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知,徐原就給堂弟迴了一句話,你別管。
五月下旬,皇帝的禦劄和宰相的省劄,同時到達四川。禦劄裏說的無非是新君即位,內外群臣各升一級雲雲。但省劄卻無異於在川陝上空炸了一響驚雷!
罷四川宣撫司和陝西宣撫處置司,改組為「川陝宣撫司」,以徐處仁為川陝宣撫使,王庶為宣撫副使,徐良為宣撫判官,總攬川陝軍民兩政。省劄又特別指出,鑑於陝西突出的抗金位置,和反攻失利之後的局麵,需要有一員帥守,總管西軍之訓練更戍,軍官之擢拔賞罰。以及籌劃邊事,臨敵指揮等等。朝廷給出了一個「陝西製置司」的建製,歸川陝宣撫司節製,駐陝西,總兵務,全麵負責防範金軍。並且明確規定,陝西製置使,對經略安撫使一級的帥守,也有處置之權,隻需報川陝宣撫司照應即可。
不難看出,陝西製置使的權力極大,幾乎是包攬了西部軍事。誰當了這個製置使,誰就是西軍的總帥,誰就是這支仍為大宋目下最強武裝力量的大佬。
按說,如此重要的差遣,朝廷應該指名道姓由誰來擔任才是。不過可惜,無論在皇帝的禦劄還是宰相的省劄裏,都沒有提到製置使人選,甚至連支言片語的影射也沒有。隻是要求川陝宣撫司,謹慎而務實地考察西軍帥守,擇忠義、沉鷙、勇略兼備,可依辦大事,能鎮住局麵的人擔當此任。這就麽,把製置使的任命權,下放到了川陝宣撫司。
徐處仁一接到這命令,自感責任重大,不敢貿然臆測。立即遣人赴成州,催促新任川陝宣撫副使王庶,宣撫判官徐良,以及原陝西宣撫處置司的幕僚們到綿州上任,正式組建川陝宣撫司。綿州,也就是後來的四川綿陽。王庶等接到命令,立即將原陝西宣撫處置司全班人馬帶走,南下綿州。
六月,川陝宣撫司宣告成立。
綿州,古稱「涪城」,有涪江流經其境,漢朝曾在此設「涪縣」,時至今日,已有一千三百餘年建城歷史,號稱「蜀道明珠」。
川陝宣撫司設在此地,似乎並沒有讓這座蜀中名城起太大的變化。王庶引徐良、張浚、劉子羽等官員行走在城中街市上,但見坊間無論老少,皆悠然自得,全都閑庭信步一般。看到他們這些身著各色官袍的官員,不少百姓駐足觀看。而且等你走遠了,迴頭望去,人家還在原地伸長脖子看著你。
這蜀中,自古是地靈人傑,便如腳下這個綿州,便是李太白之故鄉,更是本朝名臣歐陽修的桑梓所在,文風可謂昌盛。而此間人民,得天之獨厚,衣食俱無憂,終日得享樂。
「這蜀中,果是悠然富樂之鄉。」王庶首次入蜀,不由得感嘆道。
張浚接過話頭:「宣撫相公,可曾看到,這街市上,什麽最多?」
王庶不明就裏,試探著迴答道:「人多?」四川,是大宋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區,拿張地圖一看,尤其是成都府路一帶,密密麻麻全是城鎮,這城鎮一多,代表經濟發達,人口自然也不會少。
「非也,宣相仔細看,這街市兩旁幹什麽的人最多?」徐良笑道。
王庶四處張望,發現了端倪。這大街兩側,最多的,就是茶館。上到七老八十的長者,下到十幾歲的少年,都坐把竹椅,三五個聚一桌,品著蓋碗茶,聽說書人胡吹海侃。那還穿開襠褲露屁股蛋的娃娃,奔走其間,興高采烈。王庶一數,就這麽一條街,茶館竟達四家之多,而且每一家都是高朋滿座。
「茶館多,茶客多。」王庶笑道。
「不錯,這蜀中百姓,得天獨厚,沃野千裏,產物豐饒。因此衣食無憂,生性悠閑散慢。便說這茶館,一坐可能就是一天,或品茶、或聽書、或賭博,有的是辦法打發時間。」張浚笑道。
王庶聽罷,嘖嘖稱奇:「你說此間人民,終日享樂,似乎不事生產,唯懶散而已。然四川所產之豐,財貨之足,文風之盛,先賢之廣,非他處可比,豈不怪哉?」
眾人皆笑,不多時,眼前開朗,見一廣場方圓近百步,一座莊嚴的府衙就建在廣場之上。王庶等人至場邊便下馬,行於那衙門之前,門匾上寫得分明,川陝宣撫司。因本司草創,一切尚不完備,除了這塊簇新的門匾,其他任何裝飾也沒有。
但就這個地方,從今往後,卻是四川陝西兩地,最高權力樞紐所在!
門前護衛之卒,前來牽了戰馬,王庶等整肅衣冠,入得衙內。開司之初,事務繁雜,隨處可見來來往往的大小官員,相當多的人並不認識王庶等陝西來員,僅從服色判斷品秩,執禮問候。
至日常辦公之二堂,外間設文案十餘張,本司的幹辦公事、準備差使、準備差遣等俱在此辦公。往裏走,便有獨立之室,參議參謀一級官員,才配享此待遇。再往裏,便是軒敞之堂,隻有正副宣撫使,宣撫判官,才能在此地辦公理政。
此時,那居中的宣室之中,有一身著紫色公服,束金佩魚,掛著玉劍的官人正埋頭疾書。他寫一陣,停筆,略微抬頭,凝視自己所寫之文,口中默默念著,感覺沒有差錯之後,又才下筆。
鬚髮花白已過大半,看模樣,年紀當在古稀之間。王庶等人進去,朗聲道:「宣撫相公。」
那官人聞聲而起,雖年高,然身板挺拔,麵色紅潤,全無老態龍鍾之模樣。雙目炯炯有神,神情威而不失恩慈。見王庶,放下手中毛筆,匆匆從公案後出來,笑道:「子尚,本相正有一事要請教,你倒來得巧了。」語畢,作個四方揖,慌得徐良張浚劉子羽等匆忙相還。他,正是川陝地區最高長官,曾經當過首相的,徐處仁。
五月下旬,皇帝的禦劄和宰相的省劄,同時到達四川。禦劄裏說的無非是新君即位,內外群臣各升一級雲雲。但省劄卻無異於在川陝上空炸了一響驚雷!
罷四川宣撫司和陝西宣撫處置司,改組為「川陝宣撫司」,以徐處仁為川陝宣撫使,王庶為宣撫副使,徐良為宣撫判官,總攬川陝軍民兩政。省劄又特別指出,鑑於陝西突出的抗金位置,和反攻失利之後的局麵,需要有一員帥守,總管西軍之訓練更戍,軍官之擢拔賞罰。以及籌劃邊事,臨敵指揮等等。朝廷給出了一個「陝西製置司」的建製,歸川陝宣撫司節製,駐陝西,總兵務,全麵負責防範金軍。並且明確規定,陝西製置使,對經略安撫使一級的帥守,也有處置之權,隻需報川陝宣撫司照應即可。
不難看出,陝西製置使的權力極大,幾乎是包攬了西部軍事。誰當了這個製置使,誰就是西軍的總帥,誰就是這支仍為大宋目下最強武裝力量的大佬。
按說,如此重要的差遣,朝廷應該指名道姓由誰來擔任才是。不過可惜,無論在皇帝的禦劄還是宰相的省劄裏,都沒有提到製置使人選,甚至連支言片語的影射也沒有。隻是要求川陝宣撫司,謹慎而務實地考察西軍帥守,擇忠義、沉鷙、勇略兼備,可依辦大事,能鎮住局麵的人擔當此任。這就麽,把製置使的任命權,下放到了川陝宣撫司。
徐處仁一接到這命令,自感責任重大,不敢貿然臆測。立即遣人赴成州,催促新任川陝宣撫副使王庶,宣撫判官徐良,以及原陝西宣撫處置司的幕僚們到綿州上任,正式組建川陝宣撫司。綿州,也就是後來的四川綿陽。王庶等接到命令,立即將原陝西宣撫處置司全班人馬帶走,南下綿州。
六月,川陝宣撫司宣告成立。
綿州,古稱「涪城」,有涪江流經其境,漢朝曾在此設「涪縣」,時至今日,已有一千三百餘年建城歷史,號稱「蜀道明珠」。
川陝宣撫司設在此地,似乎並沒有讓這座蜀中名城起太大的變化。王庶引徐良、張浚、劉子羽等官員行走在城中街市上,但見坊間無論老少,皆悠然自得,全都閑庭信步一般。看到他們這些身著各色官袍的官員,不少百姓駐足觀看。而且等你走遠了,迴頭望去,人家還在原地伸長脖子看著你。
這蜀中,自古是地靈人傑,便如腳下這個綿州,便是李太白之故鄉,更是本朝名臣歐陽修的桑梓所在,文風可謂昌盛。而此間人民,得天之獨厚,衣食俱無憂,終日得享樂。
「這蜀中,果是悠然富樂之鄉。」王庶首次入蜀,不由得感嘆道。
張浚接過話頭:「宣撫相公,可曾看到,這街市上,什麽最多?」
王庶不明就裏,試探著迴答道:「人多?」四川,是大宋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區,拿張地圖一看,尤其是成都府路一帶,密密麻麻全是城鎮,這城鎮一多,代表經濟發達,人口自然也不會少。
「非也,宣相仔細看,這街市兩旁幹什麽的人最多?」徐良笑道。
王庶四處張望,發現了端倪。這大街兩側,最多的,就是茶館。上到七老八十的長者,下到十幾歲的少年,都坐把竹椅,三五個聚一桌,品著蓋碗茶,聽說書人胡吹海侃。那還穿開襠褲露屁股蛋的娃娃,奔走其間,興高采烈。王庶一數,就這麽一條街,茶館竟達四家之多,而且每一家都是高朋滿座。
「茶館多,茶客多。」王庶笑道。
「不錯,這蜀中百姓,得天獨厚,沃野千裏,產物豐饒。因此衣食無憂,生性悠閑散慢。便說這茶館,一坐可能就是一天,或品茶、或聽書、或賭博,有的是辦法打發時間。」張浚笑道。
王庶聽罷,嘖嘖稱奇:「你說此間人民,終日享樂,似乎不事生產,唯懶散而已。然四川所產之豐,財貨之足,文風之盛,先賢之廣,非他處可比,豈不怪哉?」
眾人皆笑,不多時,眼前開朗,見一廣場方圓近百步,一座莊嚴的府衙就建在廣場之上。王庶等人至場邊便下馬,行於那衙門之前,門匾上寫得分明,川陝宣撫司。因本司草創,一切尚不完備,除了這塊簇新的門匾,其他任何裝飾也沒有。
但就這個地方,從今往後,卻是四川陝西兩地,最高權力樞紐所在!
門前護衛之卒,前來牽了戰馬,王庶等整肅衣冠,入得衙內。開司之初,事務繁雜,隨處可見來來往往的大小官員,相當多的人並不認識王庶等陝西來員,僅從服色判斷品秩,執禮問候。
至日常辦公之二堂,外間設文案十餘張,本司的幹辦公事、準備差使、準備差遣等俱在此辦公。往裏走,便有獨立之室,參議參謀一級官員,才配享此待遇。再往裏,便是軒敞之堂,隻有正副宣撫使,宣撫判官,才能在此地辦公理政。
此時,那居中的宣室之中,有一身著紫色公服,束金佩魚,掛著玉劍的官人正埋頭疾書。他寫一陣,停筆,略微抬頭,凝視自己所寫之文,口中默默念著,感覺沒有差錯之後,又才下筆。
鬚髮花白已過大半,看模樣,年紀當在古稀之間。王庶等人進去,朗聲道:「宣撫相公。」
那官人聞聲而起,雖年高,然身板挺拔,麵色紅潤,全無老態龍鍾之模樣。雙目炯炯有神,神情威而不失恩慈。見王庶,放下手中毛筆,匆匆從公案後出來,笑道:「子尚,本相正有一事要請教,你倒來得巧了。」語畢,作個四方揖,慌得徐良張浚劉子羽等匆忙相還。他,正是川陝地區最高長官,曾經當過首相的,徐處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