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淡淡道:「過獎了,罷,天色也晚了,鄭侍郎請迴吧。」
「恭送參政。」鄭仲熊俯身道。
秦檜臨上橋時側了一下頭:「莫不是中宮的意思吧?」
第八百二十章 邊境大逃亡
「徐相。」忙碌的中書三省都堂裏,屬官們紛紛向踏進門來的徐良行禮。徐六頻頻頷首,正往自己的辦堂去時,參知政事朱倬喚住他。
「何事?」徐六問道。
「金國發了文書過來,具體什麽事不知道,但文書讓折相取了去。」朱掉道。
徐六聞言老大不快:「我不是告訴過你們,凡有重要文書必等我來再……」話到這裏他自己也覺得沒趣,折彥質和他同為宰相,職權重疊,他能作的事折彥質都能作,下麵的人又能怎麽樣?朝折彥質的堂裏望了一眼,隻見門洞開著,並不見人,疑惑道「人呢?」
「折相估計是看了文書便離了都堂,往宮內去了。」朱倬道。
徐六思索片刻,抽身就往外去。匆匆趕到「勤政堂」,皇帝卻不在此外,一打聽,說是在垂拱殿,又沿著路匆匆忙忙走進去,半道上就遇到皇帝跟前一個親近的內侍,說是奉皇帝命正來宣召徐相的。
徐六暗罵一聲,腳步如飛,等到了垂拱殿時,隻見皇帝和折彥質正討論著什麽,他一來,皇帝就道:「徐卿,來得正好,有一件要緊的事須得問問你的意見。」
徐六行了禮,看折彥質一眼,後者跟沒事一般,遂向皇帝問道:「不知陛下召臣來,所為何事?」
趙謹並不迴答,道:「折卿,你說。」
「遵旨。」折彥質應了一聲,轉向徐六道「徐相,是這樣的。今早有司送來金國文書,是金廷平章政事完顏秉德所書。說是近來,不斷有契丹邊民越過邊界叛逃。女真人本想嚴厲打擊,但顧忌到太原郡王,所以希望朝廷能夠協助。」
「契丹邊民?叛逃?是逃往何處?」徐六問道。
「這還用問?當初滅夏,我們占了橫山天都山一線,其他地方俱歸遼人。女真人治下的契丹人叛逃,肯定是逃往夏境,投奔蕭朵魯不去了。」折彥質道。
徐六是行家,一聽就明白。按說這治下百姓逃亡,女真人自己就能彈壓。隻不過,契丹人逃亡隻能是從西軍控製的麟府豐這三州一帶過河,再逃往夏境。這事沒聽老九說過,但並不表示他不知道,之所以沒反應,可能是跟蕭朵魯不達成了默契。
「徐卿,你看這事怎麽處理為宜?」趙謹問道。
「陛下,此事朝廷還是不管為好。如果說我們協助女真人,在邊境堵截契丹邊民,這就是得罪遼國的勾當。」徐六道。
折彥質立馬接過話頭:「可若是不管,就得罪女真人。」
「這個嘛,倒也容易。朝廷復文女真,就說願意幫忙,到了太原郡王那裏,他自己就知道該怎麽辦。就這麽敷衍過去就行了。」徐良道。
這話大合皇帝口味,沒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得罪就都不得罪,何苦自尋煩惱?遂道:「嗯,徐卿之言甚是,遼國不斷增兵夏境,正如太原王所說,這對川陝是個潛在威脅。若是相助女真,隻怕會刺激遼人。」
皇帝都這麽表態了,折彥質自然不再多說什麽。商議完畢,兩人拜辭皇帝出來,剛跨了門檻,徐六就道:「折相,以後這種事,你我是不是先商量商量?」
折彥質笑意吟吟道:「徐相莫怪,因此事情緊急,所以我就先來一步了。徐相不會介意吧?」
徐六也輕笑一聲:「你說呢?」
「你肯定介意。」折彥質道。
「哈哈……」徐六大笑一聲,邁步就走。折彥質看著他,忽地嘆了口氣。
麟府路,豐州。豐州在宋遼戰爭時期,一直就是對遼作戰的橋頭堡,是放在遼國鼻子底下的一把匕首。西軍在收復這裏之後,設立了一個安撫司,但實際還是歸鄜延經略安撫使徐洪節製,麟府路的長官正是徐洪的兒子。這裏是各族雜居區,以黨項族居多,民風剽悍,鑑於這裏的複雜情況和歷史淵源,川陝宣撫處置司在此處實施的是軍政合一的製度。也就是說,豐州的軍政長官同一個人,他既是豐州知州,也是兵馬鈐轄,而且還是黨項人。此人姓王,是原來豐州王氏的後裔,要知道,麟州楊家,也就是後世傳說的楊家將,府州折家,也就是折家軍,豐州王家,這三家一直都是麟府路的豪強,基本上都是世代鎮守,父死子替,兄終弟及。
王知州這一日起個大早,將麾下文武官員全都點齊,然後統統出城,在城南排下陣勢,別誤會,不是打仗,而是迎接上司長官。早就得了消息,宣撫處置司派員到麟府視察,各地不得怠慢。
「都精神著些,這來人非但是大王親選,更是咱們西軍元老的衙內,倘若有個閃失,大王那裏吃罪不行!」王知州是個典型的粗獷軍漢,一大早就聽他咋唿了。
太陽升上三竿,還不見長官們到來,豐州官員開始竊竊私語議論,不是說今天到麽?正議論時,已聽見一片急促的馬蹄聲。眾人伸長脖子望去,隻見一支馬隊揚塵而來,跑得極快。王知州一把撩起官袍的衣擺往前去迎。
那馬隊停下,王知州首先就看到了一人,臉色一變,慌忙拜下去:「少帥!」
那馬背上一人,三十上下年紀,輕飄飄地落下馬來,但見身長雖隻六尺有餘,但好個相貌!高額挺鼻,兩撇掃帚眉下,虎目炯炯,這陝北風沙吹得皮膚如銅似鐵,不是旁人,正是鄜延帥徐洪的長子,太原王的侄子,徐勇。如今已經是鄜延經略安撫司的兵馬副都總管,兼麟府路安撫使,正是王知州的頂頭上司。隻不過,西軍中有些有別於其他兄弟部隊的傳統,所以下麵的官員見了徐勇,一般不稱他職銜,因為他老子是鄜延大帥,兒子自然稱「少帥」或者「小帥」。
「恭送參政。」鄭仲熊俯身道。
秦檜臨上橋時側了一下頭:「莫不是中宮的意思吧?」
第八百二十章 邊境大逃亡
「徐相。」忙碌的中書三省都堂裏,屬官們紛紛向踏進門來的徐良行禮。徐六頻頻頷首,正往自己的辦堂去時,參知政事朱倬喚住他。
「何事?」徐六問道。
「金國發了文書過來,具體什麽事不知道,但文書讓折相取了去。」朱掉道。
徐六聞言老大不快:「我不是告訴過你們,凡有重要文書必等我來再……」話到這裏他自己也覺得沒趣,折彥質和他同為宰相,職權重疊,他能作的事折彥質都能作,下麵的人又能怎麽樣?朝折彥質的堂裏望了一眼,隻見門洞開著,並不見人,疑惑道「人呢?」
「折相估計是看了文書便離了都堂,往宮內去了。」朱倬道。
徐六思索片刻,抽身就往外去。匆匆趕到「勤政堂」,皇帝卻不在此外,一打聽,說是在垂拱殿,又沿著路匆匆忙忙走進去,半道上就遇到皇帝跟前一個親近的內侍,說是奉皇帝命正來宣召徐相的。
徐六暗罵一聲,腳步如飛,等到了垂拱殿時,隻見皇帝和折彥質正討論著什麽,他一來,皇帝就道:「徐卿,來得正好,有一件要緊的事須得問問你的意見。」
徐六行了禮,看折彥質一眼,後者跟沒事一般,遂向皇帝問道:「不知陛下召臣來,所為何事?」
趙謹並不迴答,道:「折卿,你說。」
「遵旨。」折彥質應了一聲,轉向徐六道「徐相,是這樣的。今早有司送來金國文書,是金廷平章政事完顏秉德所書。說是近來,不斷有契丹邊民越過邊界叛逃。女真人本想嚴厲打擊,但顧忌到太原郡王,所以希望朝廷能夠協助。」
「契丹邊民?叛逃?是逃往何處?」徐六問道。
「這還用問?當初滅夏,我們占了橫山天都山一線,其他地方俱歸遼人。女真人治下的契丹人叛逃,肯定是逃往夏境,投奔蕭朵魯不去了。」折彥質道。
徐六是行家,一聽就明白。按說這治下百姓逃亡,女真人自己就能彈壓。隻不過,契丹人逃亡隻能是從西軍控製的麟府豐這三州一帶過河,再逃往夏境。這事沒聽老九說過,但並不表示他不知道,之所以沒反應,可能是跟蕭朵魯不達成了默契。
「徐卿,你看這事怎麽處理為宜?」趙謹問道。
「陛下,此事朝廷還是不管為好。如果說我們協助女真人,在邊境堵截契丹邊民,這就是得罪遼國的勾當。」徐六道。
折彥質立馬接過話頭:「可若是不管,就得罪女真人。」
「這個嘛,倒也容易。朝廷復文女真,就說願意幫忙,到了太原郡王那裏,他自己就知道該怎麽辦。就這麽敷衍過去就行了。」徐良道。
這話大合皇帝口味,沒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得罪就都不得罪,何苦自尋煩惱?遂道:「嗯,徐卿之言甚是,遼國不斷增兵夏境,正如太原王所說,這對川陝是個潛在威脅。若是相助女真,隻怕會刺激遼人。」
皇帝都這麽表態了,折彥質自然不再多說什麽。商議完畢,兩人拜辭皇帝出來,剛跨了門檻,徐六就道:「折相,以後這種事,你我是不是先商量商量?」
折彥質笑意吟吟道:「徐相莫怪,因此事情緊急,所以我就先來一步了。徐相不會介意吧?」
徐六也輕笑一聲:「你說呢?」
「你肯定介意。」折彥質道。
「哈哈……」徐六大笑一聲,邁步就走。折彥質看著他,忽地嘆了口氣。
麟府路,豐州。豐州在宋遼戰爭時期,一直就是對遼作戰的橋頭堡,是放在遼國鼻子底下的一把匕首。西軍在收復這裏之後,設立了一個安撫司,但實際還是歸鄜延經略安撫使徐洪節製,麟府路的長官正是徐洪的兒子。這裏是各族雜居區,以黨項族居多,民風剽悍,鑑於這裏的複雜情況和歷史淵源,川陝宣撫處置司在此處實施的是軍政合一的製度。也就是說,豐州的軍政長官同一個人,他既是豐州知州,也是兵馬鈐轄,而且還是黨項人。此人姓王,是原來豐州王氏的後裔,要知道,麟州楊家,也就是後世傳說的楊家將,府州折家,也就是折家軍,豐州王家,這三家一直都是麟府路的豪強,基本上都是世代鎮守,父死子替,兄終弟及。
王知州這一日起個大早,將麾下文武官員全都點齊,然後統統出城,在城南排下陣勢,別誤會,不是打仗,而是迎接上司長官。早就得了消息,宣撫處置司派員到麟府視察,各地不得怠慢。
「都精神著些,這來人非但是大王親選,更是咱們西軍元老的衙內,倘若有個閃失,大王那裏吃罪不行!」王知州是個典型的粗獷軍漢,一大早就聽他咋唿了。
太陽升上三竿,還不見長官們到來,豐州官員開始竊竊私語議論,不是說今天到麽?正議論時,已聽見一片急促的馬蹄聲。眾人伸長脖子望去,隻見一支馬隊揚塵而來,跑得極快。王知州一把撩起官袍的衣擺往前去迎。
那馬隊停下,王知州首先就看到了一人,臉色一變,慌忙拜下去:「少帥!」
那馬背上一人,三十上下年紀,輕飄飄地落下馬來,但見身長雖隻六尺有餘,但好個相貌!高額挺鼻,兩撇掃帚眉下,虎目炯炯,這陝北風沙吹得皮膚如銅似鐵,不是旁人,正是鄜延帥徐洪的長子,太原王的侄子,徐勇。如今已經是鄜延經略安撫司的兵馬副都總管,兼麟府路安撫使,正是王知州的頂頭上司。隻不過,西軍中有些有別於其他兄弟部隊的傳統,所以下麵的官員見了徐勇,一般不稱他職銜,因為他老子是鄜延大帥,兒子自然稱「少帥」或者「小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