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處仁輕笑一聲,嘆道:「這卻輪不到老夫操心,若是朝廷看高我一眼,多問一句……」
徐良眼睛都不眨一下,直視著對方,等待下文。徐處仁若是致仕,與李綱和父親都不同,後兩者都是被迫下台,但他是自請致仕。他一旦從川陝長官的位置上退下去,朝廷必定詢問他繼任人選,這是毫無疑問的。
「我卻也不好說。」徐處仁笑道。
徐六臉上分明露出失望的神色,他也不怕對方看到。本來,在他猜測中,徐處仁一旦致仕,朝廷若問他繼任人選,他多半會在川陝宣撫司裏推薦。
徐良最希望徐處仁推薦的人選,就是現在的宣撫副使,王庶。可沒想到,對方一句「不好說」,把話題給擋迴來了。正思索時,又聽徐處仁道:「大戰廣畢事務繁雜,我縱使想清閑,也得收了尾才走。」
徐六聽出來他言下之意,輕咳一聲,起身道:「那下官這就去命人復函徐衛。」
建武四年十一月,在同州光復以後,關中平原上就已經沒有戰事了,西軍還在作一些收尾的工作,但徐衛仍舊把十萬大軍屯在同州,暫時沒有撤迴去的意思。
十一月中旬,他率領多位要員由同州進入鄜州,重臨當年的戰場。鄜州是西軍的失心地,昔年那一仗,數以萬計的西軍勇士魂斷此地,如今不能安息。徐衛這次來,不隻是憑弔,更要還清一樁欠債。
當年血戰之後,金軍一直追殺宋軍到坊州邊境上。勒兵之後,金軍將陣亡西軍將士的遺體堆積成來,築城「京觀」。所謂的「京觀」,就是指為了炫耀武功,聚集敵屍,封土而起的高塚。史書中常提到的「坑殺」,就是這個意思,並不是指將俘虜挖坑活埋。
徐衛到達鄜州後,命部隊起出忠烈遺骸,集體掩埋,立碑為誌。並親自宣讀了祭文,又向陣亡英烈告知了西軍收復全陝的消息,以求得英靈安息。
當他鄜州迴到同州時,便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這一日,徐衛本在朝邑縣裏處理一些善後事務。同州州城所在的馮翊縣雖然光復,但他不喜歡住在那裏,仍居朝邑。
「宣撫相公,府外有人投來拜帖。」一名親兵入了房,報告道。
拜帖?徐衛有些奇怪,若是故人來訪,那不用著拜帖,通傳即可。既用拜帖,說明是生人,而且對方還比較講究。他本以為是本地的鄉紳之類,因為手裏活太多,沒有見客閑心,遂道:「你識得字,替我看看,若是本地頭麵之類,去迴絕了他。」
那親兵展開拜帖一看,頓時色變,合上帖子驚道:「西京留守,判河南府秦檜!」
秦檜?這個名字徐衛是絕對不陌生的,但那是他前一世。這一世來到宋代,雖然知道秦檜在朝為官,但幾乎沒有任何來往,甚至麵都沒見過。隻前些時期聽聞,說朝廷派了一位曾經作過參政的高官來坐鎮河南府,負責修繕皇陵,那人便是秦檜。
此外,便是偶爾與徐六談起朝中局勢,聽他說秦檜一直是主戰派大臣,又是三叔的堅定支持者,讓徐衛覺得很不可思議。如今秦檜從洛陽跑到同州來,意欲何為?
第五百八十五章 金國求和
徐衛左思右想,也想不出秦檜能跟自己有半毛錢聯繫。最多就是河南府是自己收復的,現在由秦檜主政,僅此而已。一陣之後,他吩咐道:「請他進來。」
衛兵外出後,他仍舊埋頭批閱著公文。不久便聽腳步聲響起,抬頭看去,堂外走來一人。年紀當在五十左右,身上的紫色公服顯示他高人一等的地位,披件皮裘,神態從容。再觀他麵貌,雖無甚出彩之處,但尚算堂堂,體格較瘦,顯得有些單薄。
徐衛起身上前迎接,隻因秦檜是作過「參知政事」的,正二品大員,屬於宰執之列,高過自己節度使半級。不等他開口,秦檜已經上前一禮,客氣道:「久聞徐宣撫大名,隻是無緣得見,今日會麵,實乃有幸。」
「彼此彼此,秦參政客氣了,請坐。」徐衛也淡然道。宋代宰執大臣出判地方,是要帶著原銜的,所以對秦檜的稱謂應該是「判府秦參政」,徐衛為圖省事,因此簡稱。其實宰相出判地方,如同遠竄一般,基本上沒有迴中樞的可能。比如當年範仲淹以「參知政事」身份安撫陝西,在路上碰上一位故交,自稱是暫時出來辦事,那位朋友直言不諱地說「參政豈復可還」,後來果然。因此,秦檜此時可說是虎落平陽,不復在中央時的榮顯。
兩位分賓主坐定,徐衛命人奉上茶水,各飲一口,便問道:「參政自洛陽入陝西,不知所為何事?」
秦檜聽他問起,放下茶杯笑道:「本相在河南,聽得宣撫少師舉大兵光復陝西,喜不自勝,近日視察各縣,順道來見。想陝西分裂已十數載,今宣撫相公一舉收復,功勳彪炳,可謂諸帥之首!」他口中的諸帥,自然是指折彥質、何灌、趙鼎這樣的方麵統帥。
折彥質在奪迴襄陽,挫敗兀朮之後,被譽為「功蓋當代」,內外皆知。現在秦檜絲毫不加掩飾地稱讚徐衛為「諸帥之首」,顯然有示好親近之意。
徐衛卻不願接他的招,自謙道:「此衛職責所在,算不得甚。折郡王力挽狂瀾,若非要論,他才是諸帥之首,這在朝中早有公論。」
秦檜聞言大笑:「宣撫相公一舉光復全陝,收府州縣數十,鞏固西陲半壁,便是與復燕雲相比,也不遜色,何必過謙?」
徐良眼睛都不眨一下,直視著對方,等待下文。徐處仁若是致仕,與李綱和父親都不同,後兩者都是被迫下台,但他是自請致仕。他一旦從川陝長官的位置上退下去,朝廷必定詢問他繼任人選,這是毫無疑問的。
「我卻也不好說。」徐處仁笑道。
徐六臉上分明露出失望的神色,他也不怕對方看到。本來,在他猜測中,徐處仁一旦致仕,朝廷若問他繼任人選,他多半會在川陝宣撫司裏推薦。
徐良最希望徐處仁推薦的人選,就是現在的宣撫副使,王庶。可沒想到,對方一句「不好說」,把話題給擋迴來了。正思索時,又聽徐處仁道:「大戰廣畢事務繁雜,我縱使想清閑,也得收了尾才走。」
徐六聽出來他言下之意,輕咳一聲,起身道:「那下官這就去命人復函徐衛。」
建武四年十一月,在同州光復以後,關中平原上就已經沒有戰事了,西軍還在作一些收尾的工作,但徐衛仍舊把十萬大軍屯在同州,暫時沒有撤迴去的意思。
十一月中旬,他率領多位要員由同州進入鄜州,重臨當年的戰場。鄜州是西軍的失心地,昔年那一仗,數以萬計的西軍勇士魂斷此地,如今不能安息。徐衛這次來,不隻是憑弔,更要還清一樁欠債。
當年血戰之後,金軍一直追殺宋軍到坊州邊境上。勒兵之後,金軍將陣亡西軍將士的遺體堆積成來,築城「京觀」。所謂的「京觀」,就是指為了炫耀武功,聚集敵屍,封土而起的高塚。史書中常提到的「坑殺」,就是這個意思,並不是指將俘虜挖坑活埋。
徐衛到達鄜州後,命部隊起出忠烈遺骸,集體掩埋,立碑為誌。並親自宣讀了祭文,又向陣亡英烈告知了西軍收復全陝的消息,以求得英靈安息。
當他鄜州迴到同州時,便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這一日,徐衛本在朝邑縣裏處理一些善後事務。同州州城所在的馮翊縣雖然光復,但他不喜歡住在那裏,仍居朝邑。
「宣撫相公,府外有人投來拜帖。」一名親兵入了房,報告道。
拜帖?徐衛有些奇怪,若是故人來訪,那不用著拜帖,通傳即可。既用拜帖,說明是生人,而且對方還比較講究。他本以為是本地的鄉紳之類,因為手裏活太多,沒有見客閑心,遂道:「你識得字,替我看看,若是本地頭麵之類,去迴絕了他。」
那親兵展開拜帖一看,頓時色變,合上帖子驚道:「西京留守,判河南府秦檜!」
秦檜?這個名字徐衛是絕對不陌生的,但那是他前一世。這一世來到宋代,雖然知道秦檜在朝為官,但幾乎沒有任何來往,甚至麵都沒見過。隻前些時期聽聞,說朝廷派了一位曾經作過參政的高官來坐鎮河南府,負責修繕皇陵,那人便是秦檜。
此外,便是偶爾與徐六談起朝中局勢,聽他說秦檜一直是主戰派大臣,又是三叔的堅定支持者,讓徐衛覺得很不可思議。如今秦檜從洛陽跑到同州來,意欲何為?
第五百八十五章 金國求和
徐衛左思右想,也想不出秦檜能跟自己有半毛錢聯繫。最多就是河南府是自己收復的,現在由秦檜主政,僅此而已。一陣之後,他吩咐道:「請他進來。」
衛兵外出後,他仍舊埋頭批閱著公文。不久便聽腳步聲響起,抬頭看去,堂外走來一人。年紀當在五十左右,身上的紫色公服顯示他高人一等的地位,披件皮裘,神態從容。再觀他麵貌,雖無甚出彩之處,但尚算堂堂,體格較瘦,顯得有些單薄。
徐衛起身上前迎接,隻因秦檜是作過「參知政事」的,正二品大員,屬於宰執之列,高過自己節度使半級。不等他開口,秦檜已經上前一禮,客氣道:「久聞徐宣撫大名,隻是無緣得見,今日會麵,實乃有幸。」
「彼此彼此,秦參政客氣了,請坐。」徐衛也淡然道。宋代宰執大臣出判地方,是要帶著原銜的,所以對秦檜的稱謂應該是「判府秦參政」,徐衛為圖省事,因此簡稱。其實宰相出判地方,如同遠竄一般,基本上沒有迴中樞的可能。比如當年範仲淹以「參知政事」身份安撫陝西,在路上碰上一位故交,自稱是暫時出來辦事,那位朋友直言不諱地說「參政豈復可還」,後來果然。因此,秦檜此時可說是虎落平陽,不復在中央時的榮顯。
兩位分賓主坐定,徐衛命人奉上茶水,各飲一口,便問道:「參政自洛陽入陝西,不知所為何事?」
秦檜聽他問起,放下茶杯笑道:「本相在河南,聽得宣撫少師舉大兵光復陝西,喜不自勝,近日視察各縣,順道來見。想陝西分裂已十數載,今宣撫相公一舉收復,功勳彪炳,可謂諸帥之首!」他口中的諸帥,自然是指折彥質、何灌、趙鼎這樣的方麵統帥。
折彥質在奪迴襄陽,挫敗兀朮之後,被譽為「功蓋當代」,內外皆知。現在秦檜絲毫不加掩飾地稱讚徐衛為「諸帥之首」,顯然有示好親近之意。
徐衛卻不願接他的招,自謙道:「此衛職責所在,算不得甚。折郡王力挽狂瀾,若非要論,他才是諸帥之首,這在朝中早有公論。」
秦檜聞言大笑:「宣撫相公一舉光復全陝,收府州縣數十,鞏固西陲半壁,便是與復燕雲相比,也不遜色,何必過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