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加之罪,何患無詞。”白青亭取了正堂熱水,泡了一壺花茶,呂司記接過為二人倒了兩杯,她端起輕啜一口,又道:“何況我祖籍就是海寧府中元縣,中元縣定是其中受災一縣吧?”
“是在其中。”呂司記遲疑著,“陛下尚未受理鄭副台諫參你之事,隻壓下奏折不發,今早僅著令你親手做米錦糕,想來應是責罰了,隻是……”
“隻是這責罰有些輕了,並非他們想參我一本之原意。”白青亭輕曬一笑,心中計量,“太子與三皇子的明爭暗鬥,陛下皆看在眼裏明在心裏,我因白采女而與皇後娘娘、太子殿下有了間隙,怕陛下因著月台之事已著人查過,了解其中一二,因而深知不可縱容壯大其中一派。壓下奏折不發,也不全因我聖恩隆寵。”
“那陛下可知太子殿下……”呂司記未說完,便讓白青亭接過話去。
“這個做不得準,但我想應是不知的。”想了想,白青亭又補充道:“陛下向來不喜沉溺女色之人,陛下若知太子殿下真正底細,怕此時朝堂已然掀起大浪,哪還能這般安寧。”
雙龍相爭,必有一傷。
可不管哪條龍傷著,那都是皇帝的親骨肉。
傷到誰,想必皇帝都是不樂見的。
他需要有一個人去權衡。
希望這個人不是她才好,不然往後她的腦袋隨時都得提在手上別在腰帶上。
白青亭有些頭疼地輕歎口氣。
呂司記點頭,不語,隻悶頭喝著茶,心想著要是方女史在這裏,定能幫著出出主意。
白青亭這時也想起方女史來,問道:“秋之,這幾日你忙著禦前侍奉,那方姐姐呢?怎麽不見她人?”
呂司記忙得沒能來看她,她能理解,可方女史呢?出何事了?
“方女史向來身子弱,又素有心悸之症,平日還好,一遇到什麽大事便受不住了。”呂司記先喝了手中花茶,潤潤喉便娓娓道來,“那夜天還未透亮,你被從月台山莊抬起清華閣,方女史第一個便趕過來瞧你,見你死氣沉沉地臥於床榻,後又聽到君院首診斷你已迴天乏術之時,她便撐不住昏死過去。幸好當時君院首還在清華閣,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方女史是皇太後親派到乾龍宮照料皇帝之人,起先並不知她有心悸之症,後來一次病發巧被外人撞見,皇帝知曉後便要遣她迴慈寧宮,可皇太後寵她,她又堅持不離乾龍宮,皇帝便給了皇太後一個麵子,留她至今。
外人皆傳,方女史做著枝頭鳳凰之夢,才會死也不離乾龍宮。
白青亭卻知道,方女史堅持留在乾龍宮,全然是為她,可緣由為何,方女史不肯說,她也猜不透。
故而,有時她休沐或被皇帝派去辦其他差事,便會是正六品的呂司記替她侍奉禦前,而不是正五品的方女史。
白青亭輕擰眉頭,“方姐姐現今還未好?”
“已大好,隻是這幾日被我與秦采女攔著未能來清華閣,你自已又傷著,故而我讓秦采女也瞞著你,免得你憂心之下拖著傷體強去西三所看望方女史。”呂司記甚為了解原主,知道這樣的事情並不是不可能。
隻是,她已非原來的白青亭。
“如此便好。”
白青亭又向呂司記討教做米錦糕之法,又著其去向方女史告知一聲她安好的消息,呂司記便離開清華閣,忙去了。
午時三刻,白青亭便到乾龍殿左偏殿養君殿,禦上房便設在此殿中,她一路無阻,宮人一路見禮,到了禦上房,她的腳步倒遲疑了。
兩旁內侍給她見了禮,想入內稟告,卻讓她攔下了。
被參之事,她還未想清楚。
白采女之事,情形又不甚明朗。
相比她被參之事,首當之急,卻是表姐之事。
“陛下可用午膳了?”她輕聲問道。
內侍迴道,“尚未,白代詔來的正是時候。”
連內侍都知道此時是用膳時候,怎麽劉德海這大總管也不開口勸勸?還有呂司記既代她之職,怎麽也不給劉德海提個醒?
白青亭不再閑言,微提聲量躬身禮道:“有勞公公稟報陛下,白代詔前來謝恩。”
兩名內侍與白青亭相識相處甚久,倒是頭一迴見她向他們行了躬身禮,他們皆嚇了一跳,鄭重迴禮之餘忙道不敢,其中一人推門入內稟報去了,一人滿麵笑容討好著眼前的白代詔大人,誰知道這白代詔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不一會,兩名內侍躬身請她入內,言明陛下在禦上房候她許久。
白青亭惶惶入內,雖說她的活計每日待得最長的時辰便是在禦上房,可此次狀況不同,皇帝為何言明候著她?
想到往日這種情況之後的情形,她眉心不禁跳了跳。
禦上房內,高坐禦案之上首位的便是貞隆皇帝,身著龍袍,未加冕,頭著翼善冠,一如既往地威儀不凡。
他左側站著劉德海,右側站著呂司記。
禦案之下,站著的全是朝內權貴大臣,有點人滿為患之嫌。
她一入內,眾人皆寂。
白青亭渡步至禦案前,行稽首大禮:“奴婢叩見陛下。”
“起吧,白代詔前來可有要事?”龍宣手中還拿著奏折,顯方才正與大臣們商議國事,對她擾了他之事倒是毫無絲憤。
白青亭不卑不亢,“迴陛下,此刻已過午時三刻,該用午膳了。”
龍宣嗬笑一聲,“你來便是為了此要事?”
他將要字咬得極重,白青亭心道果真如此,“迴陛下,國事煩擾,陛下煩憂,奴婢冒擅擾陛下與各位大臣議國事之罪責,也想勸陛下一聲,陛下龍體乃國之根本,陛下切勿輕視,定要保重才好。”
繼而不待龍宣有所表示,她轉了個方向,正麵麵對眾大臣,“各位大人,青亭說得可對?”
大臣們你看我我看你的互看著,一時倒無人出言附和或異議。
“每年九月初九重陽,陛下體恤各位大人平日多為國事操勞,特辦賞菊會犒賞各位大人及夫人小姐們。”白青亭眉目輕轉,嘴角含笑:“今年陛下聖恩,著青亭從明兒起到禦饈房親手製作米錦糕,以供各位大人品嚐。界時,各位大人可要對青亭的手藝多多擔待了。”
早上皇帝方下的口諭,可在場的大臣哪個是省油的,早在午時之前便全知曉了,此時再經白青亭親口道出,便知確實不假了。
對皇帝以月台之事如此輕罰白代詔之舉不滿的大臣,隻時也得掂量掂量。
摔下月台如此高之處,多半人當場氣絕,可皇帝一聽到消息,卻著令劉德海將人抬迴皇宮,又著令太醫院君院首親自到清華閣診斷。
經此一事,不管結果如何,皆可讓眾人明白白代詔的不同之處。
現鄭副台諫甘冒皇帝不喜之險參白代詔一本,卻讓皇帝悄無聲息地壓下,隻下了一個無關痛癢之諭,還有誰不明白,又還有誰敢再冒一次險來駁白代詔之提議?
何況白代詔言之鑿鑿,確實在理,皇帝的龍體誰敢說一句道一聲不要緊的?
人家白代詔都說了,皇帝體恤他們為國事操勞故慰解他們,他們身子臣子的難道還敢礙著天子用午膳麽?
在白代詔未來之前,午膳之事,劉德海與呂司記皆說過一次,卻被皇帝輕輕一句國事為重便駁了去,不也再提及。
換到白代詔同樣的一句話,皇帝卻不吭聲了。
這還能說明什麽?他們又豈會不明白。
鄭副台諫也深知此理,可他就是不甘心,梗著脖子硬是不低頭。
何況楊太傅與他皆是太子一派,楊太傅不開口,他更不開口。
其餘人或各有各心思,或各有各眼色,一時間竟無人先起這個頭。
片刻後,倒是王台諫站了出來,拱手道:“白代詔說得對,陛下龍體要緊,是臣等疏忽。”
他跪下請罪:“還請陛下保重龍體,允臣告退。”
說完,在龍宣含笑頷首之後,他便靜靜地退出禦上房,隻是臨走前他意味不明地掃了白青亭一眼。
王沐深,王台諫,都察院台諫之首,正三品,為人剛正不阿,雖與齊禦史未有過深的交情,可他卻與齊禦史一般未曾參與任何黨派之爭,隻效忠於皇帝老兒。
他手下有兩名副台諫,鄭培鄭副台諫是太子一派,另一副台諫齊軍卻是三皇子龍玟一派。
他們各自為政,他這個上峰倒是兩邊都不沾不得罪,樂得清閑。
這樣的人,他的眼神再不明,她也不怕。
這次禦上房想來也是皇帝著令他來的,便以牽製勢要參倒她的鄭副台諫。
她與他素來無交情,犯不著為她開個口成眾矢之地。
齊副台諫未來,看來是三皇子不想摻這趟參她一本的混水。
中秋月夜~麽麽噠麽麽噠麽麽噠~
“是在其中。”呂司記遲疑著,“陛下尚未受理鄭副台諫參你之事,隻壓下奏折不發,今早僅著令你親手做米錦糕,想來應是責罰了,隻是……”
“隻是這責罰有些輕了,並非他們想參我一本之原意。”白青亭輕曬一笑,心中計量,“太子與三皇子的明爭暗鬥,陛下皆看在眼裏明在心裏,我因白采女而與皇後娘娘、太子殿下有了間隙,怕陛下因著月台之事已著人查過,了解其中一二,因而深知不可縱容壯大其中一派。壓下奏折不發,也不全因我聖恩隆寵。”
“那陛下可知太子殿下……”呂司記未說完,便讓白青亭接過話去。
“這個做不得準,但我想應是不知的。”想了想,白青亭又補充道:“陛下向來不喜沉溺女色之人,陛下若知太子殿下真正底細,怕此時朝堂已然掀起大浪,哪還能這般安寧。”
雙龍相爭,必有一傷。
可不管哪條龍傷著,那都是皇帝的親骨肉。
傷到誰,想必皇帝都是不樂見的。
他需要有一個人去權衡。
希望這個人不是她才好,不然往後她的腦袋隨時都得提在手上別在腰帶上。
白青亭有些頭疼地輕歎口氣。
呂司記點頭,不語,隻悶頭喝著茶,心想著要是方女史在這裏,定能幫著出出主意。
白青亭這時也想起方女史來,問道:“秋之,這幾日你忙著禦前侍奉,那方姐姐呢?怎麽不見她人?”
呂司記忙得沒能來看她,她能理解,可方女史呢?出何事了?
“方女史向來身子弱,又素有心悸之症,平日還好,一遇到什麽大事便受不住了。”呂司記先喝了手中花茶,潤潤喉便娓娓道來,“那夜天還未透亮,你被從月台山莊抬起清華閣,方女史第一個便趕過來瞧你,見你死氣沉沉地臥於床榻,後又聽到君院首診斷你已迴天乏術之時,她便撐不住昏死過去。幸好當時君院首還在清華閣,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方女史是皇太後親派到乾龍宮照料皇帝之人,起先並不知她有心悸之症,後來一次病發巧被外人撞見,皇帝知曉後便要遣她迴慈寧宮,可皇太後寵她,她又堅持不離乾龍宮,皇帝便給了皇太後一個麵子,留她至今。
外人皆傳,方女史做著枝頭鳳凰之夢,才會死也不離乾龍宮。
白青亭卻知道,方女史堅持留在乾龍宮,全然是為她,可緣由為何,方女史不肯說,她也猜不透。
故而,有時她休沐或被皇帝派去辦其他差事,便會是正六品的呂司記替她侍奉禦前,而不是正五品的方女史。
白青亭輕擰眉頭,“方姐姐現今還未好?”
“已大好,隻是這幾日被我與秦采女攔著未能來清華閣,你自已又傷著,故而我讓秦采女也瞞著你,免得你憂心之下拖著傷體強去西三所看望方女史。”呂司記甚為了解原主,知道這樣的事情並不是不可能。
隻是,她已非原來的白青亭。
“如此便好。”
白青亭又向呂司記討教做米錦糕之法,又著其去向方女史告知一聲她安好的消息,呂司記便離開清華閣,忙去了。
午時三刻,白青亭便到乾龍殿左偏殿養君殿,禦上房便設在此殿中,她一路無阻,宮人一路見禮,到了禦上房,她的腳步倒遲疑了。
兩旁內侍給她見了禮,想入內稟告,卻讓她攔下了。
被參之事,她還未想清楚。
白采女之事,情形又不甚明朗。
相比她被參之事,首當之急,卻是表姐之事。
“陛下可用午膳了?”她輕聲問道。
內侍迴道,“尚未,白代詔來的正是時候。”
連內侍都知道此時是用膳時候,怎麽劉德海這大總管也不開口勸勸?還有呂司記既代她之職,怎麽也不給劉德海提個醒?
白青亭不再閑言,微提聲量躬身禮道:“有勞公公稟報陛下,白代詔前來謝恩。”
兩名內侍與白青亭相識相處甚久,倒是頭一迴見她向他們行了躬身禮,他們皆嚇了一跳,鄭重迴禮之餘忙道不敢,其中一人推門入內稟報去了,一人滿麵笑容討好著眼前的白代詔大人,誰知道這白代詔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不一會,兩名內侍躬身請她入內,言明陛下在禦上房候她許久。
白青亭惶惶入內,雖說她的活計每日待得最長的時辰便是在禦上房,可此次狀況不同,皇帝為何言明候著她?
想到往日這種情況之後的情形,她眉心不禁跳了跳。
禦上房內,高坐禦案之上首位的便是貞隆皇帝,身著龍袍,未加冕,頭著翼善冠,一如既往地威儀不凡。
他左側站著劉德海,右側站著呂司記。
禦案之下,站著的全是朝內權貴大臣,有點人滿為患之嫌。
她一入內,眾人皆寂。
白青亭渡步至禦案前,行稽首大禮:“奴婢叩見陛下。”
“起吧,白代詔前來可有要事?”龍宣手中還拿著奏折,顯方才正與大臣們商議國事,對她擾了他之事倒是毫無絲憤。
白青亭不卑不亢,“迴陛下,此刻已過午時三刻,該用午膳了。”
龍宣嗬笑一聲,“你來便是為了此要事?”
他將要字咬得極重,白青亭心道果真如此,“迴陛下,國事煩擾,陛下煩憂,奴婢冒擅擾陛下與各位大臣議國事之罪責,也想勸陛下一聲,陛下龍體乃國之根本,陛下切勿輕視,定要保重才好。”
繼而不待龍宣有所表示,她轉了個方向,正麵麵對眾大臣,“各位大人,青亭說得可對?”
大臣們你看我我看你的互看著,一時倒無人出言附和或異議。
“每年九月初九重陽,陛下體恤各位大人平日多為國事操勞,特辦賞菊會犒賞各位大人及夫人小姐們。”白青亭眉目輕轉,嘴角含笑:“今年陛下聖恩,著青亭從明兒起到禦饈房親手製作米錦糕,以供各位大人品嚐。界時,各位大人可要對青亭的手藝多多擔待了。”
早上皇帝方下的口諭,可在場的大臣哪個是省油的,早在午時之前便全知曉了,此時再經白青亭親口道出,便知確實不假了。
對皇帝以月台之事如此輕罰白代詔之舉不滿的大臣,隻時也得掂量掂量。
摔下月台如此高之處,多半人當場氣絕,可皇帝一聽到消息,卻著令劉德海將人抬迴皇宮,又著令太醫院君院首親自到清華閣診斷。
經此一事,不管結果如何,皆可讓眾人明白白代詔的不同之處。
現鄭副台諫甘冒皇帝不喜之險參白代詔一本,卻讓皇帝悄無聲息地壓下,隻下了一個無關痛癢之諭,還有誰不明白,又還有誰敢再冒一次險來駁白代詔之提議?
何況白代詔言之鑿鑿,確實在理,皇帝的龍體誰敢說一句道一聲不要緊的?
人家白代詔都說了,皇帝體恤他們為國事操勞故慰解他們,他們身子臣子的難道還敢礙著天子用午膳麽?
在白代詔未來之前,午膳之事,劉德海與呂司記皆說過一次,卻被皇帝輕輕一句國事為重便駁了去,不也再提及。
換到白代詔同樣的一句話,皇帝卻不吭聲了。
這還能說明什麽?他們又豈會不明白。
鄭副台諫也深知此理,可他就是不甘心,梗著脖子硬是不低頭。
何況楊太傅與他皆是太子一派,楊太傅不開口,他更不開口。
其餘人或各有各心思,或各有各眼色,一時間竟無人先起這個頭。
片刻後,倒是王台諫站了出來,拱手道:“白代詔說得對,陛下龍體要緊,是臣等疏忽。”
他跪下請罪:“還請陛下保重龍體,允臣告退。”
說完,在龍宣含笑頷首之後,他便靜靜地退出禦上房,隻是臨走前他意味不明地掃了白青亭一眼。
王沐深,王台諫,都察院台諫之首,正三品,為人剛正不阿,雖與齊禦史未有過深的交情,可他卻與齊禦史一般未曾參與任何黨派之爭,隻效忠於皇帝老兒。
他手下有兩名副台諫,鄭培鄭副台諫是太子一派,另一副台諫齊軍卻是三皇子龍玟一派。
他們各自為政,他這個上峰倒是兩邊都不沾不得罪,樂得清閑。
這樣的人,他的眼神再不明,她也不怕。
這次禦上房想來也是皇帝著令他來的,便以牽製勢要參倒她的鄭副台諫。
她與他素來無交情,犯不著為她開個口成眾矢之地。
齊副台諫未來,看來是三皇子不想摻這趟參她一本的混水。
中秋月夜~麽麽噠麽麽噠麽麽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