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火騰騰而起,步出班去,毫不留情地打斷二人表演:「陛下!耿唐之輩,大難臨頭時隻顧保全自己,而不思為君分憂。鼓動官家割地求和,有失執宰之職!」
見他火氣都沖自己撒來,且言辭空前激烈,耿唐二人一時錯愕,待迴過神來。耿南仲大怒!他自侍官家心腹舊臣,滿朝文武誰不忌他幾分?偏李綱這等一時得誌之徒竟敢觸他逆鱗!
「李伯紀!你雖為次相,但本官提醒你,說話注意分寸!」耿南仲一張風幹果皮似的臉擰成一團。「你自以為忠君愛國,言必開戰,看似為國,實為誤國!金人掃滅契丹,勢力如日中天,如今與之相爭?若不一時委曲求全,又能如何?你開口閉口都言抗戰,我問你一句,你可熟兵法,懂布陣?」
趙桓無奈地望著大臣們互相爭執,對於這種情況,他十分無奈。但耿南仲問李綱這句話卻提醒了他,這殿上不就有知兵之人麽?何不問問他們意見?正要開口時,又聽李綱言道:「我雖不知兵,朝廷豈無知兵之人?殿帥、騎帥、步帥都在殿中,如何不問?徐彰為西軍老將,縱橫沙場數十年,如何不問?且京城有一人,對宋金局勢有深刻見地,多次判斷金軍意圖,無一謬誤。陛下,臣建議,立召此人進宮!」
趙桓聽罷,立即問道:「愛卿所指,莫非徐衛?」
李綱不及迴答,耿南仲已經搶過話頭:「陛下!徐衛此人,斷斷不可大用!其人年紀既輕,資歷又淺,如何服眾?且此子少年輕狂,目中無人,其所部靖……虎捷鄉軍,不乏雞鳴狗盜之徒,浪跡江湖之輩,此臣親眼所見,絕非虛言。此等人,專耗國家銀錢,借操練兵馬之名,行藏汙納垢之實。非但不能啟用,更應嚴懲!」
此話一出,滿堂震驚!政見不合,是朝廷中常有的事情。因此而互相指責,也不新鮮。可如果到了血口噴人,指鹿為馬,顛倒是非,混淆黑白的地步,就不免引人不快了。
徐衛是怎麽樣的人,殿上大臣有幾人心裏清楚。人家不過是個剛剛弱冠的年輕人,組建鄉軍掃平匪患,出師勤王又在黃河毅然挑起防守任務,擋金軍五天五夜!女真人連姚平仲都不知是何方神聖,卻獨獨記住徐衛之名,何解?可朝廷對人徐衛何等不公?立得如此功勞,如今卻隻是個七品武職,雖然官家又賜金帶,又賞魚袋,還給了個尚算珍貴的「帶禦器械」頭銜,可不給人實實在在的職位權力,意義在哪?這樣的人才不讓他放手去幹,到底何意?你耿南仲今天為達到議和的目的,將一個晚生後輩貶得一錢不值,有必要如此麽?
第一個向耿南仲發難之人,雖在情理之中,卻又出眾臣意料之外。因為這個人,是徐衛的老爹,侍衛親軍步軍司副都指揮使,徐彰!
第一百三十二章 二次南侵
徐彰臉色鐵青,緊盯著耿南仲問道:「耿相,徐衛目中無人從何說起?藏汙納垢又有何證據?」
耿南仲實在沒有料到,身為徐衛的父親,本應該避嫌才是,怎地還頭一個跳出來?護犢子也沒見過這麽毫不掩飾的。一時竟被徐彰問倒,半晌之後,才哼道:「我親眼所見,豈能有假?」
何灌有些焦急,在徐彰進京之前,他就聽說過。這位老將脾氣不太好,性情耿直,眼睛裏不揉沙子。正因為這樣,所以當初擔任步軍都虞侯時與同僚不睦,屢遭排擠。怕他引起官家不快,正想搶過話頭,卻聽殿上趙桓一掌擊在龍案上!
爭吵之聲嘎然而止!
「朕召你等入禁中,是商議退敵之策!不是叫你們來互相指責,潑汙水,扣帽子!大敵當前,你們要吵到什麽時候!等你們吵完,金軍已到東京城下了!」趙桓這還是登基以來頭一遭當著執宰大臣和統兵大帥的麵發飈。眾臣聽了,慌忙告罪。
殿上一時陷入沉靜,過了好大一陣,趙桓方才嘆了口氣:「金軍背盟來攻,此時談議和,不合時宜。今日廷議,朕先定下基調,那便是如何通過武力迫使女真退兵。」
此話一出,李綱等主戰派大臣喜形於色!官家終於認清女真人的真麵目了。似這等狄夷之輩,全無信譽可言,如何能與之媾和?你今日割一城一地,他明日復來,何時是個頭?縱然艱苦些,也要集全國之力與之對抗!
唐恪等人默然無語,獨耿南仲還想再勸,趙桓看到,側過臉去:「朕意已決!持議和之論者,勿再復言!」
虎捷鄉軍,主營大寨。
徐衛一身戎裝,立於木架之前,盯著架上地圖出神。如果不出意外,金軍此次進兵路線仍舊與上次一樣,分兩路進攻。歷史上,金軍第二次南侵,破太原,踏兩河,攻破東京,俘虜二帝,北宋由此滅亡。雖然歷史已經偏離原來軌跡,朝廷也已經作了相應防備,但仍不能大意輕心。太原有種師道坐鎮,又有王稟這等出色的將領襄助,防守當無問題。金軍西路軍對東京威脅不大。東路的金國二太子斡離不,仍是懸在大宋頭頂上的一把利刃。青、滄、衛、孟、滑等州,雖駐有重兵,且已堅壁清野。但宋軍長於攻堅防守,短於野戰,這一點恰恰與金軍相反。斡旋不此次捲土重來,必然吸取上次教訓,恐怕不會計較一城一地……
「卑職李貫,奉命而來。」帳外響起李貫的聲音。
徐衛將目光從地圖上收迴,揉了揉發痛的眼睛,迴頭叫道:「進來。」
見他火氣都沖自己撒來,且言辭空前激烈,耿唐二人一時錯愕,待迴過神來。耿南仲大怒!他自侍官家心腹舊臣,滿朝文武誰不忌他幾分?偏李綱這等一時得誌之徒竟敢觸他逆鱗!
「李伯紀!你雖為次相,但本官提醒你,說話注意分寸!」耿南仲一張風幹果皮似的臉擰成一團。「你自以為忠君愛國,言必開戰,看似為國,實為誤國!金人掃滅契丹,勢力如日中天,如今與之相爭?若不一時委曲求全,又能如何?你開口閉口都言抗戰,我問你一句,你可熟兵法,懂布陣?」
趙桓無奈地望著大臣們互相爭執,對於這種情況,他十分無奈。但耿南仲問李綱這句話卻提醒了他,這殿上不就有知兵之人麽?何不問問他們意見?正要開口時,又聽李綱言道:「我雖不知兵,朝廷豈無知兵之人?殿帥、騎帥、步帥都在殿中,如何不問?徐彰為西軍老將,縱橫沙場數十年,如何不問?且京城有一人,對宋金局勢有深刻見地,多次判斷金軍意圖,無一謬誤。陛下,臣建議,立召此人進宮!」
趙桓聽罷,立即問道:「愛卿所指,莫非徐衛?」
李綱不及迴答,耿南仲已經搶過話頭:「陛下!徐衛此人,斷斷不可大用!其人年紀既輕,資歷又淺,如何服眾?且此子少年輕狂,目中無人,其所部靖……虎捷鄉軍,不乏雞鳴狗盜之徒,浪跡江湖之輩,此臣親眼所見,絕非虛言。此等人,專耗國家銀錢,借操練兵馬之名,行藏汙納垢之實。非但不能啟用,更應嚴懲!」
此話一出,滿堂震驚!政見不合,是朝廷中常有的事情。因此而互相指責,也不新鮮。可如果到了血口噴人,指鹿為馬,顛倒是非,混淆黑白的地步,就不免引人不快了。
徐衛是怎麽樣的人,殿上大臣有幾人心裏清楚。人家不過是個剛剛弱冠的年輕人,組建鄉軍掃平匪患,出師勤王又在黃河毅然挑起防守任務,擋金軍五天五夜!女真人連姚平仲都不知是何方神聖,卻獨獨記住徐衛之名,何解?可朝廷對人徐衛何等不公?立得如此功勞,如今卻隻是個七品武職,雖然官家又賜金帶,又賞魚袋,還給了個尚算珍貴的「帶禦器械」頭銜,可不給人實實在在的職位權力,意義在哪?這樣的人才不讓他放手去幹,到底何意?你耿南仲今天為達到議和的目的,將一個晚生後輩貶得一錢不值,有必要如此麽?
第一個向耿南仲發難之人,雖在情理之中,卻又出眾臣意料之外。因為這個人,是徐衛的老爹,侍衛親軍步軍司副都指揮使,徐彰!
第一百三十二章 二次南侵
徐彰臉色鐵青,緊盯著耿南仲問道:「耿相,徐衛目中無人從何說起?藏汙納垢又有何證據?」
耿南仲實在沒有料到,身為徐衛的父親,本應該避嫌才是,怎地還頭一個跳出來?護犢子也沒見過這麽毫不掩飾的。一時竟被徐彰問倒,半晌之後,才哼道:「我親眼所見,豈能有假?」
何灌有些焦急,在徐彰進京之前,他就聽說過。這位老將脾氣不太好,性情耿直,眼睛裏不揉沙子。正因為這樣,所以當初擔任步軍都虞侯時與同僚不睦,屢遭排擠。怕他引起官家不快,正想搶過話頭,卻聽殿上趙桓一掌擊在龍案上!
爭吵之聲嘎然而止!
「朕召你等入禁中,是商議退敵之策!不是叫你們來互相指責,潑汙水,扣帽子!大敵當前,你們要吵到什麽時候!等你們吵完,金軍已到東京城下了!」趙桓這還是登基以來頭一遭當著執宰大臣和統兵大帥的麵發飈。眾臣聽了,慌忙告罪。
殿上一時陷入沉靜,過了好大一陣,趙桓方才嘆了口氣:「金軍背盟來攻,此時談議和,不合時宜。今日廷議,朕先定下基調,那便是如何通過武力迫使女真退兵。」
此話一出,李綱等主戰派大臣喜形於色!官家終於認清女真人的真麵目了。似這等狄夷之輩,全無信譽可言,如何能與之媾和?你今日割一城一地,他明日復來,何時是個頭?縱然艱苦些,也要集全國之力與之對抗!
唐恪等人默然無語,獨耿南仲還想再勸,趙桓看到,側過臉去:「朕意已決!持議和之論者,勿再復言!」
虎捷鄉軍,主營大寨。
徐衛一身戎裝,立於木架之前,盯著架上地圖出神。如果不出意外,金軍此次進兵路線仍舊與上次一樣,分兩路進攻。歷史上,金軍第二次南侵,破太原,踏兩河,攻破東京,俘虜二帝,北宋由此滅亡。雖然歷史已經偏離原來軌跡,朝廷也已經作了相應防備,但仍不能大意輕心。太原有種師道坐鎮,又有王稟這等出色的將領襄助,防守當無問題。金軍西路軍對東京威脅不大。東路的金國二太子斡離不,仍是懸在大宋頭頂上的一把利刃。青、滄、衛、孟、滑等州,雖駐有重兵,且已堅壁清野。但宋軍長於攻堅防守,短於野戰,這一點恰恰與金軍相反。斡旋不此次捲土重來,必然吸取上次教訓,恐怕不會計較一城一地……
「卑職李貫,奉命而來。」帳外響起李貫的聲音。
徐衛將目光從地圖上收迴,揉了揉發痛的眼睛,迴頭叫道:「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