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是七月十一,徐衛隻帶著五六個護衛,穿著便裝,沒驚動任何人,出城往夏津縣而去。今年河東陝西大旱,河北也不好過,雖說立秋了,可秋老虎顯然比紫金虎剽悍,曬得能讓你感覺自己頭髮快燃了。
至夏津縣,徐衛雖然不想驚動地方官,但也想看看這當初跟楊彥、張慶、馬泰一起廝混的地方受破壞程度有多少。於是進了城,但見街市上雖蕭條些,但縣城裏的建築幾乎沒有遭到破壞,留守的百姓也還不少。莫不是高世由想拿下大名,到這個大宋朝的北京來登基?
看了一陣,在城裏也沒尋到午飯吃,打馬又向徐家莊方向奔去,可徐衛絲毫沒有衣錦還鄉的感覺。
不多時,徐家莊已經在望,在村西頭徐衛勒停了坐騎。就是這條路,當初,他帶著以徐家莊九十多名少年為基礎的靖綏營從這條路踏上了西進的征程,到相州境內,與金軍野戰,在紫金山下,阻敵渡河,一轉年,好幾年過去了。
進莊一看,徐衛的臉色馬上陰沉下來。往日那個世外桃源般的徐家莊已經不復存在,入目的,隻是一片殘垣斷壁,大火焚燒之後留下的黑色讓人觸目驚心。莊中倖存的鄉親正奔走於瓦礫之間,有的扒拉著廢墟,看還能不能找出有用的東西,有的隻是望著被毀的家園,滿麵哀容。
徐家的祖宅,也隻剩下幾堵土牆聳立不倒,四周堆滿了燃燒過後的紙燼,還有香燭的竹籤。想來,是父親去世後,家鄉父老聽聞消息,在徐家祖宅前祭奠吧。徐衛翻身下馬,踩著滿地的狼藉踏進了「家」。
他還依稀能分辨出,哪裏是花廳,哪裏是臥房。他現在所站的地方,就是每天徐彰晨練之後返迴家中的必經之路。多少次,兩父子在這裏對視一眼,並無他言。現在想起來,那時真該跟老爺子多說幾句話,也不至於現在天人永隔……
莊裏來了「陌生人」,而且都帶著兵器,很快就引起了莊客們的注意。有人悄悄跑了過來,仔細打量了好一陣,突然大叫一聲:「九郎迴來了!」
這一聲吼,立即導致滿莊騷動,不知多少個聲音此起彼伏的傳遞著徐九歸來的消息。不一陣,幾乎所有還留守桑梓的徐家莊百姓,都湧到了徐府故址之前。他們臉上的表情,說不出是悲是喜,隻是神情複雜地看著徐九,看著這個當初被稱為「禍害」,後來被引為「驕傲」的人物。有一個人帶頭跪下了,眨眼之間,百姓嘩啦啦跪倒一片,哭聲四起。
徐衛急遣衛士上前攙扶,有一老者堅持不起,徐衛不得不親自上前扶起。這老人家怕是有八九十歲年紀了,他記得四哥曾經說過,這老丈在徐家莊輩分很高,自己恐怕都得人管他叫曾祖。
老人家一張橘皮般的臉上老淚縱橫,嘴唇不住顫抖,拉著徐衛的手,好半天才擠出一句:「九郎啊,慘吶!」說罷,放聲大哭,四周鄉親不勝感傷,哭成一片。
徐衛心中暗嘆一聲,勸道:「諸位父老,房子沒了,可以再修,隻要人在就好,人在就好。」
「天殺的高世由!那天,千八百高軍闖進莊中,又是搶掠,又是放火,還把鄉親們趕到那麥場裏。問我們徐家祖墳安在?這莊子,世代習武,莫說漢子們,就是三歲的娃,也是寧願站著生,不願跪著死,能說麽?高軍之殘暴,難以想像!扯了一個漢子,還是你們本家,用那石碾從腳開始壓,一直壓到胸口,那漢子還叫罵不絕。說早早晚晚,徐少保一定會打過來,到時叫你們這群狗日的不得好死!話剛說完,被人一刀切斷喉嚨!那血噴得老高,娃們都嚇得哭不出聲了。」老丈激動地講述著當天慘痛的經歷,徐衛麵無表情地聽著,一言不發。
第二百四十七章 詔書飛傳
禦津園,是東京四園苑之一,太上皇趙佶在位時,非但偏好丹青書畫,尤喜花石園林,因此才搞出了「花石綱」,惹得東南之地民變四起。趙桓即位以後,與其父大相逕庭,音律、書畫、園林、藝伎一無所好。不過,今年陝西河東大旱,京城也是酷暑難耐。這一日,官家在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也就是首相耿南仲的陪同下,駕臨禦津園消暑。
皇帝一身黃紗袍,並未戴冠,坐於涼亭之中,三五內侍伺候左右,耿南仲就坐在官家對麵,正捧起一塊西瓜遞上。趙桓單手接過,卻是眉宇不展,悶悶不樂,伸到嘴邊一口也沒咬,又放了下來,問道:「陝西可有新本到?」
「迴陛下,暫時沒有。」耿南仲迴答道。
趙桓又將那塊西瓜伸到嘴邊,還是沒咬,又問:「那徐衛呢?」
耿南仲聽皇帝問起這個,頓了頓,坐正身子道:「官家,臣正要稟報此事。命其起復的第三道詔書送達大名府後,徐衛仍舊不奉詔,堅持要為父守孝三年。」
趙桓聽罷,這塊瓜是吃不下去了,放於桌上,輕嘆了口氣道:「往日,徐九總是率軍馳騁於前,不避險阻。此次正是河東局勢多變之時,他卻三詔不起……」
耿南仲沒從皇帝的話裏聽出怒意,想了想,接口道:「這雙親亡故,對子女而言不啻天崩地裂。想是那徐衛自小事父至孝,因此徐少保一旦身故,他悲痛過度,也是情有可原的。」
這話聽起來好像是幫著徐衛在說,沒想到,趙桓一聽,眉頭擰得更緊,哼道:「希道想是不知,那徐衛自幼頑劣不堪,專好尋釁滋事,架鷹遛狗,何來打小至孝一說?朕聽說,他還是宣和六七年的時候才幡然醒悟,從戎報國。」
至夏津縣,徐衛雖然不想驚動地方官,但也想看看這當初跟楊彥、張慶、馬泰一起廝混的地方受破壞程度有多少。於是進了城,但見街市上雖蕭條些,但縣城裏的建築幾乎沒有遭到破壞,留守的百姓也還不少。莫不是高世由想拿下大名,到這個大宋朝的北京來登基?
看了一陣,在城裏也沒尋到午飯吃,打馬又向徐家莊方向奔去,可徐衛絲毫沒有衣錦還鄉的感覺。
不多時,徐家莊已經在望,在村西頭徐衛勒停了坐騎。就是這條路,當初,他帶著以徐家莊九十多名少年為基礎的靖綏營從這條路踏上了西進的征程,到相州境內,與金軍野戰,在紫金山下,阻敵渡河,一轉年,好幾年過去了。
進莊一看,徐衛的臉色馬上陰沉下來。往日那個世外桃源般的徐家莊已經不復存在,入目的,隻是一片殘垣斷壁,大火焚燒之後留下的黑色讓人觸目驚心。莊中倖存的鄉親正奔走於瓦礫之間,有的扒拉著廢墟,看還能不能找出有用的東西,有的隻是望著被毀的家園,滿麵哀容。
徐家的祖宅,也隻剩下幾堵土牆聳立不倒,四周堆滿了燃燒過後的紙燼,還有香燭的竹籤。想來,是父親去世後,家鄉父老聽聞消息,在徐家祖宅前祭奠吧。徐衛翻身下馬,踩著滿地的狼藉踏進了「家」。
他還依稀能分辨出,哪裏是花廳,哪裏是臥房。他現在所站的地方,就是每天徐彰晨練之後返迴家中的必經之路。多少次,兩父子在這裏對視一眼,並無他言。現在想起來,那時真該跟老爺子多說幾句話,也不至於現在天人永隔……
莊裏來了「陌生人」,而且都帶著兵器,很快就引起了莊客們的注意。有人悄悄跑了過來,仔細打量了好一陣,突然大叫一聲:「九郎迴來了!」
這一聲吼,立即導致滿莊騷動,不知多少個聲音此起彼伏的傳遞著徐九歸來的消息。不一陣,幾乎所有還留守桑梓的徐家莊百姓,都湧到了徐府故址之前。他們臉上的表情,說不出是悲是喜,隻是神情複雜地看著徐九,看著這個當初被稱為「禍害」,後來被引為「驕傲」的人物。有一個人帶頭跪下了,眨眼之間,百姓嘩啦啦跪倒一片,哭聲四起。
徐衛急遣衛士上前攙扶,有一老者堅持不起,徐衛不得不親自上前扶起。這老人家怕是有八九十歲年紀了,他記得四哥曾經說過,這老丈在徐家莊輩分很高,自己恐怕都得人管他叫曾祖。
老人家一張橘皮般的臉上老淚縱橫,嘴唇不住顫抖,拉著徐衛的手,好半天才擠出一句:「九郎啊,慘吶!」說罷,放聲大哭,四周鄉親不勝感傷,哭成一片。
徐衛心中暗嘆一聲,勸道:「諸位父老,房子沒了,可以再修,隻要人在就好,人在就好。」
「天殺的高世由!那天,千八百高軍闖進莊中,又是搶掠,又是放火,還把鄉親們趕到那麥場裏。問我們徐家祖墳安在?這莊子,世代習武,莫說漢子們,就是三歲的娃,也是寧願站著生,不願跪著死,能說麽?高軍之殘暴,難以想像!扯了一個漢子,還是你們本家,用那石碾從腳開始壓,一直壓到胸口,那漢子還叫罵不絕。說早早晚晚,徐少保一定會打過來,到時叫你們這群狗日的不得好死!話剛說完,被人一刀切斷喉嚨!那血噴得老高,娃們都嚇得哭不出聲了。」老丈激動地講述著當天慘痛的經歷,徐衛麵無表情地聽著,一言不發。
第二百四十七章 詔書飛傳
禦津園,是東京四園苑之一,太上皇趙佶在位時,非但偏好丹青書畫,尤喜花石園林,因此才搞出了「花石綱」,惹得東南之地民變四起。趙桓即位以後,與其父大相逕庭,音律、書畫、園林、藝伎一無所好。不過,今年陝西河東大旱,京城也是酷暑難耐。這一日,官家在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也就是首相耿南仲的陪同下,駕臨禦津園消暑。
皇帝一身黃紗袍,並未戴冠,坐於涼亭之中,三五內侍伺候左右,耿南仲就坐在官家對麵,正捧起一塊西瓜遞上。趙桓單手接過,卻是眉宇不展,悶悶不樂,伸到嘴邊一口也沒咬,又放了下來,問道:「陝西可有新本到?」
「迴陛下,暫時沒有。」耿南仲迴答道。
趙桓又將那塊西瓜伸到嘴邊,還是沒咬,又問:「那徐衛呢?」
耿南仲聽皇帝問起這個,頓了頓,坐正身子道:「官家,臣正要稟報此事。命其起復的第三道詔書送達大名府後,徐衛仍舊不奉詔,堅持要為父守孝三年。」
趙桓聽罷,這塊瓜是吃不下去了,放於桌上,輕嘆了口氣道:「往日,徐九總是率軍馳騁於前,不避險阻。此次正是河東局勢多變之時,他卻三詔不起……」
耿南仲沒從皇帝的話裏聽出怒意,想了想,接口道:「這雙親亡故,對子女而言不啻天崩地裂。想是那徐衛自小事父至孝,因此徐少保一旦身故,他悲痛過度,也是情有可原的。」
這話聽起來好像是幫著徐衛在說,沒想到,趙桓一聽,眉頭擰得更緊,哼道:「希道想是不知,那徐衛自幼頑劣不堪,專好尋釁滋事,架鷹遛狗,何來打小至孝一說?朕聽說,他還是宣和六七年的時候才幡然醒悟,從戎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