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之圍解除後,趙桓認為自己已經布置妥當,縱使金軍再來也不必畏懼。遂將精力放在鞏固自己的統治之上。太上皇趙佶迴到東京以後,入住龍德宮。在兒子的關照之下,他的生活一如既往地維持著豪華奢侈。但與此同時,趙桓對父親在政治上的控製越來越嚴格。
首先遭到清洗的,便是趙佶身邊的宦官。當初為了敦促太上皇迴營,趙桓曾經答應對這些人不予追究。但時過境遷,尤其是趙桓認為在自己的領導之下,宋軍取得了太原大捷,對軍隊的控製已經初步確立,不需要再看誰的臉色。遂將趙佶身邊的親信宦官一一驅逐出龍德宮,與之相應的則是大量安插自己的心腹。讓他們監視太上皇的一舉一動,哪怕是皇父的一言一行都必須及時報告。
光是軟禁趙佶,趙桓還覺得不夠保險,又倉促冊立自己才十歲的兒子趙諶為皇太子。世人都以為官家緩急顛倒,殊不知在趙桓看來,一旦時局不測,他寧願自己的無知弱子監國,也不願年富力強的老父復辟。
趙佶雖然幾十年來昏庸誤國,但他卻並不是笨蛋,知道自己不容於兒子,如今迴到東京,怕是要軟禁至死。左思右想之後,他搬出了已經去世的種師道。他對趙桓說,「金人必再犯京闕」,種師道建議皇帝退守關中,是很有道理的。既然皇帝不便離京,那麽就讓老父為你分憂,我去洛陽組織防禦如何?趙桓自然不會忘記將父親弄迴東京是多麽地艱難,立即拒絕了這一建議。此後,趙佶又提出和皇帝一起撤離東京南下,但同樣遭到拒絕。
與此同時,趙桓開始對趙佶的故舊之臣痛下殺手。其中典型代表便是童貫,他忘不了當初童貫逃離太原,抗拒自己的詔命,又追隨太上皇南逃。甚至帶走數萬精兵,射殺軍民。趙桓將童貫一連三貶,七月,正是太原血戰之時,他又將其貶到吉陽軍(今海南)。
八月,在太原金軍幾乎被種師中全殲之後,女真人既沒有出兵南侵,也沒有派出使臣問罪,平靜得有些詭異。這種沉默,讓朝中不懂軍事的文臣們認為是大宋兵威所致。女真人留下圍困太原的部隊,被我英勇官家連鍋端掉,想必是不敢輕動。這些人被一場局部慘勝沖昏了頭,好了傷痕忘了痛,轉眼就不忘得去年差點被女真人打過黃河。
但還沉浸在喪兄悲痛中的種師中不忘上奏朝廷,言女真人必再復來,請求官家速發援兵物資,重組太原防衛。他清楚地認識到,隻要太原不倒,女真人的西路軍就無法前行。金軍的騎兵的確厲害,可以千裏突襲,來去如風。可你再剽悍,也得吃飯吧?隻要太原像根釘子一般紮在這裏,你的後勤就無法保障。所以,金軍西路想要與東路會師,就必須剷除太原!
可太原戰役以後,除種師中率軍三萬餘進駐以外,折可求的西軍部隊返迴府州,因為大宋的敵人不止一家,黨項人這兩年雖然焉了,但虎死架不倒,還須防備。從這就可以看出,種師道建議朝廷緩和與夏國關係,集中西部軍隊對抗女真是何等的先見之明。
可趙桓現在既沒有多餘的軍隊可供調用,也拿不出錢來周濟太原。他不但要維持大宋龐大的官僚機構和臃腫的軍隊,還要支出大筆錢財供太上皇享樂。為此,他甚至不惜讓自己節衣縮食。對於種師中要求的軍費物資,他僅僅支付了三成不到,更沒有增派一兵一卒。此時,有人提出,何不採納已故種師道的建議,調山東之兵?趙桓卻認為耗費太大,無力負擔,遂不理會。
八月初八,位於東京城內西水門的徐府十分熱鬧,剛剛天亮,西水門附近的百姓就驚訝地發現了步帥何灌。而後,步軍司許多長官陸續來到。街坊鄰居都知道,這處宅子從前是大奸臣的王甫所有,後來被官家賜給了新任的步軍司副都指揮使。今天是什麽大日子?做壽?娶親?都不像啊,不是該張燈結彩才是麽?
有好事者跑去打聽之後才知道,原來,今天徐府的小官人要舉行冠禮,正式宣告成年了。你問徐府小官人是誰?這都不知道你還有臉住在西水門?徐衛,徐家老九!
冠禮是古代禮儀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男子成年,需行冠禮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同。徐衛雖然已經官居七品,但沒行冠禮之前仍舊被視為童子。而且行冠禮之前,你也沒有表字,所以許多與徐衛親近的人,因其無字,隻能「徐九徐九」地叫。
冠禮既然重要,也就十分繁瑣。一共十六項,先要通報祖先,選定吉日。然後才去邀請嘉賓,什麽樣的人能作嘉賓,邀請的時候說什麽話,又答什麽話,都有嚴格規定,一字不能差。邀請完畢之後,又要從嘉賓中選出一位德高望重,身份顯赫的人作為正賓。舉行冠禮的前一天,族人聚在宗廟約期,商定儀式內容。
冠禮舉行之日,天未亮族人便要早起,開始陳設器具。什麽東西放在什麽地方,向著什麽方位,也有嚴格到無聊的規定,一絲一毫不能出錯。
在準備完畢之後,嘉賓還不能進入,必須站在屋外等候。所以,西水門的居民們有幸看到了平日裏難得一見的朝廷顯貴聚集在徐府門外,互相談論。這些大人們都身著朝服,盛裝出席,可見對此次冠禮的重視。
「哎,怎麽李少宰也來了?天甫公請了他?」一眾步軍司佐官議論紛紛。正賓不是何太尉麽?如果李少宰也獲邀出席,正賓應該是他才對。誰都知道,李綱是官家近臣,深得器重。
首先遭到清洗的,便是趙佶身邊的宦官。當初為了敦促太上皇迴營,趙桓曾經答應對這些人不予追究。但時過境遷,尤其是趙桓認為在自己的領導之下,宋軍取得了太原大捷,對軍隊的控製已經初步確立,不需要再看誰的臉色。遂將趙佶身邊的親信宦官一一驅逐出龍德宮,與之相應的則是大量安插自己的心腹。讓他們監視太上皇的一舉一動,哪怕是皇父的一言一行都必須及時報告。
光是軟禁趙佶,趙桓還覺得不夠保險,又倉促冊立自己才十歲的兒子趙諶為皇太子。世人都以為官家緩急顛倒,殊不知在趙桓看來,一旦時局不測,他寧願自己的無知弱子監國,也不願年富力強的老父復辟。
趙佶雖然幾十年來昏庸誤國,但他卻並不是笨蛋,知道自己不容於兒子,如今迴到東京,怕是要軟禁至死。左思右想之後,他搬出了已經去世的種師道。他對趙桓說,「金人必再犯京闕」,種師道建議皇帝退守關中,是很有道理的。既然皇帝不便離京,那麽就讓老父為你分憂,我去洛陽組織防禦如何?趙桓自然不會忘記將父親弄迴東京是多麽地艱難,立即拒絕了這一建議。此後,趙佶又提出和皇帝一起撤離東京南下,但同樣遭到拒絕。
與此同時,趙桓開始對趙佶的故舊之臣痛下殺手。其中典型代表便是童貫,他忘不了當初童貫逃離太原,抗拒自己的詔命,又追隨太上皇南逃。甚至帶走數萬精兵,射殺軍民。趙桓將童貫一連三貶,七月,正是太原血戰之時,他又將其貶到吉陽軍(今海南)。
八月,在太原金軍幾乎被種師中全殲之後,女真人既沒有出兵南侵,也沒有派出使臣問罪,平靜得有些詭異。這種沉默,讓朝中不懂軍事的文臣們認為是大宋兵威所致。女真人留下圍困太原的部隊,被我英勇官家連鍋端掉,想必是不敢輕動。這些人被一場局部慘勝沖昏了頭,好了傷痕忘了痛,轉眼就不忘得去年差點被女真人打過黃河。
但還沉浸在喪兄悲痛中的種師中不忘上奏朝廷,言女真人必再復來,請求官家速發援兵物資,重組太原防衛。他清楚地認識到,隻要太原不倒,女真人的西路軍就無法前行。金軍的騎兵的確厲害,可以千裏突襲,來去如風。可你再剽悍,也得吃飯吧?隻要太原像根釘子一般紮在這裏,你的後勤就無法保障。所以,金軍西路想要與東路會師,就必須剷除太原!
可太原戰役以後,除種師中率軍三萬餘進駐以外,折可求的西軍部隊返迴府州,因為大宋的敵人不止一家,黨項人這兩年雖然焉了,但虎死架不倒,還須防備。從這就可以看出,種師道建議朝廷緩和與夏國關係,集中西部軍隊對抗女真是何等的先見之明。
可趙桓現在既沒有多餘的軍隊可供調用,也拿不出錢來周濟太原。他不但要維持大宋龐大的官僚機構和臃腫的軍隊,還要支出大筆錢財供太上皇享樂。為此,他甚至不惜讓自己節衣縮食。對於種師中要求的軍費物資,他僅僅支付了三成不到,更沒有增派一兵一卒。此時,有人提出,何不採納已故種師道的建議,調山東之兵?趙桓卻認為耗費太大,無力負擔,遂不理會。
八月初八,位於東京城內西水門的徐府十分熱鬧,剛剛天亮,西水門附近的百姓就驚訝地發現了步帥何灌。而後,步軍司許多長官陸續來到。街坊鄰居都知道,這處宅子從前是大奸臣的王甫所有,後來被官家賜給了新任的步軍司副都指揮使。今天是什麽大日子?做壽?娶親?都不像啊,不是該張燈結彩才是麽?
有好事者跑去打聽之後才知道,原來,今天徐府的小官人要舉行冠禮,正式宣告成年了。你問徐府小官人是誰?這都不知道你還有臉住在西水門?徐衛,徐家老九!
冠禮是古代禮儀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男子成年,需行冠禮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同。徐衛雖然已經官居七品,但沒行冠禮之前仍舊被視為童子。而且行冠禮之前,你也沒有表字,所以許多與徐衛親近的人,因其無字,隻能「徐九徐九」地叫。
冠禮既然重要,也就十分繁瑣。一共十六項,先要通報祖先,選定吉日。然後才去邀請嘉賓,什麽樣的人能作嘉賓,邀請的時候說什麽話,又答什麽話,都有嚴格規定,一字不能差。邀請完畢之後,又要從嘉賓中選出一位德高望重,身份顯赫的人作為正賓。舉行冠禮的前一天,族人聚在宗廟約期,商定儀式內容。
冠禮舉行之日,天未亮族人便要早起,開始陳設器具。什麽東西放在什麽地方,向著什麽方位,也有嚴格到無聊的規定,一絲一毫不能出錯。
在準備完畢之後,嘉賓還不能進入,必須站在屋外等候。所以,西水門的居民們有幸看到了平日裏難得一見的朝廷顯貴聚集在徐府門外,互相談論。這些大人們都身著朝服,盛裝出席,可見對此次冠禮的重視。
「哎,怎麽李少宰也來了?天甫公請了他?」一眾步軍司佐官議論紛紛。正賓不是何太尉麽?如果李少宰也獲邀出席,正賓應該是他才對。誰都知道,李綱是官家近臣,深得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