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諸侯伐董卓,孫堅打頭陣,關鍵時刻,袁術卻不給糧草。
這個消息立刻在孫堅軍中引起了混亂,然後就被泗水關的細作探的清清楚楚的迴報了華雄,華雄手下的軍事參謀李肅一看,恭喜將軍,賀喜將軍大功告成,孫堅的營中缺糧,軍心必亂,這是天大的好機會。今夜我引一軍從小路下關,偷襲孫堅寨後,將軍攻擊前寨,叫他腹背受敵。孫堅就算是江東猛虎,他也插翅難飛。
當夜月白風清。孫堅完全不知道危險的逼近,半夜時分,華雄發起了衝鋒。孫堅措手不及,慌忙披掛上馬,忙中出錯,怎麽能抵擋得了華雄?讓華雄殺的人馬是四散奔逃。孫堅軍團瞬間瓦解,各自為戰,隻有祖茂跟定孫堅,突圍而走,好不容易殺出一條血路。
但是奇怪的是,孫堅往哪邊跑,華雄的人馬就往哪邊追,這是怎麽迴事呢?祖茂立刻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原來孫堅頭上戴著一頂飛龍烈焰冠。他這帽子上有很多珠寶,晚上在月光下一照這頂帽子通紅,特別醒目,你說你又不是新娘,頭上戴什麽紅頭巾,這不是倒黴催的,祖茂是真的忠心,主動要求和孫堅換了帽子,然後兩人分兩路而行。
華雄果然拿祖茂當了孫堅了,是死追不舍,孫堅趁機從小路逃脫,祖茂跑著跑著,眼看無法逃脫,就決定拚死一搏。他看路邊有一片樹林,在大道口的地方,正好有一棵樹樁,有一人多高,祖茂心生一計,他把這帽子摘下來,就扣著樹樁上了。
然後他一撥馬,藏到樹林後邊去了,他打算要暗算華雄,華雄命人四麵圍定,不敢進前,華雄心裏還納悶。孫堅怎麽站那不走了呢?他吩咐人,亂箭齊發給我射死他,但是詭異的是射了半天,人還在那兒站著。
華雄就派幾個小兵到跟前去查看,幾個小兵小心的摸過來一看,他娘的,感情是個樹樁子,然後華雄就一抖韁繩,剛到近前,說是時那時快,祖茂從樹林裏竄出來了。他揮雙刀欲劈華雄,可是刀還沒等舉起來。華雄大喝一聲,將祖茂一刀砍於馬下,祖茂死的非常壯麗。雖然他戲份不多,但是他有勇有謀還忠心,恭喜他第一個進入了我們的三國最佳陣容候選名單,
咱們不說華雄大獲全勝。單說孫堅逃脫性命,會合了程普、黃蓋、韓當三將。一麵向祖茂致敬,一麵向袁紹報喪。袁紹得知後大驚;不想孫文台竟敗於華雄之手!袁紹壓根不提孫堅為什麽戰敗,連華雄都知道,孫堅沒有糧草,他袁紹難道不知道嗎?他就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畢竟袁術管糧草是他安排的,袁術還是他弟弟,處罰袁術是不可能的,現在打了敗仗,作為盟主袁紹,一定要給大家一個交代。
於是他聚眾諸侯商議,眾人都到,隻有公孫瓚最後到,最後一個來說明什麽呀?說明人家不想來,但是又不得不來,閉著眼睛都知道袁紹這是想找第二個冤大頭。
會議上,袁紹發表了不是我不行,是你們不行的戰略總結報告,一是鮑信之弟不遵將領。二是孫文台沒有本事,現在銳氣大挫,怎麽辦是好呢?所有的諸侯都沉默不語,這裏大家注意,別人不說話沒問題。可是為什麽一向多話的曹操也不說話了,因為曹操早已經把自己的戰略構想和袁紹說的清清楚楚了。
這個從後文第六迴曹操說的一段話就可以看出來。曹操感歎道:我一開始起兵是想替國家消滅叛賊。各位能仰慕大義而來相助,我猶如大病初愈一樣感到高興。本想依靠袁紹帶領河內地區的軍隊,占據孟津和酸棗,各位將軍堅守成皋,抗拒敵人於敖倉,在塞轘轅,太穀修要塞,依其險要地形來抗敵,袁術率領南陽的軍隊,駐守駐丹,析進入武關,用來威震關東地區,全都挖深溝壑,高築城牆,不要與之戰鬥,最好是作為疑兵,來告示現今天下的形勢,順從民意誅殺逆賊,這樣就可以穩定局勢。
可是現在大家卻都遲疑著而不進兵,太讓天下人失望了。我私下為這感到羞恥,曹操應該是早就和袁紹說過這個了,按照曹操的戰略構想應該是兵分三路,大家不要聚在一起,和董卓搞對峙,應該搞合圍。
但是顯然,曹操的分兵戰略,袁紹是不能接受的,分兵就是分權,袁紹這個盟主不就多餘了。袁紹問大家夥意見,大家夥說了,他又不聽,人家幹嘛還要說呢?這不是找不痛快嗎?場麵那麽尷尬。袁紹就得想辦法緩解緩解,放眼望去,隻見公孫瓚背後站著三個人,容貌異常,都在那裏冷笑。
咱們都知道劉備三人的長相,一白一紅一黑,看一眼就忘不了。袁紹就問了公孫太守背後何人,公孫瓚介紹道:此人是我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劉備是也。曹操一聽,這人我熟啊,莫非是破黃巾軍的劉玄德嗎?
咱們前文說了,曹操和劉備在黃甫嵩那差點就見麵了,萬萬沒想到,曹操還知道劉備的名聲。由此可見,曹操這個人做情報工作很有一手,公孫瓚把劉備的功勞出身,細說了一遍,袁紹的騷操作又來了。
首先他給了劉備一把椅子,然後,他說了一句特讓人惡心的話,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這話什麽意思呢?你的功勞不重要,你的身份很重要。這話是說給誰聽的呢?在座的諸位,無論你們有多大的功勞,我都是老大。因為我的門第高,從這裏我們就能看出袁紹和曹操的區別了。
曹操看重能力,誰有本事都可以來跟著我幹。袁紹看重爸爸,你再有本事出身不行,你也是垃圾。隻要爸爸好,哪怕你是個飯桶,袁紹都能給你安排個位置。那麽現在你會選擇誰當老板呢?找老板和找對象是一樣樣的,要想過得好,各方麵都得合得來。
不信大家看三國裏,如果臣子和君主三觀不合,他們早晚得分手。而且隨著三國故事的發展,大家就會很明顯的看到。不同階層的人選擇了不同的主公。簡單說,在北方有門第的跟了袁紹,有能力的跟了曹操,在南方,有門第的跟了劉表,有能力的跟了孫家。
當然這個劃分也不是絕對的。但八九不離十,所以劉備就比較慘了,他最缺的就是人才,因為都被上麵四家給搶的差不多了,留給老劉的基本都靠撿漏,老劉運氣也是好,跟他的每一個都是萬中無一的人才,可惜實在是太少,到後期就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窘況。三國演義中,除了逐鹿天下,其實一直隱藏著一條暗線,就是門閥之間的鬥爭。
最後,為什麽司馬家能夠一統天下?其實不隻是軍事實力的問題。背後的關鍵是,司馬家獲得了天下門閥的支持,曹丕搞的九品中正製對於世家大族來說太有吸引力了,誰不想讓自己的家族長盛不衰呢?在世家大族眼中,皇帝姓什麽不重要,皇帝做什麽才重要?大家可能就要問了,為什麽在漢朝沒有出現門閥,而三國兩晉如此嚴重了,門閥其實就是官僚,漢朝的官僚,一直被外戚和宦官循環壓製。
大家看漢代外戚的出身,遠的衛青是奴隸出身,近的何進是個屠戶,宦官就更不用說了,出身好,誰去當宦官呢?再加上漢代還有軍功封侯的慣例,於是,軍功、外戚和宦官就成了漢代階層流動的三駕馬車。
但是東漢末年,宦官和外戚兩個就地自爆,軍功封侯,因為軍閥割據,遍地都是,完全沒有意義。官僚氏族就成了唯一的受益方。而官僚氏族又通過九品中政製把自己的權利給確定下來。不止皇帝世襲連大臣也世襲了,整個社會,徹底喪失了活力,慢慢的變成了一潭死水,社會的崩潰,不可避免。軍事是政治的延續,三國的問題,不是軍事問題,而是政治、社會、治理三方麵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麽我認為三國演義是個悲劇。
曹孫劉三家都是靠能力起家,最後三家的政權卻都被門閥竊取,最終門閥達成共識,建立了一個曆史上最血腥的大一統的王朝西晉,一場上百年的浩劫就此而始,不怕貧而患不均,比不均更可怕的是,沒有希望了。
咱們書迴正文,下迴就是最精彩的關於斬華雄的故事。
這個消息立刻在孫堅軍中引起了混亂,然後就被泗水關的細作探的清清楚楚的迴報了華雄,華雄手下的軍事參謀李肅一看,恭喜將軍,賀喜將軍大功告成,孫堅的營中缺糧,軍心必亂,這是天大的好機會。今夜我引一軍從小路下關,偷襲孫堅寨後,將軍攻擊前寨,叫他腹背受敵。孫堅就算是江東猛虎,他也插翅難飛。
當夜月白風清。孫堅完全不知道危險的逼近,半夜時分,華雄發起了衝鋒。孫堅措手不及,慌忙披掛上馬,忙中出錯,怎麽能抵擋得了華雄?讓華雄殺的人馬是四散奔逃。孫堅軍團瞬間瓦解,各自為戰,隻有祖茂跟定孫堅,突圍而走,好不容易殺出一條血路。
但是奇怪的是,孫堅往哪邊跑,華雄的人馬就往哪邊追,這是怎麽迴事呢?祖茂立刻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原來孫堅頭上戴著一頂飛龍烈焰冠。他這帽子上有很多珠寶,晚上在月光下一照這頂帽子通紅,特別醒目,你說你又不是新娘,頭上戴什麽紅頭巾,這不是倒黴催的,祖茂是真的忠心,主動要求和孫堅換了帽子,然後兩人分兩路而行。
華雄果然拿祖茂當了孫堅了,是死追不舍,孫堅趁機從小路逃脫,祖茂跑著跑著,眼看無法逃脫,就決定拚死一搏。他看路邊有一片樹林,在大道口的地方,正好有一棵樹樁,有一人多高,祖茂心生一計,他把這帽子摘下來,就扣著樹樁上了。
然後他一撥馬,藏到樹林後邊去了,他打算要暗算華雄,華雄命人四麵圍定,不敢進前,華雄心裏還納悶。孫堅怎麽站那不走了呢?他吩咐人,亂箭齊發給我射死他,但是詭異的是射了半天,人還在那兒站著。
華雄就派幾個小兵到跟前去查看,幾個小兵小心的摸過來一看,他娘的,感情是個樹樁子,然後華雄就一抖韁繩,剛到近前,說是時那時快,祖茂從樹林裏竄出來了。他揮雙刀欲劈華雄,可是刀還沒等舉起來。華雄大喝一聲,將祖茂一刀砍於馬下,祖茂死的非常壯麗。雖然他戲份不多,但是他有勇有謀還忠心,恭喜他第一個進入了我們的三國最佳陣容候選名單,
咱們不說華雄大獲全勝。單說孫堅逃脫性命,會合了程普、黃蓋、韓當三將。一麵向祖茂致敬,一麵向袁紹報喪。袁紹得知後大驚;不想孫文台竟敗於華雄之手!袁紹壓根不提孫堅為什麽戰敗,連華雄都知道,孫堅沒有糧草,他袁紹難道不知道嗎?他就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畢竟袁術管糧草是他安排的,袁術還是他弟弟,處罰袁術是不可能的,現在打了敗仗,作為盟主袁紹,一定要給大家一個交代。
於是他聚眾諸侯商議,眾人都到,隻有公孫瓚最後到,最後一個來說明什麽呀?說明人家不想來,但是又不得不來,閉著眼睛都知道袁紹這是想找第二個冤大頭。
會議上,袁紹發表了不是我不行,是你們不行的戰略總結報告,一是鮑信之弟不遵將領。二是孫文台沒有本事,現在銳氣大挫,怎麽辦是好呢?所有的諸侯都沉默不語,這裏大家注意,別人不說話沒問題。可是為什麽一向多話的曹操也不說話了,因為曹操早已經把自己的戰略構想和袁紹說的清清楚楚了。
這個從後文第六迴曹操說的一段話就可以看出來。曹操感歎道:我一開始起兵是想替國家消滅叛賊。各位能仰慕大義而來相助,我猶如大病初愈一樣感到高興。本想依靠袁紹帶領河內地區的軍隊,占據孟津和酸棗,各位將軍堅守成皋,抗拒敵人於敖倉,在塞轘轅,太穀修要塞,依其險要地形來抗敵,袁術率領南陽的軍隊,駐守駐丹,析進入武關,用來威震關東地區,全都挖深溝壑,高築城牆,不要與之戰鬥,最好是作為疑兵,來告示現今天下的形勢,順從民意誅殺逆賊,這樣就可以穩定局勢。
可是現在大家卻都遲疑著而不進兵,太讓天下人失望了。我私下為這感到羞恥,曹操應該是早就和袁紹說過這個了,按照曹操的戰略構想應該是兵分三路,大家不要聚在一起,和董卓搞對峙,應該搞合圍。
但是顯然,曹操的分兵戰略,袁紹是不能接受的,分兵就是分權,袁紹這個盟主不就多餘了。袁紹問大家夥意見,大家夥說了,他又不聽,人家幹嘛還要說呢?這不是找不痛快嗎?場麵那麽尷尬。袁紹就得想辦法緩解緩解,放眼望去,隻見公孫瓚背後站著三個人,容貌異常,都在那裏冷笑。
咱們都知道劉備三人的長相,一白一紅一黑,看一眼就忘不了。袁紹就問了公孫太守背後何人,公孫瓚介紹道:此人是我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劉備是也。曹操一聽,這人我熟啊,莫非是破黃巾軍的劉玄德嗎?
咱們前文說了,曹操和劉備在黃甫嵩那差點就見麵了,萬萬沒想到,曹操還知道劉備的名聲。由此可見,曹操這個人做情報工作很有一手,公孫瓚把劉備的功勞出身,細說了一遍,袁紹的騷操作又來了。
首先他給了劉備一把椅子,然後,他說了一句特讓人惡心的話,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這話什麽意思呢?你的功勞不重要,你的身份很重要。這話是說給誰聽的呢?在座的諸位,無論你們有多大的功勞,我都是老大。因為我的門第高,從這裏我們就能看出袁紹和曹操的區別了。
曹操看重能力,誰有本事都可以來跟著我幹。袁紹看重爸爸,你再有本事出身不行,你也是垃圾。隻要爸爸好,哪怕你是個飯桶,袁紹都能給你安排個位置。那麽現在你會選擇誰當老板呢?找老板和找對象是一樣樣的,要想過得好,各方麵都得合得來。
不信大家看三國裏,如果臣子和君主三觀不合,他們早晚得分手。而且隨著三國故事的發展,大家就會很明顯的看到。不同階層的人選擇了不同的主公。簡單說,在北方有門第的跟了袁紹,有能力的跟了曹操,在南方,有門第的跟了劉表,有能力的跟了孫家。
當然這個劃分也不是絕對的。但八九不離十,所以劉備就比較慘了,他最缺的就是人才,因為都被上麵四家給搶的差不多了,留給老劉的基本都靠撿漏,老劉運氣也是好,跟他的每一個都是萬中無一的人才,可惜實在是太少,到後期就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窘況。三國演義中,除了逐鹿天下,其實一直隱藏著一條暗線,就是門閥之間的鬥爭。
最後,為什麽司馬家能夠一統天下?其實不隻是軍事實力的問題。背後的關鍵是,司馬家獲得了天下門閥的支持,曹丕搞的九品中正製對於世家大族來說太有吸引力了,誰不想讓自己的家族長盛不衰呢?在世家大族眼中,皇帝姓什麽不重要,皇帝做什麽才重要?大家可能就要問了,為什麽在漢朝沒有出現門閥,而三國兩晉如此嚴重了,門閥其實就是官僚,漢朝的官僚,一直被外戚和宦官循環壓製。
大家看漢代外戚的出身,遠的衛青是奴隸出身,近的何進是個屠戶,宦官就更不用說了,出身好,誰去當宦官呢?再加上漢代還有軍功封侯的慣例,於是,軍功、外戚和宦官就成了漢代階層流動的三駕馬車。
但是東漢末年,宦官和外戚兩個就地自爆,軍功封侯,因為軍閥割據,遍地都是,完全沒有意義。官僚氏族就成了唯一的受益方。而官僚氏族又通過九品中政製把自己的權利給確定下來。不止皇帝世襲連大臣也世襲了,整個社會,徹底喪失了活力,慢慢的變成了一潭死水,社會的崩潰,不可避免。軍事是政治的延續,三國的問題,不是軍事問題,而是政治、社會、治理三方麵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麽我認為三國演義是個悲劇。
曹孫劉三家都是靠能力起家,最後三家的政權卻都被門閥竊取,最終門閥達成共識,建立了一個曆史上最血腥的大一統的王朝西晉,一場上百年的浩劫就此而始,不怕貧而患不均,比不均更可怕的是,沒有希望了。
咱們書迴正文,下迴就是最精彩的關於斬華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