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到來,我接到俊逸的電話去他家吃個飯,俊逸的家人都在關外經商,所以除了家鄉,俊逸在這座城市也等於有一個家,他在另一個城市讀書,不過得益於現在城市間交通發達,他來迴很方便。
我沒有迴家。不知什麽時候開始,我對節日已經沒有什麽感懷,所以我不會因為茫茫宇宙中一個會反光的星球把另一個會發光的星球的光在一個周期裏比較多地反射到第三個星球上麵而使它在人類看來會比較圓的一個日子而激動什麽或失落什麽。
我覺得在世界發展到這個信息時代,人類很多微妙的感情都在變化,我想,假如王維和他的山東兄弟手中都有個諾基亞的話,就不大可能寫出“每逢佳節倍思親”了。
俊逸家是開店鋪的,之前在我大一暑假的時候,他家有新店開張,由於生意繁忙以致人手緊缺,俊逸叫我去幫忙,曾在那店裏住了一個星期。
俊逸家的鋪位是租來的一樓的兩個大廳,關外有很多房子和地盤出租的,主要是由先富的人建設的,在“後富”的帶動下,他們更富了。“先富”為了利潤的最大化,出租地自然就要麵積的最小化。
因此,當時我和俊逸的臥室不得不就是一麵牆“橫”空出世成為地板而建構起來的“空中樓閣”,我是一個極度不習慣狹小的空間的人,在住的一個星期裏,我常常覺得眼前的形勢複雜得無法判斷,所以半夜俊逸叫我起來打老鼠的時候我的頭總會撞到天花板上,有個早上我找手機的時候更是把頭撞到鐵皮上,我本能地摸了下,還好,痛下就沒事了,直到我看到血一滴滴地往地上自由落體,感覺到臉上有些潮濕時,我才明白,我的頭破了。
睡在“空中樓閣”的那些夜裏,除了老鼠的偷吃聲音外,還有一種頻繁的聲音會引起我們的注意,就是床前小窗外傳進的高跟鞋敲地的“哆哆”聲,因為這說明又一個妓女路過了,隨後“嘭”的關門聲,就說明嫖客被帶進那棟淫窩了。那些妓女和嫖客裏,有些是平日都會來光顧此店的,言談間,她們的表現十分單純,他們的舉止十分斯文。
其實在很久以前,我就堅信,那些表麵是越是光鮮的人就越不可信。在高中的時候,我跟俊逸租的那間“豬舍”的屋主的女兒,就曾經強烈反對我這觀點,她說:“你這個人太偏激了,按你這麽說,那些風光的大明星都是壞人羅。”
我說:“我隻是說那些人是不如表麵上可信而已,也不是說他們就是壞人。”
她說:“我覺得你是在妒忌,明星之所以有那麽多粉絲支持,就是因為人家有人格魅力,你懂嗎你?”我認真地想了下,說:“不懂。”
她說:“那你就看看我的偶像陳冠希,人家不知多好。”
我說:“好。我看。”
因為此店鋪的主要商品都是可以吃進肚子的,半夜時期常來掠奪的老鼠很快就將此發展成了屯兵地。
我們先後養過了兩隻貓,第一隻不知是因為熱愛和平還是不甘寂寞,常常與鼠共舞,而且還和老鼠合謀在偷吃我們剩下的飯菜,更過分的是還在同一個碗裏吃;而且夜晚老鼠也會跟一樣我們拿店裏架上的食物作夜宵,這些老鼠好比地方貪官,貪得無厭,作為紀委的貓毫無作為,一起吃群眾的,我們還要吃自己的,倘若這種狀況持續下去,此店會完蛋的。於是我們不得不換來另一隻貓。
熟料這第二隻貓膽小還不如鼠,見了老鼠自個兒拔腿就跑,也不知是不是嚇得屁滾尿流,在店子各處都是可以看到它的排泄物,一天晚上俊逸找來一盆沙子,希望它可以安定下來上廁所,不要那麽奔波,誰知它奔上了癮,那天晚上它在我們關門前又奔了出去,把自己當舒淇在沙灘拍寫真似的一勁兒地奔,我們千唿萬喚死不迴,它穿過馬路,穿過路燈,穿過花叢雜草。你說,這裏它剛來不久對此地不熟,又一個弱小女子,那麽晚在外發生遭遇什麽不測就不好了,我和俊逸四周找了一遍,沒找到,我們隻好在坐在門角落等,夜深了,它都不迴,從此,我再也沒見過它了。為此我們有些傷心。
那個守候的夜裏,我想起過去我家養了七年的那隻貓,那七年裏有我歡樂的童年時光,童年裏有小動物陪伴真的是很快樂的事情,我撫摸它的額頭,它總會眯上雙眼,表情安詳;我一放學迴到家,它就會往我的腳裏鑽,有時對它做一些惡作劇,沾著水去甩它,剪掉它的胡子,“喵喵”地叫它過來又沒魚給它吃。
當我上初中正是意氣風發的那年,它卻越來越瘦了,它生出的小貓也不能成活了,吃了東西經常嘔吐,家人當時隻認為它老了,而不知它病的很重。一天下午我迴到家看到它躺在家門口,遲遲不起來,什麽都不吃,唿吸似乎很艱難。後來家人叫隔壁診所的醫生給它打了一支針,我看著它,迫切地希望它會站起來,可惜,它再也站不起來了,它永遠地離開了我和這個世界。
七年的時間讓我習慣在家裏的很多空間有它的存在,但那些模樣都突然地消失了,我在轉角隻看到腳下的空蕩,尤其每次放學迴家的時候,看著那再也看不到那個曬太陽的影子的家門口,我很難過。
後來它被埋在山上一棵樹下。偶爾看到貓時候,我都會想起它,想念似乎純粹是一種感覺,很多記憶漸漸模糊了。而它彌留之際時候的樣子,卻清晰地在我腦海裏,那無助的目光,望著同樣無助的我。
那時,隱約中,我對生命有一種很模糊很憂傷的理解。
這種感覺在我念初二的時候看了一部韓劇《藍色生死戀》後變得強烈,那個年齡段正處於青春期,什麽東西進入腦袋都容易落地生根,影視和小說更是可以對青春期的人產生不可思議的影響。
總之,那部戲給我印象很深刻。甚至很多年以後,我學會了理智地判斷一樣事物,我知道這些韓劇都是不切實際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幼稚,都是作者意淫胡編亂造的,但再重溫《藍色生死戀》時,我卻依然保留著當年那樣的感覺,心情激動,一看之前準備好會流淚。有個晚上連該劇的小說都下載到手機裏看,看到女主人公臨死的情節竟然流著眼淚睡不著。
而此前在一段漫長的歲月裏,我一直都想尋找一個答案,為什麽我每次迴想一些劇情都會為之傷感?“活著”“生命”“死亡”等等此類的詞語總是縈繞不去,但我實在無法明晰理解心裏到底是怎麽一種混亂的悲傷的感覺?
直到我念高中的某天,我偶然間讀到海倫•;;凱勒的一些作品,我看到她好像能為我撥開迷霧的一些文字——
“我們大家都讀過一些扣人心弦的故事,裏麵的主人公隻有一點有限的時間可以活了,有時長達一年,有時短到隻有二十四的小時。然而,我們總是很感動地看著,這些注定要死亡的人是如何度過最後的幾天或者幾個小時……”
“這類故事使人們思索,我們在同樣的境況下將會怎麽樣。我們作為必死的生物,處在那最後幾小時內,會有什麽樣的遭遇,什麽樣的感受,什麽樣的聯想?我們迴顧往事,會找到哪些幸福,哪些遺憾?”
“有時我認為,如果我們像明天就會死去那樣去生活,才是最好的規則。這樣一種態度可以尖銳地強調生命的價值……”
“然而,我們大多數人都把人生視為當然。我們知道有一天我們必然死去,但我們總是把那一天想得極其遙遠。我們處於精神飽滿,身體輕快的健康狀態,死亡簡直是不可想象的,我們難以想到它。日子延伸到無窮無盡的遠景中,所以,我們總是做一些無價值的工作,幾乎意識不到我們對生活的懶惰態度。”
這些想法讓我由感傷轉而珍惜生命,但是對時間有了一種極端的理解,我時常在想:生命在流逝,我在幹什麽?而在更加接近死亡的明天,我要做什麽?正值高中這種與考試相依為命的日子,我總列出精細的日程學習表,時間似乎成了我仇人,我的身體成了一部與時間作對的機器。
在上了大學後,因為沒有那樣充滿壓力的考試,生活似乎變得漫無目的,心裏常有一種茫然失措,我總覺得長久以來,自己一直都在付出很多努力地生活著,但我的付出是為了什麽呢?我實在想不清到底自己想要的是什麽?
漸漸,我在不同的時候想起過去,對生命全是憂傷的理解。過去的歲月很漫長,但迴首之時總顯得短暫,當我感覺生命短暫的時候,人生的意義不過是一場迴憶。但迴憶似是懲罰,總讓我覺得孤獨;我知道我不能孤立地活著,卻是一個孤獨的存在。
後來因為閱讀的一些書,叔本華的思想又入侵我的意識——
“在這未被吞滅之際我們就以巨大的熱誠和想方設法努力來延長我們的壽命,愈長愈好,就好比吹肥皂泡,盡管明知一定要破滅,然而還是要盡可能吹下去,吹大些。”
那種向死而生的感覺越發強烈,令我總沮喪地想到一個事實:人都是要死的,活著是一個消逝的過程,茫然間所愛惜的一切都會相分離的,引以為生的一切最後都是無意義的。
直到那次極度危險的飛馳,才讓我在迷蒙中清醒了一些。其實我也不知什麽是清醒什麽是迷蒙,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兩種感覺在不同的時間存在我意識裏。
俊逸家有一輛敞篷車,車頭是半輛摩托車,此車外形滄桑,都是生鏽的鐵皮鐵架子,行駛過程十分轟動,車把手一擰,轟隆聲等於打雷,排氣管背後的一切等於霧裏看花,關外地帶並沒有禁摩,所以在晚上,俊逸常常用這輛車載上我去送純淨水。
那個安靜的夜晚,在迴來的路上,我隨口說要俊逸試試“馬路殺手”刺激感。這個本來是玩笑的,但我們對望一眼後,默許要玩真的。俊逸猛加油,這車雖然破舊,但它的極速和它的外形很不搭配,足以令我們有些心驚膽跳,但我們都沒有誰願先投降。
我們都沒有頭盔可戴,狂風撲麵將我們的頭發全扯到後腦勺,這種飛馳似乎讓我格外清醒,而對那種危險迫近的感覺更加好奇,於是倏然站起來,扶著車廂兩邊的鐵條,把頭暴露在上空,路燈在夜色中幾乎被拉成一條直線,那些時刻我毛骨悚然了,我在假設輪胎壓到一塊石頭,或者前麵橫衝一輛車等等,而基於這輛車的安全性能,我腦海裏開始混亂地閃現一些車毀人亡的驚駭畫麵,繼而是和家人吃飯聊天的情景,和媽媽一起疊被子,和朋友們在宿舍看周星馳的戲……
我突然好害怕,害怕生命就這樣結束了,再也感受不到那些人那些事了。但我依然不想退縮下去,我仿佛成了那個肥皂泡,盡管泡泡一觸即破,但它要感受自由絢麗就一定要在風中衝動一次。車子在飛馳,我害怕並錯亂著。
直到車子急刹而停,那一刻,狂亂的心跳恍然帶給我一種活著的極度真實,而曾經的,悲哀未來注定向死而生,悲哀過去的擁有無可奈何逝去,那些悲哀都好像無限遠。
再後來,我已經不想再去想這類所謂的哲學問題了,比如,“我為什麽活著?”,因為你在想這個問題,說明至少你已經出生了,而你根本不能決定你要不要來到這個世界,我們隻能著眼於來到這個世界了要幹什麽。這也恰如存在主義的說法,但我也對那些什麽主義什麽主義完全失去了興趣。我覺得一個人要幹什麽首先是基於種種本能建立起來的,而不是理性所致,這種理性的思維可以實踐出飛出地球的機器,可以改造世界的模樣,但是,試圖用理性的思維將本能的東西抽取到理性的層麵,套用邏輯關係來解釋出個什麽所以然來,這是行不通的;隻是人們都有歸因心態,或者說,歸因心態已經演化成了人的本能,哲學家紛紛找到了自我開脫的借口,得出所謂的人生意義。這種答案都是看似答案而已;這就是為什麽這個問題人類討論了千百年到現在依然是一個問題,並且還是停在剛開始討論時那模樣。
我隻是簡單地覺得,自己都已經活著了,而大家都活著,所以我也要活著。可以試著反過來想,如果有那麽一天,地球隻死剩你一個,那樣荒蕪的情景裏,你還會問“我為什麽活著”嗎?
其實迴頭看時空,每個人的人生基本都是一場隨波逐流。
中秋節這天,我再到俊逸家時候再也看不到那輛車了,它已經當廢品報銷了,我有些懷念它。在俊逸家吃了飯後,他送我上車,而晚上他也要迴校了,我們身在兩個城市,一年也沒見幾次;我們離別很簡單,拍下了肩膀,再見都沒說。兩個男人之間的確沒有什麽好惜別的。
我沒有迴家。不知什麽時候開始,我對節日已經沒有什麽感懷,所以我不會因為茫茫宇宙中一個會反光的星球把另一個會發光的星球的光在一個周期裏比較多地反射到第三個星球上麵而使它在人類看來會比較圓的一個日子而激動什麽或失落什麽。
我覺得在世界發展到這個信息時代,人類很多微妙的感情都在變化,我想,假如王維和他的山東兄弟手中都有個諾基亞的話,就不大可能寫出“每逢佳節倍思親”了。
俊逸家是開店鋪的,之前在我大一暑假的時候,他家有新店開張,由於生意繁忙以致人手緊缺,俊逸叫我去幫忙,曾在那店裏住了一個星期。
俊逸家的鋪位是租來的一樓的兩個大廳,關外有很多房子和地盤出租的,主要是由先富的人建設的,在“後富”的帶動下,他們更富了。“先富”為了利潤的最大化,出租地自然就要麵積的最小化。
因此,當時我和俊逸的臥室不得不就是一麵牆“橫”空出世成為地板而建構起來的“空中樓閣”,我是一個極度不習慣狹小的空間的人,在住的一個星期裏,我常常覺得眼前的形勢複雜得無法判斷,所以半夜俊逸叫我起來打老鼠的時候我的頭總會撞到天花板上,有個早上我找手機的時候更是把頭撞到鐵皮上,我本能地摸了下,還好,痛下就沒事了,直到我看到血一滴滴地往地上自由落體,感覺到臉上有些潮濕時,我才明白,我的頭破了。
睡在“空中樓閣”的那些夜裏,除了老鼠的偷吃聲音外,還有一種頻繁的聲音會引起我們的注意,就是床前小窗外傳進的高跟鞋敲地的“哆哆”聲,因為這說明又一個妓女路過了,隨後“嘭”的關門聲,就說明嫖客被帶進那棟淫窩了。那些妓女和嫖客裏,有些是平日都會來光顧此店的,言談間,她們的表現十分單純,他們的舉止十分斯文。
其實在很久以前,我就堅信,那些表麵是越是光鮮的人就越不可信。在高中的時候,我跟俊逸租的那間“豬舍”的屋主的女兒,就曾經強烈反對我這觀點,她說:“你這個人太偏激了,按你這麽說,那些風光的大明星都是壞人羅。”
我說:“我隻是說那些人是不如表麵上可信而已,也不是說他們就是壞人。”
她說:“我覺得你是在妒忌,明星之所以有那麽多粉絲支持,就是因為人家有人格魅力,你懂嗎你?”我認真地想了下,說:“不懂。”
她說:“那你就看看我的偶像陳冠希,人家不知多好。”
我說:“好。我看。”
因為此店鋪的主要商品都是可以吃進肚子的,半夜時期常來掠奪的老鼠很快就將此發展成了屯兵地。
我們先後養過了兩隻貓,第一隻不知是因為熱愛和平還是不甘寂寞,常常與鼠共舞,而且還和老鼠合謀在偷吃我們剩下的飯菜,更過分的是還在同一個碗裏吃;而且夜晚老鼠也會跟一樣我們拿店裏架上的食物作夜宵,這些老鼠好比地方貪官,貪得無厭,作為紀委的貓毫無作為,一起吃群眾的,我們還要吃自己的,倘若這種狀況持續下去,此店會完蛋的。於是我們不得不換來另一隻貓。
熟料這第二隻貓膽小還不如鼠,見了老鼠自個兒拔腿就跑,也不知是不是嚇得屁滾尿流,在店子各處都是可以看到它的排泄物,一天晚上俊逸找來一盆沙子,希望它可以安定下來上廁所,不要那麽奔波,誰知它奔上了癮,那天晚上它在我們關門前又奔了出去,把自己當舒淇在沙灘拍寫真似的一勁兒地奔,我們千唿萬喚死不迴,它穿過馬路,穿過路燈,穿過花叢雜草。你說,這裏它剛來不久對此地不熟,又一個弱小女子,那麽晚在外發生遭遇什麽不測就不好了,我和俊逸四周找了一遍,沒找到,我們隻好在坐在門角落等,夜深了,它都不迴,從此,我再也沒見過它了。為此我們有些傷心。
那個守候的夜裏,我想起過去我家養了七年的那隻貓,那七年裏有我歡樂的童年時光,童年裏有小動物陪伴真的是很快樂的事情,我撫摸它的額頭,它總會眯上雙眼,表情安詳;我一放學迴到家,它就會往我的腳裏鑽,有時對它做一些惡作劇,沾著水去甩它,剪掉它的胡子,“喵喵”地叫它過來又沒魚給它吃。
當我上初中正是意氣風發的那年,它卻越來越瘦了,它生出的小貓也不能成活了,吃了東西經常嘔吐,家人當時隻認為它老了,而不知它病的很重。一天下午我迴到家看到它躺在家門口,遲遲不起來,什麽都不吃,唿吸似乎很艱難。後來家人叫隔壁診所的醫生給它打了一支針,我看著它,迫切地希望它會站起來,可惜,它再也站不起來了,它永遠地離開了我和這個世界。
七年的時間讓我習慣在家裏的很多空間有它的存在,但那些模樣都突然地消失了,我在轉角隻看到腳下的空蕩,尤其每次放學迴家的時候,看著那再也看不到那個曬太陽的影子的家門口,我很難過。
後來它被埋在山上一棵樹下。偶爾看到貓時候,我都會想起它,想念似乎純粹是一種感覺,很多記憶漸漸模糊了。而它彌留之際時候的樣子,卻清晰地在我腦海裏,那無助的目光,望著同樣無助的我。
那時,隱約中,我對生命有一種很模糊很憂傷的理解。
這種感覺在我念初二的時候看了一部韓劇《藍色生死戀》後變得強烈,那個年齡段正處於青春期,什麽東西進入腦袋都容易落地生根,影視和小說更是可以對青春期的人產生不可思議的影響。
總之,那部戲給我印象很深刻。甚至很多年以後,我學會了理智地判斷一樣事物,我知道這些韓劇都是不切實際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幼稚,都是作者意淫胡編亂造的,但再重溫《藍色生死戀》時,我卻依然保留著當年那樣的感覺,心情激動,一看之前準備好會流淚。有個晚上連該劇的小說都下載到手機裏看,看到女主人公臨死的情節竟然流著眼淚睡不著。
而此前在一段漫長的歲月裏,我一直都想尋找一個答案,為什麽我每次迴想一些劇情都會為之傷感?“活著”“生命”“死亡”等等此類的詞語總是縈繞不去,但我實在無法明晰理解心裏到底是怎麽一種混亂的悲傷的感覺?
直到我念高中的某天,我偶然間讀到海倫•;;凱勒的一些作品,我看到她好像能為我撥開迷霧的一些文字——
“我們大家都讀過一些扣人心弦的故事,裏麵的主人公隻有一點有限的時間可以活了,有時長達一年,有時短到隻有二十四的小時。然而,我們總是很感動地看著,這些注定要死亡的人是如何度過最後的幾天或者幾個小時……”
“這類故事使人們思索,我們在同樣的境況下將會怎麽樣。我們作為必死的生物,處在那最後幾小時內,會有什麽樣的遭遇,什麽樣的感受,什麽樣的聯想?我們迴顧往事,會找到哪些幸福,哪些遺憾?”
“有時我認為,如果我們像明天就會死去那樣去生活,才是最好的規則。這樣一種態度可以尖銳地強調生命的價值……”
“然而,我們大多數人都把人生視為當然。我們知道有一天我們必然死去,但我們總是把那一天想得極其遙遠。我們處於精神飽滿,身體輕快的健康狀態,死亡簡直是不可想象的,我們難以想到它。日子延伸到無窮無盡的遠景中,所以,我們總是做一些無價值的工作,幾乎意識不到我們對生活的懶惰態度。”
這些想法讓我由感傷轉而珍惜生命,但是對時間有了一種極端的理解,我時常在想:生命在流逝,我在幹什麽?而在更加接近死亡的明天,我要做什麽?正值高中這種與考試相依為命的日子,我總列出精細的日程學習表,時間似乎成了我仇人,我的身體成了一部與時間作對的機器。
在上了大學後,因為沒有那樣充滿壓力的考試,生活似乎變得漫無目的,心裏常有一種茫然失措,我總覺得長久以來,自己一直都在付出很多努力地生活著,但我的付出是為了什麽呢?我實在想不清到底自己想要的是什麽?
漸漸,我在不同的時候想起過去,對生命全是憂傷的理解。過去的歲月很漫長,但迴首之時總顯得短暫,當我感覺生命短暫的時候,人生的意義不過是一場迴憶。但迴憶似是懲罰,總讓我覺得孤獨;我知道我不能孤立地活著,卻是一個孤獨的存在。
後來因為閱讀的一些書,叔本華的思想又入侵我的意識——
“在這未被吞滅之際我們就以巨大的熱誠和想方設法努力來延長我們的壽命,愈長愈好,就好比吹肥皂泡,盡管明知一定要破滅,然而還是要盡可能吹下去,吹大些。”
那種向死而生的感覺越發強烈,令我總沮喪地想到一個事實:人都是要死的,活著是一個消逝的過程,茫然間所愛惜的一切都會相分離的,引以為生的一切最後都是無意義的。
直到那次極度危險的飛馳,才讓我在迷蒙中清醒了一些。其實我也不知什麽是清醒什麽是迷蒙,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兩種感覺在不同的時間存在我意識裏。
俊逸家有一輛敞篷車,車頭是半輛摩托車,此車外形滄桑,都是生鏽的鐵皮鐵架子,行駛過程十分轟動,車把手一擰,轟隆聲等於打雷,排氣管背後的一切等於霧裏看花,關外地帶並沒有禁摩,所以在晚上,俊逸常常用這輛車載上我去送純淨水。
那個安靜的夜晚,在迴來的路上,我隨口說要俊逸試試“馬路殺手”刺激感。這個本來是玩笑的,但我們對望一眼後,默許要玩真的。俊逸猛加油,這車雖然破舊,但它的極速和它的外形很不搭配,足以令我們有些心驚膽跳,但我們都沒有誰願先投降。
我們都沒有頭盔可戴,狂風撲麵將我們的頭發全扯到後腦勺,這種飛馳似乎讓我格外清醒,而對那種危險迫近的感覺更加好奇,於是倏然站起來,扶著車廂兩邊的鐵條,把頭暴露在上空,路燈在夜色中幾乎被拉成一條直線,那些時刻我毛骨悚然了,我在假設輪胎壓到一塊石頭,或者前麵橫衝一輛車等等,而基於這輛車的安全性能,我腦海裏開始混亂地閃現一些車毀人亡的驚駭畫麵,繼而是和家人吃飯聊天的情景,和媽媽一起疊被子,和朋友們在宿舍看周星馳的戲……
我突然好害怕,害怕生命就這樣結束了,再也感受不到那些人那些事了。但我依然不想退縮下去,我仿佛成了那個肥皂泡,盡管泡泡一觸即破,但它要感受自由絢麗就一定要在風中衝動一次。車子在飛馳,我害怕並錯亂著。
直到車子急刹而停,那一刻,狂亂的心跳恍然帶給我一種活著的極度真實,而曾經的,悲哀未來注定向死而生,悲哀過去的擁有無可奈何逝去,那些悲哀都好像無限遠。
再後來,我已經不想再去想這類所謂的哲學問題了,比如,“我為什麽活著?”,因為你在想這個問題,說明至少你已經出生了,而你根本不能決定你要不要來到這個世界,我們隻能著眼於來到這個世界了要幹什麽。這也恰如存在主義的說法,但我也對那些什麽主義什麽主義完全失去了興趣。我覺得一個人要幹什麽首先是基於種種本能建立起來的,而不是理性所致,這種理性的思維可以實踐出飛出地球的機器,可以改造世界的模樣,但是,試圖用理性的思維將本能的東西抽取到理性的層麵,套用邏輯關係來解釋出個什麽所以然來,這是行不通的;隻是人們都有歸因心態,或者說,歸因心態已經演化成了人的本能,哲學家紛紛找到了自我開脫的借口,得出所謂的人生意義。這種答案都是看似答案而已;這就是為什麽這個問題人類討論了千百年到現在依然是一個問題,並且還是停在剛開始討論時那模樣。
我隻是簡單地覺得,自己都已經活著了,而大家都活著,所以我也要活著。可以試著反過來想,如果有那麽一天,地球隻死剩你一個,那樣荒蕪的情景裏,你還會問“我為什麽活著”嗎?
其實迴頭看時空,每個人的人生基本都是一場隨波逐流。
中秋節這天,我再到俊逸家時候再也看不到那輛車了,它已經當廢品報銷了,我有些懷念它。在俊逸家吃了飯後,他送我上車,而晚上他也要迴校了,我們身在兩個城市,一年也沒見幾次;我們離別很簡單,拍下了肩膀,再見都沒說。兩個男人之間的確沒有什麽好惜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