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職見過太尉。」徐衛上前行禮道。心裏很是奇怪,這是出了什麽事,能讓何步帥如此緊張?


    何灌正欲說話,見門人還在,摒退之後,將徐衛拉到一旁,神色凝重地說道:「子昂,速作準備!」


    徐衛聽了這話,暗吃一驚,速作準備?難道……


    「官家急召我入宮,問過內侍,在京執宰並三衙長官都在被召之列,包括你爹。看這陣勢,十有八九是……」何灌沒再說下去,滿麵憂心之色。


    該來的遲早要來,你躲也躲不掉,徐衛暗想著。


    見徐衛沉默不語,何灌嘆了一聲,自顧言道:「但願此次也能逢兇化吉。」說罷,也不與他多說,大步向外走去。徐衛立在原地,扭頭向府裏望了一眼,終究一咬牙,轉身向外,疾步奔走。出了何府,跨上那匹官家禦賜,通體純黑,極為神駿的戰馬,風馳而去。


    卻說何灌奉詔入宮,到了垂拱殿外,遠遠便望見數位大臣已經先到。過去一看,太宰徐處仁、少宰李綱、樞密副使徐紹、中書侍郎唐恪、門下侍郎耿南仲、尚書左右丞,殿帥、騎帥、步軍司徐彰,所有執宰並三衙長官全數到齊!這種陣勢,在新君即位以來,還是頭一次!眾官見他來到,也僅點頭示意而已,顯然,大臣們心裏也沒底。


    太宰少宰為朝廷之首,但凡軍國大事,沒有這兩人不知道的。何灌略一沉吟,即向首相徐處仁問道:「太宰相公,這次是……」


    徐處仁為三朝元老,名望頗高,聽步帥這麽一問,一時無言。良久,手指北方,搖頭不語。眾臣個個心驚,正當細問時,內侍錢成已經步出殿來,大聲宣眾官晉見。進去一看,官家已高坐於上,滿麵疲倦,雙眼中難藏驚慌之色,正望著自己的大臣們魚貫而入。


    推金山,倒玉柱,山唿萬歲之後,趙桓語氣焦急,直接問道:「到哪處了?」


    部分朝臣心裏還疑惑不解,卻見少宰李綱將眼光投向主持樞密院的徐紹。後者出班奏道:「迴陛下,已到真定!」


    趙桓罩在褚黃袍中的身軀不禁一震,這麽快?又問道:「進兵路線?兵力多少?何人統帥?」


    徐紹一時之間無從答起,片刻後,沉聲奏道:「本月初六,金軍分兩路入侵。進兵路線大致與上番相同,一路攻太原,一路出燕山。統兵之帥,仍是粘罕與斡離不。其兵力暫時不知,但可以肯定,情況較上次更壞。金軍前鋒銀術可部,已與太原守軍鏖戰數日。真定也已告急,求朝廷速發援兵。」


    趙桓聽罷,既未見震怒,也不見憂慮,呆呆坐在龍案後,似已麻木了。殿下眾臣垂首不語,整個垂拱殿落針可聞,一片死寂。上次金軍南侵撤兵之後,不少朝野之士就曾斷言,短期之內金軍必再復來。可上到天子,下到執宰,還是有不少人心存僥倖,認為女真人已經得了不少好處,且自家局勢也不穩定,再說了,女真人跟咱們,又不像黨項人那般,有百十年深仇大恨,何必如此?


    可如今呢?這才過去幾個月?又告捲土重來,難道女真人真要把我們逼上絕路不可?


    無論君臣,此時俱各懷心事,忽然,一個聲音響起:「陛下,若當初答應金人條件,割讓三鎮,送上銀錢,何至有今日之禍?」


    眾人皆驚,抬頭視之,乃門下侍郎耿南仲是也。此人一直主張不要與女真對抗,此時說出這種話來,也沒誰覺得意外。趙桓聽罷,半晌無語,良久方才嘆道:「事已至此,多說無益,諸位愛卿還是快快拿出對策才是。」


    何灌等三帥,包括徐彰在內,俱為武臣,本能地迴避政治,都不說話。但殿上除他四人外,便隻有從武階轉為文階的徐紹知兵懂兵,三位統軍大帥都寄希望於他,以為他會出來發聲,駁斥耿南仲之流。哪料徐紹一直垂頭,根本沒有發言的意思。


    耿南仲見眾臣都不發表意見,便將目光投向唐恪。此人是李邦彥罷相時所推薦的,此時,便出班去,奏道:「陛下,金軍上次南侵,受阻而返。此番復來,必傾舉國之兵,其鋒芒不可阻擋,以臣愚見,莫如遣便求和,許以三鎮之地。」


    耿南仲立即接過話頭:「除此之外,臣建議放還金使韓昉,命其上報金主,言明我朝議和之誠意。」韓昉被秘密抓捕,朝中重臣雖收到消息,但大多隻知其被扣押,至於如今身在何處,相信除趙桓李綱之外,殿上無人知曉。


    何灌等人聽到兩位副相的言論,義憤填膺,卻又無可奈何。徐紹指望不上,便盼著徐李二位相公出來說話。往常,李少宰總是一馬當先,力主抗戰,今天不知怎地,啞巴了?


    李綱沒啞,隻是一時沒緩過神來。當初徐衛告訴他,金軍八九月必來,可八月不見動靜,他還曾在徐衛麵前開玩笑地問其何解。如今想來,徐子昂對宋金局勢的清醒認識,超過朝堂上所有執宰!


    心中一動,眼下官家詢問對策,自己何不舉薦徐衛?盡管他官階不高,年紀又輕,可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當不拘一格啟用人才。且以徐衛的功績,就不應該還在目前這個位置上。日前抓捕韓昉,官家親口承諾,若事情成功,必有重賞。可結果呢,隻升了徐衛一級階官,未授實職,有什麽意義?自己提出質疑,官家卻含糊其詞,不予迴應。


    李綱沉思之際,何灌已連咳數聲提醒他。待迴過神來,耿南仲與唐恪正一唱一和,張嘴議和,閉嘴割地,且美其名曰,權宜之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默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默然並收藏宋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