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河北之王袁紹,他真的有那麽差嗎?咱們書接上迴


    話說,建安七年,曹操再次進兵河北,趁你病要你命。麵對曹操的進攻,審配的建議是深溝高壘,休養生息。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總之一句話,不要搭理他,但是袁紹不甘心啊,我要是忍了,曹操就真的踩到我頭上拉屎了,他要上,可惜身體實在不允許。


    這個時候袁尚站了出來,為了家族的榮耀,我不去丟臉,誰去丟臉。袁紹一看,好兒子呀,於是袁紹派出青州的袁譚,幽州的袁熙,並州的高幹,加上袁尚,要四路破曹。


    聽起來感覺袁紹人多勢眾,其實大家仔細琢磨,但手裏一共四個省,四個省的省長,有三個是自己的兒子。另一個是外甥,每個人手下都有一撥老鐵,各有各的鐵盤,分封子侄不能算錯,在創業的初期,確實有利於快速的擴張和站穩腳跟。


    但問題是,這個製度可以共患難,但不能共享福。袁紹活著的時候,兒子們為了爭奪繼承權,拚命的表現,可以大大激發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可是當袁紹不行的時候,就必然開始互相猜忌和拆台。


    那麽袁紹知道嗎?他知道,可是他也沒有辦法,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己閉著眼睛裝看不見罷了。畢竟當前的主要矛盾是一統天下。


    我們再說袁尚,眼瞅著袁紹一天不如一天,一會不如一會。他必須要在最後的關鍵時刻表現一把,取得一場大勝,進而獲得名正言順的繼承權。再加上,之前他斬殺了史煥,覺得自己很牛皮,不等其他三路人馬他就上了。


    從軍事上說,袁尚出擊是錯誤的,是典型的冒進。但是從政治上說,這場仗他是必須上的,因為無論輸贏,對他來說都是有好處的。


    大家可能就說了,這怎麽講呢?如果贏了,他自然就是破曹第一功臣。如果輸了,他也可快速迴軍冀州,牢牢的把爹掌握到手中,不然等到其他三路兵馬一到,大家攪和在一起,他的主場優勢就不在了。


    對於袁尚來說,勝敗不重要,速度很重要。他兵出黎陽之後,和張遼隻打了三個迴合,就招架不住,第一時間就跑迴了冀州。大家看袁尚連安營都不安,和曹軍僵持都不僵持,直接就跑。這小子絕對是故意的,他幹嘛迴去那麽著急呀。


    大家想呀,袁紹什麽時候死最好呀?要是在他和曹操僵持的時候死了,繼承人是誰,還真就不好說,最好的時間點就是,等他迴去。袁譚未到,這個時間點最好。


    袁紹聽到袁尚敗迴,又受了一驚,舊病複發,吐血數鬥,昏倒在地,勝敗乃兵家常事。袁紹的小心髒也太脆弱了吧,看人家曹操,要死了,都還笑呢。


    這裏咱們就得分析袁紹的心態了,他最器重的就是袁尚了,是他心裏最理想的接班人,而袁尚的所作所為,一下子打破了他所有的幻想。


    於家族來說,袁尚不等兄弟擅自進發,這就是兄弟內鬥,禍亂之源呀。於政治來說,袁尚把私利放到了功利之上,格局那麽小,怎麽能擔負袁家的大事呢?於軍事來說,袁尚一打就退,一退到底,這小子明顯就是不想打呀,他這麽著急迴來,一定是準備給他爹收屍呀。


    袁紹昏倒,劉夫人也就是袁尚的親媽,就開始操盤了。眼瞅著袁紹這迴死定了,趕緊請審配、龐紀到袁紹榻前,商議後事。


    此時的袁紹已經不能說話了,隻能以手指,劉夫人道:袁紹可繼後嗣否?袁紹點頭,審配當時寫了遺囑之後,袁紹翻身大叫一聲,又吐血鬥餘而死。


    注意,從頭到尾,袁紹都沒有說一句台詞,在繼承人問題上就是點了一下頭。可是在場的劉夫人、審配、龐紀都是袁尚的鐵杆,就是老袁搖頭,那也算點頭吧。


    還有一點最關鍵的,也是最奇怪的,爹爹要死了,袁尚在哪呢?不應該在床頭聽遺囑嗎?在正史上,袁紹是有傳位給袁尚的意思,畢竟讓他做了冀州刺史留在了身邊,但是他生前並沒有立世子明確的表態,恐怕他到死都處於一個猶豫不決的狀態。


    畢竟廢長立幼的教訓,他不是不知道。個人認為袁紹是死的比較突然的,以至於他沒有來得及處理好繼承的問題。畢竟,如果他真的想要袁尚繼位,該鋪的路還是要鋪的,顯然,他沒有來得及做,導致了他死後的兄弟之爭,就這麽三國第一攪屎棍,河北之主就這樣消失在曆史的舞台上了。


    袁紹這樣的結局著實讓人唏噓不已,其實袁紹在官渡之戰後,實力尚存。如果袁紹能重整旗鼓,汲取失敗的教訓,善於聽取別人的建議,說不定就可以卷土重來。再與曹操決一雌雄,到時鹿死誰手,誰勝誰敗未可知。


    袁紹前期犯了一個大多數人都會犯的錯,取得很大成功後誰膨脹起來了,包括曹操,他不也多次犯了類似的錯誤,釀成大敗。因為得意忘形,袁紹不聽田豐、沮授的建議,覺得自己實力強大,能碾壓曹操,從他盲目自大揮師南下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失敗的命運。


    失敗後,他如果聽取審配的建議,向越王勾踐學習,花十年的時間休養生息,訓練軍隊,重整旗鼓,也不至於是現在的結局。


    可惜袁紹是一個沒有耐心,急功近利的人,他不可能向越王勾踐那樣,越王勾踐把隱忍功夫修煉到了人類的極致。縱觀三國時代,好像隻有後來大名鼎鼎的司馬懿,才能在隱忍功夫上與越王勾踐匹敵。


    後人有失評價袁紹;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氣自縱橫,空招俊傑三千客,漫有英雄百萬兵,羊治虎皮功不就,鳳毛雞膽事難成,更憐一種傷心處,家難徒延兩弟兄。


    羊質虎皮,鳳毛雞膽,是後人對袁紹的定義。徒有其表,敗絮其中,說的就是袁紹。作為朝廷的大臣,他出了一個又一個餿主意,他建議何進誅殺所有宦官,招董卓進京,導致今日的天下大亂。


    作為曹董聯軍的盟主,他毫不作為,謀求私利。作為割據一方的諸侯,麵對曹操,他本可以搶先一步挾天子以令諸侯,卻眼看著曹操做大。官渡之戰,被人家以少勝多,成為反麵典型。


    作為父親,導致兒子廝殺,最終家破人亡。可以這麽說,袁紹哪一方麵都不合格。


    易中天先生評價袁紹是:漂亮的草包,但這點個人不敢苟同。袁紹相比曹操是差了點,但還不至於是草包,袁紹還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東漢末年,烽火連天,在這個戰亂時代,袁紹在極其殘酷的環境下,依然打拚下偌大的基業,坐擁四州之地,雄踞一,就是一個鐵證!他能成為曹操的大敵,豈能是平庸之人?


    那麽後人為什麽對袁紹評價那麽低呢?很簡單,成王敗寇。曆史向來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在後人的眼中,袁紹是一個失敗者,人們評判一個人的成功,往往是看他最後的成功,甚至看不到他曾經的成功與輝煌,掛在嘴邊的話,往往也是口是心非的。


    袁紹本沒有那麽差,他隻是遇到了曹操,曹操是站在金字塔最頂層的人,天底下能與之並駕齊驅的寥寥無幾。


    袁紹打小就鬥不過老曹,想當年,他們二人結伴去偷新娘,兩人一起大喊,有小偷!賓客都出來查看,曹操趁機跑進新房,拔出刀搶劫了新娘子。


    隨後和袁紹一起逃跑,二人卻迷失了道路,陷入了一片荊棘叢中。袁紹動彈不得,眼看就要被追上,曹操又大聲的喊:小偷在這裏,袁紹嚇得一下就跳了出來。這個故事未必是真,這個新娘的結局也未可知。但顯然,在曹操的麵前,袁紹隻有被玩弄的命。


    袁紹一命嗚唿,那麽他遺留的基業,誰來繼承呢?袁紹家族又會上演怎麽樣的爭權大戲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細品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歡讀書的阿興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歡讀書的阿興哥並收藏細品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