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現在不同,徐衛是他的臣子,而且是一個鎮守邊關,手握雄兵的軍隊統帥。所以,趙謹尤其注意了一下。徐衛的形象,很符合他的猜測,武臣就該是這副模樣。
皇帝也不問朝臣是否有本要奏,直接看向徐衛道:「這位便是川陝宣撫處置使,東莞郡王徐衛吧?」
徐衛聞言出班,手持笏板道:「臣徐衛,充任川陝宣撫處置副使,奉陛下詔命,入朝覲見。」
「好,朕聽說兩個月的路程,徐卿十餘天就趕到。賢卿握兵在外累年,然一見召,即火速赴行在,事君可謂得體,朕心甚慰。」趙謹稱讚道。
徐衛這是第一次見到趙謹,聽皇帝說話,似乎還算持重?可聽六哥的話,這位趙官家似乎有點……
「此臣本分而已。」
「甚好!若外臣都能如徐卿這般,何愁天下不太平?」趙謹提高音量說道。見殿中一片沉寂,他頓了頓,繼續道「此番召卿緊急入朝,非為他事。賢卿坐鎮川陝,統率西師,屢次大敗北夷,復陝西全境,收河東半壁,天下誰人不知?今北朝派出使團南下,欲與我朝交好,許還中原淮東之地。朝議各執己見,沒有定論。臣以卿總兵多年,知金人尤深,因此,想問問徐卿對此事有何看法?」
「啟奏聖上,臣以軍旅之事事陛下,照理,餘非臣所問。」徐衛這個樣子還是要作一作的。
「徐卿為國征戰多年,川陝因卿而得以保全,乃柱國之臣,何必顧慮?但有意見,隻管說來。」趙謹道。
徐衛停了片刻,這才執著笏板道:「既然聖上垂詢,那臣就直言了。」笏板這東西,本來是大臣們用來作記事本用的,可以在上麵記下自己欲奏之事,或者皇帝的指示之類。不過徐衛的笏板上一片空白,什麽也沒有。
「臣,反對與金議和!」徐衛沒作任何鋪墊,開門見山。
盡管大多數人已經料到了這一幕,但當真真切切聽到耳朵裏時,還是不禁震動!殿上一時議論四起!
徐衛不為所動,繼續道:「若與金人媾和,則中其算計,自亂陣腳。」
趙謹也不禁為之色變,這些話他從徐良等大臣那裏已經聽得多了,但自徐衛口中說出,意義又不一樣。因此疾聲追問道:「哦?從何說起?」
「迴陛下,金人主動提出議和,許還中原淮東。非止緩兵之計,更包藏禍心!」徐衛到底是戰場上混了多年的,這說起話來中氣十足,盡管殿中些許嘈雜,可他洪亮的聲音仍舊傳遍每一個角落。
趙謹不安地動了動,等待著下文。朝臣們更是停止了議論靜聽,不僅僅是緩兵之計?那還有什麽?
「自朝廷聯結契丹,攻滅西夏以來,女真人受到的威脅與日俱增。這就迫使北夷不得不將防禦重心放在西部。如此一來,不可避免地說法要削弱其在南方的力量。歷年來,金軍一直在南方保持攻勢,但如今,非但無力對襄漢地區發動進攻,隻怕還得轉入守勢。然,我軍東起兩浙,西至川陝,無處不在備戰,金人聞聽此訊,豈能不心膽俱裂?」
「若毫無舉措,被動防禦,西邊不好說,但以其南方的力量,隻怕很難擋住荊湖、江西、淮西三司部隊的進攻。因此,有意拋出議和,許以中原淮東,一來是緩兵之計,拖延我大軍北上的步伐。但這,並非是主要的。」
「女真人之禍心在於,其心知在西部難以施展,而且征戰西陲,也難以影響我朝大局,因此,才有了金使南下。」
第七百四十六章
已經有大臣想出班打斷徐九的話,但顧慮到皇帝正在徵求他意見,貿然出言阻止,可能不太妥當,再則,徐良又是宰相……
「因此,為求取得主動權,金軍必須在南方有所斬獲!」徐衛朗聲道。
終於,聽到這裏有人聽不下去了,憤然出班道:「徐郡王!你指的金軍想在南方有所斬獲,是交還中原淮東兩地麽?這就是金人的斬獲?」
殿中響起一片刻意壓製的笑聲,徐良臉上一垮,迴過頭去報之以憤怒的目光。徐衛卻鎮定自若,迴頭看了一眼那位官員,提高音量道:「這位同僚,聖上垂詢徐某的意見,不管你贊同不贊同,讓我說完!」
那人看了他幾眼,終究還是退迴班去。趙謹見狀,也道:「諸卿稍安勿躁,且容徐卿把話說完。」
徐衛迴過頭,繼續對皇帝奏道:「陛下,我大宋經歷二十年艱苦卓絕之抗戰,時至今日,在幾代君臣的努力下,金人早已無力對我朝形成致命威脅!這一點,我們清楚,女真人也清楚。因此,金國之目的,在於議和。」
這話一出來,朝堂上又騷動了。一名樞密院的都承旨出班來質疑道:「徐郡王,你說來說去,還是承認女真人誌在議和。既然如此,你為何又反對與金和談?」
徐衛連頭都懶得迴,繼續對皇帝道:「但是,現在議和,我朝未必同意。就算同意,女真人付出的代價也勢必很大。因此,他們在我軍正要大舉北伐之際派遣使團南下,許還中原淮東。倘若陛下問臣,如果同意議和,大宋是否能如願取得中原淮東,那麽臣的是迴答是,能!」
瘋了!徐郡王一定是瘋了!兩個月的路程,他有十幾天趕迴來,勞累過度,精神失常了!你這通篇前言不搭後語,說來說去,你所有的意見都在佐證「議和可行」,你糊塗了?
皇帝也不問朝臣是否有本要奏,直接看向徐衛道:「這位便是川陝宣撫處置使,東莞郡王徐衛吧?」
徐衛聞言出班,手持笏板道:「臣徐衛,充任川陝宣撫處置副使,奉陛下詔命,入朝覲見。」
「好,朕聽說兩個月的路程,徐卿十餘天就趕到。賢卿握兵在外累年,然一見召,即火速赴行在,事君可謂得體,朕心甚慰。」趙謹稱讚道。
徐衛這是第一次見到趙謹,聽皇帝說話,似乎還算持重?可聽六哥的話,這位趙官家似乎有點……
「此臣本分而已。」
「甚好!若外臣都能如徐卿這般,何愁天下不太平?」趙謹提高音量說道。見殿中一片沉寂,他頓了頓,繼續道「此番召卿緊急入朝,非為他事。賢卿坐鎮川陝,統率西師,屢次大敗北夷,復陝西全境,收河東半壁,天下誰人不知?今北朝派出使團南下,欲與我朝交好,許還中原淮東之地。朝議各執己見,沒有定論。臣以卿總兵多年,知金人尤深,因此,想問問徐卿對此事有何看法?」
「啟奏聖上,臣以軍旅之事事陛下,照理,餘非臣所問。」徐衛這個樣子還是要作一作的。
「徐卿為國征戰多年,川陝因卿而得以保全,乃柱國之臣,何必顧慮?但有意見,隻管說來。」趙謹道。
徐衛停了片刻,這才執著笏板道:「既然聖上垂詢,那臣就直言了。」笏板這東西,本來是大臣們用來作記事本用的,可以在上麵記下自己欲奏之事,或者皇帝的指示之類。不過徐衛的笏板上一片空白,什麽也沒有。
「臣,反對與金議和!」徐衛沒作任何鋪墊,開門見山。
盡管大多數人已經料到了這一幕,但當真真切切聽到耳朵裏時,還是不禁震動!殿上一時議論四起!
徐衛不為所動,繼續道:「若與金人媾和,則中其算計,自亂陣腳。」
趙謹也不禁為之色變,這些話他從徐良等大臣那裏已經聽得多了,但自徐衛口中說出,意義又不一樣。因此疾聲追問道:「哦?從何說起?」
「迴陛下,金人主動提出議和,許還中原淮東。非止緩兵之計,更包藏禍心!」徐衛到底是戰場上混了多年的,這說起話來中氣十足,盡管殿中些許嘈雜,可他洪亮的聲音仍舊傳遍每一個角落。
趙謹不安地動了動,等待著下文。朝臣們更是停止了議論靜聽,不僅僅是緩兵之計?那還有什麽?
「自朝廷聯結契丹,攻滅西夏以來,女真人受到的威脅與日俱增。這就迫使北夷不得不將防禦重心放在西部。如此一來,不可避免地說法要削弱其在南方的力量。歷年來,金軍一直在南方保持攻勢,但如今,非但無力對襄漢地區發動進攻,隻怕還得轉入守勢。然,我軍東起兩浙,西至川陝,無處不在備戰,金人聞聽此訊,豈能不心膽俱裂?」
「若毫無舉措,被動防禦,西邊不好說,但以其南方的力量,隻怕很難擋住荊湖、江西、淮西三司部隊的進攻。因此,有意拋出議和,許以中原淮東,一來是緩兵之計,拖延我大軍北上的步伐。但這,並非是主要的。」
「女真人之禍心在於,其心知在西部難以施展,而且征戰西陲,也難以影響我朝大局,因此,才有了金使南下。」
第七百四十六章
已經有大臣想出班打斷徐九的話,但顧慮到皇帝正在徵求他意見,貿然出言阻止,可能不太妥當,再則,徐良又是宰相……
「因此,為求取得主動權,金軍必須在南方有所斬獲!」徐衛朗聲道。
終於,聽到這裏有人聽不下去了,憤然出班道:「徐郡王!你指的金軍想在南方有所斬獲,是交還中原淮東兩地麽?這就是金人的斬獲?」
殿中響起一片刻意壓製的笑聲,徐良臉上一垮,迴過頭去報之以憤怒的目光。徐衛卻鎮定自若,迴頭看了一眼那位官員,提高音量道:「這位同僚,聖上垂詢徐某的意見,不管你贊同不贊同,讓我說完!」
那人看了他幾眼,終究還是退迴班去。趙謹見狀,也道:「諸卿稍安勿躁,且容徐卿把話說完。」
徐衛迴過頭,繼續對皇帝奏道:「陛下,我大宋經歷二十年艱苦卓絕之抗戰,時至今日,在幾代君臣的努力下,金人早已無力對我朝形成致命威脅!這一點,我們清楚,女真人也清楚。因此,金國之目的,在於議和。」
這話一出來,朝堂上又騷動了。一名樞密院的都承旨出班來質疑道:「徐郡王,你說來說去,還是承認女真人誌在議和。既然如此,你為何又反對與金和談?」
徐衛連頭都懶得迴,繼續對皇帝道:「但是,現在議和,我朝未必同意。就算同意,女真人付出的代價也勢必很大。因此,他們在我軍正要大舉北伐之際派遣使團南下,許還中原淮東。倘若陛下問臣,如果同意議和,大宋是否能如願取得中原淮東,那麽臣的是迴答是,能!」
瘋了!徐郡王一定是瘋了!兩個月的路程,他有十幾天趕迴來,勞累過度,精神失常了!你這通篇前言不搭後語,說來說去,你所有的意見都在佐證「議和可行」,你糊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