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體內是存在“社畜基因”的,做事情不喜歡官僚拖遝習氣,隻要拿定主意,就要立即執行,如今身為帝王,也有了雷厲風行的資本。


    “外包箭杆”的任務,自然是交給侯無雙實施,以江西崇義為試點,先小規模地開展。


    畢竟,百萬槽工衣食所係,李煜也不敢一下子搞得規模過大,把工部下麵的活兒都搶了。


    侯無雙領命去了,韓熙載仍在原地,雖然對於“武器外包”的做法,他尚有疑慮,可眼下,更緊急的事情等著匯報。


    “臣啟奏陛下,趙匡胤已經命人頒布新政,以大宋名義推行。”


    “頒布新政?誰送的消息?”


    “駐紮含山的蒯鼇,駐紮雞籠山隘口的譚紫霄,均傳遞了相同的情報。”


    “新政包含哪些內容?”


    韓熙載拿出一份清單:“陛下,偽宋政事、軍事、民事均由有涉及,共計七十一條。”


    李煜接過來,越往下看,眉頭皺得越緊。


    這七十一條“大宋新政”,其中有一多半是虛的,沒有實際意義。


    比如,趙匡胤否定了郭榮對佛教、道教等宗門教派的政策,尤其是佛教,開始鼓勵寺院、僧眾的發展。


    又比如,推崇儒家學說,專門提到在淮京(壽州)建立昭文館,用來收集天下典籍,還決定舉辦科舉。


    這些政策內容,擺明了是為收買人心,宗教、文人等是社會的重要勢力,對穩定新生的大宋政權,有用途,但不大。


    真正讓李煜在意的,是趙匡胤提出的五條內容——


    一是輕徭薄賦,黃淮、淮右、淮左、隴西等名義上歸屬大宋的地盤,都在減輕徭役、稅賦專管的範圍之內,先別說能不能執行下去,這一步棋,肯定能夠讓趙匡胤更得民心。


    二是軍權集中,與曆史上的趙匡胤一樣,登基稱帝之後,果然抓軍權,趙匡胤削弱了兵部的權力,提高了樞密院的地位,與中書省形成“二府製度”,樞密院的一切事物,都要由皇帝審批。


    三是選練兵源,“郭榮遺產”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支強大軍隊的方式,趙匡胤曾經是殿前都點檢,對於如何選兵、練兵很有經驗,例如,新政中“禁軍身高”要求最少五尺五寸,一米八的大高個,身材粗壯、琵琶腿形,等等。


    四是外交政策,按說,這是新政當中最虛無縹緲的,可李煜卻十分在意,因為趙匡胤提出了“和平友好三項原則”,非犯不侵、不想幹涉、通商共利,注意,這三條原則不僅是針對南唐、後蜀、吳越,也包括北漢、契丹、高麗!很顯然,趙匡胤想要給自己創造一個穩定的環境。


    五是政權合法,新政第一項,就是強調後周是天命所歸,大宋是應天順命,趙匡胤更是郭榮的合法繼承人!


    李煜背手踱步,對他來說,趙匡胤頒布了哪些新政,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頒布新政的行為,預示著自己之前的判斷,可能發生了錯誤。


    這一行為,代表趙匡胤賴在淮南不走了,會好好治理,作為自己的根據地!


    如果按照這一趨勢,那還真是大麻煩,不需要很長的時間,三五年後,趙匡胤就能羽翼豐滿,宋朝的“國家身份”就會得到周邊認同,徹底去掉反叛的標簽。


    李煜揉成一團,歎口氣說:“看來,龍幼安那裏,要出現大麻煩了。”


    “龍將軍遠在江陵,何至於受淮右戰局影響?”


    “韓卿,趙匡胤新政頒布之後,申州以西,包括山南東道、均州,以至於秦州、乾州等郭榮舊部,心思必然收攏。”


    “陛下的意思是,雲夢澤以北的三州(複州、安州、郢州)降將,會造反?”


    李煜搖了搖頭:“三州將領,本來就沒有徹底歸降,隻是口頭約定,何來造反一說?朕擔心龍幼安沉不住氣,貿然起兵征討。”


    “陛下的意思是?”


    “不能增兵,眼前已經吃不消了。”李煜想了想,吩咐道:“韓卿,你親自跑一趟吧,戶部撥發一筆經費,還有,再支援龍幼安一批火器。”


    “臣遵旨!”


    “還有,滁州的情況如何了?”


    “郭崇威已經準備動手了。”


    李煜點點頭:“好,滁州眼下,是牽製偽宋的另一個釘子。你去吧。”


    韓熙載退去,李煜等人走遠了,立即坐了下來,用手頂住自己的胸口。


    “陛下!”


    清風急忙上前:“可是身體不適?要禦醫來嗎?”


    李煜擺擺手:“不用,休息一下就好。”


    “臣護送陛下迴寢宮(書房)。”


    “不用,你去通知周泰,讓他派出千牛衛,打聽滁州戰況,朕要獲得一手的、最新的消息。”


    清風也領命去了。


    剩下寡人一個,李煜把揉成團的紙攤開,又仔細看了一遍“五條新政”的內容。


    “哼,趙官家,滁州不平、雄州不倒,你的新政就是一張廢紙!”


    事實如此,郭崇威想要複刻當年的“滁州之戰”,不能說沒有一點希望,隻能說一點希望沒有。


    郭守文在軍事防禦上,無比精準地抓住了“蛇之七寸”——


    一是,重兵把守清流關,說的準確點,已經不能說是把守了,而是封死了,尤其是繞過清流關的道路,能毀掉的全部毀掉,同時在西澗河畔駐紮大量軍隊,預防宋軍從當年的“趙普小路”直抵滁州城下。


    二是,滁州也經過了加固,這得感謝趙匡胤,當年打下滁州之後,他親自下令修繕城防,增加甕城、箭樓、角台。


    三是,郭守文的手下,可不是當年皇甫暉的手下,七百人的“郭家軍”戰鬥力強悍,並且忠心無二!


    但是,郭崇威也不是平庸將領,他知道滁州不好打,壓根也沒想過硬碰硬,在走訪多日、調研了解之後,製定了一個奇襲計劃。


    這個計劃,有點類似於當年“紅軍反圍剿”的行軍,確實夠奇,一句話總結就是“翻山越嶺,到敵人後方去”。


    當然,作戰計劃是一個整體,三萬人的隊伍,被分成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彭豔輝、陳方二人各率領七千人馬,共計一萬四千人,分別從滁州南、東兩個方向進攻,這明擺著是坑傻子,然而,這倆傻子屁顛屁顛地同意了。


    第二部分,郭崇威、郭守璘父子,帶領剩餘一萬六千人,從石沛鎮進入琅琊山區,直奔清流關!


    這兩父子是“自投羅網”?當然不是,在來到黃栗峽穀之後,父子二人再次分兵。


    郭崇威僅僅帶了兩千人,繞道棺材嶺西側,而郭守璘帶著另外一萬四千人,在棺材嶺東側,繼續前進。


    沒錯,兒子郭守璘也是執行佯攻任務,真下本啊,下棺材本兒了!


    臨行之際,郭守璘苦苦哀求:“父親,山路崎嶇難行,五十多裏,還是讓兒子去吧!”


    “此事已定,無須多言。”郭崇威眼窩一熱,拍了拍自己兒子的肩膀:“切記,行軍途中,萬事小心,清流關肯定是過不去的,不要逞強!”


    “父親,即便繞路,也不能到達西澗河,兒子擔心……”


    郭崇威寬慰:“放心,西澗肯定有重兵防守,不過,為父根本就不會去,真正要攻取的,是沙河集!”


    “沙河集?滁州之北的重鎮?”


    “不錯,沙河是西澗河的上遊,你等佯攻清流關,吸引郭守文,為父才能出奇製勝。”


    郭守璘一皺眉:“奇襲雖是妙計,可兒子擔心,滁州駐軍在城北也早有防備。”


    “彭豔輝、陳方二人,立功心切,肯定會提前在南、東發起進攻,為父到達之前,郭守文一定會調兵,城北必然薄弱。”


    “父親,何時才能相見?”


    郭崇威一把拉過郭守璘,在耳邊低聲說:“明晚可達沙河集,但為父不會立即進軍,後日夜間三更時分,你在清流關搞大動靜,隻要西澗河上起火,就代表大事已成!”


    “兒子記住了。”


    郭崇威和藹地注視自己的兒子,眼中有些不舍,卻立即迴頭號令——


    “出發!”


    兩千人的隊伍,左轉,進山。


    郭守璘忍不住眼淚掉了下來,又怕手下人看到,趕緊低下頭。


    再抬起頭,想要看看父親的背影,卻已經消失在密林之中。


    “父親,打下滁州,兒子一定聽你的話,咱迴金城老家,好好孝敬您!”


    一轉身,號令手下,“出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窗外淩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窗外淩霄並收藏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