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這樣那樣的原因,簪纓世家的人都卯足了勁兒生孩子。


    永昌侯府倒成了另類。


    另類的府邸養出的女兒在婚事上就比較困難,前前後後忙活了兩年多,才最終定下滄州林家。


    定的是世家大族,人家家規很嚴,有男人四十無子方可納妾的家訓,而且他們家都晚婚晚育,主要是因為男子都走武舉路子,至少要考個功名才好成婚,這是好的一麵。


    不好的一麵是……他們的人對子弟的教育非常嚴格,絕對不穿僭越的東西,他們一家子又不是沒有錢,女人全都作布衣的打扮,綾羅綢緞想都不要想。


    剛定下這門親事永昌侯府的長輩們都接連給小輩做思想工作,就怕嬌養著長大的女兒吃不了那個苦吵嚷起來。


    好在孫小姐張詩是個拎得清的人,知道在外人麵前要給家人長臉,每年準夫婿家派管事媽媽來請安時,表現得都大方得體的。


    如此一來,永昌侯小姐知書達理的名聲也傳了出去。


    而永昌侯也被說成了允文允武的儒將。


    有一個說法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他們反正推,下梁很正,那麽自然是因為上梁也很正的緣故。


    是以二房的嫡長子張詞走考科舉的路子,倒是沒什麽人給他下絆子。


    沒誰硬性規定功勳世家的子弟不能考科舉,隻是就算考了,在官場上也走不遠,從本朝開國以來,功勳家族的子弟通過科舉入仕,最高也不過隻做到四品官而已。


    而得到了三品,才能算是封疆大吏。


    由此可見,功勳子弟走科舉路多麽不劃算了。


    其實功勳家族隻需要跟皇上貼緊點,皇上說啥,他們認可啥,一直跟著皇上跑,隨便恩蔭個官職都是世襲罔替的百戶、千戶、指揮僉事。


    這麽做劃算多了。


    也不累。


    隻是永昌侯府的路子早就跑偏了,隻不過還沒有放棄軍中的人脈,算是文武皆抓的這麽一個狀態。


    二房從了文,長房從了武。


    陳春燕見過的張謙被安排進了金吾衛,雖然是守門的,但這門也不是誰想守就能守的,那可是皇宮的大門,非天子近臣不可托付。


    金吾衛裏基本都是功勳子弟,就算不是的,也是身家清白,查了三代的。


    長房的嫡次子張讓可就沒那麽舒服了,被放到了五城兵馬司。


    一天天的巡城,專門管雞毛蒜皮的小事,哪個小商販又缺斤短兩了,哪個大媽又當街打起來了,誰誰誰又把髒水潑到別人家門口了。


    張讓煩不勝煩。


    他幾次提出想去西山大營都被父親駁迴了。


    如果張讓去了西山大營,張謙就不能留在金吾衛了。


    拱衛皇宮最重要的幾股力量,一個是金吾衛,一個是九門提督,一個是西山大營。


    張家既往金吾衛放人,又往西山大營放人,這是在幹什麽?


    這是在作死的邊緣大鵬展翅。


    張謙曾經委婉地表示可以轉去旗手衛。


    旗手衛也是個體麵的活計。


    但是……那基本就等於賦閑在家了。


    隻有皇上需要出宮時,才需要旗手衛在前麵扛旗。


    皇上……都宅宮裏多少年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又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又盡並收藏大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