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皇帝不說話,趙佶道:「讓老父留下,替皇帝守行在如何?」


    一語既出,眾人皆驚!在場的,不論是君是臣,都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太上皇自願留下來守行在?這事是開得玩笑的麽?女真人兇殘狠毒,是虎狼一般的軍隊,旦夕之間就有可能渡過江來。鎮江行在已成險惡之地,太上皇怎能留守?


    趙桓露出震驚的神情,脫口而出道:「此事萬萬不可!」如果沒有記錯,這是太上皇第二次要求「分擔」國事。頭一次,是金軍侵淩兩河時,剛從江淮迴東京不久的太上皇主動提出,要去西京洛陽鎮守,以防金軍得了兩河之後,覬覦中原。當時,不論在朝在野,太上皇的舊臣都極多,自己生怕出禍事,因此沒有答應。


    這一迴,國家危急存亡之際,太上皇又提鎮守,他到底怎麽想的?


    趙佶見他拒絕,小聲道:「這天下終究是趙氏的基業,天子,宗室,百官都撤離,軍民哪還有心抗戰?金軍一旦渡江南犯,我等還能置身何地?」


    趙桓堅決地否決道:「局勢再危急,也不能讓太上皇以身涉險!」


    當時,那折彥質,耿南仲,黃潛善等大臣都勸,言鎮江危險,太上皇萬金之軀,絕不可身處虎狼之地。


    趙佶估計是看君臣態度堅決,自知不能達成,因此嘆了一聲:「今日一撤,歸期何年?」語畢,看了君臣一眼,轉過身引那內侍緩步而去。


    他前腳一走,那廣場上百官之中議論之聲風起。有人說,太上皇在國難當頭之際,挺身而出,主動要求留守鎮江行在,實在讓人欽佩。也有人說,從古至今,還沒有聽說太上皇重新擔負國事的,更不用說領兵鎮守了。還有一部分人,嘴上不說,心裏卻在嘀咕,太上皇曆年以來都不問世事,今天是怎麽了,整這麽一出?


    趙桓也想不明白老爹到底是怎麽了,事態緊急,金軍隨時有可能會打過江來。因此無暇多想,當即摒退了百官,令其各迴本司準備撤離。執宰大臣,也至中書門下,安排留守事宜。並下令守城官軍,百姓若要出走者,憑其自便,不予阻擋。


    命令一被執行,鎮江府百姓爭先恐後搶出城去,多數都投蘇州杭州。一天之內,十室竟空五六!這和中原陝西的境況簡直大相逕庭,以京兆府長安城為例,徐衛領軍鎮守長安時,百姓罕見出逃,絕大多數都留了下來,甚至協助官軍守城。


    次日,詳議司的決議便以詔書的形式公布出來。折彥質,果真就被留下來鎮守長江。他雖然有些「倒黴」,但趙桓還是很「體諒」的,並沒有什麽硬性要求,隻讓他「勉力而為」。同時,也沒有帶走多少部隊,隻命何灌父子率常捷軍保護聖駕南逃。


    趙桓賦予折仲古相當大的權力,凡防務之事,悉聽裁奪,天子撤離行在期間,一應軍政事務他可臨機專斷,事後再報。甚至連長江以北的事務,他都可以便宜行事。乍聽起來,似乎比當年的東京留守權限還要大。但折彥質非常明白,現在他能管的,也就是這長江南岸的戰區。官家,是把鎮江行在扔給我們折家子弟了。


    隆興五年十一月初,趙桓率文武百官,後宮嬪妃,宗室子弟,會同太上太後一道,在何灌父子率領的常捷軍保護下,撤離鎮江行在,投杭州而去。剛出鎮江府,皇帝就聽從耿南仲的建議,沒打算在杭州久留,直接派人到明州準備船泊物資。看樣子,他們都認為折彥質不太可能將金軍阻擋在長江以北,因此作了這手打算。


    天子出走的消息一傳出,不啻於在長江南岸引發一場地震。軍民百姓人心惶惶,那從江南各府州徵集而來的數萬廂軍,不斷出現逃兵,兩三天之內,竟跑了四千多人!連江邊的水師部隊也出現軍心動搖的跡象。


    折仲古臨危受命,盡管不太情願,但以他的身份,不可能撂挑子。現在情況這麽危險,如果不能盡快穩定局勢,那就用不著金軍來打,自己就先亂了。皇帝走後,他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公告軍民,把他鎮守江防的消息傳達出去。緊接著,就是整編部隊!


    以長南岸,原有禦營司部隊三萬,天子帶走常捷軍,還剩兩萬餘。再加中原地區的潰兵,江中的水師,以及廂軍,東拚西湊,也有六萬左右的兵力。能不能打仗先不說,湊個人氣吧。


    折彥質把這六萬部隊,按建製分作十餘軍,其中四個軍,由其兄弟彥文、彥若、彥野、彥適執掌兵權。此四軍,以西軍為基礎,戰力較強。剩下的,有劉延慶長子劉光國領一軍,姚古子侄領兩軍,東京留守司大將韓世忠和嶽飛亦領兩軍。


    部隊匆忙整編之後,折彥質會同留守的姚古和劉延慶商議,尚鎮江府北端的金山,焦山,團山寨等地布防。並派出人手北渡長江,刺探江北情況。斥候尚未迴報,折彥質就收到了其父折可求的軍報,言於和州境內擊敗金軍。目下,進攻和州的金軍已經撤出境內,投揚州而去。


    折彥質擔心父親兵微將寡,孤立無援,遂下令放棄和州,全部撤過長江。其實,當時趙點仍舊率領秦鳳軍在堅守揚州城,金軍猛攻十數日,未能破門一座。隻是兀朮憑藉優勢兵力,將揚州四麵堵死,內外隔絕,讓一江之隔的鎮江行在無法得知消息。


    金軍雖然暫時沒有大舉渡江,但折彥質等人都知道,這一天是遲早要來的。因此,將重心放在阻止金軍過江上。其時,江中水師部隊有大小戰船數百艘,水軍萬餘人,折彥質尤恐不妥,除加緊打造戰船外,又四處徵集民船,廣募善水能戰之士,許以重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默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默然並收藏宋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