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到底為什麽要背棄丁原,甚至殺了丁原?表麵看是比較赤裸的利益驅動,但背後恐怕沒有那麽簡單。
話說李肅帶著重禮策反呂布加盟董卓的陣營,並沒有要求呂布殺丁原,但是呂布卻提出殺丁原,作為對董卓的覲見之禮。顯然,呂布要殺董卓應該不是臨時起意,那麽他為什麽想殺丁原呢?
要迴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弄清丁原和呂布的淵源。關於呂布的出身,三國演義中沒有寫,《三國誌呂布傳》和《後漢書呂布傳》中寫的比較簡單,隻寫了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呂布的父母兄弟全都沒有介紹,類似沒有來曆的就是關羽了,所以呂布應該出身底層。
史料上介紹呂布以驍武著稱,應該是在黃巾之亂的時候。呂布投奔了並州刺史丁原,丁原應該也是看了呂布驍勇,所以認了呂布當義子。結合他的同鄉李肅對呂布的評價,勇而無謀,見利忘義,說明呂布這個人人格上是有缺陷的,這種缺陷就像一枚裂開縫的蛋,終究會散發出一些異味的。而有武勇的丁原,雖出身寒微,是個大老粗,但是丁原人品極為端正,一生為國效力,不避艱難。
不然大家琢磨呀,漢靈帝死的時候,他就被何進調入洛陽,有槍又有人,但是他卻從頭到尾沒有參與朝廷的內訌,直到董卓要廢帝才站出來說話。丁原人品端正,自然就得教育自己的這個幹兒子好好做人了。但問題是呂布這個人不信這些,雖然叫你一聲爹,那也是幹的,本質我們還是老板和員工的關係,理想都是瞎扯,你得給我待遇啊。
顯然在這一方麵。丁原給的很不夠,何止是不夠,可以說根本就沒有。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交代呂布到底是什麽官職。史書上記載,丁原隻給了呂布一個文官主簿的職位。三國演義中,呂布的出場是站在丁原的身後,呂布雖然是丁原的義子,實際就是丁原身邊的保鏢。
有句老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如此驍勇的呂布,卻沒有用武之地,他跳槽那是遲早的事,加上丁原進入洛陽那麽久,也沒有什麽建樹,看看人家董卓,唿來喝去的,那句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何等的霸氣。
再從當時朝廷的形勢來看,董卓的西涼兵已經控製洛陽,能夠和董卓抗衡的就是四世三公的袁紹,但是袁紹從開始就退縮了,丁原是漢靈帝駕崩的時候,何進召進洛陽的,顯然他人馬應該不算多。要不然何進殺宦官的時候,就不會再召董卓進京,所以目前丁原在洛陽根本無法自立。
對他來說,上策是趕快退迴並州,尋求再發展,中策是聯合袁紹或董卓,趕快投入勢力大的一方,以求自保。可丁原偏偏取下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作為朝廷的元老人物,都任由董卓折騰,丁原非要與董卓硬杠,他的部下會怎麽想?這不是把並州軍士往火坑裏推嗎?
殺主將投靠敵對陣營,這可是一件大事,呂布絕無可能自顧自的就往上衝,否則丁原一死,兵將卻不服,唿起兵變咋辦?從後麵呂布殺丁原非常順利,收服部下也出奇的順利,幾乎沒遇到抵抗,可以看出,他在動手之前肯定跟並州軍中幾個重要人物商量過,取得大家的默契,所以殺丁原投降董卓。這不是呂布的個人行為,也不是呂布的臨時起意,實際應是並州軍官的集體決議。
隻是呂布在並州軍中威望最大,膽子最大,所以就成了帶頭人。現在再迴過頭來看呂布的行為,就很好理解了。溫明園宴會之後,呂布應該就有了投靠董卓的想法,所以他才會騎馬在園門口來迴跑。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李肅竟然來了,還帶來了寶馬金銀以及董卓的offer。呂布毫不猶豫選擇了工資更高,待遇更好的西涼集團。
這裏也可以看出,呂布這個人要裏子不要麵子,禮義廉恥這些,遠遠不如現金來得實在。話說當夜二更時分,呂布提刀進入丁原帳中,丁原正在秉燭觀書。在整個《三國演義》中,有這個夜裏點燈讀書造型的隻有三個人,劉備、關羽和丁原。
作者把丁原和劉備、關羽並列,可見對丁原這個人是很欣賞的。然後呂布一刀砍下丁原首級,當真是人狠,話不多。呂布殺起爹來就是眼睛一閉一睜的事,手起刀落,幹淨利索。臨了,丁原都還叫呂布奉先,都沒想到他要殺死自己,說來也是諷刺,呂布字奉先,奉先就是侍奉先人的意思,而他卻親手殺了,意思問題出在哪呢?他叫布,布奉先,就是不尊重先人。呂布殺完丁原之後,大唿左右,丁原不仁,吾以殺之。肯從吾者在此,不從者自去!
下麵就出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沒有人出來為丁原報仇,不過,大部分士兵都選擇了迴家,為什麽這些兵不願意跟著呂布呢?這些兵都是丁原從並州帶來的,帶了這麽久,人家想迴家,爭來爭去,好處都是當官的。士兵就是送命的,現在官宣解散,大家不跑,更待何時?
次日,呂布帶著丁原的腦袋來找李肅,李肅帶著呂布去見董卓,董卓看看腦袋,又看看呂布,大喜,這麽好的幹兒子,這個世上可不多,當即擺酒慶賀。酒席宴上,董卓給呂布先磕了一個:卓今得將軍,如旱苗之得甘雨也。呂布受寵若驚,趕緊把董卓扶起,自己跪倒在地。公若不棄,布請拜為義父,好了,才剛死了舊爹,新爹就來了。
那麽問題來了,董卓想不想收呂布這個幹兒子?他就不忌諱呂布剛殺了丁原這事嗎?很多人把董卓收呂布為義子當成是董卓的愚蠢,我覺得不是董卓愚蠢,也不是他不忌諱,隻是此情此景,他不得不收,他要是不收,就駁了呂布的麵子,他招攬呂布這事不就辦岔劈了嗎?說到底。認幹兒子這事,不是董卓心大,是呂布太不要臉。殺一個爸爸,再認一個爸爸,正經人實在是辦不出來。
可以這麽說,呂布的底線之低,讓董卓也甘拜下風。那麽呂布為什麽能做到那麽不要臉呢?因為人不要臉,天下無敵。殺丁原這事他已經辦了,不和董卓把關係鎖死,他以後還怎麽混,不得被人人戳脊梁骨呀,而且董卓此時隻有兩個女兒,正缺呂布這麽一個好兒子,消滅了丁原,董卓的勢力更大,自領前將軍事。前將軍也是官職,論軍銜就是上將。
這裏再說明一下,軍銜和官職是兩迴事,何進是大將軍,但他也是上將銜,畢竟大漢的元帥隻能是劉邦、韓進這些創業元老的。然後又封弟弟董旻為左將軍、鄠侯,封呂布為騎都尉、中郎將、都亭侯,也就是說,呂布做了騎兵團中校團長,大家可能就說了,為什麽不給呂布個更大的官呢?很簡單,呂布畢竟是新來的,升得太快就有內部矛盾了。
此時李儒又勸董卓早定廢立之計,董卓這次直接把開會地點設在了皇宮。這次董卓直接宣布廢了少帝,立陳留王為皇帝,群臣惶恐,沒有一個敢出來反對,但是這時候袁紹卻站出來反對了。
袁紹第一次不表態,為什麽這次卻站出來反對呢?
話說李肅帶著重禮策反呂布加盟董卓的陣營,並沒有要求呂布殺丁原,但是呂布卻提出殺丁原,作為對董卓的覲見之禮。顯然,呂布要殺董卓應該不是臨時起意,那麽他為什麽想殺丁原呢?
要迴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弄清丁原和呂布的淵源。關於呂布的出身,三國演義中沒有寫,《三國誌呂布傳》和《後漢書呂布傳》中寫的比較簡單,隻寫了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呂布的父母兄弟全都沒有介紹,類似沒有來曆的就是關羽了,所以呂布應該出身底層。
史料上介紹呂布以驍武著稱,應該是在黃巾之亂的時候。呂布投奔了並州刺史丁原,丁原應該也是看了呂布驍勇,所以認了呂布當義子。結合他的同鄉李肅對呂布的評價,勇而無謀,見利忘義,說明呂布這個人人格上是有缺陷的,這種缺陷就像一枚裂開縫的蛋,終究會散發出一些異味的。而有武勇的丁原,雖出身寒微,是個大老粗,但是丁原人品極為端正,一生為國效力,不避艱難。
不然大家琢磨呀,漢靈帝死的時候,他就被何進調入洛陽,有槍又有人,但是他卻從頭到尾沒有參與朝廷的內訌,直到董卓要廢帝才站出來說話。丁原人品端正,自然就得教育自己的這個幹兒子好好做人了。但問題是呂布這個人不信這些,雖然叫你一聲爹,那也是幹的,本質我們還是老板和員工的關係,理想都是瞎扯,你得給我待遇啊。
顯然在這一方麵。丁原給的很不夠,何止是不夠,可以說根本就沒有。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交代呂布到底是什麽官職。史書上記載,丁原隻給了呂布一個文官主簿的職位。三國演義中,呂布的出場是站在丁原的身後,呂布雖然是丁原的義子,實際就是丁原身邊的保鏢。
有句老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如此驍勇的呂布,卻沒有用武之地,他跳槽那是遲早的事,加上丁原進入洛陽那麽久,也沒有什麽建樹,看看人家董卓,唿來喝去的,那句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何等的霸氣。
再從當時朝廷的形勢來看,董卓的西涼兵已經控製洛陽,能夠和董卓抗衡的就是四世三公的袁紹,但是袁紹從開始就退縮了,丁原是漢靈帝駕崩的時候,何進召進洛陽的,顯然他人馬應該不算多。要不然何進殺宦官的時候,就不會再召董卓進京,所以目前丁原在洛陽根本無法自立。
對他來說,上策是趕快退迴並州,尋求再發展,中策是聯合袁紹或董卓,趕快投入勢力大的一方,以求自保。可丁原偏偏取下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作為朝廷的元老人物,都任由董卓折騰,丁原非要與董卓硬杠,他的部下會怎麽想?這不是把並州軍士往火坑裏推嗎?
殺主將投靠敵對陣營,這可是一件大事,呂布絕無可能自顧自的就往上衝,否則丁原一死,兵將卻不服,唿起兵變咋辦?從後麵呂布殺丁原非常順利,收服部下也出奇的順利,幾乎沒遇到抵抗,可以看出,他在動手之前肯定跟並州軍中幾個重要人物商量過,取得大家的默契,所以殺丁原投降董卓。這不是呂布的個人行為,也不是呂布的臨時起意,實際應是並州軍官的集體決議。
隻是呂布在並州軍中威望最大,膽子最大,所以就成了帶頭人。現在再迴過頭來看呂布的行為,就很好理解了。溫明園宴會之後,呂布應該就有了投靠董卓的想法,所以他才會騎馬在園門口來迴跑。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李肅竟然來了,還帶來了寶馬金銀以及董卓的offer。呂布毫不猶豫選擇了工資更高,待遇更好的西涼集團。
這裏也可以看出,呂布這個人要裏子不要麵子,禮義廉恥這些,遠遠不如現金來得實在。話說當夜二更時分,呂布提刀進入丁原帳中,丁原正在秉燭觀書。在整個《三國演義》中,有這個夜裏點燈讀書造型的隻有三個人,劉備、關羽和丁原。
作者把丁原和劉備、關羽並列,可見對丁原這個人是很欣賞的。然後呂布一刀砍下丁原首級,當真是人狠,話不多。呂布殺起爹來就是眼睛一閉一睜的事,手起刀落,幹淨利索。臨了,丁原都還叫呂布奉先,都沒想到他要殺死自己,說來也是諷刺,呂布字奉先,奉先就是侍奉先人的意思,而他卻親手殺了,意思問題出在哪呢?他叫布,布奉先,就是不尊重先人。呂布殺完丁原之後,大唿左右,丁原不仁,吾以殺之。肯從吾者在此,不從者自去!
下麵就出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沒有人出來為丁原報仇,不過,大部分士兵都選擇了迴家,為什麽這些兵不願意跟著呂布呢?這些兵都是丁原從並州帶來的,帶了這麽久,人家想迴家,爭來爭去,好處都是當官的。士兵就是送命的,現在官宣解散,大家不跑,更待何時?
次日,呂布帶著丁原的腦袋來找李肅,李肅帶著呂布去見董卓,董卓看看腦袋,又看看呂布,大喜,這麽好的幹兒子,這個世上可不多,當即擺酒慶賀。酒席宴上,董卓給呂布先磕了一個:卓今得將軍,如旱苗之得甘雨也。呂布受寵若驚,趕緊把董卓扶起,自己跪倒在地。公若不棄,布請拜為義父,好了,才剛死了舊爹,新爹就來了。
那麽問題來了,董卓想不想收呂布這個幹兒子?他就不忌諱呂布剛殺了丁原這事嗎?很多人把董卓收呂布為義子當成是董卓的愚蠢,我覺得不是董卓愚蠢,也不是他不忌諱,隻是此情此景,他不得不收,他要是不收,就駁了呂布的麵子,他招攬呂布這事不就辦岔劈了嗎?說到底。認幹兒子這事,不是董卓心大,是呂布太不要臉。殺一個爸爸,再認一個爸爸,正經人實在是辦不出來。
可以這麽說,呂布的底線之低,讓董卓也甘拜下風。那麽呂布為什麽能做到那麽不要臉呢?因為人不要臉,天下無敵。殺丁原這事他已經辦了,不和董卓把關係鎖死,他以後還怎麽混,不得被人人戳脊梁骨呀,而且董卓此時隻有兩個女兒,正缺呂布這麽一個好兒子,消滅了丁原,董卓的勢力更大,自領前將軍事。前將軍也是官職,論軍銜就是上將。
這裏再說明一下,軍銜和官職是兩迴事,何進是大將軍,但他也是上將銜,畢竟大漢的元帥隻能是劉邦、韓進這些創業元老的。然後又封弟弟董旻為左將軍、鄠侯,封呂布為騎都尉、中郎將、都亭侯,也就是說,呂布做了騎兵團中校團長,大家可能就說了,為什麽不給呂布個更大的官呢?很簡單,呂布畢竟是新來的,升得太快就有內部矛盾了。
此時李儒又勸董卓早定廢立之計,董卓這次直接把開會地點設在了皇宮。這次董卓直接宣布廢了少帝,立陳留王為皇帝,群臣惶恐,沒有一個敢出來反對,但是這時候袁紹卻站出來反對了。
袁紹第一次不表態,為什麽這次卻站出來反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