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劉光國封王心切,貪功冒進,馬五親自領軍,與意圖直撲濟南的劉家兄弟硬碰硬地打了一仗,神武左軍受挫,而且挨得不輕。按說這不是小事,理應向朝廷上報,你不能說我沒有全軍覆沒,隻是敗了一陣,就當沒事。但劉光國並沒有上達天聽,而是隱瞞了戰敗的軍情,偷摸地調李顯忠增援。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你瞞得再好,也得需要糧草軍械來補充損失吧?杭州的人就從他連續數次索要補給,恰好李顯忠部也討要裝備這一點上看出了端倪。很快,事情查證出來,徐良非常冒火。再加上前些時候,神武左軍殺俘屠城,殺良冒功這兩樁事,徐六於是下省劄,斥責了神武左軍種種行徑,並指名道姓批評這是你劉光國的責任。同時,還請求皇帝下禦劄,責備劉光國。


    皇帝趙謹聽說此事,倒打算如徐六所請,可劉皇後很是不滿。「苦口婆心」地皇帝麵前表示,臣妾的父兄在前線捨生忘死,浴血奮戰為陛下討還山東,為這些許過錯便嚴厲譴責,一則寒了忠臣心,二則也打擊士氣。皇帝是個沒主見的,聽皇後枕邊風一吹,便對徐六道,既然徐相已經下了省劄斥責,朕就不必了吧,隻叫劉光國好生用兵便是。


    徐六雖然不悅,卻也不能勉強皇帝,這事就罷了。劉光國得了李顯忠增援以後,重整旗鼓,再戰齊魯。李顯忠到底是了得,他出自西軍,知道耶律馬五的手段,神武左軍兵力上來說並不占優勢,馬五此時集結了重兵,拱衛濟南府,若強打濟南,那肯定是硬碰硬,即使得勝,也是元氣大傷。莫如退迴徐州,轉兵去攻沂州,從側麵迂迴進攻。


    但劉光國不願意這樣作,他不是不認同李顯忠的意見,而是認為若果真如此,那麽徐州就出現空檔,萬一馬五趁虛來取,豈是壞我大事?李顯忠分辨說,這裏距離京畿這麽近,友軍自會有所反應,不必擔心。他哪知道,劉光國擔心的就是這個「友軍」,收復山東,乃得封王,這是朝廷對他的承諾。因此,他就是要憑神武左軍一己之力收復山東全境,絲毫不願假手他人,以免落人話柄,將來又打口水仗。


    他是主帥,李顯忠無可奈何,隻得整軍備戰。數日之後,宋金兩軍再次對陣,馬五見劉宣撫捲土重來,他素謹慎,也不敢大意,親自壓陣。他從燕雲帶來數萬精兵全部派上用場,兩軍將士十數萬人廝殺不休。金軍確實江河日下了,可這從燕京調來的數萬金軍精銳,著實是百戰雄師,神武左軍打得非常吃力,劉光遠親自率領部隊幾次突擊,結果死傷慘重。劉光國殺得紅了眼,誓不後退。雙方血戰三個時辰,不分勝負。


    不怪劉光國沒手段,隻怪他運氣不好,到了下午,本來晴空萬裏,卻突然降下傾盆大雨!雨勢之猛,幾步之外就已經看不清楚了。自然,這下雨影響的是雙方,你看不清,我也看不清。問題出在宋軍的裝備上。


    宋軍什麽最拿手?步軍,以重甲和強弩為標誌的步軍。神武左軍的將士,有一部分是裝備「步人甲」的重步兵,還有相當數量穿皮甲輕甲的弓弩手,以及少量騎兵。這雨一下,身上的鎧甲衣裳浸了水,沉重不靈活且不說,宋軍步兵作戰負重本來就大,要靠陣形的配合來取勝,可沒下一陣,地上又濕又滑,一步一個腳印,極大地影響了作戰。那些本來奉命突擊的步軍撞撞跌跌往前沖,實在艱難。


    反觀金軍,極少有穿重甲的士卒,大多輕裝上陣,沒有這個煩惱。馬五直唿天助我也,抓準戰機,全線反撲。有了老天爺的幫忙,金軍這奮力一擊打垮了神武左軍。各部開始潰退,劉光國欲哭無淚,隻得在弟弟和部將們的勸說下,含恨下令撤退,以李顯忠部負責斷後。


    大軍一撤,金賊豈能放過這個機會?馬五下令,追擊掩殺!所幸,李顯忠死戰殿後,再加上雨勢太大,地上濕滑,神武左軍才不至於大敗,但裝備器械這些軍資,是丟失無遺,就這麽一路撤迴徐州,經清查,出兵以來,已折了萬餘人,雖不說傷筋動骨,卻也得喘上一陣。這一次,劉光國不敢再隱瞞,硬著頭皮上報中央。


    大宋的軍民還沉浸在北伐成功的喜悅之中,再加上劉光國此敗於大局並沒有什麽妨礙,因此倒也沒有引起多大的震動。隻不過,他的郡王爵位,是想也別想了。


    徐六等宰執大臣商議,神武左軍本來是從中原戰場上下來,又即刻投入山東戰場的,既然這次敗迴來,山東就暫且放著,穩固既得是要緊。這仗既不打了,總得將功罰過,首當其衝的就是淮南宣撫使劉光國。


    戰敗,這責任是無論如何逃不掉的。秦檜就提出,將劉光國由太尉降為節度使,貶官一級,算是懲罰。可其他人卻不同意,若單純隻是戰敗,降一級勉強說得過去。可劉光國犯的事就此一件麽?


    此前的殺俘屠城,又殺害良民冒充人頭,惹得台諫的官員們彈劾個不休,若他戰勝,收復山東全境這事也就不提了。但如今戰敗,新帳舊帳可得一起算。徐良也是這個意思,擬出一個方案上報皇帝。


    劉光國從太尉降到上護軍,從正二品降到正三品,於其職銜前加「權」字,亦即「權淮南宣撫使」,這就是警告他說,你現在隻是暫時代理淮南宣撫使,再有岔子……


    老實說,徐六這個方案已經是考慮到劉光國「國丈」的特殊身份了。如若換了旁人,戰敗之後,丟失兵權的也不在少數。皇帝這次沒辦法,想庇護也沒門,劉皇後自知非如此,不足以平息議論,也不好再說什麽,隻是對徐六很是不滿。感覺這位平章軍事重事,有意在和劉家作對。劉家當初算是西軍中一大將門,這西軍將門之間,互相攀比競爭是常有的事,劉皇後就認為,徐良和劉家作對,就是仗著徐家如今是第一大將門,在打壓劉家。女人家,頭髮長,見識短,原不足為奇,可這個女人要是皇後,那就不一樣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默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默然並收藏宋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