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死後,誰繼承了他董事長的位置,袁家又會上演怎麽樣的爭權大戲呢?咱們書接上迴。
袁紹死了,董事長的位子,空了出來,這是一個香餑餑。此時的冀州集團內,正有一股暗流在湧動,立誰為冀州集團的新任董事長呢?
如果根據繼承法來繼承的話,在東漢末年,在立長立嫡的繼承製度下,長子袁譚是唯一的人選,可是製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製度要有人去執行,才能成為現實的。
這正應了這一句話,凡事都有例外。袁紹的第三子袁尚成為冀州集團的新任董事長!袁紹死後,誰最爽?大家肯定猜不到。
他就是袁紹的老婆,袁尚的親媽劉夫人。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現身說法誰是三國最狠毒的女人,她將袁紹所愛寵妾五人盡行殺害,殺了之後,她就後悔了,這不是成全袁紹了嗎?
讓他到地府繼續浪嗎,於是,她就開始係統性的毀容,髡其發,刺其麵,毀其屍。三國演義的評價是,嫉惡如此。
劉夫人自己是解恨了,但是在政治上就導致了一個很嚴重的結果。袁紹的婚姻都是政治婚姻,每個老婆背後,都必然有一撥人。
劉夫人殺了一個人,袁尚就得殺一群人來永絕後患,隻能說萬幸,審配和逢紀家裏沒人嫁給袁紹,不然還真不知道如何收場。
在最需要團結力量的時候,袁紹母子選擇了報私仇,格局那麽小,豈有不敗之理。等劉夫人家務事處理完之後,沈佩龐繼立袁尚為大司馬將軍,領冀清幽並四州牧,然後遣使報喪,遣使報喪這絕對是步臭棋。
如果是我,一定要秘不發喪,第一,現在曹操兵臨城下,袁紹這個時候死,絕對動搖軍心,於戰不利。第二,袁譚幾路人馬,萬一聽說袁紹死了,不來了怎麽辦?
袁尚完全可以把兄弟騙入城中,然後接管軍權,等大勢已定,再宣布繼位,這應該是避免兄弟相爭最好的方法了。
可問題是,不報喪是不行的,為什麽呢?因為瞞不住,為什麽瞞不住,因為劉夫人太著急複仇,袁紹的小妾一死,傻子都知道,袁紹完犢子了。
這個女人,辦事的能力沒有,壞事的能力很強。當然,發喪的信上,袁尚留了個心眼,沒有提繼承人的事。
收到消息的袁譚,立刻召集郭圖、辛評開會,人家也不是傻子,立刻判斷出袁,審配和逢紀立袁尚為主,郭圖主張速行,但辛評認為,素行必遭其禍。最後取了一個下麵這個方案,袁譚屯兵城外,郭圖入城查看動靜,郭圖謊稱袁譚抱病。
為什麽病呢?你爹死了,你不心疼呀,所以下不了地,不像你死了爹還紅光滿麵的。袁尚直接攤牌:我也不裝了,有三件事,我隻說一遍,第一,受父親遺命,立我為主。第二,袁譚為車騎將軍。第三,曹軍壓境,袁譚前部迎敵,我隨後接應。
大家說這叫啥,這就叫把袁譚當傻子呀,發個車騎將軍的牌子,讓他去送死。這個時候,郭圖有三個選擇。第一,硬剛,給袁譚爭口氣,怒噴袁尚篡位。第二,投降,給袁尚出謀劃策,出賣袁譚。第三,裝孫子,不表態就走。
可是郭圖卻反客為主了,選了第四條路,打仗是可以的,但是軍中缺乏人才,讓審配和逢紀和我一起走唄,袁尚肯定是舍不得的。
郭圖就說了,去一個也行,這個時候,你說是派還是不派呢?不派,袁譚會不會翻臉呢,直接就內訌了。派呢,我這邊謀士少一個,思來想去,少一個人,好像也沒有那麽嚴重。於是,袁尚就讓二人抓鬮,誰抓到了誰去,這個倒黴蛋就是逢紀。
逢紀來到袁譚的大營,一看,好呀,袁譚生龍活虎,紅光滿麵,是一點病的樣子都沒有。
逢紀硬著頭皮,把車騎將軍的印獻了上去。
袁譚當時就炸了,這是把我當傻小子呀,就要砍了逢紀,還是郭圖給攔了下來,我們還是要大局為重,破曹之後,再爭冀州不遲。
總結一句話,就是攘內必先安外,作為大哥,袁譚還是格局大一些,起兵拔寨,兵至黎陽,和曹操對戰。
閉著眼睛都知道,袁譚不可能是曹操的對手,龍套汪昭大戰徐晃,不到數合就掉了腦袋。袁譚敗入黎陽,向袁尚求救,審配就說了,借著曹操滅了袁譚,這是好事呀,於是,麵子上隻派了五千人,這五千人還被曹操派人攔截,全部坑殺。
這五千人就是白送了,袁譚那個氣呀,都什麽時候,哥哥我在前麵拚命,你小子還背後使壞。袁譚一生氣就要砍逢紀。
逢紀大喊:我還能搶救下,我有辦法,隻要我寫一封信,袁尚肯定親自來救,誰叫我是他的寶寶呢。然後,逢紀就被瘋狂的打臉了。
袁尚采納了審配的建議,一兵不發。袁譚聽說袁尚不肯發兵,立刻就斬了逢紀,並且開會投降。
袁尚得到線報,立刻就親自領兵三萬,去黎陽救援。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逢紀死的也太冤了,問題就來了。
審配知不知道大敵當前,知不知道逼急了,袁譚是要投降的?想來他不是不知道,他就是想要逢紀死,逢紀死了,他就是袁尚唯一的寶寶了。
袁家不知老婆內鬥,兄弟內鬥,連謀士也內鬥。由此可見,袁紹的管理水平實在是太差了。
而且我認為,袁紹一生之中,做過的最愚蠢的事,不是發動官渡之戰,而是在立接班人的問題上,他給袁氏集團直接埋了個火藥包,一個政權或一種勢力,想要長久生存發展下去,首先要解決的並不是外部的矛盾,而是內部的矛盾,因為外部的矛盾大多數都是肉眼可見的,而內部的矛盾則是要人命的。
袁譚聽說袁尚來了,他也就不投降了,畢竟投降就成了打工仔,不投降就還是老板。幾日之後,袁熙、高幹也分別帶兵下來,就這樣,三路人馬合並一處,每天輪流和曹操對戰。
戰況怎麽樣呢?袁尚屢敗,曹兵屢勝,相比之下,幾路兵馬比較起來,袁尚還是出力最多的,畢竟誰叫他是領導呢?曹操是被惡心的夠嗆,你們跟我玩擂台呀。
建安八年二月,曹操分路攻打,袁尚、袁譚退入冀州堅守,袁熙與高幹離城三十裏下寨,互為犄角,曹操久攻不下,眼瞅著又要上演黎陽的戲碼,老在這耗著不是事啊。
曆史的關鍵時刻,郭嘉站了出來,他對袁氏集團做了一個經典判斷,袁氏廢長立幼,兄弟之間,權力相並,各自樹黨,急之則相救,緩之則相爭。他建議曹操先發劉表,等袁氏內亂,曹操命賈詡為太守,守黎陽,曹洪守官渡,自己兵伐荊州。
那麽袁氏兄弟真的會按照郭嘉的劇本發展嗎?他們會如何撕逼呢?
袁紹死了,董事長的位子,空了出來,這是一個香餑餑。此時的冀州集團內,正有一股暗流在湧動,立誰為冀州集團的新任董事長呢?
如果根據繼承法來繼承的話,在東漢末年,在立長立嫡的繼承製度下,長子袁譚是唯一的人選,可是製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製度要有人去執行,才能成為現實的。
這正應了這一句話,凡事都有例外。袁紹的第三子袁尚成為冀州集團的新任董事長!袁紹死後,誰最爽?大家肯定猜不到。
他就是袁紹的老婆,袁尚的親媽劉夫人。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現身說法誰是三國最狠毒的女人,她將袁紹所愛寵妾五人盡行殺害,殺了之後,她就後悔了,這不是成全袁紹了嗎?
讓他到地府繼續浪嗎,於是,她就開始係統性的毀容,髡其發,刺其麵,毀其屍。三國演義的評價是,嫉惡如此。
劉夫人自己是解恨了,但是在政治上就導致了一個很嚴重的結果。袁紹的婚姻都是政治婚姻,每個老婆背後,都必然有一撥人。
劉夫人殺了一個人,袁尚就得殺一群人來永絕後患,隻能說萬幸,審配和逢紀家裏沒人嫁給袁紹,不然還真不知道如何收場。
在最需要團結力量的時候,袁紹母子選擇了報私仇,格局那麽小,豈有不敗之理。等劉夫人家務事處理完之後,沈佩龐繼立袁尚為大司馬將軍,領冀清幽並四州牧,然後遣使報喪,遣使報喪這絕對是步臭棋。
如果是我,一定要秘不發喪,第一,現在曹操兵臨城下,袁紹這個時候死,絕對動搖軍心,於戰不利。第二,袁譚幾路人馬,萬一聽說袁紹死了,不來了怎麽辦?
袁尚完全可以把兄弟騙入城中,然後接管軍權,等大勢已定,再宣布繼位,這應該是避免兄弟相爭最好的方法了。
可問題是,不報喪是不行的,為什麽呢?因為瞞不住,為什麽瞞不住,因為劉夫人太著急複仇,袁紹的小妾一死,傻子都知道,袁紹完犢子了。
這個女人,辦事的能力沒有,壞事的能力很強。當然,發喪的信上,袁尚留了個心眼,沒有提繼承人的事。
收到消息的袁譚,立刻召集郭圖、辛評開會,人家也不是傻子,立刻判斷出袁,審配和逢紀立袁尚為主,郭圖主張速行,但辛評認為,素行必遭其禍。最後取了一個下麵這個方案,袁譚屯兵城外,郭圖入城查看動靜,郭圖謊稱袁譚抱病。
為什麽病呢?你爹死了,你不心疼呀,所以下不了地,不像你死了爹還紅光滿麵的。袁尚直接攤牌:我也不裝了,有三件事,我隻說一遍,第一,受父親遺命,立我為主。第二,袁譚為車騎將軍。第三,曹軍壓境,袁譚前部迎敵,我隨後接應。
大家說這叫啥,這就叫把袁譚當傻子呀,發個車騎將軍的牌子,讓他去送死。這個時候,郭圖有三個選擇。第一,硬剛,給袁譚爭口氣,怒噴袁尚篡位。第二,投降,給袁尚出謀劃策,出賣袁譚。第三,裝孫子,不表態就走。
可是郭圖卻反客為主了,選了第四條路,打仗是可以的,但是軍中缺乏人才,讓審配和逢紀和我一起走唄,袁尚肯定是舍不得的。
郭圖就說了,去一個也行,這個時候,你說是派還是不派呢?不派,袁譚會不會翻臉呢,直接就內訌了。派呢,我這邊謀士少一個,思來想去,少一個人,好像也沒有那麽嚴重。於是,袁尚就讓二人抓鬮,誰抓到了誰去,這個倒黴蛋就是逢紀。
逢紀來到袁譚的大營,一看,好呀,袁譚生龍活虎,紅光滿麵,是一點病的樣子都沒有。
逢紀硬著頭皮,把車騎將軍的印獻了上去。
袁譚當時就炸了,這是把我當傻小子呀,就要砍了逢紀,還是郭圖給攔了下來,我們還是要大局為重,破曹之後,再爭冀州不遲。
總結一句話,就是攘內必先安外,作為大哥,袁譚還是格局大一些,起兵拔寨,兵至黎陽,和曹操對戰。
閉著眼睛都知道,袁譚不可能是曹操的對手,龍套汪昭大戰徐晃,不到數合就掉了腦袋。袁譚敗入黎陽,向袁尚求救,審配就說了,借著曹操滅了袁譚,這是好事呀,於是,麵子上隻派了五千人,這五千人還被曹操派人攔截,全部坑殺。
這五千人就是白送了,袁譚那個氣呀,都什麽時候,哥哥我在前麵拚命,你小子還背後使壞。袁譚一生氣就要砍逢紀。
逢紀大喊:我還能搶救下,我有辦法,隻要我寫一封信,袁尚肯定親自來救,誰叫我是他的寶寶呢。然後,逢紀就被瘋狂的打臉了。
袁尚采納了審配的建議,一兵不發。袁譚聽說袁尚不肯發兵,立刻就斬了逢紀,並且開會投降。
袁尚得到線報,立刻就親自領兵三萬,去黎陽救援。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逢紀死的也太冤了,問題就來了。
審配知不知道大敵當前,知不知道逼急了,袁譚是要投降的?想來他不是不知道,他就是想要逢紀死,逢紀死了,他就是袁尚唯一的寶寶了。
袁家不知老婆內鬥,兄弟內鬥,連謀士也內鬥。由此可見,袁紹的管理水平實在是太差了。
而且我認為,袁紹一生之中,做過的最愚蠢的事,不是發動官渡之戰,而是在立接班人的問題上,他給袁氏集團直接埋了個火藥包,一個政權或一種勢力,想要長久生存發展下去,首先要解決的並不是外部的矛盾,而是內部的矛盾,因為外部的矛盾大多數都是肉眼可見的,而內部的矛盾則是要人命的。
袁譚聽說袁尚來了,他也就不投降了,畢竟投降就成了打工仔,不投降就還是老板。幾日之後,袁熙、高幹也分別帶兵下來,就這樣,三路人馬合並一處,每天輪流和曹操對戰。
戰況怎麽樣呢?袁尚屢敗,曹兵屢勝,相比之下,幾路兵馬比較起來,袁尚還是出力最多的,畢竟誰叫他是領導呢?曹操是被惡心的夠嗆,你們跟我玩擂台呀。
建安八年二月,曹操分路攻打,袁尚、袁譚退入冀州堅守,袁熙與高幹離城三十裏下寨,互為犄角,曹操久攻不下,眼瞅著又要上演黎陽的戲碼,老在這耗著不是事啊。
曆史的關鍵時刻,郭嘉站了出來,他對袁氏集團做了一個經典判斷,袁氏廢長立幼,兄弟之間,權力相並,各自樹黨,急之則相救,緩之則相爭。他建議曹操先發劉表,等袁氏內亂,曹操命賈詡為太守,守黎陽,曹洪守官渡,自己兵伐荊州。
那麽袁氏兄弟真的會按照郭嘉的劇本發展嗎?他們會如何撕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