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我,傷透了陳宮寶寶的心。他認為自己眼瞎,看錯了曹操,怎麽辦呢?那就幹脆把曹操殺了,兩人月明中,敲開客店門投宿,喂飽了馬,曹操先睡了,然後陳宮便欲拔劍來殺曹操。
但是他忽轉念又一想,我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不若棄而他往。轉念之後,陳宮就插劍上馬,不等天明,投東郡去了,陳宮要殺曹操,就是一場獨角戲,曹操根本不知道陳宮要殺他這事,而且大家看,陳宮這想法是不是有點前後矛盾了?
他為什麽要殺曹操?因為他認為曹操是個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為後患。現在他為什麽又不殺曹操呢?因為自己殺之不義,後患是國家的,不義是自己的。
也就是說,他把自己的德行放在了國家之上。就和他批評曹操殺呂伯奢一樣,他把自己的名聲,放在了主公曹操的安全之上。說到底,陳宮這個人就是拎不清,陳宮心說殺之不義,
更像是他的借口。他一個文人要殺曹操,說不定一下不成功,還有被曹操反殺的可能。那麽說到底陳宮,為什麽要離開曹操呢?
那還得迴到開頭,陳宮為什麽要跟著曹操呢?不就是希望能夠在創業公司獲取更多的股份和話語權了。但是他合作的初級階段,陳宮就暴露出一個問題,他的智謀不如曹操,果斷不如曹操,他顯得很多餘,處處都比曹操慢一拍,陳宮在曹操麵前顯得智商不足。大家想,一個謀士顯得很笨的時候,那他的價值何在呢?陳宮對於曹操顯得就沒有那麽重要,必要的時候就會被拋棄。
那大家肯定會說,曹操不是這樣的人,但是現在的問題是,不是曹操是不是這樣的人?
關鍵是陳宮認為曹操是,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在他眼裏,曹操就是個心狠手辣的人,根本不會去考慮人情。也就是說,陳宮知道,如果自己幹不好,曹操一定會先幹了他。如果你感覺到自己注定會被辭退,你還會加入這家公司嗎?
良辰擇目而棲,能夠看清誰是未來的英雄人物,擇主而事,是一個很大的本事。曹操能看出來,但是陳宮顯然是看不出的。而且陳宮在呂伯奢這事上犯了更嚴重的錯誤,不為老板解決問題,還質疑老板,根本沒有把老板的人身安危放在心上。這樣的小弟,你要嗎?
陳宮嘴裏很看重忠義,其實他根本不講這個,他這個人可以說,就是能力不足,野心很大,他死心塌地的跟著呂布。核心原因是呂布的腦子不如他,而且手下缺少謀士,他跟呂布施展的空間更大,發揮的價值更大。總之這個人遠沒有看起來的那麽好,後文等他再次出場的時候,再好好分析。
話說曹操醒後,不見陳宮,心內尋思著:此人見我說了這兩句,疑我不仁,棄我而去,吾當急行,不可久留,曹操也認為自己說的那兩句話有點過分了,傷了陳宮的心。曹操殺呂伯奢這一段,羅貫中估計是想要證明曹操不仁,但是又留下了很多邏輯漏洞,無外乎兩個可能。一是作者寫的時候考慮不周,二就是作者內心糾結。
他認為曹操殺人是對的,但是這種行為確實是不義。站在高位的人,我們是不能用普通人的眼光去審視他們的,正當的不一定是正義的,正確的也不一定是合理的。就比如朱元璋後期殺那麽多功臣,是不正義不合理的。但是為了大明的皇權能更順利交接,大明江山能少起動蕩,你能說他做的不對嗎?這也正是曹操的一生,在對和不對的黑白地帶,在能臣和奸雄之中左右搖擺,扯遠了。我們接著講迴正文。
曹操連夜趕到陳留,尋見父親曹嵩,講述了自己的精彩人生。接著曹操就給自己的父親進行洗腦了。爹,你想一夜暴富嗎?你想走上人生巔峰嗎?你想下半輩子大富大貴嗎?跟我走吧,提著腦袋把歌唱,要想翻身就把反來造,曹嵩就說了:兒子造反得有錢,錢從哪來呀?曹操看著曹嵩:你出呀,兒子創業你不支持嗎?那麽問題來了,曹嵩有錢嗎?那肯定是必須有呀。
曹嵩是大宦官曹騰的養子,漢桓帝時期就已經是費亭侯了。漢靈帝即位後又被提拔為大鴻臚、大司農,掌管國家禮儀外交和財政事務,相當於外交部長和財政部長,曹嵩位列九卿,為高權重,可是如此順風順水的曹嵩並不滿足,又花巨資賄賂太監,躋身為太尉,相當於國防部長。
從此,位列三公,地位僅次於百官之首的司徒,可人生有起就有落。後來黃巾叛亂,曹嵩因平叛不力,被罷免,還別說被罷免。對曹嵩來說,還真是好事,躲過了多少洛陽的血雨腥風。對於曹操想要賣家創業之事,曹嵩的態度很有意思。曹嵩說道:資少恐不成事,此間有孝廉衛宏;疏財仗義;其家巨富;落得相助;事可圖矣。他沒說給也沒說不給,而是讓兒子去找衛宏。
換句話說,老頭子留了一手,如果曹操能搞定衛弘,這筆錢他就不用出了。如果曹操連衛弘都搞不定,他就更不用出了。總之,曹嵩既考驗了兒子,又分散了風險。官場老油條真不是浪得虛名。
於是,曹操置辦酒席,拜請衛宏到家,暢談自己的創業理想。曹操道:今漢室無主,董卓專權,欺君害民,天下切齒,我欲力扶社稷,恨力不足,功乃忠義之士,敢求相助!衛宏一拍大腿,我有此心久矣,就恨沒有遇到英雄呢,既孟德有大誌,願將家資相助。衛宏為什麽願意資助曹操呢?
因為他也是一個有理想的青年。在《三國誌》裏,衛宏的原型叫衛茲,衛茲傾家蕩產資助曹操,一共招募了五千士兵,絕對是曹操創業的天使投資人。但是這兄弟實在是倒黴,跟隨曹操討伐董卓,不久就在滎陽作戰身亡。你說他要是不上戰場,當個文臣,沒準能跟著曹操混個尚書幹幹。
衛宏的故事告訴我們,創業能出錢,絕不能出名呀。在得到衛弘的資助下,曹操立刻開始行動。第一步,發矯詔,馳報各道。曹操來自京城,還被董卓通緝。他說有皇帝的招書,其實可信度還是很高的。那個年頭又沒有電視,互聯網,董卓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而且真不真不重要,有人信才重要。那麽誰信呢?咱們先挖個坑。第二步,召集義兵,豎起白旗,上有“忠義”二字,這裏又告訴我們,要想幹大事,正麵的形象有多重要。曹操通過刺殺董卓,獲得了巨大的政治聲望,就這麽一號召,很多的忠義之士,都投入了曹操的懷抱。而且個個都是一頂一的人才,這些人都是曆史上真實的人物。
這裏三國演義沒有虛構,我們來看都有哪些大家熟悉。第一位,姓樂名進,字文謙,是陽平衛國人,即現在的河南省清豐縣人氏,此人容貌短小,跟《水滸傳》裏的矮腳虎一樣五短身材,但是樂進人小膽大,是不可多得的勇士。第二位,姓李名典,字曼成,山陽巨鹿人,是現在的山東巨野縣人氏,李典家族在當地是名門望族,有不少兵馬,屬於帶資進組,曹操讓這二位做了賬前吏。別看這個官小,但距離曹操近,第三位,夏侯惇和夏侯淵兄弟倆,沛國譙人,今安徽亳州人氏,他們是夏侯嬰之後,夏侯嬰可是漢朝的開國功臣,夏侯惇也是一猛人,自小學習槍棒。十四歲時,從師學武,有人辱罵他師傅,他就把人給殺了。逃亡外方,聽聞曹操起兵,就與族弟夏侯淵各引壯士千人前來相會。夏侯惇、夏侯淵兄弟也屬於典型的帶資進組,而且他們還和曹家頗有淵源。
在《三國演義》中的設定是,曹操的老爹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後來過繼給曹家,但是在史學界並不認可,有機會我們再單開一講。夏侯兄弟來了不久,又來了一對曹氏兄弟,曹仁和曹洪,曹仁、曹洪二人功馬熟賢,武藝精通,也各引兵千餘前來相助。正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有錢大家賺,曹氏家族自然要鼎力支持了,衛弘散盡家財,置辦衣甲旗幡,把所有家產全部壓在曹操身上了。
短短時間,曹操就組建了一支規模上萬的隊伍。於村中調練軍馬,四方送糧食者,不計其數。
咱們迴憶一下劉備兄弟,桃園三結義,張飛引家蕩產搞了五百人,連馬都沒有。你看曹操要人有人,要錢有錢,這個起點,劉備是不能比呀。
再說曹操的詔書發了出去,又會引發怎樣的風暴呢?誰會第一個響應曹操呢?
但是他忽轉念又一想,我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不若棄而他往。轉念之後,陳宮就插劍上馬,不等天明,投東郡去了,陳宮要殺曹操,就是一場獨角戲,曹操根本不知道陳宮要殺他這事,而且大家看,陳宮這想法是不是有點前後矛盾了?
他為什麽要殺曹操?因為他認為曹操是個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為後患。現在他為什麽又不殺曹操呢?因為自己殺之不義,後患是國家的,不義是自己的。
也就是說,他把自己的德行放在了國家之上。就和他批評曹操殺呂伯奢一樣,他把自己的名聲,放在了主公曹操的安全之上。說到底,陳宮這個人就是拎不清,陳宮心說殺之不義,
更像是他的借口。他一個文人要殺曹操,說不定一下不成功,還有被曹操反殺的可能。那麽說到底陳宮,為什麽要離開曹操呢?
那還得迴到開頭,陳宮為什麽要跟著曹操呢?不就是希望能夠在創業公司獲取更多的股份和話語權了。但是他合作的初級階段,陳宮就暴露出一個問題,他的智謀不如曹操,果斷不如曹操,他顯得很多餘,處處都比曹操慢一拍,陳宮在曹操麵前顯得智商不足。大家想,一個謀士顯得很笨的時候,那他的價值何在呢?陳宮對於曹操顯得就沒有那麽重要,必要的時候就會被拋棄。
那大家肯定會說,曹操不是這樣的人,但是現在的問題是,不是曹操是不是這樣的人?
關鍵是陳宮認為曹操是,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在他眼裏,曹操就是個心狠手辣的人,根本不會去考慮人情。也就是說,陳宮知道,如果自己幹不好,曹操一定會先幹了他。如果你感覺到自己注定會被辭退,你還會加入這家公司嗎?
良辰擇目而棲,能夠看清誰是未來的英雄人物,擇主而事,是一個很大的本事。曹操能看出來,但是陳宮顯然是看不出的。而且陳宮在呂伯奢這事上犯了更嚴重的錯誤,不為老板解決問題,還質疑老板,根本沒有把老板的人身安危放在心上。這樣的小弟,你要嗎?
陳宮嘴裏很看重忠義,其實他根本不講這個,他這個人可以說,就是能力不足,野心很大,他死心塌地的跟著呂布。核心原因是呂布的腦子不如他,而且手下缺少謀士,他跟呂布施展的空間更大,發揮的價值更大。總之這個人遠沒有看起來的那麽好,後文等他再次出場的時候,再好好分析。
話說曹操醒後,不見陳宮,心內尋思著:此人見我說了這兩句,疑我不仁,棄我而去,吾當急行,不可久留,曹操也認為自己說的那兩句話有點過分了,傷了陳宮的心。曹操殺呂伯奢這一段,羅貫中估計是想要證明曹操不仁,但是又留下了很多邏輯漏洞,無外乎兩個可能。一是作者寫的時候考慮不周,二就是作者內心糾結。
他認為曹操殺人是對的,但是這種行為確實是不義。站在高位的人,我們是不能用普通人的眼光去審視他們的,正當的不一定是正義的,正確的也不一定是合理的。就比如朱元璋後期殺那麽多功臣,是不正義不合理的。但是為了大明的皇權能更順利交接,大明江山能少起動蕩,你能說他做的不對嗎?這也正是曹操的一生,在對和不對的黑白地帶,在能臣和奸雄之中左右搖擺,扯遠了。我們接著講迴正文。
曹操連夜趕到陳留,尋見父親曹嵩,講述了自己的精彩人生。接著曹操就給自己的父親進行洗腦了。爹,你想一夜暴富嗎?你想走上人生巔峰嗎?你想下半輩子大富大貴嗎?跟我走吧,提著腦袋把歌唱,要想翻身就把反來造,曹嵩就說了:兒子造反得有錢,錢從哪來呀?曹操看著曹嵩:你出呀,兒子創業你不支持嗎?那麽問題來了,曹嵩有錢嗎?那肯定是必須有呀。
曹嵩是大宦官曹騰的養子,漢桓帝時期就已經是費亭侯了。漢靈帝即位後又被提拔為大鴻臚、大司農,掌管國家禮儀外交和財政事務,相當於外交部長和財政部長,曹嵩位列九卿,為高權重,可是如此順風順水的曹嵩並不滿足,又花巨資賄賂太監,躋身為太尉,相當於國防部長。
從此,位列三公,地位僅次於百官之首的司徒,可人生有起就有落。後來黃巾叛亂,曹嵩因平叛不力,被罷免,還別說被罷免。對曹嵩來說,還真是好事,躲過了多少洛陽的血雨腥風。對於曹操想要賣家創業之事,曹嵩的態度很有意思。曹嵩說道:資少恐不成事,此間有孝廉衛宏;疏財仗義;其家巨富;落得相助;事可圖矣。他沒說給也沒說不給,而是讓兒子去找衛宏。
換句話說,老頭子留了一手,如果曹操能搞定衛弘,這筆錢他就不用出了。如果曹操連衛弘都搞不定,他就更不用出了。總之,曹嵩既考驗了兒子,又分散了風險。官場老油條真不是浪得虛名。
於是,曹操置辦酒席,拜請衛宏到家,暢談自己的創業理想。曹操道:今漢室無主,董卓專權,欺君害民,天下切齒,我欲力扶社稷,恨力不足,功乃忠義之士,敢求相助!衛宏一拍大腿,我有此心久矣,就恨沒有遇到英雄呢,既孟德有大誌,願將家資相助。衛宏為什麽願意資助曹操呢?
因為他也是一個有理想的青年。在《三國誌》裏,衛宏的原型叫衛茲,衛茲傾家蕩產資助曹操,一共招募了五千士兵,絕對是曹操創業的天使投資人。但是這兄弟實在是倒黴,跟隨曹操討伐董卓,不久就在滎陽作戰身亡。你說他要是不上戰場,當個文臣,沒準能跟著曹操混個尚書幹幹。
衛宏的故事告訴我們,創業能出錢,絕不能出名呀。在得到衛弘的資助下,曹操立刻開始行動。第一步,發矯詔,馳報各道。曹操來自京城,還被董卓通緝。他說有皇帝的招書,其實可信度還是很高的。那個年頭又沒有電視,互聯網,董卓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而且真不真不重要,有人信才重要。那麽誰信呢?咱們先挖個坑。第二步,召集義兵,豎起白旗,上有“忠義”二字,這裏又告訴我們,要想幹大事,正麵的形象有多重要。曹操通過刺殺董卓,獲得了巨大的政治聲望,就這麽一號召,很多的忠義之士,都投入了曹操的懷抱。而且個個都是一頂一的人才,這些人都是曆史上真實的人物。
這裏三國演義沒有虛構,我們來看都有哪些大家熟悉。第一位,姓樂名進,字文謙,是陽平衛國人,即現在的河南省清豐縣人氏,此人容貌短小,跟《水滸傳》裏的矮腳虎一樣五短身材,但是樂進人小膽大,是不可多得的勇士。第二位,姓李名典,字曼成,山陽巨鹿人,是現在的山東巨野縣人氏,李典家族在當地是名門望族,有不少兵馬,屬於帶資進組,曹操讓這二位做了賬前吏。別看這個官小,但距離曹操近,第三位,夏侯惇和夏侯淵兄弟倆,沛國譙人,今安徽亳州人氏,他們是夏侯嬰之後,夏侯嬰可是漢朝的開國功臣,夏侯惇也是一猛人,自小學習槍棒。十四歲時,從師學武,有人辱罵他師傅,他就把人給殺了。逃亡外方,聽聞曹操起兵,就與族弟夏侯淵各引壯士千人前來相會。夏侯惇、夏侯淵兄弟也屬於典型的帶資進組,而且他們還和曹家頗有淵源。
在《三國演義》中的設定是,曹操的老爹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後來過繼給曹家,但是在史學界並不認可,有機會我們再單開一講。夏侯兄弟來了不久,又來了一對曹氏兄弟,曹仁和曹洪,曹仁、曹洪二人功馬熟賢,武藝精通,也各引兵千餘前來相助。正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有錢大家賺,曹氏家族自然要鼎力支持了,衛弘散盡家財,置辦衣甲旗幡,把所有家產全部壓在曹操身上了。
短短時間,曹操就組建了一支規模上萬的隊伍。於村中調練軍馬,四方送糧食者,不計其數。
咱們迴憶一下劉備兄弟,桃園三結義,張飛引家蕩產搞了五百人,連馬都沒有。你看曹操要人有人,要錢有錢,這個起點,劉備是不能比呀。
再說曹操的詔書發了出去,又會引發怎樣的風暴呢?誰會第一個響應曹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