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升嘉獎令一念完,下麵是鴉雀無聲。因為這份升賞,實在是大出將佐們的意外!從前,他們雖都是虎捷鄉軍的中高級將領,手裏至少也有幾千人馬,可除了階官和虎捷軍職,並沒有朝廷正式給予的差遣。而這次的晉升對於他們講來,無異於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了差遣,也就意味著,他們除了軍俸之外,還能拿到職務補貼!待遇得到大幅度提高!成倍地往上翻!待遇固然重要,可他們更看重的,是權力!


    拿楊彥作例子,他從前除了那一串虛銜之外,隻是虎捷的第一營指揮使兼前軍統製,他能管的,就是麾下幾千兵馬。可現在,他不但待遇得到提高,陝州一州的兵務都將由他掌管!對於一個帶兵的人來說,這意味著什麽?這就意味著獨擋一麵!這還不算,虎捷鄉軍的「鄉」字正式去掉,待遇比照禁軍,這可是惠及全軍將士的大事!


    將佐們激動不已,但也不乏清醒者。吳玠從前是涇原小軍官,知道軍中一些規則。定戎之戰雖然是件大功,但咱們也配不上如此隆重的獎賞晉升!原因恐怕隻有一個,那就是招討相公歸功於部下!否則,以他招討河東,入援關中的功勞,不說建節,至少也得加個諸衛上將軍的環衛官!


    徐衛拿著晉升令看著部下們,問道:「怎麽都不吭氣?嫌封賞太薄?」


    將佐一片鬧笑,揚眉吐氣!吳玠站起身來,對徐衛一拜,懇切道:「兩司長官抬舉,卑職等自當銘記。但不敢忘的,卻是知軍提攜之恩!」


    眾將一見,紛紛附議,都站起身來,望徐衛而拜。吳玠所料不差,徐衛上報軍功的時候,的確是把功勞都歸給部下。不是為了裝高風亮節,而是心裏非常清楚,他有今天,不光靠自己的拚打,還依仗這群部下的鼎力襄助。你身在一個統軍大將的位置,打了勝仗,你不報自己的功勞上頭照樣提拔獎賞。有些將領喜歡圖虛名,立有功是自己的,犯了錯都怪部下,比如鄜延那位大帥。你這樣搞,部屬怎麽會甘心替你效死?


    「你們沙場浴血,奮戰而還,這份榮耀和嘉獎,是你們應得的,不必謝我。隻須你們記住,虎捷軍從當初的靖綏鄉勇營建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除了上頭扶持之外,靠的是同袍弟兄們精誠團結,奮不顧死!這種作風,無論你們官升得多高,權擴得多大,都萬萬不能忘記!」徐衛嚴肅道。


    「謹記知軍訓示!」眾將異口同聲喝道。


    楊彥低著頭,小聲提醒一班同僚:「還叫知軍?」


    「謹記大帥訓示!」又是一陣不約而同的虎吼。


    徐衛展顏一笑,坐帥案後起身,走到那地圖架前,朗聲道:「官升完了,咱們就該幹正事,我這有件要緊的事,你等誰敢去?」


    楊彥幾乎是在他話出口的同時吼道:「我!」


    徐衛迴過頭來看他一眼,問道:「你知道是什麽事麽?」


    「不管何事,刀山火海,義不容辭!」楊鈐轄把胸脯拍得嘭嘭作響,不愧是徐衛夏津起兵的班底。


    徐衛轉過身去,手指地圖上潼關位置道:「婁宿雖然引軍退往洛陽,但關中仍舊不可掉以輕心。眼下,蒲津浮橋已有張憲吳璘駐守,但潼關和陝州仍在金軍手中。何少保命我司盡快光復陝州,堵住婁宿進關中的入口,誰願往?」


    楊彥又是第一個叫,其他將領也紛紛請戰,吳玠心思,這次招討河東和關中鏖戰,自己出力都不多,若不去拿下潼關光復陝州,軍中同袍怕有想法,也愧對經略相公一番提攜。打定主意,便請纓道:「大帥,我虎捷建軍之時,便諳習野戰,這攻堅嘛,恐怕同袍們都欠缺一些。卑職在涇原時,大小戰參與十數場,潼關和陝州,還是卑職領軍前往吧。」


    「哎,晉卿兄是帥司統製,負總管全軍之責,豈能輕動?還是卑職去為妥。」楊彥爭搶道。這廝定戎一役,率所部精銳重步軍齊頭並進,把金人絞殺得鬼哭狼嚎,在敵潰退之後,又緊追不放,以致金軍擠入渭河溺斃者不計其數,戰功卓著。可仗打完之後,他還一個勁兒叫著不痛快,因此一聽說要打潼關,便搶著出征。


    兩將相持不下,徐衛卻早已定下了人選。楊彥驍勇,每臨陣皆身先士卒之前,不畏死,不退卻,其部也作風強悍,堅若磐石。野戰中,他就是虎捷軍的強盾和重斧。但潼關雄居天下關隘之首,楊彥雖勇,隻怕一時之間也難以攻克,畢竟他缺乏攻堅戰的經驗,還是用吳玠為宜。因此道:「罷了,你二人也不用爭,吳玠領軍取潼關陝州,楊彥隨本帥迴定戎,另有緊要差事。」


    四月初,吳玠率虎捷偏師東取潼關,陝州。徐衛雖然升任經略安撫使,改知華州,但他卻仍將帥司設在定戎。實際上也沒甚差別,定戎軍原就是從華州和河中府分出來的。他現在除了防守關中入口外,主要精力便放在擴軍之上。陝華路成立不久,又遇上金軍入侵,因此無論製度和人員都還不齊備。這就給了徐衛很大的發揮空間。


    經歷河東和定戎的一係列戰役,虎捷折扣還是比較重的。當初兩萬出頭的規模,現在隻剩下一萬四千多人,徐勝的同州軍一直維持在四五千的規模,經歷這次戰鬥減員,恐怕就更少了。再加上曲端在耀州集結軍隊時,又把原本該屬於陝華經略安撫司節製的部隊,如張中孚、張中彥的河中府駐軍,以及康隨的華州駐軍都調走了。也就是說,現在整個陝華路,就靠徐四徐九麾下兩萬人不到的軍隊在支撐。徐原雖率軍駐紮在華州,但畢竟是涇原的部隊,遲早是要迴去的。因此,目前陝華的兵力顯然不符合一個經略安撫司的規模。補充兵源,迫在眉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默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默然並收藏宋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