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不殺大戰前,私通袁紹的官員,為何要坑殺八萬袁紹的降卒,咱們書接上迴。
話說,曹操率兵去烏巢燒掉袁軍的糧草,需要穿越敵戰區,躲過重重的檢查關卡,這個偷襲行動不可謂不冒險,但這是目前唯一能打敗袁紹的機會,無論如何,必須安全抵達烏巢,燒掉袁紹的糧草,隻有這樣自己才有活路。
於是曹操叫自己的清兵部隊,全部換上袁軍的服裝,人人帶著柴草。在經過袁紹軍寨的時候,寨兵問是何處軍馬,曹操都讓人說是蔣奇部下,奉命往烏巢護糧。
袁軍眼看是自家旗號,也就不再盤查,就這樣所到之處,都詐稱是蔣奇之兵,一路上暢行無阻,這不是把蔣奇給坑了嗎?人在營中坐,鍋從天上來,等曹操率兵抵達烏巢時,已經是四更天了。
曹操廢話不多說,一到烏巢,就一邊包圍淳於瓊等人,一邊放火燒袁軍的糧草,袁軍全部軍糧輜重都被曹操付之一炬,這是許攸送給曹老板的一份入職大禮。
此時淳於瓊在幹嘛呢?烏巢酒仙肯定不是浪得虛名,他剛跟眾將喝完了酒,醉臥帳中,不省人事。忽然聽到外麵喊殺聲震天,連忙跳起詢問出啥事了,結果正迷糊著呢,就被曹軍用撓鉤拖翻活捉了。
戰後,淳於瓊被抓去見曹操,曹操懶得搭理這個酒囊飯袋,直接讓人割去他的耳朵、鼻子和手指,綁在馬上,放迴袁紹軍營表示侮辱。
再說袁紹在帳中,得知烏巢被偷襲後,急忙召集部下文武各官,商議派兵往救,張合毛遂自薦說:我與高覽過去對抗曹操,但謀士郭圖認為: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自過去,曹操既然出去了,他的軍寨必然空虛,反正烏巢已經保不住了,那咱們不如一換一,我們派重兵偷襲他在官渡的大本營,拿下他的指揮總部,這樣,曹操勢必迴救他的老巢,這就叫不救自解。
這計策就是所謂的圍魏救趙之計,但是,郭圖忽視了一點,就是曹營現在並不空虛,曹操帶去襲擊烏巢的,隻不過是區區五千人馬,這和魏國傾國而出攻打趙國,而造成自己首都空虛是不同而語的。
張合說,你別扯淡了,曹操多謀,他離開前必然會安排防守。如果現在進攻他的大營,那是自投羅網,郭圖卻堅持認為沒事,再三請劫曹營。
袁紹一聽,覺得張合和郭圖說的好像都有道理,聽誰的呢?這在袁紹那裏,並不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因為袁紹的士兵多的是,所以袁紹決定兩人的話都聽。
於是,袁紹派遣張合、高覽引軍五千,往官渡進攻曹營。命蔣奇領兵一萬,去救烏巢。這地方三國演義和正史出入很大。正史中,袁紹是派重兵攻打曹操大本營。
官渡之戰的決戰就開始了,蔣奇哪裏是曹操的對手,他被張遼斬於馬下,全軍覆沒。然後曹操派人到袁紹軍營傳遞假消息說,蔣奇已經殺散了烏巢的曹兵,袁紹也不核實就信以為真,於是不在遣人接應烏巢,隻天兵往官渡進攻。
曹操搞定了烏巢方麵的事情後,又馬不停蹄的往官渡急趕,曹洪在荀攸等人的幫助下,有效的抵擋了張合等人一輪又一輪猛烈攻勢,牢牢的堅守著大本營,等到接應張合的增援趕到,曹操也趕到了。從背後殺來,四下圍住掩殺,張合、高覽奪路突圍出去。
此時,淳於瓊戰敗被殺的消息,傳到了正在官渡前線作戰的張合等人的耳中,引起了袁軍無比恐慌,但更加恐慌的人則是郭圖,他知道自己要為這次戰敗所負的責任。
在羞慚之餘,不想著挽救敗局,而是想著盡快推卸責任,為了找一個替罪羊,郭圖隻能誣陷張合了。於是,郭圖對袁紹說,張和聽說烏巢失利,恨主公不用他的主意,正在幸災樂禍,盼望我軍盡快打敗仗,證明他的話是正確的。
袁紹現在正在為烏巢失利惱火著,聽說張合出言不遜,怒火衝天,張合和高嵐等將領聽到被郭圖誣陷了,此時又攻營不下,懼怕被袁紹追究,於是一怒之下燒掉了攻營工具,舉著白旗向曹營投降。
曹洪看見張合等人帶著幾萬精銳部隊過來投降,懷疑張合詐降,曹操卻說不要緊的。我以恩義去籠絡,就算他們真是詐降,也會被我感化的。不得不說,這就是奸雄的自信。
於是,打開營門,讓二人進來,二人倒戈卸甲,拜伏於地。曹操得意的說,要是袁紹聽你倆的話,也不至於有今天的慘敗。現在二將軍肯來投奔,絕對是棄暗投明了。
曹操說完這話,當場任命張合為偏將軍封都亭侯。高覽為偏將軍東萊侯。張合也非常高興,知道自己跟對了老板,自己的職業生涯有如撥開雲霧,重見陽光。
當然,張合也沒有辜負曹操的期望,他將在以後的三十年裏,為曹魏政權立下赫赫戰功,成為曹營最為勇武的名將之一。
袁紹這邊謀士少了許攸,大將精兵投降了,糧草也沒有了,還能拿什麽去和曹操相抗?軍心惶恐不安。於是袁軍內部分裂,有的將領審時度勢,臨陣倒戈,帶著部隊投降了曹操,這下子不隻是軍心動搖了,袁全麵崩潰,士兵們猶如無頭的蒼蠅到處逃命。
袁紹知道大勢已去,自己輸的一敗塗地,再不跑路,隻能當曹操的俘虜了。於是,在八百名貼身衛士的名護之下,袁紹帶著長子袁譚在亂軍之中匆忙渡過黃河,才得以成功逃脫。
曹軍雖然追趕不上袁紹,但其餘的將士大都被曹軍抓獲了,曹軍繳獲了袁軍全部的輜重物資,圖冊書藏以及珍珠寶物。在清理戰利品時,搜查出書信一束,都是自己這邊的官員暗通袁紹時所寫的。左右文武都說,把這些挨個揪出來,殺了拉倒。
曹操凝視著這個箱子,半晌不說話,也不打開這個箱子一看,仿佛在思考著什麽,那些寫信勾結袁紹的曹軍高層,嚇得冷汗直流,大氣不敢喘一口。
隻見曹操歎了一口氣,揮一揮手,說道:全部都燒掉了,有的部將不理解曹操的做法,問道:為什麽不打開信件看一下,把這些叛徒繩置於法呢?
曹操答道:當時袁紹實在是太強大了,我尚且憂愁不能自保,何況他人呢?曹操話雖然這樣說,其實心裏恨不得殺掉這些吃裏扒外的家夥,但他現在不能這樣做。曹操為了這一刻勝利,等待了很久,不知道度過了多少的不眠之夜,承受了多少眾人不知道的壓力,現在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他還沒有實現他的雄途霸業,他還需要眼前這些人幫助他,不能一怒之下就殺掉他們。
其實曹操這個人是最痛恨背叛行為的,從他對關羽忠義的敬佩就能看出來,曹操一定在心裏經過了痛苦的抉擇,才不得不做出這個選擇。
這種選擇也體現了曹操的聰明之處,在漢末,能當官的絕大多數都是世家門閥,隻不過有些門伐大族勢力強一點,如袁氏家族,在漢末,有一句話叫鐵打的氏族,流水的皇帝,皇帝是誰做不重要,氏族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
袁紹的家族是四世三公,因此起兵之初,勢力很強,直到官渡之戰戰敗後,袁紹的實力仍然強於曹操。曹操想要成就一番大業,必須要得到門閥大族們的支持。
如果將那些暗通袁紹的門閥大族子弟們殺了,必然會得罪他們,使自己陷入無人支持的境地。如果書信燒毀,能穩住他們的同時,還會得到門閥士族的大力支持。
經曆此事後,許多人對曹操十分佩服,覺得曹操以德報怨,胸襟寬廣,吸引了更多的人才來曹營打工。
在正史中,曹操完美的處理了這件高層通敵事件後,還幹了一件讓人匪夷所思的事,坑殺了袁紹八萬降卒,通敵的官員曹操不殺,為什麽要殺這些俘虜呢?
因為曹操發現被俘的八萬袁軍將士心懷二意,曹操擔心他們造反無力鎮壓,也設計把他們全部活埋,杜絕後患。
坑殺八萬人是一件非常殘忍的事情,但站在領導者的角度看這個問題,便不難理解,畢竟一旦七八萬人造反,這可是能要了曹操老命的事。
坑殺降卒是曹操防患未然的一種強力措施,想當年,長平之戰,趙括被射死後,幾十萬趙軍投降後也遭到秦軍活埋,因為秦國主帥白起,也擔心幾十萬趙軍一旦造反,麻煩就大了,把一切可能威脅到自己的安危的人和事,扼殺在搖籃裏,這是很多霸主的共識。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曹操當時糧草緊缺,也養不起那麽多人。正史中,曹操和袁紹雙方的真實兵力力和演義中相差甚多。
下期咱們來分析一下,官渡之戰,曹操的真實兵力到底是多少?
話說,曹操率兵去烏巢燒掉袁軍的糧草,需要穿越敵戰區,躲過重重的檢查關卡,這個偷襲行動不可謂不冒險,但這是目前唯一能打敗袁紹的機會,無論如何,必須安全抵達烏巢,燒掉袁紹的糧草,隻有這樣自己才有活路。
於是曹操叫自己的清兵部隊,全部換上袁軍的服裝,人人帶著柴草。在經過袁紹軍寨的時候,寨兵問是何處軍馬,曹操都讓人說是蔣奇部下,奉命往烏巢護糧。
袁軍眼看是自家旗號,也就不再盤查,就這樣所到之處,都詐稱是蔣奇之兵,一路上暢行無阻,這不是把蔣奇給坑了嗎?人在營中坐,鍋從天上來,等曹操率兵抵達烏巢時,已經是四更天了。
曹操廢話不多說,一到烏巢,就一邊包圍淳於瓊等人,一邊放火燒袁軍的糧草,袁軍全部軍糧輜重都被曹操付之一炬,這是許攸送給曹老板的一份入職大禮。
此時淳於瓊在幹嘛呢?烏巢酒仙肯定不是浪得虛名,他剛跟眾將喝完了酒,醉臥帳中,不省人事。忽然聽到外麵喊殺聲震天,連忙跳起詢問出啥事了,結果正迷糊著呢,就被曹軍用撓鉤拖翻活捉了。
戰後,淳於瓊被抓去見曹操,曹操懶得搭理這個酒囊飯袋,直接讓人割去他的耳朵、鼻子和手指,綁在馬上,放迴袁紹軍營表示侮辱。
再說袁紹在帳中,得知烏巢被偷襲後,急忙召集部下文武各官,商議派兵往救,張合毛遂自薦說:我與高覽過去對抗曹操,但謀士郭圖認為: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自過去,曹操既然出去了,他的軍寨必然空虛,反正烏巢已經保不住了,那咱們不如一換一,我們派重兵偷襲他在官渡的大本營,拿下他的指揮總部,這樣,曹操勢必迴救他的老巢,這就叫不救自解。
這計策就是所謂的圍魏救趙之計,但是,郭圖忽視了一點,就是曹營現在並不空虛,曹操帶去襲擊烏巢的,隻不過是區區五千人馬,這和魏國傾國而出攻打趙國,而造成自己首都空虛是不同而語的。
張合說,你別扯淡了,曹操多謀,他離開前必然會安排防守。如果現在進攻他的大營,那是自投羅網,郭圖卻堅持認為沒事,再三請劫曹營。
袁紹一聽,覺得張合和郭圖說的好像都有道理,聽誰的呢?這在袁紹那裏,並不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因為袁紹的士兵多的是,所以袁紹決定兩人的話都聽。
於是,袁紹派遣張合、高覽引軍五千,往官渡進攻曹營。命蔣奇領兵一萬,去救烏巢。這地方三國演義和正史出入很大。正史中,袁紹是派重兵攻打曹操大本營。
官渡之戰的決戰就開始了,蔣奇哪裏是曹操的對手,他被張遼斬於馬下,全軍覆沒。然後曹操派人到袁紹軍營傳遞假消息說,蔣奇已經殺散了烏巢的曹兵,袁紹也不核實就信以為真,於是不在遣人接應烏巢,隻天兵往官渡進攻。
曹操搞定了烏巢方麵的事情後,又馬不停蹄的往官渡急趕,曹洪在荀攸等人的幫助下,有效的抵擋了張合等人一輪又一輪猛烈攻勢,牢牢的堅守著大本營,等到接應張合的增援趕到,曹操也趕到了。從背後殺來,四下圍住掩殺,張合、高覽奪路突圍出去。
此時,淳於瓊戰敗被殺的消息,傳到了正在官渡前線作戰的張合等人的耳中,引起了袁軍無比恐慌,但更加恐慌的人則是郭圖,他知道自己要為這次戰敗所負的責任。
在羞慚之餘,不想著挽救敗局,而是想著盡快推卸責任,為了找一個替罪羊,郭圖隻能誣陷張合了。於是,郭圖對袁紹說,張和聽說烏巢失利,恨主公不用他的主意,正在幸災樂禍,盼望我軍盡快打敗仗,證明他的話是正確的。
袁紹現在正在為烏巢失利惱火著,聽說張合出言不遜,怒火衝天,張合和高嵐等將領聽到被郭圖誣陷了,此時又攻營不下,懼怕被袁紹追究,於是一怒之下燒掉了攻營工具,舉著白旗向曹營投降。
曹洪看見張合等人帶著幾萬精銳部隊過來投降,懷疑張合詐降,曹操卻說不要緊的。我以恩義去籠絡,就算他們真是詐降,也會被我感化的。不得不說,這就是奸雄的自信。
於是,打開營門,讓二人進來,二人倒戈卸甲,拜伏於地。曹操得意的說,要是袁紹聽你倆的話,也不至於有今天的慘敗。現在二將軍肯來投奔,絕對是棄暗投明了。
曹操說完這話,當場任命張合為偏將軍封都亭侯。高覽為偏將軍東萊侯。張合也非常高興,知道自己跟對了老板,自己的職業生涯有如撥開雲霧,重見陽光。
當然,張合也沒有辜負曹操的期望,他將在以後的三十年裏,為曹魏政權立下赫赫戰功,成為曹營最為勇武的名將之一。
袁紹這邊謀士少了許攸,大將精兵投降了,糧草也沒有了,還能拿什麽去和曹操相抗?軍心惶恐不安。於是袁軍內部分裂,有的將領審時度勢,臨陣倒戈,帶著部隊投降了曹操,這下子不隻是軍心動搖了,袁全麵崩潰,士兵們猶如無頭的蒼蠅到處逃命。
袁紹知道大勢已去,自己輸的一敗塗地,再不跑路,隻能當曹操的俘虜了。於是,在八百名貼身衛士的名護之下,袁紹帶著長子袁譚在亂軍之中匆忙渡過黃河,才得以成功逃脫。
曹軍雖然追趕不上袁紹,但其餘的將士大都被曹軍抓獲了,曹軍繳獲了袁軍全部的輜重物資,圖冊書藏以及珍珠寶物。在清理戰利品時,搜查出書信一束,都是自己這邊的官員暗通袁紹時所寫的。左右文武都說,把這些挨個揪出來,殺了拉倒。
曹操凝視著這個箱子,半晌不說話,也不打開這個箱子一看,仿佛在思考著什麽,那些寫信勾結袁紹的曹軍高層,嚇得冷汗直流,大氣不敢喘一口。
隻見曹操歎了一口氣,揮一揮手,說道:全部都燒掉了,有的部將不理解曹操的做法,問道:為什麽不打開信件看一下,把這些叛徒繩置於法呢?
曹操答道:當時袁紹實在是太強大了,我尚且憂愁不能自保,何況他人呢?曹操話雖然這樣說,其實心裏恨不得殺掉這些吃裏扒外的家夥,但他現在不能這樣做。曹操為了這一刻勝利,等待了很久,不知道度過了多少的不眠之夜,承受了多少眾人不知道的壓力,現在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他還沒有實現他的雄途霸業,他還需要眼前這些人幫助他,不能一怒之下就殺掉他們。
其實曹操這個人是最痛恨背叛行為的,從他對關羽忠義的敬佩就能看出來,曹操一定在心裏經過了痛苦的抉擇,才不得不做出這個選擇。
這種選擇也體現了曹操的聰明之處,在漢末,能當官的絕大多數都是世家門閥,隻不過有些門伐大族勢力強一點,如袁氏家族,在漢末,有一句話叫鐵打的氏族,流水的皇帝,皇帝是誰做不重要,氏族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
袁紹的家族是四世三公,因此起兵之初,勢力很強,直到官渡之戰戰敗後,袁紹的實力仍然強於曹操。曹操想要成就一番大業,必須要得到門閥大族們的支持。
如果將那些暗通袁紹的門閥大族子弟們殺了,必然會得罪他們,使自己陷入無人支持的境地。如果書信燒毀,能穩住他們的同時,還會得到門閥士族的大力支持。
經曆此事後,許多人對曹操十分佩服,覺得曹操以德報怨,胸襟寬廣,吸引了更多的人才來曹營打工。
在正史中,曹操完美的處理了這件高層通敵事件後,還幹了一件讓人匪夷所思的事,坑殺了袁紹八萬降卒,通敵的官員曹操不殺,為什麽要殺這些俘虜呢?
因為曹操發現被俘的八萬袁軍將士心懷二意,曹操擔心他們造反無力鎮壓,也設計把他們全部活埋,杜絕後患。
坑殺八萬人是一件非常殘忍的事情,但站在領導者的角度看這個問題,便不難理解,畢竟一旦七八萬人造反,這可是能要了曹操老命的事。
坑殺降卒是曹操防患未然的一種強力措施,想當年,長平之戰,趙括被射死後,幾十萬趙軍投降後也遭到秦軍活埋,因為秦國主帥白起,也擔心幾十萬趙軍一旦造反,麻煩就大了,把一切可能威脅到自己的安危的人和事,扼殺在搖籃裏,這是很多霸主的共識。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曹操當時糧草緊缺,也養不起那麽多人。正史中,曹操和袁紹雙方的真實兵力力和演義中相差甚多。
下期咱們來分析一下,官渡之戰,曹操的真實兵力到底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