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號召來了十八鎮諸侯,為什麽袁紹卻做了盟主,他的真正目的是什麽?現在,劉關張火龍果三兄弟也已經跟著公孫瓚來了,演員到齊,好戲正式開演。


    曹操宰牛殺馬,大會諸侯,商議進兵之策,正所謂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這麽多人得選出一個頭頭來呀?那麽誰才適合當盟主呢?


    在眾諸侯中,最有聲望的人莫過於出身四世三公的袁氏了。所以盟主隻能從袁紹和袁術兩兄弟之間挑一人擔任,論出身同樣是袁家,袁術是根紅苗正的嫡出。袁紹是個小婢女養的,論官位,袁術是後將軍,大於袁紹的渤海太守,論地盤,這時候的袁紹可不是後來的袁紹,還沒有崛起,當時的袁術占據南陽和汝南兩個當時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郡,兵多將廣,糧食充沛,差距這麽明顯,同樣是四世三公的大家族背景下,為何更占優勢的袁術沒能得到諸侯的青睞,成為盟主呢?


    首先,袁庶問題,袁紹和袁術都是袁逢的兒子,袁逢正妻生了袁術,側妻生了袁紹,雖說袁紹是庶長子,袁術是嫡子,在袁逢這一支地位不如袁術,但是袁逢的哥哥叫袁成,名滿天下,因為早死無子。袁逢為了不浪費哥哥的政治遺產,就把袁紹過繼給了袁成,過繼後的袁紹也是嫡子了,兩人的地位是完全平等。


    在整個袁氏家族內部來說,袁紹是當仁不讓的哥哥,有袁紹在,沒有道理會讓袁術這個弟弟來出任盟主,加上袁紹在黨錮時期就開始注重揚名,結交天下名士,袁紹剿除十常侍宦官,也給他帶來了巨大的聲望。而且董卓以鐵腕控製朝綱之時,袁紹則是先以強硬姿態對待董卓之後,然後才逃離洛陽。袁術則是選擇逃離的,這樣一對比。顯然作為哥哥的袁紹,他的擔當和魄力都比袁紹強多了。


    最最關鍵的是,袁紹得到了曹操的力捧。曹操是諸侯中的新興者,刺董使他名聲大噪,他的發言是很有分量的。在選盟主時,曹操第一個發言說;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


    其實這段話用在袁術身上也是可行的。但曹操卻用在袁紹身上,畢竟二人是發小,從感情上來說,曹操肯定更偏向選兒時的好友袁紹,大家肯定會奇怪,為什麽曹操自己不能做盟主呢?歸根到底就是四個字。門第血統。


    主要是袁家的人脈廣,參加討董聯盟的諸侯,很多都是看老袁家的麵子,明人之後就可以當盟主,大家覺得合理嗎?不應該以能力論之嗎?


    因為最有能力的曹操認為,人脈也是能力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比如你賺個十萬,隻要有體力,肯流汗就可以了。但你要賺一百萬,就需要有那麽一點小才華,可能需要你會畫個圖紙什麽的,你要想掙一千萬,就一定要有人給你拉項目,十八路諸侯坐在一起,心裏跟明鏡似的。大家拚的就是爹,袁紹再三推辭,大家都說非本初不可,你就別裝了,怪累人的。


    選出盟主之後的第二件大事就是祭天,袁紹整衣佩劍,慨然而上,焚香再拜,宣讀盟約,當然,在正史上諸侯反董,大家夥都是各自為戰,根本就沒有像《三國演義》一樣聚在一起。


    真正祭天讀誓詞的人是來自廣陵的功曹,叫藏洪。如果不去翻看《三國誌》這些史實,誰會知道藏洪呢?一個小人物好不容易登上曆史舞台,還被小說把功勞讓給了袁紹,盟約是什麽?就是誓詞,是要兌現的。


    十八路諸侯發誓說要致臣節,無二誌,如果做不到會怎樣呢?斷子絕孫。巧的是三國演義就是一本特別喜歡應誓的小說。這十八路諸侯一個個都得為今日的誓詞付出代價,咱們拭目以待。


    諸侯們聽完袁紹的誓詞,大家感動的都哭了,說明大家此時內心還是很受觸動的,渾身上下都是使命感。祭祀結束,袁紹升帳而坐,各路諸侯依爵位年齡分列坐定,開始吃席,行酒數巡。曹操道:今日祭立盟主,各聽調遣,同扶國家,勿以強弱計較。


    曹操的意思很明白,大家要聽指揮,不要以為自己人多就了不起。曹操這話是向著袁紹的,希望大家團結,然後袁紹也發言了:紹雖不才,既承公等推為盟主,有功必賞,有罪必犯,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遵守,勿得違犯。


    曹操一心為國家支持袁紹,可袁紹就是一個攪屎棍,讓他做盟主,就是攪屎棍插進了糞坑,那才真是如魚得水,騷操作層出不窮,目不暇接,曹操看的都自閉了。


    袁紹作為總司令,他宣布了兩條指令。第一,袁術總督糧草,應付諸營,勿使有缺。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袁紹讓自己的弟弟控製各路諸侯的命脈,誰不聽話,我就斷誰的糧,這一招不可謂不高。第二,更須一人為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誰合適呢?長沙太守孫堅主動報名,袁紹點頭同意。第三,大家各據險要,以為接應,大家一起討董。袁紹控製了糧草,讓大家夥原地不動,讓孫堅為先鋒探路,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呢?


    一句話總結,剿匪的膽子,咱們沒有,但是借剿匪之名斂財的膽子,我們有,而且很大,他自己對打董卓是沒有信心的,他要的是在打董卓的過程中獲取更大的私利。那麽他想如何獲利呢?這裏咱們先挖個坑。


    袁紹讓孫堅出馬,這就引起了濟北鮑信的不滿。他其實對袁紹早就有意見了。當年鮑信就去找過袁紹商量,要不要把董卓幹掉啊?袁紹說,從長計議,從那之後,他就覺得袁紹這個人不行,這次鮑信就準備拆他的台,搶這個頭功,暗地派遣弟弟鮑忠帶馬步軍三千。抄小路到泗水關下搦戰。再說泗水關早就得到了盟軍進攻的消息。守關將士差流星馬往洛陽丞相府告急,董卓現在幹啥呢?


    每日飲宴,他走上人生巔峰,也不知道自己該幹點啥,就剩下兩個字享受,古時候有啥好玩的呀。後宮三千,體力不支,隻有喝酒,樂此不疲。


    李儒接到告急文書,稟告董卓,董卓立刻召開緊急軍事會議。這時候呂布挺身而出:父親勿慮,關外諸侯,我呂布視之如草芥,願提虎狼之師,盡斬其首,懸於都門。


    有本事的人,就是那麽自信。董卓大喜:我有奉先,高枕無憂矣!話還沒說完,呂布背後一人高聲道:殺雞焉用牛刀?不勞溫侯親往,我斬眾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這位是誰呢?說自己是殺雞的刀,他就是人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的關西人華雄。董卓立刻封華雄為驍騎校尉,帶領馬步軍五萬前來支援。


    討董的第一戰正式開打,華雄對戰鮑忠,華雄一出場就是高光時刻。鮑忠一看,華雄太猛了,自己就要跑,一下被華雄手起刀落,斬於馬下。鮑忠這屬於典型的送人頭,連一招都沒出,就葬送了三千人馬。那麽為什麽他這麽衰呢?


    因為正史上就沒這個人,他是虛構的,為什麽要虛構這個人物呢?他叫什麽?叫鮑忠,鮑忠乃報忠也,就是映射,十八路諸侯的忠不堪一擊,當然也突出了華雄之強,為關二爺的出場做渲染,鮑忠被殺。然後孫堅來到關前叫陣,隻見他身披爛銀鎧,頭過紅巾,橫骨錠刀,騎花鬃馬,後跟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四大猛將,真是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在十八路諸侯中,孫堅的實際實力是很強的,這也引起了袁術的忌憚。這是後話,孫堅關前叫罵,那怎麽能忍?華雄就派副將胡軫引兵五千出關迎戰,程普飛馬挺矛,鬥不數合,刺中胡軫咽喉,死於馬下。


    孫堅大勝,殺到關前,關上落石如雨。孫堅隻好退迴梁東屯住,隨後讓人到袁紹處報捷,同時找袁術催糧,袁術一聽要糧,他就皺起眉頭了,這哪有糧呀,幹嘛找我要糧呀?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袁術為什麽不給呢?


    因為有人提醒袁術,孫堅乃江東猛虎,若打破洛陽,殺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不與糧,彼軍必散。顯然,袁術把孫堅看成自己未來的敵人了,不如借董卓的手消滅掉,要不說袁家兄弟不行呢?格局比針眼還小,袁紹讓孫堅打頭陣,袁術不給糧食,那不就是讓孫堅去死呢。


    那麽,孫堅如何應對這場危機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細品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歡讀書的阿興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歡讀書的阿興哥並收藏細品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