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諸路,楊彥的永興帥司因為剛剛成立,許多事務還沒有跟秦鳳帥司完全分割,因此他的糧也暫時由製置司下撥。此外,除兩興安撫司王彥在漢中盆地當闊佬以外,環慶劉光世、涇原王稟、熙河姚平仲受限於地理環境,營田所得有限,必須要靠宣撫和製置兩司周濟,才夠敷用。
總的來說,西軍缺糧的問題得到了很大的緩解,隻要不打大仗,三年之內吃穿不愁。除了吃以外,軍餉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得益於局勢的日趨穩定,陝西也能貢獻一定的稅收,雖然無法跟四川相比,但總能補貼補貼。再說了,今年宣撫司又準備在涇原軍連開兩處榷場,跟黨項人作買賣,四川境內也通過各項改革,增加財源,經濟情況相信會持續改善。
有錢、有糧、有兵,且士氣旺,民心強,川陝最高長官徐處仁就合計著,西軍恐怕得動一動了,不能總讓襄漢戰區死撐著。
在襄漢,宋金兩軍打了多久?斷斷續續,已經七個月了。這在宋金戰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局麵,僅僅一個地區,甚至可以說就是襄陽一座城,七個月反覆爭奪,兩軍死磕不讓,這在從前是很難想像的。
金軍誌在必得,因為這是經歷了重大政治變動以後,金國權貴將注意力往外引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滅宋的新戰略,如果不能成功,你讓兀朮一班人的臉往哪放?
可在南朝來說,丟了襄漢,江南就將受到直接威脅。說得嚴重一點,襄陽丟了,整個南方都完蛋,敢不用心麽?因此,盡管朝中不斷有人彈劾徐紹,說他權力過大,說他專橫,說他擅權,說他軍政一把抓,可不論皇帝還是太上皇,都悶著不作聲。反而不斷地給徐紹加官,眼下已經加到正一品,三公之列的「太師」,再往上都沒法加,隻能封王。
襄陽的戰事雖然膠著,但宋軍為什麽一反常態,如此堅挺?其一,因為多年的征戰,人口本來就少的女真人已經力不從心了,不得不從契丹人、漢兒、漢人中來補充兵源。這些人是什麽性質?被征服的民族,他們能跟女真人一樣用心麽?
此次兀朮徵發十五萬大軍,女真人才幾個?大多數,都是從前的韓軍,就這幫臭雞蛋爛黃瓜,宋軍就算再爛,也爛不管他們吧?
其二,徐紹的策略正確。先狠抓經濟,讓軍隊的後勤沒有顧慮,而且前線任用的帥臣,如折家何家,無一不是熟知軍事的行家,他們麾下的張家兄弟、嶽飛韓世忠,哪一個不是能將?再有,皇帝對徐紹的大力支持也是重要因素。朝中反對的聲音不小,最盛之時,一天之內彈劾徐紹的奏本就有七八件,這在大宋歷代宰相身上,並不是什麽稀奇事,但皇帝絲毫不為所動,還是難能可貴。不過話說迴來,趙諶現在也沒法動,他本來就是徐紹一幫人擁立的。
徐紹等人打擊政敵,雖然不象耿南仲那麽下作,但還是不遺餘力,統統趕出朝廷,放到地方上,本質上沒什麽區別。
到了建武三年五月,兀朮已經在襄漢發起了兩次大的攻勢,都沒能取得突破。眼下,第三次打得正火熱,南朝方麵,荊湖和江西兩個宣撫司精銳齊出,總兵力達九萬人,這還不算保障後勤的十幾萬廂軍,依託著堅固城池,跟金軍抗爭到底。
到了五月下旬,噩耗傳來。殺紅了眼的兀朮鐵了心跟襄陽幹到底,金軍在他指揮之下,付出數以萬計的傷亡,總算是攻破了襄陽城,張伯奮被逼無奈,引軍突圍南下,襄陽宣告失守!江南震動!亡國之虞,籠罩在大宋君臣軍民的頭上!
六月初十,秦州。
一支數百人的衛隊,簇擁著幾輛馬車駛入城內,隨行人員中,不乏身著各色公服的官員。仔細一看,這些人竟都是宣撫處置司的幕僚佐官!
如此龐大的陣容,引得城裏的百姓紛紛駐足觀望。剛進城不久,前頭蹄聲大作,塵土飛揚,但見製置司參議官劉子羽引數名官中飛馬而來,至隊伍前頭勒停戰馬,劉彥修在馬背上拱手高聲道:「下官奉製置相公之命,前來迎候諸位長官,請!」
一輛馬車的簾子掀出,露出一張滿麵憂慮的臉來,不是徐處仁是誰?
「彥修不必多禮,速往製置司!」徐處仁朗聲迴道。當下,兩支人馬合作一處,同往製置司。到衙門前,徐衛已經率領佐官立在門前迎候。
「我說宣撫相公,你身上有疾,但有事召人來喚,卑職去綿州便是,你怎麽還親來?」徐衛接住徐處仁,連聲「責怪」道。
徐處仁拉著紫金虎的手,拍了又拍:「製置相公,本相哪裏還呆得住?罷罷罷,咱們進去說,進去說。」
一行官員都入製置司,在大堂依官階坐定,徐處仁自然坐在主位上。沒有寒暄,沒有客套,直奔主題。
徐處仁有眼疾,嚴重的時候看東西就是個影子,經過禦醫診治之後,稍有好轉,但還是看不太清楚。因此,他讓徐衛坐在他旁邊,未語先嘆:「徐製置,此番禍事了。」
徐衛和徐處仁,一文一武,關係為什麽融洽?從稱唿上就可以看出端倪,徐處仁幾乎從來不直唿徐衛的名諱,連表字都很少叫,一直以職銜敬稱。這當然是他作為長官的氣度和肚量。然而,一個巴掌拍不響,徐衛對徐處仁,也是恭敬有加。原因無他,徐處仁對他,對陝西,是毫無保留地支持,有這樣的領導,是種福氣。
總的來說,西軍缺糧的問題得到了很大的緩解,隻要不打大仗,三年之內吃穿不愁。除了吃以外,軍餉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得益於局勢的日趨穩定,陝西也能貢獻一定的稅收,雖然無法跟四川相比,但總能補貼補貼。再說了,今年宣撫司又準備在涇原軍連開兩處榷場,跟黨項人作買賣,四川境內也通過各項改革,增加財源,經濟情況相信會持續改善。
有錢、有糧、有兵,且士氣旺,民心強,川陝最高長官徐處仁就合計著,西軍恐怕得動一動了,不能總讓襄漢戰區死撐著。
在襄漢,宋金兩軍打了多久?斷斷續續,已經七個月了。這在宋金戰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局麵,僅僅一個地區,甚至可以說就是襄陽一座城,七個月反覆爭奪,兩軍死磕不讓,這在從前是很難想像的。
金軍誌在必得,因為這是經歷了重大政治變動以後,金國權貴將注意力往外引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滅宋的新戰略,如果不能成功,你讓兀朮一班人的臉往哪放?
可在南朝來說,丟了襄漢,江南就將受到直接威脅。說得嚴重一點,襄陽丟了,整個南方都完蛋,敢不用心麽?因此,盡管朝中不斷有人彈劾徐紹,說他權力過大,說他專橫,說他擅權,說他軍政一把抓,可不論皇帝還是太上皇,都悶著不作聲。反而不斷地給徐紹加官,眼下已經加到正一品,三公之列的「太師」,再往上都沒法加,隻能封王。
襄陽的戰事雖然膠著,但宋軍為什麽一反常態,如此堅挺?其一,因為多年的征戰,人口本來就少的女真人已經力不從心了,不得不從契丹人、漢兒、漢人中來補充兵源。這些人是什麽性質?被征服的民族,他們能跟女真人一樣用心麽?
此次兀朮徵發十五萬大軍,女真人才幾個?大多數,都是從前的韓軍,就這幫臭雞蛋爛黃瓜,宋軍就算再爛,也爛不管他們吧?
其二,徐紹的策略正確。先狠抓經濟,讓軍隊的後勤沒有顧慮,而且前線任用的帥臣,如折家何家,無一不是熟知軍事的行家,他們麾下的張家兄弟、嶽飛韓世忠,哪一個不是能將?再有,皇帝對徐紹的大力支持也是重要因素。朝中反對的聲音不小,最盛之時,一天之內彈劾徐紹的奏本就有七八件,這在大宋歷代宰相身上,並不是什麽稀奇事,但皇帝絲毫不為所動,還是難能可貴。不過話說迴來,趙諶現在也沒法動,他本來就是徐紹一幫人擁立的。
徐紹等人打擊政敵,雖然不象耿南仲那麽下作,但還是不遺餘力,統統趕出朝廷,放到地方上,本質上沒什麽區別。
到了建武三年五月,兀朮已經在襄漢發起了兩次大的攻勢,都沒能取得突破。眼下,第三次打得正火熱,南朝方麵,荊湖和江西兩個宣撫司精銳齊出,總兵力達九萬人,這還不算保障後勤的十幾萬廂軍,依託著堅固城池,跟金軍抗爭到底。
到了五月下旬,噩耗傳來。殺紅了眼的兀朮鐵了心跟襄陽幹到底,金軍在他指揮之下,付出數以萬計的傷亡,總算是攻破了襄陽城,張伯奮被逼無奈,引軍突圍南下,襄陽宣告失守!江南震動!亡國之虞,籠罩在大宋君臣軍民的頭上!
六月初十,秦州。
一支數百人的衛隊,簇擁著幾輛馬車駛入城內,隨行人員中,不乏身著各色公服的官員。仔細一看,這些人竟都是宣撫處置司的幕僚佐官!
如此龐大的陣容,引得城裏的百姓紛紛駐足觀望。剛進城不久,前頭蹄聲大作,塵土飛揚,但見製置司參議官劉子羽引數名官中飛馬而來,至隊伍前頭勒停戰馬,劉彥修在馬背上拱手高聲道:「下官奉製置相公之命,前來迎候諸位長官,請!」
一輛馬車的簾子掀出,露出一張滿麵憂慮的臉來,不是徐處仁是誰?
「彥修不必多禮,速往製置司!」徐處仁朗聲迴道。當下,兩支人馬合作一處,同往製置司。到衙門前,徐衛已經率領佐官立在門前迎候。
「我說宣撫相公,你身上有疾,但有事召人來喚,卑職去綿州便是,你怎麽還親來?」徐衛接住徐處仁,連聲「責怪」道。
徐處仁拉著紫金虎的手,拍了又拍:「製置相公,本相哪裏還呆得住?罷罷罷,咱們進去說,進去說。」
一行官員都入製置司,在大堂依官階坐定,徐處仁自然坐在主位上。沒有寒暄,沒有客套,直奔主題。
徐處仁有眼疾,嚴重的時候看東西就是個影子,經過禦醫診治之後,稍有好轉,但還是看不太清楚。因此,他讓徐衛坐在他旁邊,未語先嘆:「徐製置,此番禍事了。」
徐衛和徐處仁,一文一武,關係為什麽融洽?從稱唿上就可以看出端倪,徐處仁幾乎從來不直唿徐衛的名諱,連表字都很少叫,一直以職銜敬稱。這當然是他作為長官的氣度和肚量。然而,一個巴掌拍不響,徐衛對徐處仁,也是恭敬有加。原因無他,徐處仁對他,對陝西,是毫無保留地支持,有這樣的領導,是種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