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端端正正地坐著,麵帶微笑,也不迴應。那魏師遜見狀也道:「是啊,縱使我等人輕言微,可這事關朝政,也不能不問。兩位相公位高權重,我們是問不著,隻要秦參政你咱們才敢冒昧。」
「誰說不是?前年武威王,哦,太原王迴京,在朝堂上備官家谘詢,咱們不過就事論事說了幾句。誰想得罪徐相,差點掃出朝廷,若非是秦參政力保,咱們幾位,隻怕都在嶺南吃荔枝呢。」有人感恩道。
聽到這事,秦檜才道:「些許小事,不足掛齒。再說前年那事,原本隻是討論,沒必要小題大作,所以我才勸了徐相一句。」
「是是是,參政,實話與你說了吧。我們這幾個人,是不受徐相待見的,這點我們很清楚。折相那裏呢,也用不上我幾個。隻是朝中局勢如此,縱使我們想獨善其身,也不可得。所以,這才請參政來,拿個主意。」鄭仲熊把底亮了出來。
秦檜看他一眼,笑道:「難道你們不知道,我就是徐相力主調迴中樞的麽?你們難道也忘了當年我是鼎力相助清河郡王推行新政的麽?」
「這誰不知道?但我們尊重參政的是,你雖出自徐家門下,卻不趨炎附勢,喪失立場。從保下我們幾人可見一斑。而且,下官還聽說……」語至此處,他停下,臉上露出奇怪的笑容。
秦檜瞄他一眼:「聽說什麽?」
「罷了,左右不過是些傳言而已。」鄭仲熊笑道。
秦檜將手一擺:「別,不管什麽傳言,說來聽聽,我這個人最喜歡聽這些傳言了。」
鄭仲熊猶豫片刻,這才道:「我聽說,這首相的位置,聖上原本是有意參政的……」
秦檜的臉立馬拉了下來,鄭仲熊一見,有些不知所措,訕訕道:「這,這隻是傳言。」
「參政,且不管這傳言真假,以你的資歷和功績,想必不是空穴來風。」魏師遜道。
秦檜沉默一陣,忽地笑道:「幾位的意思,我明白了。」
所有人都將密切關注著他,在場的幾乎都是朝廷裏的「邊緣人」,別看還有個學士兼侍郎。他們在這場爭鬥中,不能或者不願選邊站,但這樣一來,就隻能更加「邊緣化」,搞得舅舅不疼,姥姥不愛。正巧,他們當中有人知道了秦檜那件勾當,至於消息是怎麽傳出來的,隻要想想當時在場有哪些人,就能猜得出來。
更巧,秦檜曾經「施恩」於他們,所以,他們今天是來拱秦檜了。
「現今朝堂上的局勢,是兩家在作爭鬥。」秦檜道。
「沒錯,徐家和折家,這都是多年縱容姑息的結果。」魏師遜頻頻點頭道。
「也不是這麽說,這幾家能崛起,不是縱容姑息的結果,而是時勢造就,沒有辦法。隻是如今看起來,確實有些過了。」秦檜分析道。「要說實力,徐相明顯強一些,這點相信你們也清楚。但是,這一時期以來,徐相一直被動,除了無法避免的原因以外,更重要的是,折相有官家的支持。」
「不錯,徐相獨攬朝政已久,官家也是不放心的。」鄭仲熊附和道。
秦檜點了點頭:「所以,從中你們可以看出一個道理。這社稷終歸是聖上的,臣下權力再大,那是聖上賜予的。所以,與聖上保持一致,這才是最緊要。」
眾官琢磨著他的話,啥意思?你是說咱們既不站徐相那邊,也不站折相那邊,而是站聖上那邊?這不等於沒說嘛。
見眾人疑惑不解的模樣,秦檜笑道:「再說句不能外傳的話,如今朝堂上這兩家,都是累積軍功起來的,祖宗家法裏沒這規矩。再多一句嘴,宋金之間,戰事打到這份上,都乏了,當今天子是仁君,而兩位相公都主戰,言盡於此,多的我就不說了。」
話音落地,屋裏好久時間都落針可聞,大夥仔細揣摩著他的話,雖然各人有各人不同的見解,但有幾點是相同的。秦參政認為,眼前的局麵長久不了,所謂二虎相爭,必有一傷。徐家和折家在朝堂鬥法,肯定有一家要先倒下來。
隻要一家倒下,另一家也失去了利用價值。這兩家都是累積軍功起來的,祖宗家法裏沒有這個規矩,這大宋的天下,到底還是「宰相須用讀書人」。而對於眼前這場爭鬥,最好的辦法,還是不要捲入過深。要等「守得雲開」那一日。
「聽參政一席話,這才叫茅塞頓開。」鄭仲熊捧起了杯。
酒席散後,各人自打道迴府,魏師遜親自送秦檜出門,鄭仲熊跟在後頭。作別罷,秦檜稱有些酒意,不想坐轎,就緩步走著。鄭仲熊跟了上來。
「鄭侍郎還有事?」秦檜頭也沒迴地問道。
「無事,陪參政走兩步。」鄭仲熊隨口道。
秦檜突然毫無預兆地問道:「你跟宮裏沈都知有舊?」
鄭仲熊一愣,沒料到秦參政這麽開門見山,片刻驚訝之後,他坦承道:「我與沈都知乃同鄉,因此有些交情。」
秦檜停下腳步:「那你這何需向我請教?沈都知深得官家信任,又是皇後跟前的紅人,你有他這靠山,實在不必追隨人後。」
「參政說哪裏話,沈都知即使受寵,終究是內侍。其實今日相聚,實是下官挑的頭。朝堂上的爭鬥已經不成樣子,如果再這麽下去,後果堪憂。下官知道相公有憂國憂民之情懷,所以這才冒昧相邀。」鄭仲熊道。
「誰說不是?前年武威王,哦,太原王迴京,在朝堂上備官家谘詢,咱們不過就事論事說了幾句。誰想得罪徐相,差點掃出朝廷,若非是秦參政力保,咱們幾位,隻怕都在嶺南吃荔枝呢。」有人感恩道。
聽到這事,秦檜才道:「些許小事,不足掛齒。再說前年那事,原本隻是討論,沒必要小題大作,所以我才勸了徐相一句。」
「是是是,參政,實話與你說了吧。我們這幾個人,是不受徐相待見的,這點我們很清楚。折相那裏呢,也用不上我幾個。隻是朝中局勢如此,縱使我們想獨善其身,也不可得。所以,這才請參政來,拿個主意。」鄭仲熊把底亮了出來。
秦檜看他一眼,笑道:「難道你們不知道,我就是徐相力主調迴中樞的麽?你們難道也忘了當年我是鼎力相助清河郡王推行新政的麽?」
「這誰不知道?但我們尊重參政的是,你雖出自徐家門下,卻不趨炎附勢,喪失立場。從保下我們幾人可見一斑。而且,下官還聽說……」語至此處,他停下,臉上露出奇怪的笑容。
秦檜瞄他一眼:「聽說什麽?」
「罷了,左右不過是些傳言而已。」鄭仲熊笑道。
秦檜將手一擺:「別,不管什麽傳言,說來聽聽,我這個人最喜歡聽這些傳言了。」
鄭仲熊猶豫片刻,這才道:「我聽說,這首相的位置,聖上原本是有意參政的……」
秦檜的臉立馬拉了下來,鄭仲熊一見,有些不知所措,訕訕道:「這,這隻是傳言。」
「參政,且不管這傳言真假,以你的資歷和功績,想必不是空穴來風。」魏師遜道。
秦檜沉默一陣,忽地笑道:「幾位的意思,我明白了。」
所有人都將密切關注著他,在場的幾乎都是朝廷裏的「邊緣人」,別看還有個學士兼侍郎。他們在這場爭鬥中,不能或者不願選邊站,但這樣一來,就隻能更加「邊緣化」,搞得舅舅不疼,姥姥不愛。正巧,他們當中有人知道了秦檜那件勾當,至於消息是怎麽傳出來的,隻要想想當時在場有哪些人,就能猜得出來。
更巧,秦檜曾經「施恩」於他們,所以,他們今天是來拱秦檜了。
「現今朝堂上的局勢,是兩家在作爭鬥。」秦檜道。
「沒錯,徐家和折家,這都是多年縱容姑息的結果。」魏師遜頻頻點頭道。
「也不是這麽說,這幾家能崛起,不是縱容姑息的結果,而是時勢造就,沒有辦法。隻是如今看起來,確實有些過了。」秦檜分析道。「要說實力,徐相明顯強一些,這點相信你們也清楚。但是,這一時期以來,徐相一直被動,除了無法避免的原因以外,更重要的是,折相有官家的支持。」
「不錯,徐相獨攬朝政已久,官家也是不放心的。」鄭仲熊附和道。
秦檜點了點頭:「所以,從中你們可以看出一個道理。這社稷終歸是聖上的,臣下權力再大,那是聖上賜予的。所以,與聖上保持一致,這才是最緊要。」
眾官琢磨著他的話,啥意思?你是說咱們既不站徐相那邊,也不站折相那邊,而是站聖上那邊?這不等於沒說嘛。
見眾人疑惑不解的模樣,秦檜笑道:「再說句不能外傳的話,如今朝堂上這兩家,都是累積軍功起來的,祖宗家法裏沒這規矩。再多一句嘴,宋金之間,戰事打到這份上,都乏了,當今天子是仁君,而兩位相公都主戰,言盡於此,多的我就不說了。」
話音落地,屋裏好久時間都落針可聞,大夥仔細揣摩著他的話,雖然各人有各人不同的見解,但有幾點是相同的。秦參政認為,眼前的局麵長久不了,所謂二虎相爭,必有一傷。徐家和折家在朝堂鬥法,肯定有一家要先倒下來。
隻要一家倒下,另一家也失去了利用價值。這兩家都是累積軍功起來的,祖宗家法裏沒有這個規矩,這大宋的天下,到底還是「宰相須用讀書人」。而對於眼前這場爭鬥,最好的辦法,還是不要捲入過深。要等「守得雲開」那一日。
「聽參政一席話,這才叫茅塞頓開。」鄭仲熊捧起了杯。
酒席散後,各人自打道迴府,魏師遜親自送秦檜出門,鄭仲熊跟在後頭。作別罷,秦檜稱有些酒意,不想坐轎,就緩步走著。鄭仲熊跟了上來。
「鄭侍郎還有事?」秦檜頭也沒迴地問道。
「無事,陪參政走兩步。」鄭仲熊隨口道。
秦檜突然毫無預兆地問道:「你跟宮裏沈都知有舊?」
鄭仲熊一愣,沒料到秦參政這麽開門見山,片刻驚訝之後,他坦承道:「我與沈都知乃同鄉,因此有些交情。」
秦檜停下腳步:「那你這何需向我請教?沈都知深得官家信任,又是皇後跟前的紅人,你有他這靠山,實在不必追隨人後。」
「參政說哪裏話,沈都知即使受寵,終究是內侍。其實今日相聚,實是下官挑的頭。朝堂上的爭鬥已經不成樣子,如果再這麽下去,後果堪憂。下官知道相公有憂國憂民之情懷,所以這才冒昧相邀。」鄭仲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