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能如何?”
惟功將心比心,張居正礙於大義,絕不能說自己壓根就不願守孝,所以隻能把奪情的責任往上推,而馬自強和王錫爵也是明知道如此,卻也是無法說明。
三個人都揣著明白裝糊塗,兩邊的角度完全不同,張居正是要壓服那些不服的聲音,殺一敬百,若不是惟功壓下了最厲害的一道奏折,張居正的反擊還要淩厲霸道的多。而馬自強和王錫爵兩人卻是禮部堂官和翰林掌院的兩重身份,力圖挽救那些盛氣之下上疏的青年官員,兩邊出發的角度完全不同,當事的心理也天差地遠,談到明天天亮也根本談不妥。
張居正不用這種無賴打滾的辦法,根本就沒有辦法將這兩人哄走,關鍵時刻,元輔大人也是真的放得下身段,說來就來啊……
“二山兄,”惟功歎口氣,正色道:“政治人物,手段隻是達到目的的一種迫不得已的辦法,如果為官都講手段,隻是政客,如果為官不講手段,那是腐儒……我們的元輔大人,沒有抱負,就到不了今日,沒有手段,也是到不了今日地步,其中況味,二山兄你自己多多體悟,我是不便再多說了。”
沈榜一臉的震驚,但亦知張惟功說的是金玉良言,話語其中蘊藏的東西異常的深刻,光是這短短一席話,已經夠自己體悟良久!
他心中隻是奇怪,一個少年勳貴子弟,怎麽會有這樣清晰明白的體悟,又以這麽幹淨有組織的話語述說出來?難道這少年身後,還有另外指點他的人,那麽這幫人接近自己,到底有什麽圖謀?
“不必多想,將來我們共事久了,你就明白我不會有惡意。”
看到沈榜有點兒嚇著了的感覺,惟功拍拍他肩膀,大笑而去。隻留下驚惶失措的沈榜,征立原地,良久之後,才急速離開。
……
翌日清晨時分,惟功自舍人營帶著張用誠王國峰等人並輪值近衛,策馬狂奔,趕赴午門附近。
今日仍然不是朝會的日子,但相信趕到午門附近的人絕不會少。
果然,在他們進入皇城之後,大量的官員,包括勳貴和武官在內,都是往午門附近集合。
在辰時左右,午門內突然傳來聲響,大隊的大漢將軍先行,手持畫戟,分列左右兩邊,然後是穿著紅羅衫,挎繡春刀的錦衣衛校尉,間或有穿飛魚服的百戶,千戶,指揮,分段而立,氣氛十分肅穆,壓抑。
天光大亮之後,錦衣衛指揮瞿汝敬,指揮張惟賢,鎮撫遲子淩,千戶官李乘風等次第從左右掖門而出,分列左右,神情肅然。
須臾過後,司禮監太監孫德秀,溫太、張誠等穿著緋色紅袍,魚貫而出,孫德秀手捧中旨,麵南而立,眾人再看時,一隊穿著對襟鴛鴦戰甲的太監拿著四名青年官員自皇城東側而來,兩邊俱是看熱鬧的官員並吏員等,每個人臉上的神情都是十分複雜。
鐵杆的張黨是得意為主,同時心裏也感覺怪異。
為元輔奪情事,已經有數十年不行的廷仗之事,今日將在午門前舉行,雖然這證明了張居正在皇家心中的地位有何等重要,太後何等倚重,而他的政治盟友馮保的能量又是何等的驚人,但無論如何,這件事對張居正的傷害之大,現在還隻是初顯端倪而已。
而更多的官員,雖然是事不關已,但吳中行和艾穆等人是因言獲罪,天然的就獲得了大家的同情和支持。
雖然沒有人敢鼓掌叫好,沒有人敢公然支持,但眼神之中的鼓勵和支持之意,卻也是十分的明顯。
這麽一路走過來,原本艾穆和沈思孝等人臉上頗有害怕的神情,但等走到午門之前時,臉上那種惶恐害怕的神色已經消失不見了。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叫這幾人重選一次,他們未必肯冒這種被打死的危險來上書,但事已至此,在所有人仰慕的眼光之下,他們反而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了。
隻要不死,此事過後,他們的聲名將會扶搖直上,成為全天下讀書人心中的道德標杆式的人物,前賢不遠,來者可追,未來幾十年內,他們等同於活著的聖賢。
若死,亦是大明讀書人心中值得追思的先烈,他們的兒孫會得到整個科場的照顧,為官的仕途會特別的順利,在地方上,也會成為有名望的世族,總之,這一次受罪的無非是**,其餘的一切,都值過了。
“跪下!”
“犯官聽著,跪下!”
人一帶到午門,所有的大漢將軍和行刑的錦衣衛力士便是一起吆喝起來,這些軍漢可不管你是什麽直臣,什麽名動天下,現在侮辱你仗責你就是他們的差事,誰還同你客氣不成?
吳中行等人一到,立刻便是被力士們按在地上,剝去衣袍和褲子,半截身子坦露在十月底的凜洌寒風之中。
到這個時候,什麽決心,意誌,名望,身份,地位,都是被一掃而空了。
“斯文掃地!”
顧憲成也是偷偷溜進皇城來看這一場廷仗,他的難兄難弟鄒元標也是抿著嘴站在他的身邊,哥兒倆琢磨好幾天了,楞了琢磨不出來到底是誰陰的他們……可憐花團錦簇般的文章,將張居正施政的細節貶低的一無是處,根本沒有一丁點值得稱道的地方,原本指望這本章一上,立刻打的張居正灰頭土臉,可萬沒想到竟是出了那樣的事……一想到那天的事,兩人就是恨不得鑽到地底裏頭去,太他娘的丟臉了!
這件事詭異的絲毫不象真的,綁架了兩人再塞到勾欄胡同,這麽有創造力想象力的事,明朝人還真的想不出來,兩人越是辯解,底下的人就越是不信,鄒元標一想起刑部那些同事臉上似笑非笑的神情,就恨不得爬到正陽門上跳下來……可惜他不是討薪的民工,就算真的以死明誌,人家最多也說他想不開……嫖就嫖了唄,還搞的這麽高尚悲壯做什麽?
死都死不成,鄒元標這幾天跟行屍走肉也差不離,原本這裏他是不想來的,但好兄弟顧憲成已經被朝廷勒令還鄉,不準於京城逗留,看罷廷仗,顧憲成就要悄然還鄉,下次再來的時候就是萬曆八年秋闈的時候哥倆再見了。
為了給兄弟送行,鄒元標才跑了這麽一迴,但一看到眼前的情形時,他的心裏就是格外的不是滋味。
這廷仗的舞台該有他一份,甚至他才是中心,看到被押解過來的吳中行等人時,鄒元標的心底裏竟是壓製不住的嫉妒之情,這些家夥打四十仗,我鄒某人應該是六十仗,不,甚至應該是八十仗才對啊!
但看到四個犯官被剝光了衣服,光著屁股按在地上,那種羞辱令得鄒元標不寒而栗,他有點慶幸,自己並沒有遭遇這樣的侮辱。
眼前的情形,說“斯文掃地”應該是很客氣的說法了,根本就是毫無人格,踐踏人格!
“喝!”
所有負責行刑的力氣低聲喝起來,逼退那些離的太近的看熱鬧的家夥們。
在低沉的喝聲中,每個犯官麵前都是架起四棍漆成大紅色的大棍,每棍看樣子都是重達十數斤以上,用硬木漆成,在仗頭之處,還包著鐵片,看起來森冷堅硬,閃爍寒光。
“我去!”
惟功從心底深處發出一聲驚歎!
廷仗原來就是這麽一個兇狠的東西!他還以為就是各大衙門裏頭常備的那些板子,一般皮糙肉厚的,打上幾十小板跟沒事人似的,爬起來說說笑笑就走人了,打一百板子隻要身體夠強,養幾天也就沒事了,誰料想這大明朝最高的中樞機關,天子親軍執行的這種打人的刑罰也是這麽逆天的犀利,這廷仗不要說打一百仗了,怕是幾十仗就得把人打成渣了吧?
而且每個犯官都被剝了衣服,光溜溜按在地上,根本就沒有一點屏障,哪怕是穿一層棉褲在身上,這板子的威力也就要小很多了,這樣的打法,還真是缺德帶冒煙啊。
怪不得昨天老馬和老王兩個找到張居正的府邸向他親自求情,惟功當時心裏還說這兩個大佬有點小題大作,打幾十仗怎麽了,又打不死,現在看來,還是自己太過無知了啊!
“嘉靖初年,”張用誠看到惟功神色,說道:“因大禮議一事,世宗皇帝一次廷仗官員一百三十四人,當場打死十六人,重傷致殘疾者過半,廷仗之威,原本就不小的。”
“嗯。”
惟功以前還真沒注意到這一塊的記錄,現在他才明白,後世有些人對明朝言官的言論也算得上是苛責了。言官有可惡之處不假,有黨爭成份不假,甚至就眼前這幾個吧,他們的立論惟功就不讚同。
父母之孝一定要以三年什麽也不做這種形式來表現,他絕不讚成,但不同意言論是一迴事,當親眼看到廷仗是這種模樣,明白廷仗所蘊含的危險之時,他的心中,仍然是一種壓製不下的感動。
不論怎麽說,這幾個人就是讀書種子,華夏如果沒有這種愚迂憨直的讀書人,人人縮頭,又將會是什麽模樣?
在明朝,打言官和進諫的官員當然不對,但在後世相當長的時間內,根本不給你廷仗的機會時,你就明白能在大明做一個死諫的文官,那是何等的幸福了。
隻是這樣的幸福,代價委實是太大,太過沉重了啊……
惟功將心比心,張居正礙於大義,絕不能說自己壓根就不願守孝,所以隻能把奪情的責任往上推,而馬自強和王錫爵也是明知道如此,卻也是無法說明。
三個人都揣著明白裝糊塗,兩邊的角度完全不同,張居正是要壓服那些不服的聲音,殺一敬百,若不是惟功壓下了最厲害的一道奏折,張居正的反擊還要淩厲霸道的多。而馬自強和王錫爵兩人卻是禮部堂官和翰林掌院的兩重身份,力圖挽救那些盛氣之下上疏的青年官員,兩邊出發的角度完全不同,當事的心理也天差地遠,談到明天天亮也根本談不妥。
張居正不用這種無賴打滾的辦法,根本就沒有辦法將這兩人哄走,關鍵時刻,元輔大人也是真的放得下身段,說來就來啊……
“二山兄,”惟功歎口氣,正色道:“政治人物,手段隻是達到目的的一種迫不得已的辦法,如果為官都講手段,隻是政客,如果為官不講手段,那是腐儒……我們的元輔大人,沒有抱負,就到不了今日,沒有手段,也是到不了今日地步,其中況味,二山兄你自己多多體悟,我是不便再多說了。”
沈榜一臉的震驚,但亦知張惟功說的是金玉良言,話語其中蘊藏的東西異常的深刻,光是這短短一席話,已經夠自己體悟良久!
他心中隻是奇怪,一個少年勳貴子弟,怎麽會有這樣清晰明白的體悟,又以這麽幹淨有組織的話語述說出來?難道這少年身後,還有另外指點他的人,那麽這幫人接近自己,到底有什麽圖謀?
“不必多想,將來我們共事久了,你就明白我不會有惡意。”
看到沈榜有點兒嚇著了的感覺,惟功拍拍他肩膀,大笑而去。隻留下驚惶失措的沈榜,征立原地,良久之後,才急速離開。
……
翌日清晨時分,惟功自舍人營帶著張用誠王國峰等人並輪值近衛,策馬狂奔,趕赴午門附近。
今日仍然不是朝會的日子,但相信趕到午門附近的人絕不會少。
果然,在他們進入皇城之後,大量的官員,包括勳貴和武官在內,都是往午門附近集合。
在辰時左右,午門內突然傳來聲響,大隊的大漢將軍先行,手持畫戟,分列左右兩邊,然後是穿著紅羅衫,挎繡春刀的錦衣衛校尉,間或有穿飛魚服的百戶,千戶,指揮,分段而立,氣氛十分肅穆,壓抑。
天光大亮之後,錦衣衛指揮瞿汝敬,指揮張惟賢,鎮撫遲子淩,千戶官李乘風等次第從左右掖門而出,分列左右,神情肅然。
須臾過後,司禮監太監孫德秀,溫太、張誠等穿著緋色紅袍,魚貫而出,孫德秀手捧中旨,麵南而立,眾人再看時,一隊穿著對襟鴛鴦戰甲的太監拿著四名青年官員自皇城東側而來,兩邊俱是看熱鬧的官員並吏員等,每個人臉上的神情都是十分複雜。
鐵杆的張黨是得意為主,同時心裏也感覺怪異。
為元輔奪情事,已經有數十年不行的廷仗之事,今日將在午門前舉行,雖然這證明了張居正在皇家心中的地位有何等重要,太後何等倚重,而他的政治盟友馮保的能量又是何等的驚人,但無論如何,這件事對張居正的傷害之大,現在還隻是初顯端倪而已。
而更多的官員,雖然是事不關已,但吳中行和艾穆等人是因言獲罪,天然的就獲得了大家的同情和支持。
雖然沒有人敢鼓掌叫好,沒有人敢公然支持,但眼神之中的鼓勵和支持之意,卻也是十分的明顯。
這麽一路走過來,原本艾穆和沈思孝等人臉上頗有害怕的神情,但等走到午門之前時,臉上那種惶恐害怕的神色已經消失不見了。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叫這幾人重選一次,他們未必肯冒這種被打死的危險來上書,但事已至此,在所有人仰慕的眼光之下,他們反而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了。
隻要不死,此事過後,他們的聲名將會扶搖直上,成為全天下讀書人心中的道德標杆式的人物,前賢不遠,來者可追,未來幾十年內,他們等同於活著的聖賢。
若死,亦是大明讀書人心中值得追思的先烈,他們的兒孫會得到整個科場的照顧,為官的仕途會特別的順利,在地方上,也會成為有名望的世族,總之,這一次受罪的無非是**,其餘的一切,都值過了。
“跪下!”
“犯官聽著,跪下!”
人一帶到午門,所有的大漢將軍和行刑的錦衣衛力士便是一起吆喝起來,這些軍漢可不管你是什麽直臣,什麽名動天下,現在侮辱你仗責你就是他們的差事,誰還同你客氣不成?
吳中行等人一到,立刻便是被力士們按在地上,剝去衣袍和褲子,半截身子坦露在十月底的凜洌寒風之中。
到這個時候,什麽決心,意誌,名望,身份,地位,都是被一掃而空了。
“斯文掃地!”
顧憲成也是偷偷溜進皇城來看這一場廷仗,他的難兄難弟鄒元標也是抿著嘴站在他的身邊,哥兒倆琢磨好幾天了,楞了琢磨不出來到底是誰陰的他們……可憐花團錦簇般的文章,將張居正施政的細節貶低的一無是處,根本沒有一丁點值得稱道的地方,原本指望這本章一上,立刻打的張居正灰頭土臉,可萬沒想到竟是出了那樣的事……一想到那天的事,兩人就是恨不得鑽到地底裏頭去,太他娘的丟臉了!
這件事詭異的絲毫不象真的,綁架了兩人再塞到勾欄胡同,這麽有創造力想象力的事,明朝人還真的想不出來,兩人越是辯解,底下的人就越是不信,鄒元標一想起刑部那些同事臉上似笑非笑的神情,就恨不得爬到正陽門上跳下來……可惜他不是討薪的民工,就算真的以死明誌,人家最多也說他想不開……嫖就嫖了唄,還搞的這麽高尚悲壯做什麽?
死都死不成,鄒元標這幾天跟行屍走肉也差不離,原本這裏他是不想來的,但好兄弟顧憲成已經被朝廷勒令還鄉,不準於京城逗留,看罷廷仗,顧憲成就要悄然還鄉,下次再來的時候就是萬曆八年秋闈的時候哥倆再見了。
為了給兄弟送行,鄒元標才跑了這麽一迴,但一看到眼前的情形時,他的心裏就是格外的不是滋味。
這廷仗的舞台該有他一份,甚至他才是中心,看到被押解過來的吳中行等人時,鄒元標的心底裏竟是壓製不住的嫉妒之情,這些家夥打四十仗,我鄒某人應該是六十仗,不,甚至應該是八十仗才對啊!
但看到四個犯官被剝光了衣服,光著屁股按在地上,那種羞辱令得鄒元標不寒而栗,他有點慶幸,自己並沒有遭遇這樣的侮辱。
眼前的情形,說“斯文掃地”應該是很客氣的說法了,根本就是毫無人格,踐踏人格!
“喝!”
所有負責行刑的力氣低聲喝起來,逼退那些離的太近的看熱鬧的家夥們。
在低沉的喝聲中,每個犯官麵前都是架起四棍漆成大紅色的大棍,每棍看樣子都是重達十數斤以上,用硬木漆成,在仗頭之處,還包著鐵片,看起來森冷堅硬,閃爍寒光。
“我去!”
惟功從心底深處發出一聲驚歎!
廷仗原來就是這麽一個兇狠的東西!他還以為就是各大衙門裏頭常備的那些板子,一般皮糙肉厚的,打上幾十小板跟沒事人似的,爬起來說說笑笑就走人了,打一百板子隻要身體夠強,養幾天也就沒事了,誰料想這大明朝最高的中樞機關,天子親軍執行的這種打人的刑罰也是這麽逆天的犀利,這廷仗不要說打一百仗了,怕是幾十仗就得把人打成渣了吧?
而且每個犯官都被剝了衣服,光溜溜按在地上,根本就沒有一點屏障,哪怕是穿一層棉褲在身上,這板子的威力也就要小很多了,這樣的打法,還真是缺德帶冒煙啊。
怪不得昨天老馬和老王兩個找到張居正的府邸向他親自求情,惟功當時心裏還說這兩個大佬有點小題大作,打幾十仗怎麽了,又打不死,現在看來,還是自己太過無知了啊!
“嘉靖初年,”張用誠看到惟功神色,說道:“因大禮議一事,世宗皇帝一次廷仗官員一百三十四人,當場打死十六人,重傷致殘疾者過半,廷仗之威,原本就不小的。”
“嗯。”
惟功以前還真沒注意到這一塊的記錄,現在他才明白,後世有些人對明朝言官的言論也算得上是苛責了。言官有可惡之處不假,有黨爭成份不假,甚至就眼前這幾個吧,他們的立論惟功就不讚同。
父母之孝一定要以三年什麽也不做這種形式來表現,他絕不讚成,但不同意言論是一迴事,當親眼看到廷仗是這種模樣,明白廷仗所蘊含的危險之時,他的心中,仍然是一種壓製不下的感動。
不論怎麽說,這幾個人就是讀書種子,華夏如果沒有這種愚迂憨直的讀書人,人人縮頭,又將會是什麽模樣?
在明朝,打言官和進諫的官員當然不對,但在後世相當長的時間內,根本不給你廷仗的機會時,你就明白能在大明做一個死諫的文官,那是何等的幸福了。
隻是這樣的幸福,代價委實是太大,太過沉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