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下旬,完顏突合速率兵出城,在太原南大門榆次縣境內,與徐勝所部交戰,不分勝負。次日完顏活女率軍趕到,徐勝為防有失,退到遼州平城縣。與徐衛一起等候陝西方麵的指示。
粘罕見徐家兄弟對太原虎視眈眈,似無退兵之意,又命完顏婁宿將兵萬餘增援太原。徐家兄弟刺探到消息,這才引軍南還澤州,在小西山安葬陣亡將士。徐衛趁這個機會,又行文給陝西宣撫使司,指出河中、絳、解、澤這一府三州之地,物產豐富,且多山河,宜固守,以為陝西屏障。又將馬擴當日那套「以一府三州為陝西緩衝」的理論重申一次,建議派兵駐守此地。他預料到,朝廷下令班師是早晚的事情,此次招討河東本是為了威懾李逆,如今目的已經達到,陝西方麵肯定不日就將下令自己還師定戎。必須在命令下達之前,先把這事提出來,否則我帶一萬多弟兄出來,引六七千迴去,連巴掌大的地方都沒討迴來,我吃飽了撐的?
果然,幾天之後,李綱的命令就到了前線。「賊逆勢大,未及恢復之時,當還師為宜。」對一府三州的歸屬問題,隻字未提。作為軍人,命令下達自當執行,可徐衛把李綱這道手令翻來覆去看幾遍,最後判定,這不是一道嚴謹的軍令。要麽你就嚴令我撤迴定戎,要麽就明說留兵駐守,甚麽叫「當還師為宜?」遂迴書說,李金聯軍雖退,然河東境內多賊寇,恐怕得耽擱些時日。
徐衛猜得沒錯,李綱接到他的上報後,深以為然。然而這時,朝廷命令撤軍的公文已經到了京兆,李綱不便拒絕,因此下了這道莫摸稜兩可的命令。同時又向朝廷上奏,陳述徐衛的意見,要求將一府三州之地納入陝西管轄範圍,派任官員司儀行政。同時建議,這塊地區在軍事上可以單獨劃作一路,任命帥臣領兵據守。
可李綱的奏本前腳剛送進東京,金國使臣後腳就進了城門,這事就被擱置下來。澤州距離陝西有段距離,況且百姓大多逃散,徐家兄弟不可能在此一直等下去,補給就是一個大問題。李綱以河中府接壤同州,便命同州知州徐勝退守河中府,又命徐衛退守解州,方便補充糧草物資。
徐衛臨走之前,以河東義軍總管的身份專門找來了各路義軍領袖,指示他們,從今往後河東南部這些州縣,是大有可為之地。官軍雖然撤了,但你們可以「便宜行事」。馬擴等人領會了他的意思,虎捷鄉軍前腳一撤,他們立即占據了城池,以免再度落入李植之手。有些性急的,居然跑到太原門口去占汾州遼州,結果被完顏活女打得大敗而逃。
到了二月開春,趙桓以尚書右丞黃潛善為計議使,與金國使臣展開和談。女真人這迴來,目的隻有一個,休兵罷戰,要求南朝把紫金虎的軍隊撤迴陝西去。前線將士們打了勝仗,黃潛善這位談判代表說話也就硬氣了,你說我撤我就撤?河東是祖先遺留的基業,徐衛在大宋領土上有什麽不對?
金國使臣顯然是有備而來,說對,我承認你們的小老虎剽悍。但貴國也不希望咱們在河東大幹一場吧?說句實在話,兩河的行政軍事機構,是蕩然無存的,好些州縣是百裏無人煙,徐衛他能呆多久?
黃潛善反唇相譏,你們二太子的東路軍被人徐太尉打得片甲不留,聽說斡離不逃進真定城的時候,身邊隻有幾十騎?
宋金雙方大臣挖苦諷刺不亦樂乎,愣沒談出個鳥來。最後,趙桓見和談沒有進展,命樞相徐紹親自幹預此事。才定下來「正視現實」的談判方針。女真人口頭上還是要求南朝承認他們占領兩河的合法性,並讓兩河境內所有宋軍撤迴,劃定疆界。徐紹嚴辭拒絕,如果你們金國抱著這種想法,那就不用談了。
此次出使大宋的金使,是從前遼國的舊臣,對南朝情況非常熟悉。他適時地作出讓步,提出了一個方案,咱們不叫「劃定疆界」,但總得把控製區域分一分,這才好罷兵停戰嘛。這實際上就是「軍事分界線」,也就是避開到底是誰的領土這個問題,隻說軍隊的實際勢力範圍。
金使提出,以黃河為界,除陝西外,以南是大宋控製範圍,以北是女真。這個提案雖說不是讓南朝割讓兩河,但也等於說兩河是金軍占領區,宋軍還是得完全撤出。徐紹豈能看不透這種把戲?提出,以宋金兩軍目前實際占領區域來劃分,近而停戰,這才叫正視現實。
金使一聽,有這種好事?徐衛雖說一度打到太原門口,但現在已經退迴去了,你這還是以黃河為界嘛。徐紹卻道,別急,現在河東南部的一些府州縣,是兩河義軍占據的,這也要作數。金使極力反對,他指出「義軍」是自發組織起來的,並不是大宋朝廷官方的行為,不能作為依據。
徐紹據理力爭,徐衛就是河東義軍總管,各路義軍首領那是受到朝廷冊封的,身上都配著官印呢,這怎麽能不是大宋朝廷官方行為?這事金使卻是知道的,那些河東義軍領袖,一受朝廷封官,立即打出旗號,惟恐別人不曉得。
這樣一來,河東的平陽府、昭德府、威勝軍、澤州、絳州等地,眼下都有義軍活動,都應劃在大宋一邊。談判僵持許久,一直拖到二月中旬,金國方麵才鬆口。說成,就這麽辦,但有兩個條件。第一,威勝軍的義軍必須撤了,此地距離太原太近了。第二,韓昉你們得放了讓我帶迴去。這兩個條件,缺一樣都不用談了。
粘罕見徐家兄弟對太原虎視眈眈,似無退兵之意,又命完顏婁宿將兵萬餘增援太原。徐家兄弟刺探到消息,這才引軍南還澤州,在小西山安葬陣亡將士。徐衛趁這個機會,又行文給陝西宣撫使司,指出河中、絳、解、澤這一府三州之地,物產豐富,且多山河,宜固守,以為陝西屏障。又將馬擴當日那套「以一府三州為陝西緩衝」的理論重申一次,建議派兵駐守此地。他預料到,朝廷下令班師是早晚的事情,此次招討河東本是為了威懾李逆,如今目的已經達到,陝西方麵肯定不日就將下令自己還師定戎。必須在命令下達之前,先把這事提出來,否則我帶一萬多弟兄出來,引六七千迴去,連巴掌大的地方都沒討迴來,我吃飽了撐的?
果然,幾天之後,李綱的命令就到了前線。「賊逆勢大,未及恢復之時,當還師為宜。」對一府三州的歸屬問題,隻字未提。作為軍人,命令下達自當執行,可徐衛把李綱這道手令翻來覆去看幾遍,最後判定,這不是一道嚴謹的軍令。要麽你就嚴令我撤迴定戎,要麽就明說留兵駐守,甚麽叫「當還師為宜?」遂迴書說,李金聯軍雖退,然河東境內多賊寇,恐怕得耽擱些時日。
徐衛猜得沒錯,李綱接到他的上報後,深以為然。然而這時,朝廷命令撤軍的公文已經到了京兆,李綱不便拒絕,因此下了這道莫摸稜兩可的命令。同時又向朝廷上奏,陳述徐衛的意見,要求將一府三州之地納入陝西管轄範圍,派任官員司儀行政。同時建議,這塊地區在軍事上可以單獨劃作一路,任命帥臣領兵據守。
可李綱的奏本前腳剛送進東京,金國使臣後腳就進了城門,這事就被擱置下來。澤州距離陝西有段距離,況且百姓大多逃散,徐家兄弟不可能在此一直等下去,補給就是一個大問題。李綱以河中府接壤同州,便命同州知州徐勝退守河中府,又命徐衛退守解州,方便補充糧草物資。
徐衛臨走之前,以河東義軍總管的身份專門找來了各路義軍領袖,指示他們,從今往後河東南部這些州縣,是大有可為之地。官軍雖然撤了,但你們可以「便宜行事」。馬擴等人領會了他的意思,虎捷鄉軍前腳一撤,他們立即占據了城池,以免再度落入李植之手。有些性急的,居然跑到太原門口去占汾州遼州,結果被完顏活女打得大敗而逃。
到了二月開春,趙桓以尚書右丞黃潛善為計議使,與金國使臣展開和談。女真人這迴來,目的隻有一個,休兵罷戰,要求南朝把紫金虎的軍隊撤迴陝西去。前線將士們打了勝仗,黃潛善這位談判代表說話也就硬氣了,你說我撤我就撤?河東是祖先遺留的基業,徐衛在大宋領土上有什麽不對?
金國使臣顯然是有備而來,說對,我承認你們的小老虎剽悍。但貴國也不希望咱們在河東大幹一場吧?說句實在話,兩河的行政軍事機構,是蕩然無存的,好些州縣是百裏無人煙,徐衛他能呆多久?
黃潛善反唇相譏,你們二太子的東路軍被人徐太尉打得片甲不留,聽說斡離不逃進真定城的時候,身邊隻有幾十騎?
宋金雙方大臣挖苦諷刺不亦樂乎,愣沒談出個鳥來。最後,趙桓見和談沒有進展,命樞相徐紹親自幹預此事。才定下來「正視現實」的談判方針。女真人口頭上還是要求南朝承認他們占領兩河的合法性,並讓兩河境內所有宋軍撤迴,劃定疆界。徐紹嚴辭拒絕,如果你們金國抱著這種想法,那就不用談了。
此次出使大宋的金使,是從前遼國的舊臣,對南朝情況非常熟悉。他適時地作出讓步,提出了一個方案,咱們不叫「劃定疆界」,但總得把控製區域分一分,這才好罷兵停戰嘛。這實際上就是「軍事分界線」,也就是避開到底是誰的領土這個問題,隻說軍隊的實際勢力範圍。
金使提出,以黃河為界,除陝西外,以南是大宋控製範圍,以北是女真。這個提案雖說不是讓南朝割讓兩河,但也等於說兩河是金軍占領區,宋軍還是得完全撤出。徐紹豈能看不透這種把戲?提出,以宋金兩軍目前實際占領區域來劃分,近而停戰,這才叫正視現實。
金使一聽,有這種好事?徐衛雖說一度打到太原門口,但現在已經退迴去了,你這還是以黃河為界嘛。徐紹卻道,別急,現在河東南部的一些府州縣,是兩河義軍占據的,這也要作數。金使極力反對,他指出「義軍」是自發組織起來的,並不是大宋朝廷官方的行為,不能作為依據。
徐紹據理力爭,徐衛就是河東義軍總管,各路義軍首領那是受到朝廷冊封的,身上都配著官印呢,這怎麽能不是大宋朝廷官方行為?這事金使卻是知道的,那些河東義軍領袖,一受朝廷封官,立即打出旗號,惟恐別人不曉得。
這樣一來,河東的平陽府、昭德府、威勝軍、澤州、絳州等地,眼下都有義軍活動,都應劃在大宋一邊。談判僵持許久,一直拖到二月中旬,金國方麵才鬆口。說成,就這麽辦,但有兩個條件。第一,威勝軍的義軍必須撤了,此地距離太原太近了。第二,韓昉你們得放了讓我帶迴去。這兩個條件,缺一樣都不用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