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南唐vs吳越之戰倒計時(八)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金陵宮城,禦書房內。
李煜靜靜地批改奏折,這些奏折,事先交給內侍局識字的太監過濾過一遍,什麽問安的、報喜的垃圾本子,李煜全都命人清理了出去。
剩下的,都是有正事兒匯報的,什麽冤案的、賦稅的、鬧災的、要餉的。
早在洪州的時候,李煜就命令殷崇義、徐鉉專門設置了奏折格式,就一個要求,盡量簡短和清晰,寫的時候隻要說明“誰”“幹了什麽”“原因是啥”“結果怎麽樣”,字數最好控製在140個以內。
原本,這是為了減輕自己的工作負擔,沒想到,這群孫子另想奇招,皇帝不讓寫那麽多字,沒事兒,我就多寫幾本奏折。
劉政諮、李平、徐鉉、張昶、王克貞、嚴續等人身為宰相之職(包括門下省同平章事、尚書右仆射、尚書令等官位),可以幫李煜分擔一些,可眼下戰事緊鑼密鼓的準備,人手根本不夠用。
“怪不得大多數皇帝都不長命!”李煜咬著牙,心裏罵街,“老子必須多提拔點新人,老子早晚得成立內閣!”
一動“提拔新人”的念頭,李煜握筆的手不自覺地停頓下來,他忍不住瞥了一眼最下麵的奏折。
猶豫再三,還是抽了出來,緩緩攤開,這次,身旁無人,他一字一句地看了下去。
以荊南總都督李從鎰為首,行西南防務督署、湖南節度使龍幼安,武昌節度使王崇文,鄂州刺史楊守忠等聯名,內容相當於一份述職報告,主要匯報了三件事。
第二件事,武平政權餘孽,主要是周行逢的親屬、朋黨等,共計三百七十一人,攜老扶幼去劃船玩,誰知道不小心,全都掉入了洞庭湖喂魚了,一具屍體都沒找到,奏請李煜允許立個衣冠塚。
第三件事,荊南高氏一族二百三十七口,原本被安排在宮殿中,龍幼安好吃、好喝、好招待,不知道為什麽,這群人想不開,大半夜非要玩火,結果宮中走水,全部燒死了,這意味著“高賴子”一族斷子絕孫,奏請李煜允許厚葬。
這兩件事,李煜隻是草草地看了一眼,已經過去這麽多天了,沒多少人記得。
唯獨第一件事,李煜跳過之後,又跳迴來,努力平複自己的心情,讀了一遍,又讀一遍,再讀一遍。
三遍過後,他狠狠地砸了一下書案!
可以確定,劉承勳死了,陳洪進也死了。
“一個漢陽軍,打了快四個月,還讓柴永清跑了,劉承勳、陳洪進,你們是真不想死啊。”
自古以來,就有不少封疆大吏為了自己的利益,開啟“養寇自重”的模式,如明朝的李如鬆,劉承勳、陳洪進兩人的能耐,如果全力攻打一個小小的漢陽郡,還有炸藥包的加持,短則十天、多則一月,差不多就夠了。
換句話說,兩人打得越久,活得也越久。
李煜心裏酸溜溜的,既然你們什麽都明白,為什麽還要觸犯朕的逆鱗?為什麽不願意低頭認罪?
“以後的仗,都不好打了,偏偏你們這種能打的,在這個時候……唉。”
這句話很中肯,雖然滅掉武平、荊南兩個地方,看起來勞師動眾、困難重重,可其實並不難打,周行逢、高賴子兩個“草頭王”,內部又派別林立、分割嚴重,就算出現了楊師燔這種能打的將領,也隻能進行苟延殘喘而已。
現在,軟柿子捏完了,剩下的都是硬骨頭。
李煜自嘲,自己還算有自知之明,自從穿越之後,打了一圈,其實沒有真正硬碰硬,就連南漢劉鋹那邊,自己也沒敢深入,隻是為了爭奪雄州、郴州、梅州等戰略要點,已經投入了巨大的成本。
“臣等謹奏,漢陽攻克,劉承勳、陳洪進居功甚偉,宜追封官位、禦賜諡號,善待家眷親友,彰顯大唐皇帝恩情浩蕩!”
讀到這裏,李煜又歎了口氣,這個十弟,他這麽寫的時候,肯定龍幼安不知道,否則,一定會跟他起爭執的。
太老實了!
劉承勳好歹也是有功之臣,陳洪進名義上是大唐節度使、尚書令,麵子工程該做要做,裏子該查也得查。
李煜拿起筆,在一旁批注:“清查劉、陳家族之外的關聯之人,尤為朝中為官、軍中行伍之人,整理成冊,朕備後用。”
朕知道,你們倆人,肯定還有不少擁躉與同黨,一個都別想跑!
“清風——!”
一嗓子,門外跑進來一個小太監。
“陛下,總管還沒迴來?”
“哦。再找個人,分別去傳口諭,讓周泰、潘慎修來見朕。”
“遵旨!”
這麽多天了,滁州、雄州怎麽還沒消息?究竟進展的如何了?
……
轉眼之間,葭月十五。
吳越兩萬大軍整裝待發!
錢俶冊封鮑修讓、胡琛分別為淮南征討左路、右路指揮使,杜叔詹、劉德言為行軍參謀,行使監軍職務,兩路大軍的精銳主要是八都兵、真武軍、向明軍,每一路五千人,另搭配五千鄉兵,主要從次飛軍、鄺武軍中挑選。
一眾將領中,胡琛最為興奮,三十多歲,正壯年,是建功立業的好年紀。
在接到任命之後,胡琛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的爹胡璟寫信。
胡璟已經退休了,定居於新昌七星峰之下,因家族後代與卜氏結親,隨著人口繁衍,遂形成了“胡卜村”,這是真的,就是胡卜村,中間沒有“蘿”。
【胡璟是梅溪胡氏之始祖】
吳越增援大軍出發之際,年逾七十的胡璟,終於收到了兒子的信件,看完之後,他喚來家奴、手持拐杖,緩緩來到七星峰之下。
山巒聳翠、梅溪潺潺,就如同當年致仕的時候看到的一樣。
家奴見胡璟心情不好,也不知其所以然,就說:“家主,你看這溪上梅花,含苞待放。”
胡璟茫然,說道:“昔日,老朽駐足此間,看上了梅溪之上,梅花盛開,自詡梅溪居士,幾度踏雪詠梅,不知後輩兒孫,還能在此定居否?”
“家主,今天是怎麽了?”
“唉……”
胡璟長歎一聲,仿佛又老了許多,白發在風中變得紛亂,口中喃喃——
三代聖主創國邦,
五王一脈鎮兩江。
大千宇宙星日月,
溪山一隅可安鄉?
“過江,過江……怕是有去無迴了。”
李煜靜靜地批改奏折,這些奏折,事先交給內侍局識字的太監過濾過一遍,什麽問安的、報喜的垃圾本子,李煜全都命人清理了出去。
剩下的,都是有正事兒匯報的,什麽冤案的、賦稅的、鬧災的、要餉的。
早在洪州的時候,李煜就命令殷崇義、徐鉉專門設置了奏折格式,就一個要求,盡量簡短和清晰,寫的時候隻要說明“誰”“幹了什麽”“原因是啥”“結果怎麽樣”,字數最好控製在140個以內。
原本,這是為了減輕自己的工作負擔,沒想到,這群孫子另想奇招,皇帝不讓寫那麽多字,沒事兒,我就多寫幾本奏折。
劉政諮、李平、徐鉉、張昶、王克貞、嚴續等人身為宰相之職(包括門下省同平章事、尚書右仆射、尚書令等官位),可以幫李煜分擔一些,可眼下戰事緊鑼密鼓的準備,人手根本不夠用。
“怪不得大多數皇帝都不長命!”李煜咬著牙,心裏罵街,“老子必須多提拔點新人,老子早晚得成立內閣!”
一動“提拔新人”的念頭,李煜握筆的手不自覺地停頓下來,他忍不住瞥了一眼最下麵的奏折。
猶豫再三,還是抽了出來,緩緩攤開,這次,身旁無人,他一字一句地看了下去。
以荊南總都督李從鎰為首,行西南防務督署、湖南節度使龍幼安,武昌節度使王崇文,鄂州刺史楊守忠等聯名,內容相當於一份述職報告,主要匯報了三件事。
第二件事,武平政權餘孽,主要是周行逢的親屬、朋黨等,共計三百七十一人,攜老扶幼去劃船玩,誰知道不小心,全都掉入了洞庭湖喂魚了,一具屍體都沒找到,奏請李煜允許立個衣冠塚。
第三件事,荊南高氏一族二百三十七口,原本被安排在宮殿中,龍幼安好吃、好喝、好招待,不知道為什麽,這群人想不開,大半夜非要玩火,結果宮中走水,全部燒死了,這意味著“高賴子”一族斷子絕孫,奏請李煜允許厚葬。
這兩件事,李煜隻是草草地看了一眼,已經過去這麽多天了,沒多少人記得。
唯獨第一件事,李煜跳過之後,又跳迴來,努力平複自己的心情,讀了一遍,又讀一遍,再讀一遍。
三遍過後,他狠狠地砸了一下書案!
可以確定,劉承勳死了,陳洪進也死了。
“一個漢陽軍,打了快四個月,還讓柴永清跑了,劉承勳、陳洪進,你們是真不想死啊。”
自古以來,就有不少封疆大吏為了自己的利益,開啟“養寇自重”的模式,如明朝的李如鬆,劉承勳、陳洪進兩人的能耐,如果全力攻打一個小小的漢陽郡,還有炸藥包的加持,短則十天、多則一月,差不多就夠了。
換句話說,兩人打得越久,活得也越久。
李煜心裏酸溜溜的,既然你們什麽都明白,為什麽還要觸犯朕的逆鱗?為什麽不願意低頭認罪?
“以後的仗,都不好打了,偏偏你們這種能打的,在這個時候……唉。”
這句話很中肯,雖然滅掉武平、荊南兩個地方,看起來勞師動眾、困難重重,可其實並不難打,周行逢、高賴子兩個“草頭王”,內部又派別林立、分割嚴重,就算出現了楊師燔這種能打的將領,也隻能進行苟延殘喘而已。
現在,軟柿子捏完了,剩下的都是硬骨頭。
李煜自嘲,自己還算有自知之明,自從穿越之後,打了一圈,其實沒有真正硬碰硬,就連南漢劉鋹那邊,自己也沒敢深入,隻是為了爭奪雄州、郴州、梅州等戰略要點,已經投入了巨大的成本。
“臣等謹奏,漢陽攻克,劉承勳、陳洪進居功甚偉,宜追封官位、禦賜諡號,善待家眷親友,彰顯大唐皇帝恩情浩蕩!”
讀到這裏,李煜又歎了口氣,這個十弟,他這麽寫的時候,肯定龍幼安不知道,否則,一定會跟他起爭執的。
太老實了!
劉承勳好歹也是有功之臣,陳洪進名義上是大唐節度使、尚書令,麵子工程該做要做,裏子該查也得查。
李煜拿起筆,在一旁批注:“清查劉、陳家族之外的關聯之人,尤為朝中為官、軍中行伍之人,整理成冊,朕備後用。”
朕知道,你們倆人,肯定還有不少擁躉與同黨,一個都別想跑!
“清風——!”
一嗓子,門外跑進來一個小太監。
“陛下,總管還沒迴來?”
“哦。再找個人,分別去傳口諭,讓周泰、潘慎修來見朕。”
“遵旨!”
這麽多天了,滁州、雄州怎麽還沒消息?究竟進展的如何了?
……
轉眼之間,葭月十五。
吳越兩萬大軍整裝待發!
錢俶冊封鮑修讓、胡琛分別為淮南征討左路、右路指揮使,杜叔詹、劉德言為行軍參謀,行使監軍職務,兩路大軍的精銳主要是八都兵、真武軍、向明軍,每一路五千人,另搭配五千鄉兵,主要從次飛軍、鄺武軍中挑選。
一眾將領中,胡琛最為興奮,三十多歲,正壯年,是建功立業的好年紀。
在接到任命之後,胡琛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的爹胡璟寫信。
胡璟已經退休了,定居於新昌七星峰之下,因家族後代與卜氏結親,隨著人口繁衍,遂形成了“胡卜村”,這是真的,就是胡卜村,中間沒有“蘿”。
【胡璟是梅溪胡氏之始祖】
吳越增援大軍出發之際,年逾七十的胡璟,終於收到了兒子的信件,看完之後,他喚來家奴、手持拐杖,緩緩來到七星峰之下。
山巒聳翠、梅溪潺潺,就如同當年致仕的時候看到的一樣。
家奴見胡璟心情不好,也不知其所以然,就說:“家主,你看這溪上梅花,含苞待放。”
胡璟茫然,說道:“昔日,老朽駐足此間,看上了梅溪之上,梅花盛開,自詡梅溪居士,幾度踏雪詠梅,不知後輩兒孫,還能在此定居否?”
“家主,今天是怎麽了?”
“唉……”
胡璟長歎一聲,仿佛又老了許多,白發在風中變得紛亂,口中喃喃——
三代聖主創國邦,
五王一脈鎮兩江。
大千宇宙星日月,
溪山一隅可安鄉?
“過江,過江……怕是有去無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