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判官,請隨我去。」接應的人穿著公服,知道他們風塵僕僕地趕來,也不多言,寒暄幾句後,便待著人直奔府宅。


    不過畢竟是個副官,府邸沒有汴京那處大氣。不過該有的物件倒是應有盡有,可謂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張儒秀抬頭,看到懸掛在府門上的牌匾,漆新字清,是嶄新的樣子。


    一路風霜歸去,拂了半身還滿。


    那些經歷過的,都會沉澱在身上。


    或是張儒秀滿懷期冀的眼眸。


    又或是,前方司馬光筆直頎長的身影。


    作者有話說:


    關於活了十九年卻二十歲的事:宋人算年紀出生即為一歲,可看做虛歲。實際年齡要減一歲~


    第42章 心機光哥


    宋律, 州縣以衙為廨舍,早晚聲鼓,謂之衙鼓, 報牌謂之衙牌, 兒子謂之衙內。


    州縣的官配備官舍,即為私人府衙。官舍前便是官署,故而公私集於一區。


    張儒秀所在的這片住處, 往前數百步便是地方府衙, 是華州知州與判官共事處。至於旁的參議、機宜、撫幹等官員,則是在府衙周圍另租住所。


    從判官官舍走出, 穿過一片梧桐林, 便到了林景亨知州的官舍。


    華州衙門一處,各舍屋都處在一方大庭院之中,知州同判官兩處人家居於此,清淨閑適。


    庭院內有幾處閣樓亭台,站上去便能縱覽一州。除此之外, 蓮池花園, 蔭柳石桌, 長藤連廊,那些消遣的景兒, 一個都不少。


    這片庭院外,是萬家炊火與商市。一條官道東西路直走, 便通到了煙火人家。官道南北, 便是衙門的數畝糧傾。


    ……


    張儒秀腦裏繞了半晌,才勉強捋清這關係。通俗的來講, 張儒秀隨著司馬光住在政府區域裏, 政府又分居住區與辦公區, 兩區隔的極近,這對於官員來說極為便利,辦完公就能迴家吃上熱乎的飯。


    搬過來的行李都被放在了前堂,下人正忙著拆解再重新安置。


    張儒秀指揮著下人把行李搬到該放的地方去,安排著人灑掃庭院,什麽蛛網塵灰都得弄個幹淨。


    司馬光的筆墨紙硯,一箱書籍,她自己的妝奩嫁妝,一箱衣裳,以及家裏的地產田產票紙,都得仔細放好。


    至於司馬光?


    張儒秀以為他能過來同自己一起指揮,不曾想走到半路,知州那邊來了人,又把他叫了迴去,說是等不及,要馬上見他一麵,同他商量些衙中事務。


    司馬光滿臉歉意地看著張儒秀,張儒秀又怎能開口說不,便擺擺手,叫他安心辦事,家裏自有她操著心。


    說罷,司馬光便跟著侍從大步走去,一行人朝南,一行人朝北,自此分開來。


    搬家自然不是個清閑的活兒,不過好在有涼風吹來,汗流出來也不似大夏天一般蜇人。


    張儒秀瞧著院內的漢子女使滿臉狼狽,便叫人熬了一大鍋消熱暖胃的湯分給眾人,讓人先歇息片刻。看見滿院感激的眼神後,張儒秀覺著自己叫養娘先點上炊火的事真是無比明智。


    按禮,判官到任首日,先要到官舍裏安頓下來,翌日才去知州處報導,認識下諸位地方官,再擺一道宴,官員和家屬都要到場。


    如今這第一日,林知州就把司馬光叫了迴去,怕是有重要的事交代。


    司馬光一時半會兒迴不來,張儒秀也沒想著等他,自己把能安排的事都安排了下去。她也是第一次做這種使喚滿院人幹活的事,好在院裏的人都順她的意,一聲令下都悶聲做事。


    如此一來,效率自然會提高。


    戌時,院裏安置好了個七七八八。張儒秀叫晴末晴連點上了前堂到後院裏的燈。


    燈火葳蕤,張儒秀一個人站在前堂,影子被拉得細長,隨著燈影晃動,影子也一跳一躍。


    張儒秀看著自己的影兒,影上髮絲淩亂,張儒秀這才發現,自己頭上梳好的髮髻早已鬆散得不成形,篦子同冠梳相撞,兩相抽離。若是甩幾下頭,頭上那些物件,定是能稀裏嘩啦地掉下來。


    張儒秀看得出神,自然沒察覺到司馬光站在階前的身影。


    司馬光眼裏,張儒秀一臉憔悴樣:髮絲淩亂,眼下的烏青久存不去。張儒秀站在空蕩蕩的堂屋裏,低頭摳著手,百無聊賴。夜間風涼,張儒秀的褙子下擺被風捲起,她卻滿不在意。


    秋風吹過來的一瞬,司馬光心裏滿不是滋味。


    下人都被遣散了下去,張儒秀本可以在屋裏等,卻選擇了站在迎風口,等著他。


    「歲歲,我迴來了。」司馬光盡力掩著話裏的心疼,露出一個笑。


    張儒秀聞言,抬頭,見司馬光站在階前。


    張儒秀想著小跑過去接他,畢竟人談了那麽久的公務,一臉疲憊樣。誰知她才剛揮揮手,準備跑過去時,司馬光就趕忙出聲製止。


    「外麵風大,快待在裏麵罷。」


    司馬光說罷,大步邁到前堂裏,站在張儒秀麵前。


    「怎麽不去裏屋呢?也不叫個人伺候。」司馬光說罷,牽起張儒秀的手,意料之中的冷。


    張儒秀想把手抽離出去,卻不料司馬光越握越緊,雙手將她的手包在一起,哈著氣暖。


    熱氣傳到手心之中,被冷風吹散,又被有心人塑起。


    司馬光包著張儒秀的手,待到她的手暖和起來時,才頗為不舍地放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第一女講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鬆鬆挽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鬆鬆挽就並收藏大宋第一女講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