負徐清的期待,在一個月之後交出了一張完美的答卷。
按照他們兩個人的設想,在各路首府之中將新建最為巨大的儲藏倉庫,將全路五成左右的糧食要集中到首府之中,因為這些地方往往人口稠密又軍隊無數,隻要保證這些地方的穩定,那麽全路的安全等級就會提高很多,同時糧食的集中也可以加強首府的權重,讓周邊各郡更加容易控製,以此來達到進一步的中央集權,如此修建糧倉,顯然是很管用的一招。
再來在各州郡之中,則隻要修建一些小型的糧倉便可,或者便三個州郡共享一個糧倉,以此來減輕農業部的財政負擔,二來也是可以讓各個州郡相互掣肘,凡是要打開糧倉,必須要三個州郡同時同意,或者是經由安撫使司同意才可以,如此一來,便可以再進一步加重首府的權重,讓路一級的行政機構可以最大限度的獲得權利,以保證一路的財政資源不至於被內耗所削損。
蘇頌和韓公廉的糧倉修建計劃顯然與徐清的想法不謀而合,將這份糧倉修建計劃傳至中樞經過廷議之後,一場在全國範圍內,大肆擴張興修糧倉的運動便如火如荼的展開了,在這場活動中,數百位官員被下放到各個州郡之中,無數首府的人口開始瘋狂增加,經過戶部和各級安撫使政府的調查,大宋國境之中,人口突破四十萬的城市從原本的五個已然擴張到了九個,其中順天府、杭州、廣州、蘇州、揚州、應天府、成都的人口都已經突破了五十萬,開封府則達到了一百二十萬的人口,人口城市化的速度正在這片廣袤土地上快速的進行著。
這一點同樣也引起了範仲淹等人的注意,沒辦法,隨著外來人口進入汴京打工,此時的汴京已然是堵車成風了,而且汴京的下水道,乃是五代十國時期北周所修建的,到如今已然是有百年左右的曆史了,原本人口稀少尚還能排解,可現在可都膨脹到了如此地步,舊有的下水道根本就解決不了如此龐大的人體排泄物,一時之間,整個汴京猶如是建立在糞便之上一般,無論身處在陋室還是皇宮之中,一股子排泄物發黴的味道總是會縈繞在所有人的身邊。
這樣尷尬的一件事情,顯然給所有人都帶來了巨大的麻煩,而最後也不知道是什麽原因,這麻煩便算在了自己的頭上,說是因為自己的糧倉修建計劃導致大量周邊人口遷徙進了汴京,才導致下水道堵塞的,看著範仲淹等人那副吃了不幹淨東西的樣子,徐清表示自己是真的很無辜。
“豈弟,現如今汴京成了臭氣熏天之地,你可要負主要責任啊,你來說說,現在該如何是好啊?”韓琦看著徐清,用手拿著一塊絲巾捂著自己的鼻子對著徐清說道,看著韓琦的那副樣子,徐清知道,若是把那絲巾拿下來,準能看到他絲巾底下的嘲笑。
“何止是臭氣熏天啊,近日以來,汴京城中火災頻繁,此皆是人口過多所致,若是有朝一日大火蔓延燒至皇城內外可如何是好,徐大人,還請拿出一個辦法來,以解聖上之安危。”這個說話的人徐清並不認識,聽起來口氣也很是惡劣,顯然,這位大臣屬於保守派的陣營,對於徐清等改革派看不上眼。
“各位大人,汴京近日以來人口快速增長,此確實有我之責任,可人口增長難道不是一件好事麽?為何在各位賢士大夫的眼中,這便是成了一件壞事了呢?韓大人說,人口增長讓整個汴京臭氣熏天,那便讓工部重新修建新的下水道不就是了麽?因為人口增加導致渠道堵塞,所以就要讓老百姓離開汴京,此乃不智之舉也。“說到這裏,徐清的話中雖然有諷刺之意,可始終是用十分輕鬆的口吻說著話,倒也沒什麽冒犯之意。
韓琦跟他相處的時間久了,自然也知道徐清就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的人,並沒有怎麽生氣,而接下來對這位保守派的大人,徐清的話就要刻薄的多了,他看著這位老者,輕聲說道:“至於這位大人口中的難題,本官可就有些擔當不起了,我大宋自定都開封府以來,立時已是八十三年的時間了,這其間,汴京總共發生大火六次,每一次都是將整個汴京城燒的體無完膚,數十萬人流離失所,至於小火則更是不計其數,敢問大人,八十三的時間裏,一次接著一次的火災,怎就不見大人有何解決的舉措呢?
現如今新政剛開,大人便將火災的責任推到了本官的頭上,難道曆代開封府長官,就沒有什麽責任麽?曆代不改,相互推諉,如今又要借此事來譏諷新政,這位大人,你恐怕是本末倒置了吧。“
徐清的這番話可謂是十分毒辣了,不過那老頭也是宦海幾十年風雲剩下來的頂級人物,自然不會被徐清罵了幾句就氣血上湧,倒在這紫宸殿中,他哼了一聲然後說道:“黃口小兒,不要到處找借口,汴京大火由來已久確實不錯,可以前縱有烈火也已然能夠控製彈壓,而如今,外來人口逐漸增多,許多人並沒有加入開封府的戶籍,府尹根本無法有效管轄,這便是如今與從前的差別,難道對於這一點,你也要狡辯麽?”
老人的反問讓徐清有些驚訝,他倒是沒想到這老頭看上去都六十多的人了,腦子竟然還這麽清楚,反駁起自己來有理有據的,一時之間他倒是真的不知道說些什麽了,還好一旁有歐陽修在,見徐清沒話講了,他立刻站出來說道:“裴大人此言差矣,現如今將汴京城中火災怪罪於三司使大人,此實乃匪夷所思也,我等現在要做的,是如何讓火災的頻率減小,而不是討論應該怪罪於誰,大人作為參知政事,掌管天下大事,不可不察也。”
歐陽修之所以會站出來說出這番話來,顯然不僅僅是因為好友的關係,更為重要的是裴裕乃是保守派中的頂梁柱,可以說是最為關鍵的人,他現在將火災的緣故推到徐清身上,其不僅僅是要給徐清潑髒水,最終目的,不過是為了將髒水從徐清身上再延伸進整個新法改革派陣營之中罷了,所以歐陽修就絕對不能讓裴裕為所欲為,占盡上風,這才是他站出來的主要原因。
而一旁的徐清則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不是他不聰明,而是他已經被眼前這個人的姓氏給吸引住了,裴裕,這不就是裴德衍的老爹麽?真是想不到,裴德衍才二十歲的年紀,這老爹都六十多了,還真是老當益壯啊,徐清在心裏想到,隻不過很快揶揄的情緒就被理智所壓製,對於這位裴裕大人,徐清並不是十分的了解,大部分對他的認識,也來自於裴德衍的介紹,在他的口中,裴裕顯然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渣男,而徐清與裴德衍之間則是好友,自然而然徐清對於裴裕的看法,也跟裴德衍有所趨同,此時經過歐陽修的拖延,徐清的心中也有了反駁之詞,看著裴裕,徐清開口說道:
“歐陽大人此言有理,如今汴京城中火災頻現,在臣看來,此非人之過也,乃汴京城之過也,我朝自定都開封府以來,立時已有八十三年,汴京城雖然修修補補,可終究不過是一座小城的規模,最多容納五十萬人,便已是極限了,而如今百萬之眾匯聚於此,與汴京來說,實在是壓力頗重。
尤其是從江南通過運河運送到開封府的糧食,因為人口的增加,每年來往於運河之上的運糧船數量也是每年倍增,河道疏於通理,早已是渾濁不堪,依臣之見,汴京已不是我朝京都之首選,也已不能再擔任我朝首都之重任,還請陛下在汴京城外開一新地,建立新都。“
“什麽,你要陛下遷都?!“裴裕從凳子上跳了起來,用手指著徐清,臉上的表情很是驚愕,顯然他沒有想到徐清竟然會來那麽一招,汴京城中,雖然改革派的唿聲很高,可在所有官員之中,保守派依舊占據著大勢,若是遷都,則新的首都之中,必然會讓改革的力量擴大,裴裕突然之間覺得自己這次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了。
一旁的範仲淹、夏竦等人也一下子沒反應過來,事前徐清並沒有跟他們說過這件事情,現在突然說出來,眾人一下子也是愣住了,遷都,這對於任何一個王朝來說,都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畢竟將首都遷移到另外一個地方,所需要耗費的可不僅僅是一座宮殿、或者是一座城市,而是人力物力的極大投入,這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若是走錯,甚至因為遷都而直接導致王朝覆滅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這是古代,人類的造城能力並不像現代一樣如此發達,更何況北宋現在外有強敵,內部又是改革,在這個時候新建一座都城,無疑是在冒巨大的風險,所以就連平時群臣議會都不怎麽說話的趙禎,也不由得開口對徐清說道:“徐卿,現在遷都,不妥吧。“
趙禎一開口說出這句話,裴裕的臉色頓時神奇了起來,皇帝一般為了照顧群臣的麵子,不會直接拒絕一個人,可當他那麽說的時候,就代表這件事已經沒戲了,這讓裴裕很是得意,心中不由鄙視起徐清來,果然還是黃毛小子,做事就是那麽沒有分寸啊。
而此時,徐清則並沒有退縮,剛開始他說出遷都的時候,確實是腦袋一熱說出來的,現在經過裴裕還有範仲淹等人的眼神提醒之後,他很快便意識到了自己遷都這個提議的愚蠢,所以他及時在大腦中改變了策略,現代的北京既然有雄安這個副首都,那麽開封府又為什麽不能有自己的副首都呢?
想到了這一點,他不由得對趙禎說道:“陛下誤會臣了,臣口中所謂遷都,並非將首都遷移出開封府,而是想要讓陛下在汴京城外找一處適合的地方,將汴京城中的人口遷移出一部分過去,這樣一來,一可以減緩汴京城內人口擁擠的問題,二來汴京城外便有一處人口充裕之所,以此增強京畿的實力,讓天下各路望之則生懼意,三來,則是臣期望能夠搭建出一座讓全天下都為之羨慕的城市來,以此來讓天下人仰慕我大宋的威儀,這便是臣興建新都的本意。“
“原來如此,愛卿如此說來,倒是可行啊。“趙禎聽到這兒,倒是不由得點了點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