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臣無不感慨,但此話聽在一些人耳朵裏,卻不啻晴天霹靂!這夥人,就是還跪在旁邊的黃潛善等。
趙鼎本來一直閉門謝客,大臣們來請願,也考慮到了特殊的身份,沒找他搭夥。但此刻,他已經被宣入宮來,聽皇帝這句話後,出班奏道:「啟奏陛下,國家自有法度在,奸侫之臣脅迫太上皇,發動政變,罪大惡極!臣請依法嚴辦,以儆效尤!」
趙諶點點頭:「此事朕自有分寸。眾卿且先退去,各司本職,朕今既已復位,斷不可荒廢了朝政。行在解除戒嚴,開通諸門,聽百姓自便。徐良、折彥質、趙鼎留下,另外,大理寺卿何卿也留下。」
眾臣聽在耳裏,都暗道,官家留大理寺卿何鑄,恐怕就要啟動司法了。黃潛善等已經被定性「脅迫太上皇,政變復辟」,罪無可赦,等著他們的,將是大理寺的審判!
黃潛善沒說的,他以參知政事的身份參與主謀,罪大惡極,恐怕難逃一死。羅汝楫早就犯了法度,如果不是特殊原因,他早就成囚徒了,這迴估計也輕不了!至於王宗濋王次翁,都為虎作帳之徒,絕不可輕易放過!
黃潛善強撐著站起身來,可能是跪得太久,剛起來有些不適應,隻感覺腦袋裏嗡一聲,眼前一黑,撲頭就栽倒下去……
第六百六十九章 斬首示眾
資政殿上簡單的儀式之後,趙諶引著折彥質、徐良、趙鼎、何鑄四臣來到他日常理事辦公的「勤政堂」。他二十來天沒到這裏,但勤政堂內還是打掃得幹幹淨淨,整理得井井有條,好似知道他早晚要迴來一般。
趙諶坐下,四周一打量,雙手撫著案桌,頗有感觸。沈擇立在他身旁,也是滿心歡喜。折彥質等人立於堂中,見天子如此模樣,也不奇怪,經此大變,如今一切終於又迴歸正道,還不該感慨片刻麽?
「四位賢卿都坐。」趙諶語氣非常親切。四臣謝坐,趙鼎是次相,自然坐首位,徐良是唯一副相自然坐第二位,折彥質在他坐下以後停了片刻,這才坐在第三位,何鑄最末。
「朝廷出現如此變故,幸得諸卿齊心協力,才能結束亂局,朕甚感欣慰。」趙諶這句話不是客套,而是出自真心。其實他自己都沒想到,會有這麽多的人支持他。在政變發生以前,滿朝大臣基本上都對他有意見,最嚴重的,就是繞開朝廷指揮部隊,最終還戰敗。但事情一發生,那些當初激烈批評他的人,又堅定地反對太上皇復辟,這使得趙諶堅信,矢誌恢復,對金強硬是人心所向!
趙鼎拱手道:「陛下,此番能迅速平定局麵,足以證明朝廷此前路線是得人心的。」
趙諶現在最想聽,恐怕就是這句話。能平息事態,固然讓人高興,但更讓他安心的是朝中大臣普遍支持恢復。因為,反對太上皇復辟,就是反對苟安!有恢復之君,又有恢復之臣,何悉功業不立,大事不成?
現在大局已定,接下來要辦的事有兩件最急。第一,是善後;第二,是賞功。
趙諶遂問道:「此事後續如何處置,卿等可有想法?」
問題出來以後,眾臣都還在思索之際,徐六已道:「陛下,此事須得謹慎處理,且不宜太過張揚擴大。」
這話正合趙諶心意,忙問道:「賢卿可有具體的辦法?」
這勤政堂裏沒有旁人,徐良也就直言不諱道:「臣以為,此事當止於黃潛善,不能再深往追究。否則,民心難安。」
在座的人恐怕都知道,黃潛善頂多就是飛鷹走犬而已,真正該為此事負總責的是趙桓。但是,他是太上皇,國家曾經的元首,臣民的君父。如果想對太上皇怎麽樣,首先遍觀天下沒有這個道理。大宋以仁孝治天下,孝是倫理道德的核心之一。所謂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當兒子,縱使父親有錯,你能不認他麽?
其次,如果真相大白於天下,軍民怎麽看?兩父子爭皇帝?老子造兒子的反?此事若傳揚得舉國皆知,非但是一個天大的笑話,而且也會引起思潮的混亂,更會動搖百姓對趙氏的信心,這是絕對不能發生的。
所以,黃潛善必須出來頂缸受罪,把一切都擔下。
趙諶鄭重地點頭,表示認可。徐良又道:「此事當定性為逆臣脅迫太上,意圖不軌。凡參與此事者,當以謀逆論處。」
雖然料到會是這樣,但當真正聽到話時,幾人還是不免吃驚。參與此事的大臣,將士,數以千計,若都以謀逆論處,那得殺多少人?
大理寺卿何鑄首先就擔憂道:「徐參政,如此一來牽連太廣吧?」
徐良點點頭:「話當然要這麽說,具體的,視犯行輕重,可以區別對待。似黃潛善、王宗濋、羅汝楫之輩,可謂首惡,必嚴辦以正國法。餘眾,可從輕發落,正好彰顯天子仁德。至於參與事變的殿前司將士,他們不過是奉命行事,可免予追究。」
趙諶聽了很是滿意,這樣無疑是最好的處置方式。如果牽連範圍太廣,搞得血流成河,對誰都沒有好處。
「諸卿可有異議?」
「徐參政所言於情、於理、於法,都是合適的,臣附議。」次相趙鼎表態道。
折彥質雖然是地方大員,但也道:「首惡嚴辦,足以正國法,餘眾從輕,也可彰仁德,臣附議。」
大理寺卿何鑄見狀,也道:「臣贊同。」
見重臣都無異議,趙諶定案道:「好,此事就依徐卿之言辦。黃潛善、王宗濋、羅汝楫三人,交大理寺按律審判處置。餘眾,以其官階高低,情節輕重,區別對待。參與此事的殿前司官兵,免予追究。」
趙鼎本來一直閉門謝客,大臣們來請願,也考慮到了特殊的身份,沒找他搭夥。但此刻,他已經被宣入宮來,聽皇帝這句話後,出班奏道:「啟奏陛下,國家自有法度在,奸侫之臣脅迫太上皇,發動政變,罪大惡極!臣請依法嚴辦,以儆效尤!」
趙諶點點頭:「此事朕自有分寸。眾卿且先退去,各司本職,朕今既已復位,斷不可荒廢了朝政。行在解除戒嚴,開通諸門,聽百姓自便。徐良、折彥質、趙鼎留下,另外,大理寺卿何卿也留下。」
眾臣聽在耳裏,都暗道,官家留大理寺卿何鑄,恐怕就要啟動司法了。黃潛善等已經被定性「脅迫太上皇,政變復辟」,罪無可赦,等著他們的,將是大理寺的審判!
黃潛善沒說的,他以參知政事的身份參與主謀,罪大惡極,恐怕難逃一死。羅汝楫早就犯了法度,如果不是特殊原因,他早就成囚徒了,這迴估計也輕不了!至於王宗濋王次翁,都為虎作帳之徒,絕不可輕易放過!
黃潛善強撐著站起身來,可能是跪得太久,剛起來有些不適應,隻感覺腦袋裏嗡一聲,眼前一黑,撲頭就栽倒下去……
第六百六十九章 斬首示眾
資政殿上簡單的儀式之後,趙諶引著折彥質、徐良、趙鼎、何鑄四臣來到他日常理事辦公的「勤政堂」。他二十來天沒到這裏,但勤政堂內還是打掃得幹幹淨淨,整理得井井有條,好似知道他早晚要迴來一般。
趙諶坐下,四周一打量,雙手撫著案桌,頗有感觸。沈擇立在他身旁,也是滿心歡喜。折彥質等人立於堂中,見天子如此模樣,也不奇怪,經此大變,如今一切終於又迴歸正道,還不該感慨片刻麽?
「四位賢卿都坐。」趙諶語氣非常親切。四臣謝坐,趙鼎是次相,自然坐首位,徐良是唯一副相自然坐第二位,折彥質在他坐下以後停了片刻,這才坐在第三位,何鑄最末。
「朝廷出現如此變故,幸得諸卿齊心協力,才能結束亂局,朕甚感欣慰。」趙諶這句話不是客套,而是出自真心。其實他自己都沒想到,會有這麽多的人支持他。在政變發生以前,滿朝大臣基本上都對他有意見,最嚴重的,就是繞開朝廷指揮部隊,最終還戰敗。但事情一發生,那些當初激烈批評他的人,又堅定地反對太上皇復辟,這使得趙諶堅信,矢誌恢復,對金強硬是人心所向!
趙鼎拱手道:「陛下,此番能迅速平定局麵,足以證明朝廷此前路線是得人心的。」
趙諶現在最想聽,恐怕就是這句話。能平息事態,固然讓人高興,但更讓他安心的是朝中大臣普遍支持恢復。因為,反對太上皇復辟,就是反對苟安!有恢復之君,又有恢復之臣,何悉功業不立,大事不成?
現在大局已定,接下來要辦的事有兩件最急。第一,是善後;第二,是賞功。
趙諶遂問道:「此事後續如何處置,卿等可有想法?」
問題出來以後,眾臣都還在思索之際,徐六已道:「陛下,此事須得謹慎處理,且不宜太過張揚擴大。」
這話正合趙諶心意,忙問道:「賢卿可有具體的辦法?」
這勤政堂裏沒有旁人,徐良也就直言不諱道:「臣以為,此事當止於黃潛善,不能再深往追究。否則,民心難安。」
在座的人恐怕都知道,黃潛善頂多就是飛鷹走犬而已,真正該為此事負總責的是趙桓。但是,他是太上皇,國家曾經的元首,臣民的君父。如果想對太上皇怎麽樣,首先遍觀天下沒有這個道理。大宋以仁孝治天下,孝是倫理道德的核心之一。所謂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當兒子,縱使父親有錯,你能不認他麽?
其次,如果真相大白於天下,軍民怎麽看?兩父子爭皇帝?老子造兒子的反?此事若傳揚得舉國皆知,非但是一個天大的笑話,而且也會引起思潮的混亂,更會動搖百姓對趙氏的信心,這是絕對不能發生的。
所以,黃潛善必須出來頂缸受罪,把一切都擔下。
趙諶鄭重地點頭,表示認可。徐良又道:「此事當定性為逆臣脅迫太上,意圖不軌。凡參與此事者,當以謀逆論處。」
雖然料到會是這樣,但當真正聽到話時,幾人還是不免吃驚。參與此事的大臣,將士,數以千計,若都以謀逆論處,那得殺多少人?
大理寺卿何鑄首先就擔憂道:「徐參政,如此一來牽連太廣吧?」
徐良點點頭:「話當然要這麽說,具體的,視犯行輕重,可以區別對待。似黃潛善、王宗濋、羅汝楫之輩,可謂首惡,必嚴辦以正國法。餘眾,可從輕發落,正好彰顯天子仁德。至於參與事變的殿前司將士,他們不過是奉命行事,可免予追究。」
趙諶聽了很是滿意,這樣無疑是最好的處置方式。如果牽連範圍太廣,搞得血流成河,對誰都沒有好處。
「諸卿可有異議?」
「徐參政所言於情、於理、於法,都是合適的,臣附議。」次相趙鼎表態道。
折彥質雖然是地方大員,但也道:「首惡嚴辦,足以正國法,餘眾從輕,也可彰仁德,臣附議。」
大理寺卿何鑄見狀,也道:「臣贊同。」
見重臣都無異議,趙諶定案道:「好,此事就依徐卿之言辦。黃潛善、王宗濋、羅汝楫三人,交大理寺按律審判處置。餘眾,以其官階高低,情節輕重,區別對待。參與此事的殿前司官兵,免予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