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終於要掛了,李儒又是什麽下場呢?王允又是怎麽把好好的局麵玩壞的?咱們書接上迴。
話說,董卓心裏美滋滋的做著皇帝夢,他進了北掖門,老遠就看到王允領著一幫人,手拿著寶劍,站在殿前,當時就有點慌了。董卓問李肅:王允拿著寶劍是幾個意思,你給我翻譯翻譯,李肅心想:你馬上就要知道了,老子這輩子再也不當翻譯了。李肅不應董卓,推著車繼續前進。
這時,王允大唿:反賊至此,武士何在?此話一出,兩旁衝出百餘人,持戟挺槊就向董卓刺來。董卓身披鎧甲,還是個靈活的胖子,最終隻是被刺傷了手臂。董卓墜車求救:吾而奉先何在?呂布從車後厲聲道:有詔討賊!大家想董卓正在驚恐,聽見呂布這麽說話,他的內心得是何等的絕望。
雖然董卓穿著軟甲,刺身上不行,但是呂布可是武將,直接刺咽喉,董卓當場就掛了,李肅還把董卓的頭割了,呂布左手持戟,右手從懷中取詔,大唿道:奉詔討賊臣董卓,其餘不問,將吏皆乎萬歲,這應該是呂布弑父的巔峰之作了,誰能想到殺幹爹,還能殺出自豪感來呢?問題來了,為什麽非要到了這裏才殺董卓呢?路上也可以動手呀,隻要殺董卓,他的軍兵根本不是問題。
因為殺董卓是一件大事,大事就得有儀式感,費這麽大的事,把董卓騙進長安,就是要舉行一個殺董卓的大儀式。王允準備在受禪台前殺董卓,目的就是讓天下人都看看亂臣賊子應有的下場。另外的目的就是這場殺董活動是由王允組織,大家參與共同完成的,以這樣公開的儀式才可以告訴天下,大家都是有功的。
對於董卓的一生,裴鬆之評價說,董卓執政時間雖短,但是他做的惡,堪比桀紂。如果說替漢的是曹魏,那麽挖漢朝祖墳的就是董卓,咱們這裏就不罵他了。因為罵他的史料實在是太多了。董卓死了。呂布突然想起一個人,李儒,沒有李儒這孫子在背後出餿主意,董卓還沒這麽壞呢?
呂布振臂高唿:助卓為虐者,皆李儒也。誰可擒之?李肅應聲願往:叫這小子給我整兒歌,弄到是差點沒憋死我!就在此時,李儒家奴把李儒綁縛來獻,李允當即命令押赴市曹斬首。在三國演義中,李儒就這麽死了。其實在正史中,李儒這時沒死,他還跟著李傕混了一段時間,李傕得勢之後,推舉李儒為侍中,被漢獻帝一口拒絕。對於這個建議遷都的罪魁禍首,漢獻帝都恨死他了。再後來,曹操擊敗李傕,李儒下落不明,三國演義把李儒寫死,應該就是單純的解恨吧,讓家奴綁縛的李儒又再一次提醒我們,在三國的世界裏充滿著背叛,任何人都可以背叛,越親近的人,風險越大。
董卓死了他的屍體還有大用。王允下令把董卓的屍首搬到大街上示眾,讓大夥一起開心開,心,董卓屍體肥胖,看守屍體的士兵也是會玩,在他的肚臍眼中插入燈芯點火,居然還點著了油脂流了一地,等火光熄滅,董卓被燒成了一具空殼。
經過的百姓除了可以看到人油燈籠,還可以手擲其頭,足踩其屍,親自體驗一把蹂躪董卓的快感,董卓肯定想不到自己有生之年會這麽受歡迎。處理完了董卓的屍體,下一步就是處理董卓的遺產。王允命呂布同黃甫嵩,李肅領兵五萬到镅塢抄沒董卓家產,董卓奮鬥幾十年,全部都被充公了。
董卓最忠心的四個手下,李傕、郭汜、張濟、樊稠聽說董卓死了,呂布來抄家,這哪裏惹得起,毫不猶豫的帶領飛熊軍連夜逃奔涼州。至於董卓的家人,他們才懶得管呢。呂布第一個到達镅塢,第一時間找到貂蟬,兌現了他作為英雄的許諾,就算是美人計,作為女人的貂蟬也一定會相當的感動。畢竟這個男人又高大又英俊,還為自己殺了爹,皇甫嵩將董卓搜羅的良家女子全部釋放,烏泱烏泱的,全部都是呂布的幹娘。董卓的親屬,不論老幼,全部處死。老董九十歲的親娘自然也難逃一劫。
王允作為誅殺董卓的頭號功臣,成為了大漢的當家人,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名有名。可以說他有一個不錯的開端,大家都指望著他能帶領漢室走出陰霾,重整朝綱的時候,王允他也開始做妖了。毫不客氣的說,董卓是挖了大漢的根,那麽王允就是在往根上燒了把火。那麽他做了什麽呢?
話說,王允舉行誅殺董卓勝利的大聯歡,百官齊聚,把酒慶賀,正飲宴間,有人來報:董卓暴屍於市,忽有一人伏屍大哭,王允很生氣。董卓伏誅,人人稱賀,何人敢哭呀?哭董卓就是懷念董卓,就是對現在的王允有意見啊,是誰這麽非主流呢?
王允命令武士立刻抓捕,很快人就被帶來了。縱官無不驚駭,因為這個人大家還都挺熟,正是咱們前文提到的名士蔡邕,殘暴的董卓死了,大家都在高興。蔡邕為啥哭呀?還不是董卓當初為了安撫天下讀書人,超規格提拔了蔡邕。蔡邕自己都說,我知道不能哭董卓,但是董卓對我有知遇之恩,一日連升五級,他對我太好了。董卓為了穩固權力,其實提拔了很多人,到頭來記得董卓好處的卻隻有蔡邕一人。蔡邕這個人有良心,但是這做法簡直就是糊塗。
董卓是人人得而誅之的逆賊,你不出力討伐也就算了,現在還在這裏哭。現在是你表達感恩的時候呢,你想說大家殺董卓殺錯了,還是你要惡心大家呢?蔡邕就是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拎不清,你要哭,別在大庭廣眾之下呀,關鍵你還是個朝廷大臣,你這不是在藐視王允的權威嗎?蔡邕就是文人義氣,恃才傲物。這麽多年,就是這麽一個脾氣,事情辦的是惡心,但是你殺他,反而還髒了自己的手。而且蔡邕還真是有才,為了續寫班固的《漢書》,確實收集了不少的史料。百官愛惜蔡邕是人才,也知道他的性格,都出來為他求情。
太傅馬日磾就對王允說:蔡邕曠世逸才,讓他續成漢史,可謂大功一件,況且他名望極高,殺了他輿論影響不好,影響團結,可王允完全不同意。漢武帝不殺司馬遷,導致什麽結果?司馬遷說漢武帝的壞話,現在廣為流傳。如今國運衰微,朝政錯亂,堅決不能讓這種三觀不正的人留在皇帝身邊。王允擔心蔡邕寫史書的時候胡說八道,顛倒是非。
他今天哭董卓,他以後就敢為董卓翻案,咱們以後就成了誅殺忠臣的混蛋了。王允這幾句話一說,馬日磾居然無言以對,隻能偷偷向百官發牢騷。馬日磾認為,蔡邕這個人身上有兩個關鍵標簽,首先他是個好人,代表著國家的道德,是大漢的現在,畢竟像他這樣有良心的人不多了。其次他能寫使,代表著國家的過去,王允的做法就是不要過去,也不要現在,怎麽還能有未來呢?
大家看,對於殺蔡邕這事,王允說的有道理,馬允磾說的也有道理。那麽大家站誰呢?倆人說的都對,蔡邕就算要殺,也不應該現在殺,因為時機不對,董卓都知道拿下權力之後,首先就是收攬人心。王允上任第一天就弄死一個,而且這位還是個著名的網紅。從這一點上來看,王允治國的水平甚至比董卓還差,蔡邕並不是非殺不可,而且人家還認錯了。王允為何非要這麽做呢?
因為王允想通過殺人立威,快速的獨攬大權,他是搞死董卓的主謀,也是主要的執行者。按道理來說,董卓掛了,怎麽著也該王允來掌權了,但是事實不是這樣的。因為朝中還有不少老臣,這些人的名望比王允還要大。王允現在就想一個人獨掌大權,是不可能的。從某種程度上說,王允應該是有這個認識的,既然不能獨掌大權,那究竟應該怎麽辦呢?
第一種方式是聯合大多數有威望的大臣,共同掌權,然後逐步過渡到獨攬大權。第二種方式是現在就打擊不服從的。實現當下獨攬大權的局麵。第一種方式比較穩妥,是政治家的做派。第二種比較激進,是野心家的做派,而王允恰恰選擇了第二種,王允命人將蔡邕在獄中縊死。他顯然沒有預判殺死蔡邕的後果,文人們都痛哭流涕。文人們為什麽哭呢?他們不僅是哭蔡邕,更是為自己哭。剛剛去了一個殘暴的董卓,又來了王允,一路貨色。王允此時立威的做法用力太猛,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這裏不得不說,王允這個人搞計謀還行,治國大事的水平太差,太急功近利,搞不好團結,對自己的認識也不夠清醒。你想立馬獨攬大權,就問問你有什麽,人家董卓至少還有自己獨立的隊伍,你根本就沒有自己可以獨立依靠的力量。你想通過殺人來立威,這不是找死嗎?
原文就有詩歎道:董肯專權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當時諸葛隆中過,安肯輕身是亂臣。大家看,王允雖然殺了董卓。但他也是個亂臣,什麽叫亂臣?就是大好的局麵,經過他一頓微操,整的天下大亂了,文人也就罵王允兩句,得罪也就得罪了。
但是他下麵得罪的人,可是要和他玩命的,那麽他到底得罪了誰?王允又是怎麽坑漢獻帝的?
話說,董卓心裏美滋滋的做著皇帝夢,他進了北掖門,老遠就看到王允領著一幫人,手拿著寶劍,站在殿前,當時就有點慌了。董卓問李肅:王允拿著寶劍是幾個意思,你給我翻譯翻譯,李肅心想:你馬上就要知道了,老子這輩子再也不當翻譯了。李肅不應董卓,推著車繼續前進。
這時,王允大唿:反賊至此,武士何在?此話一出,兩旁衝出百餘人,持戟挺槊就向董卓刺來。董卓身披鎧甲,還是個靈活的胖子,最終隻是被刺傷了手臂。董卓墜車求救:吾而奉先何在?呂布從車後厲聲道:有詔討賊!大家想董卓正在驚恐,聽見呂布這麽說話,他的內心得是何等的絕望。
雖然董卓穿著軟甲,刺身上不行,但是呂布可是武將,直接刺咽喉,董卓當場就掛了,李肅還把董卓的頭割了,呂布左手持戟,右手從懷中取詔,大唿道:奉詔討賊臣董卓,其餘不問,將吏皆乎萬歲,這應該是呂布弑父的巔峰之作了,誰能想到殺幹爹,還能殺出自豪感來呢?問題來了,為什麽非要到了這裏才殺董卓呢?路上也可以動手呀,隻要殺董卓,他的軍兵根本不是問題。
因為殺董卓是一件大事,大事就得有儀式感,費這麽大的事,把董卓騙進長安,就是要舉行一個殺董卓的大儀式。王允準備在受禪台前殺董卓,目的就是讓天下人都看看亂臣賊子應有的下場。另外的目的就是這場殺董活動是由王允組織,大家參與共同完成的,以這樣公開的儀式才可以告訴天下,大家都是有功的。
對於董卓的一生,裴鬆之評價說,董卓執政時間雖短,但是他做的惡,堪比桀紂。如果說替漢的是曹魏,那麽挖漢朝祖墳的就是董卓,咱們這裏就不罵他了。因為罵他的史料實在是太多了。董卓死了。呂布突然想起一個人,李儒,沒有李儒這孫子在背後出餿主意,董卓還沒這麽壞呢?
呂布振臂高唿:助卓為虐者,皆李儒也。誰可擒之?李肅應聲願往:叫這小子給我整兒歌,弄到是差點沒憋死我!就在此時,李儒家奴把李儒綁縛來獻,李允當即命令押赴市曹斬首。在三國演義中,李儒就這麽死了。其實在正史中,李儒這時沒死,他還跟著李傕混了一段時間,李傕得勢之後,推舉李儒為侍中,被漢獻帝一口拒絕。對於這個建議遷都的罪魁禍首,漢獻帝都恨死他了。再後來,曹操擊敗李傕,李儒下落不明,三國演義把李儒寫死,應該就是單純的解恨吧,讓家奴綁縛的李儒又再一次提醒我們,在三國的世界裏充滿著背叛,任何人都可以背叛,越親近的人,風險越大。
董卓死了他的屍體還有大用。王允下令把董卓的屍首搬到大街上示眾,讓大夥一起開心開,心,董卓屍體肥胖,看守屍體的士兵也是會玩,在他的肚臍眼中插入燈芯點火,居然還點著了油脂流了一地,等火光熄滅,董卓被燒成了一具空殼。
經過的百姓除了可以看到人油燈籠,還可以手擲其頭,足踩其屍,親自體驗一把蹂躪董卓的快感,董卓肯定想不到自己有生之年會這麽受歡迎。處理完了董卓的屍體,下一步就是處理董卓的遺產。王允命呂布同黃甫嵩,李肅領兵五萬到镅塢抄沒董卓家產,董卓奮鬥幾十年,全部都被充公了。
董卓最忠心的四個手下,李傕、郭汜、張濟、樊稠聽說董卓死了,呂布來抄家,這哪裏惹得起,毫不猶豫的帶領飛熊軍連夜逃奔涼州。至於董卓的家人,他們才懶得管呢。呂布第一個到達镅塢,第一時間找到貂蟬,兌現了他作為英雄的許諾,就算是美人計,作為女人的貂蟬也一定會相當的感動。畢竟這個男人又高大又英俊,還為自己殺了爹,皇甫嵩將董卓搜羅的良家女子全部釋放,烏泱烏泱的,全部都是呂布的幹娘。董卓的親屬,不論老幼,全部處死。老董九十歲的親娘自然也難逃一劫。
王允作為誅殺董卓的頭號功臣,成為了大漢的當家人,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名有名。可以說他有一個不錯的開端,大家都指望著他能帶領漢室走出陰霾,重整朝綱的時候,王允他也開始做妖了。毫不客氣的說,董卓是挖了大漢的根,那麽王允就是在往根上燒了把火。那麽他做了什麽呢?
話說,王允舉行誅殺董卓勝利的大聯歡,百官齊聚,把酒慶賀,正飲宴間,有人來報:董卓暴屍於市,忽有一人伏屍大哭,王允很生氣。董卓伏誅,人人稱賀,何人敢哭呀?哭董卓就是懷念董卓,就是對現在的王允有意見啊,是誰這麽非主流呢?
王允命令武士立刻抓捕,很快人就被帶來了。縱官無不驚駭,因為這個人大家還都挺熟,正是咱們前文提到的名士蔡邕,殘暴的董卓死了,大家都在高興。蔡邕為啥哭呀?還不是董卓當初為了安撫天下讀書人,超規格提拔了蔡邕。蔡邕自己都說,我知道不能哭董卓,但是董卓對我有知遇之恩,一日連升五級,他對我太好了。董卓為了穩固權力,其實提拔了很多人,到頭來記得董卓好處的卻隻有蔡邕一人。蔡邕這個人有良心,但是這做法簡直就是糊塗。
董卓是人人得而誅之的逆賊,你不出力討伐也就算了,現在還在這裏哭。現在是你表達感恩的時候呢,你想說大家殺董卓殺錯了,還是你要惡心大家呢?蔡邕就是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拎不清,你要哭,別在大庭廣眾之下呀,關鍵你還是個朝廷大臣,你這不是在藐視王允的權威嗎?蔡邕就是文人義氣,恃才傲物。這麽多年,就是這麽一個脾氣,事情辦的是惡心,但是你殺他,反而還髒了自己的手。而且蔡邕還真是有才,為了續寫班固的《漢書》,確實收集了不少的史料。百官愛惜蔡邕是人才,也知道他的性格,都出來為他求情。
太傅馬日磾就對王允說:蔡邕曠世逸才,讓他續成漢史,可謂大功一件,況且他名望極高,殺了他輿論影響不好,影響團結,可王允完全不同意。漢武帝不殺司馬遷,導致什麽結果?司馬遷說漢武帝的壞話,現在廣為流傳。如今國運衰微,朝政錯亂,堅決不能讓這種三觀不正的人留在皇帝身邊。王允擔心蔡邕寫史書的時候胡說八道,顛倒是非。
他今天哭董卓,他以後就敢為董卓翻案,咱們以後就成了誅殺忠臣的混蛋了。王允這幾句話一說,馬日磾居然無言以對,隻能偷偷向百官發牢騷。馬日磾認為,蔡邕這個人身上有兩個關鍵標簽,首先他是個好人,代表著國家的道德,是大漢的現在,畢竟像他這樣有良心的人不多了。其次他能寫使,代表著國家的過去,王允的做法就是不要過去,也不要現在,怎麽還能有未來呢?
大家看,對於殺蔡邕這事,王允說的有道理,馬允磾說的也有道理。那麽大家站誰呢?倆人說的都對,蔡邕就算要殺,也不應該現在殺,因為時機不對,董卓都知道拿下權力之後,首先就是收攬人心。王允上任第一天就弄死一個,而且這位還是個著名的網紅。從這一點上來看,王允治國的水平甚至比董卓還差,蔡邕並不是非殺不可,而且人家還認錯了。王允為何非要這麽做呢?
因為王允想通過殺人立威,快速的獨攬大權,他是搞死董卓的主謀,也是主要的執行者。按道理來說,董卓掛了,怎麽著也該王允來掌權了,但是事實不是這樣的。因為朝中還有不少老臣,這些人的名望比王允還要大。王允現在就想一個人獨掌大權,是不可能的。從某種程度上說,王允應該是有這個認識的,既然不能獨掌大權,那究竟應該怎麽辦呢?
第一種方式是聯合大多數有威望的大臣,共同掌權,然後逐步過渡到獨攬大權。第二種方式是現在就打擊不服從的。實現當下獨攬大權的局麵。第一種方式比較穩妥,是政治家的做派。第二種比較激進,是野心家的做派,而王允恰恰選擇了第二種,王允命人將蔡邕在獄中縊死。他顯然沒有預判殺死蔡邕的後果,文人們都痛哭流涕。文人們為什麽哭呢?他們不僅是哭蔡邕,更是為自己哭。剛剛去了一個殘暴的董卓,又來了王允,一路貨色。王允此時立威的做法用力太猛,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這裏不得不說,王允這個人搞計謀還行,治國大事的水平太差,太急功近利,搞不好團結,對自己的認識也不夠清醒。你想立馬獨攬大權,就問問你有什麽,人家董卓至少還有自己獨立的隊伍,你根本就沒有自己可以獨立依靠的力量。你想通過殺人來立威,這不是找死嗎?
原文就有詩歎道:董肯專權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當時諸葛隆中過,安肯輕身是亂臣。大家看,王允雖然殺了董卓。但他也是個亂臣,什麽叫亂臣?就是大好的局麵,經過他一頓微操,整的天下大亂了,文人也就罵王允兩句,得罪也就得罪了。
但是他下麵得罪的人,可是要和他玩命的,那麽他到底得罪了誰?王允又是怎麽坑漢獻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