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在大眾心中形成這個人要成就一番偉業的映像則是他們跟著那些感歎的人發出的感歎。
因為他們即使知道了存在主義文學是個什麽樣的東西,但是他們也明白不了存在主義文學在文學史上是有一個什麽樣子的地位。
而對於讀者來講,他們更多的是聽到這樣的一種說法,既然那些學者認為這件事情很牛逼,那麽他們自然也會跟著說牛逼,而且還是破音的。
就類似於本來你什麽都不知道,忽然之間聽到誰誰誰獲得一個成就,但是你不知道那個成就是怎麽一迴事情,可是周圍的人都在說,於是你嚐試著去了解了一下,隨後加入到這個隊伍當中去。
不過話雖然是這麽說,但是代表讀者們的愚昧,隻能說個人關注的點不一樣。
學者們關注的是這本書的文學價值,而讀者們則是去關注這本書的故事。
這個故事是否打動的了人,讀上去真不真實。
不過很顯然,這個問題絲毫不會存在於葉懷瑾的故事上麵。
間接體現出這本書深入人心的表現就是差不多一個星期的時間快過去了,來買書的人絲毫不減少,同時還在不斷的往上攀升。
#默爾索是一個英雄還是一個棄子#
#換做是你,沉默與失聲痛哭,你會選擇哪個?#
#沒有人能夠幸免,成為那一個局外人#
#成為局外人是一種罪罰還是一種解脫#
這樣的話題層出不窮,一場盛大的社會思想的深度思考?
張苪覺得這個說法很合適。
一本書,一本平平無奇,打著世間僅存的存在主義文學的小說,原本會在眾多出版社的狙擊下失去衝擊現象級的資本。
可是現在,這本書居然引發了一場盛大的思考。
所以,這樣的思想狂潮掀起的那一刻,郭北村他們就已經輸掉了。
因為這已經不單單局限於多少銷量上麵的博弈,更多的是上升到精神層麵的高度。
老劉還在等著,等著一個消息。
隻不過這個消息很可能會來的晚一些,但是老劉確信,那個消息一定會過來的。
在他的電腦桌麵上,已經前前後後一共發來了好幾封電子郵件。
內容都出乎意料的相同,商榷關於葉懷瑾係列書的海外版權以及譯本一事。
這些消息在很早之前有幾家小的出版社談過,不過被老劉給壓下來了。
現在同樣是壓著,如果這一次傳來一千萬冊全部都銷售完畢的消息的話,那麽他就開始拓寬海外市場。
在開拓海外市場的同時,他還要去忙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雖然這件事情也不是他能夠決定的,那就是這本書要衝擊諾獎。
在辦公室當中待了一會之後,劉溫延閑不住又走了出去。
正好這個時候錢鵬敲門,撞上了正在往外麵走的劉溫延。
“總編,葉懷瑾衝上現象級了!”
錢鵬看起來相當的激動,手裏拿著的那份表格也被他手緊緊的捏著。
不知道為什麽,老劉在聽到這句話之後,他反而沒有了期待感。
衝上現象級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他現在迫切的希望錢鵬說的話不是衝上現象級了,而是賣光了!
是的,賣光了!
一千萬冊的數量全部都賣光了。
這才是他想要聽到的話。
可惜,錢鵬並沒有真正意義上get到劉溫延內心深處的想法。
不過錢鵬手裏拿著的並隻有那一份報表,還有一份報紙。
華陽時報。
“你拿這份報紙是?”
劉溫延眯起了眼睛,咂摸著錢鵬的迷惑性為。
“這是華陽時報給出的局外人的評析,我感覺有必要給總編您看一下。”
“寫的差?”
“寫的好。而且華陽時報有人來找您。”
“找我?”
劉溫延摸了摸下巴。
這華陽時報是搞新聞之類的,來找遠歌幹什麽?
還有,寫的評析?
劉溫延看了一下時間,十一點,快要午休了。
“他們在外麵?”
“說是下午來,先來問問您的意見。”
錢鵬伸手把手裏的報紙遞了過去。
“見一麵。那麽下午兩點吧,在會客廳見。”
“好。”
錢鵬一溜煙小跑過去,隻留下了老劉和手裏的那份報紙。
這種新聞報刊居然會寫文評。
倒是少見的很。
劉溫延拿迴自己辦公室後,攤開在了桌麵上。
有些時候看文評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每個人看待文章的角度不一樣,也就導致了他們的解讀不一樣。
比如這一片評析就是另外一個角度。
【來自虛無的呐喊】
老劉定睛一看,喲,倪叩先生。
這個人他知道,是華陽時報總編的筆名,真名叫做範舟。
劉溫延之所以會知道這個,主要是因為他之前關注華陽時報。
那麽也就是說,這篇是華陽時報總編親自寫的文評?
老劉抿了一口茶水,這個時候他正好一邊吃飯一邊看報紙。
{讀局外人的時候,莫名的想起了《阮籍傳》。
《阮籍傳》中記載北晉阮籍喪母時的情形,“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齎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
大體的意思就是阮籍在母親的葬禮上,大笑彈琴飲酒,不懼俗世眼光,是以被世人視為狂人。
在這部書的一開始,男主人公,莫爾索,對於母親的死所表現的態度與精神狀態與阮籍極為相似,雖然表麵看上去似乎是兩個不同的極端,一個是悲傷到狂歡的表達,一個是冷漠無動於衷的沉默,他們卻都與常人所做的哀悼背道而馳,不管他們的表現方式為何,他們所具有的思維精神都是對當時社會的背叛,並遠遠投以冷漠的眼神。}
老劉看到這裏的時候,筷子差點沒有捅進鼻孔當中。
這個角度看樣子確實有點意思。
同時也證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這個叫做範舟的人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隻是,接下來,範舟的觀點馬上有讓老劉再一次的把筷子插進了鼻孔當中。
{《局外人》本人覺得可以有另外一個名字:闖入者,意即一個外來之人突然置身陌生的社會,周遭的一切都與自身格格不入,隨即產生的便是一個荒誕的世界,這也是本書所蘊含的主題。
荒誕,與不荒誕都是相對而言的,相對於莫爾索來說這個世界是不折不扣的荒誕代名詞,相對於社會的大多數人來說莫爾索則代表了不具道德感與同情心的惡人,特別是當他殺人之後。
這兩者都沒有錯,這不是對與錯的命題,它們隻是辯證關係中分列兩端的對峙物,唯一不同的是,莫爾索是內斂的而社會是外放的,即,莫爾索並未對社會提出任何要求,而社會卻無時不刻包圍著他,扭曲他並窒息他的生存空間。他們之間是存在矛盾的。
文中無時不刻無處不有地顯現了一個虛無主義者的行為方式與世界觀。
“怎樣都行”是主人公身上的一個明顯標簽,這也意味著事事順從;同時,他也從未與任何人走的過近,也未離他們更遠,一種疏離感是籠罩在身上的迷霧,別人靠近不了也看不清,但他卻能看清別人。
在一個世界與另一個世界相接觸時,碰撞是難以避免的,但作為一個虛無主義者的世界並不是充滿棱棱角角的,它的外觀是圓潤的,類似於一個油分子,與任何事物貼近卻從未融合,這在外界看來可能會曲解成圓滑世故,但那種無可抹消的疏離是永遠造成旁觀的因素。
這種對外界冷漠的態度是一個虛無主義者外在的表現,但同時,他並未對任何事物拒之千裏,他仍然熱愛女人,女人身上的衣服,大海,街道,鄰居,不過這種熱愛也是隔了一層膜,這是他們永遠無法進行深層次交流的原因。
所以在莫爾索母親去世之後,他和他母親似乎能夠更好地進行交流了,這種交流不是現實生活中的預言交流,他愛他的母親,她生前並不與他有多麽深厚的感情,他也沒有去記他母親去世的具體日期和她的歲數,這一切在他眼裏顯得都不重要。
在他眼裏,他母親是作為一個獨立人格出現的,而並非是世人眼中與情感中那種自古以來的血緣關係;毫無疑問,對於以家庭為單位、以孝為先的社會道德標準是不相容的,這是對於人類文化的排斥,也是對社會道德的背叛。
但是這一切,並沒有規定每個人都必須服從,這不過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對於一個完整獨立的人來說,這一切都不具有意義。
所謂意義,都作為效用學的一種結論,是作為理性思考的結果進行歸納的答案;但是意義卻不是必須的,意義本身就是無意義的,因為沒有誰規定這個世界必須具有意義,沒有誰來規定這個世界必須是理性的。
所以對於不具意義的意義的非理性來說,人類社會的存在與形成的產物都是不具備意義的。
如果從這方麵來考慮問題的話,思維方式勢必會被劃分為理性與非理性兩大陣營,這兩個陣營也可以繼續劃分為,宗教與科學的對立,自然與社會的對立,神秘主義與科學等二元對立。
不過這裏的對立並不是那些瑣碎的社會與政治上的對立,更多的是心理上思維上的對立,理性與非理性,意義與無意義;若是把它看做意識形態上的對立也是不準確的,因為作為社會的一方的確是作為一個受到社會文化傳統習俗影響的社會群體。
但是,作為無意義或非理性的主人公來說,他隻是作為一個本體論上的存在而已,一種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加以結合的存在。
其實默爾索這個人比較靠近佛教的範疇,即是對格格不入的社會充滿悲觀主義的看法;作為意誌而存在的是人對生存的欲望,擺脫無聊的掙紮,直至最後失去對生存的渴求而成為一個純粹的虛無主義者,邁向死亡。
死亡對於虛無主義者來說是一切事物的結局,方法論在這裏是無意義的,和常人不一樣的是,他並沒有披上悲觀主義的恐懼色彩;從心理學上來講,對於死亡不懼怕的人,恐懼是不存在的,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恐懼是組成他們生活的一切,是形成一切情感與行為的根源,也是生活下去的動力,一旦消除恐懼,則達到了佛教所說的“四大皆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雲:是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離一切顛倒夢想苦惱,究竟涅盤。主人公與佛教思想更接近的是相信來生,他希望自己和自己的母親都能夠再好好地過一次人生,用佛教用語來說是“波羅蜜多”,即向往彼岸,這種單純的希望更像是一種祈求,是形而上的,也是虛幻的,是空中樓閣,因為未知的都是神秘而不確定的,所以這裏也用不著去討論來生是否真正存在。
但若說莫爾索是純粹的佛教徒也是說不通的,更可能的情況是,他是一個現實的虛無主義者。
首先,莫爾索對世界仍有掛念,雖未執著,但也未能全身而退,在法庭中被孤立後仍然有作出努力改變社會司法體製的想法,隻是最後的悲觀主義的力量占據了他,才讓他放棄了這個想法。
他更像是一個旁觀者,而非是一個站在高處的俯瞰者,所以,正如上文所說的,知道最後他才表現地像個真正的虛無主義者,看透了社會,宗教,司法的虛妄,看透了世界的無意義。
其次,在文中末端,在神父的感化與說教另莫爾索難以忍受之後,他爆發了,大聲向神父提出質疑與控訴,發出了對那個時代的強烈不滿的控訴。
這樣的爆發可稱為“嗔”,在佛教看來,真正的平靜隻有放棄執著,放棄欲望,放棄喜怒哀樂七情六欲才能達到菩提樹下佛陀的境界。
所以,僅僅作為一種存在的人與作為存在的世界萬物之間並無差別,差別是作為存在而存在的人與作為道德而存在的人之間而存在的。
但是問題又出現了,存在具有意義嗎?存在的意義是什麽?作者沒有給出答案,但虛無主義者莫爾索卻給出了,即存在也是無意義的,所以存在等於無意義。
最後,我想給這篇評論加個可能草率的結論,這本書應該是虛無主義對這個世界發出的一次強有力的呐喊。}
嗯……
劉溫延沉默了一下。
他不是很清楚今天下午來的人是誰。
不過最好是範舟。
看完了這篇書評之後,他想要和這位總編見一麵的想法無比的強烈。
這篇書評寫的相當的有水平。
同時,他的小腦袋瓜子,哦不,老腦袋瓜裏麵也在思考一個問題:華陽時報找上門是想要幹什麽?
在大眾心中形成這個人要成就一番偉業的映像則是他們跟著那些感歎的人發出的感歎。
因為他們即使知道了存在主義文學是個什麽樣的東西,但是他們也明白不了存在主義文學在文學史上是有一個什麽樣子的地位。
而對於讀者來講,他們更多的是聽到這樣的一種說法,既然那些學者認為這件事情很牛逼,那麽他們自然也會跟著說牛逼,而且還是破音的。
就類似於本來你什麽都不知道,忽然之間聽到誰誰誰獲得一個成就,但是你不知道那個成就是怎麽一迴事情,可是周圍的人都在說,於是你嚐試著去了解了一下,隨後加入到這個隊伍當中去。
不過話雖然是這麽說,但是代表讀者們的愚昧,隻能說個人關注的點不一樣。
學者們關注的是這本書的文學價值,而讀者們則是去關注這本書的故事。
這個故事是否打動的了人,讀上去真不真實。
不過很顯然,這個問題絲毫不會存在於葉懷瑾的故事上麵。
間接體現出這本書深入人心的表現就是差不多一個星期的時間快過去了,來買書的人絲毫不減少,同時還在不斷的往上攀升。
#默爾索是一個英雄還是一個棄子#
#換做是你,沉默與失聲痛哭,你會選擇哪個?#
#沒有人能夠幸免,成為那一個局外人#
#成為局外人是一種罪罰還是一種解脫#
這樣的話題層出不窮,一場盛大的社會思想的深度思考?
張苪覺得這個說法很合適。
一本書,一本平平無奇,打著世間僅存的存在主義文學的小說,原本會在眾多出版社的狙擊下失去衝擊現象級的資本。
可是現在,這本書居然引發了一場盛大的思考。
所以,這樣的思想狂潮掀起的那一刻,郭北村他們就已經輸掉了。
因為這已經不單單局限於多少銷量上麵的博弈,更多的是上升到精神層麵的高度。
老劉還在等著,等著一個消息。
隻不過這個消息很可能會來的晚一些,但是老劉確信,那個消息一定會過來的。
在他的電腦桌麵上,已經前前後後一共發來了好幾封電子郵件。
內容都出乎意料的相同,商榷關於葉懷瑾係列書的海外版權以及譯本一事。
這些消息在很早之前有幾家小的出版社談過,不過被老劉給壓下來了。
現在同樣是壓著,如果這一次傳來一千萬冊全部都銷售完畢的消息的話,那麽他就開始拓寬海外市場。
在開拓海外市場的同時,他還要去忙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雖然這件事情也不是他能夠決定的,那就是這本書要衝擊諾獎。
在辦公室當中待了一會之後,劉溫延閑不住又走了出去。
正好這個時候錢鵬敲門,撞上了正在往外麵走的劉溫延。
“總編,葉懷瑾衝上現象級了!”
錢鵬看起來相當的激動,手裏拿著的那份表格也被他手緊緊的捏著。
不知道為什麽,老劉在聽到這句話之後,他反而沒有了期待感。
衝上現象級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他現在迫切的希望錢鵬說的話不是衝上現象級了,而是賣光了!
是的,賣光了!
一千萬冊的數量全部都賣光了。
這才是他想要聽到的話。
可惜,錢鵬並沒有真正意義上get到劉溫延內心深處的想法。
不過錢鵬手裏拿著的並隻有那一份報表,還有一份報紙。
華陽時報。
“你拿這份報紙是?”
劉溫延眯起了眼睛,咂摸著錢鵬的迷惑性為。
“這是華陽時報給出的局外人的評析,我感覺有必要給總編您看一下。”
“寫的差?”
“寫的好。而且華陽時報有人來找您。”
“找我?”
劉溫延摸了摸下巴。
這華陽時報是搞新聞之類的,來找遠歌幹什麽?
還有,寫的評析?
劉溫延看了一下時間,十一點,快要午休了。
“他們在外麵?”
“說是下午來,先來問問您的意見。”
錢鵬伸手把手裏的報紙遞了過去。
“見一麵。那麽下午兩點吧,在會客廳見。”
“好。”
錢鵬一溜煙小跑過去,隻留下了老劉和手裏的那份報紙。
這種新聞報刊居然會寫文評。
倒是少見的很。
劉溫延拿迴自己辦公室後,攤開在了桌麵上。
有些時候看文評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每個人看待文章的角度不一樣,也就導致了他們的解讀不一樣。
比如這一片評析就是另外一個角度。
【來自虛無的呐喊】
老劉定睛一看,喲,倪叩先生。
這個人他知道,是華陽時報總編的筆名,真名叫做範舟。
劉溫延之所以會知道這個,主要是因為他之前關注華陽時報。
那麽也就是說,這篇是華陽時報總編親自寫的文評?
老劉抿了一口茶水,這個時候他正好一邊吃飯一邊看報紙。
{讀局外人的時候,莫名的想起了《阮籍傳》。
《阮籍傳》中記載北晉阮籍喪母時的情形,“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齎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
大體的意思就是阮籍在母親的葬禮上,大笑彈琴飲酒,不懼俗世眼光,是以被世人視為狂人。
在這部書的一開始,男主人公,莫爾索,對於母親的死所表現的態度與精神狀態與阮籍極為相似,雖然表麵看上去似乎是兩個不同的極端,一個是悲傷到狂歡的表達,一個是冷漠無動於衷的沉默,他們卻都與常人所做的哀悼背道而馳,不管他們的表現方式為何,他們所具有的思維精神都是對當時社會的背叛,並遠遠投以冷漠的眼神。}
老劉看到這裏的時候,筷子差點沒有捅進鼻孔當中。
這個角度看樣子確實有點意思。
同時也證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這個叫做範舟的人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隻是,接下來,範舟的觀點馬上有讓老劉再一次的把筷子插進了鼻孔當中。
{《局外人》本人覺得可以有另外一個名字:闖入者,意即一個外來之人突然置身陌生的社會,周遭的一切都與自身格格不入,隨即產生的便是一個荒誕的世界,這也是本書所蘊含的主題。
荒誕,與不荒誕都是相對而言的,相對於莫爾索來說這個世界是不折不扣的荒誕代名詞,相對於社會的大多數人來說莫爾索則代表了不具道德感與同情心的惡人,特別是當他殺人之後。
這兩者都沒有錯,這不是對與錯的命題,它們隻是辯證關係中分列兩端的對峙物,唯一不同的是,莫爾索是內斂的而社會是外放的,即,莫爾索並未對社會提出任何要求,而社會卻無時不刻包圍著他,扭曲他並窒息他的生存空間。他們之間是存在矛盾的。
文中無時不刻無處不有地顯現了一個虛無主義者的行為方式與世界觀。
“怎樣都行”是主人公身上的一個明顯標簽,這也意味著事事順從;同時,他也從未與任何人走的過近,也未離他們更遠,一種疏離感是籠罩在身上的迷霧,別人靠近不了也看不清,但他卻能看清別人。
在一個世界與另一個世界相接觸時,碰撞是難以避免的,但作為一個虛無主義者的世界並不是充滿棱棱角角的,它的外觀是圓潤的,類似於一個油分子,與任何事物貼近卻從未融合,這在外界看來可能會曲解成圓滑世故,但那種無可抹消的疏離是永遠造成旁觀的因素。
這種對外界冷漠的態度是一個虛無主義者外在的表現,但同時,他並未對任何事物拒之千裏,他仍然熱愛女人,女人身上的衣服,大海,街道,鄰居,不過這種熱愛也是隔了一層膜,這是他們永遠無法進行深層次交流的原因。
所以在莫爾索母親去世之後,他和他母親似乎能夠更好地進行交流了,這種交流不是現實生活中的預言交流,他愛他的母親,她生前並不與他有多麽深厚的感情,他也沒有去記他母親去世的具體日期和她的歲數,這一切在他眼裏顯得都不重要。
在他眼裏,他母親是作為一個獨立人格出現的,而並非是世人眼中與情感中那種自古以來的血緣關係;毫無疑問,對於以家庭為單位、以孝為先的社會道德標準是不相容的,這是對於人類文化的排斥,也是對社會道德的背叛。
但是這一切,並沒有規定每個人都必須服從,這不過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對於一個完整獨立的人來說,這一切都不具有意義。
所謂意義,都作為效用學的一種結論,是作為理性思考的結果進行歸納的答案;但是意義卻不是必須的,意義本身就是無意義的,因為沒有誰規定這個世界必須具有意義,沒有誰來規定這個世界必須是理性的。
所以對於不具意義的意義的非理性來說,人類社會的存在與形成的產物都是不具備意義的。
如果從這方麵來考慮問題的話,思維方式勢必會被劃分為理性與非理性兩大陣營,這兩個陣營也可以繼續劃分為,宗教與科學的對立,自然與社會的對立,神秘主義與科學等二元對立。
不過這裏的對立並不是那些瑣碎的社會與政治上的對立,更多的是心理上思維上的對立,理性與非理性,意義與無意義;若是把它看做意識形態上的對立也是不準確的,因為作為社會的一方的確是作為一個受到社會文化傳統習俗影響的社會群體。
但是,作為無意義或非理性的主人公來說,他隻是作為一個本體論上的存在而已,一種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加以結合的存在。
其實默爾索這個人比較靠近佛教的範疇,即是對格格不入的社會充滿悲觀主義的看法;作為意誌而存在的是人對生存的欲望,擺脫無聊的掙紮,直至最後失去對生存的渴求而成為一個純粹的虛無主義者,邁向死亡。
死亡對於虛無主義者來說是一切事物的結局,方法論在這裏是無意義的,和常人不一樣的是,他並沒有披上悲觀主義的恐懼色彩;從心理學上來講,對於死亡不懼怕的人,恐懼是不存在的,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恐懼是組成他們生活的一切,是形成一切情感與行為的根源,也是生活下去的動力,一旦消除恐懼,則達到了佛教所說的“四大皆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雲:是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離一切顛倒夢想苦惱,究竟涅盤。主人公與佛教思想更接近的是相信來生,他希望自己和自己的母親都能夠再好好地過一次人生,用佛教用語來說是“波羅蜜多”,即向往彼岸,這種單純的希望更像是一種祈求,是形而上的,也是虛幻的,是空中樓閣,因為未知的都是神秘而不確定的,所以這裏也用不著去討論來生是否真正存在。
但若說莫爾索是純粹的佛教徒也是說不通的,更可能的情況是,他是一個現實的虛無主義者。
首先,莫爾索對世界仍有掛念,雖未執著,但也未能全身而退,在法庭中被孤立後仍然有作出努力改變社會司法體製的想法,隻是最後的悲觀主義的力量占據了他,才讓他放棄了這個想法。
他更像是一個旁觀者,而非是一個站在高處的俯瞰者,所以,正如上文所說的,知道最後他才表現地像個真正的虛無主義者,看透了社會,宗教,司法的虛妄,看透了世界的無意義。
其次,在文中末端,在神父的感化與說教另莫爾索難以忍受之後,他爆發了,大聲向神父提出質疑與控訴,發出了對那個時代的強烈不滿的控訴。
這樣的爆發可稱為“嗔”,在佛教看來,真正的平靜隻有放棄執著,放棄欲望,放棄喜怒哀樂七情六欲才能達到菩提樹下佛陀的境界。
所以,僅僅作為一種存在的人與作為存在的世界萬物之間並無差別,差別是作為存在而存在的人與作為道德而存在的人之間而存在的。
但是問題又出現了,存在具有意義嗎?存在的意義是什麽?作者沒有給出答案,但虛無主義者莫爾索卻給出了,即存在也是無意義的,所以存在等於無意義。
最後,我想給這篇評論加個可能草率的結論,這本書應該是虛無主義對這個世界發出的一次強有力的呐喊。}
嗯……
劉溫延沉默了一下。
他不是很清楚今天下午來的人是誰。
不過最好是範舟。
看完了這篇書評之後,他想要和這位總編見一麵的想法無比的強烈。
這篇書評寫的相當的有水平。
同時,他的小腦袋瓜子,哦不,老腦袋瓜裏麵也在思考一個問題:華陽時報找上門是想要幹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