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稱陶穀維“悶騷男”。


    但是,青春可愛的美女作家淩霄對陶穀的評價——開宋之功臣、終生之小吏。


    開宋之功臣——自然是褒獎,陶穀也配得上。從龍之功而言,直接或間接參與“陳橋兵變”的將領,自然是不遑多讓,但是,沒有陶穀的“臨門一腳”,趙匡胤在曆史上的名聲,甚至命運結局,就完全不同了。


    這個“臨門一腳”,就是就是禪位製書!


    真實曆史,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趙匡胤帶領大軍殺迴汴梁時,並不是官員們全都響應,熱烈歡迎改朝換代的,不少人想要通知各地駐軍,前來勤王,趙匡胤的當務之急,就是讓年幼的郭宗訓趕緊禪讓皇位。


    曆經一些波折,許諾不少好處,尤其是“優待大周皇室”的條件達成後,趙匡胤距離皇位隻剩下一步之遙,然而,這時候一個尷尬的事情出現了,沒有禪位製書!


    想想也是,大家都忙著造反、妥協、投降、撈好處,誰還顧得這種小事兒?


    趙匡胤正在尷尬之際,陶穀出現了,他不慌不忙地走出來,拿出了早就寫好的禪位製書,由此,也足可見陶穀的政治預感是多麽敏銳。


    不要小看一份禪位製書,它極大地改變了曆史走向!


    在趙匡胤親切的關懷下,郭宗訓蓋上了紅章,然後公布天下,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文臣武將才認識到大勢已去,畢竟“陛下先投降”了,自己還硬撐著幹什麽?北宋代替後周,實現了相對的、平穩的過渡。


    那麽,為何說陶穀又是“終生之小吏”呢?


    很簡單,這廝實在是太沒有底線,以致於造反起家的趙匡胤都看不上他,當大官,做夢呢?


    趙匡胤對陶穀的鄙視有多嚴重呢?有句俗話叫做“照葫蘆畫瓢”,就是趙匡胤對陶穀的評價。


    入宋之後,眼見身邊擁立之人,一個個都加官進爵、封侯拜相,陶穀卻依然是個翰林承旨,就是負責寫禦用文書的工作,陶穀自然是不甘心,他上書趙匡胤說道自己“久在翰林,意希大用”。


    然而,趙匡胤迴複時,你整天寫詔書,不過是參考前人的模板,改幾個字而已(就跟寫論文一樣!),是為“依樣畫葫蘆耳”,有什麽能耐!


    官位須由生處有,


    文章不管用時無。


    可笑翰林陶學士,


    依樣年年畫葫蘆!


    曆史上,趙匡胤不鳥陶穀,除了不認可他的能力之外,還有一點很重要,這廝的名聲,實在不好,而趙匡胤作為大宋開國皇帝,又必須注重自己的名聲!


    【你名聲也不怎麽好吧?】


    說一件事,就能以管窺豹了,陶穀“以德報怨”的行為。


    後晉時期,陶穀是一個地方判官,後來得到李崧的提攜和幫助,成為了朝中集賢校理。後來,李崧被人陷害排擠,這廝不僅不幫忙辯白,反而落井下石。


    最無恥的就是,李崧被害死後,陶穀有一次見到了李崧的侄子李昉,陶穀就問,你叔叔是李崧對吧,哈哈,知道嗎,他被處決的事情,我可是出了不少力!


    尼瑪,這種人……


    所以,當李煜搞清楚是誰之後,當即就有點反胃。


    徐鉉說道:“陶穀前來,應該是送國書的。”


    李煜點頭:“禮尚往來,雖然趙匡胤是草頭王,當下也不好惹,好好對付過去就完了。”


    徐鉉麵臨難色,說道:“陛下,恐怕事情沒那麽簡單,他指名道姓,讓臣陪同,朝見陛下,說是有重大事情商議。”


    李煜一笑,說道:“重大事情?這位孤眠居士,莫非是想念秦弱蘭了?”


    徐鉉臉色微紅,歎口氣說:“此乃陛下之傑作也。”


    李煜也歎口氣,沒錯,那是他做太子時候的一件趣事,也是一件心酸的事情。


    當時,後周咄咄逼人,對國主李璟幾番羞辱,聽說陶穀出使金陵,住在驛館的時候,在牆上寫了十二個字——


    西川狗,百姓眼,馬包兒,禦廚飯。


    這就是字謎,轉換組合之後,就是“獨眠孤館”,表達自己寂寞難耐。


    於是,李煜派人送去一名青樓女子,名字叫秦弱蘭,假裝成驛館工作人員,陶穀這樣的悶騷男,自然是一勾引就上鉤了,事後,秦弱蘭讓他寫一首詞,送給自己。


    陶穀文才是不錯的,於是做了一首《春光好》——好因緣,惡因緣,奈何天,隻得郵亭一夜眠?別神仙。琵琶撥盡相思調,知音少。待得鸞膠續斷弦,是何年?


    這首詞,也極其的悶騷,就如同短信時代,群發“淡淡的情懷很真,淡淡的問候很純,淡淡的等待很傻,淡淡的思念很深”一樣。


    再後來,在歡迎陶穀的宴會上,李煜讓秦弱蘭登場了,當著南唐大臣的麵,彈奏演唱這一首《春光好》,然後明知故問,這麽牛逼的詞是誰寫的?


    《玉壺清話》記載:穀慚笑捧腹,簪珥幾委,不敢不釂。釂罷複灌,幾類漏卮,倒載吐茵,尚未許罷。


    為了遮羞,陶穀隻能拚命飲酒,喝到吐,喝到醉。


    等到陶穀迴到汴梁,他這一段“風流韻事”,早就傳遍了大街小巷,其輿論影響力,不亞於網紅人設崩塌、明星出軌被抓。


    無論是正史角度,還是稗官野史角度,這是一次嚴重的外交事故,所以,陶穀後來才不被重用。當然,也可以認為,這就是趙匡胤派人抹黑陶穀的。


    然而,對於李煜來說,這不是什麽勝利,隻能說是無奈和心酸,如果當時南唐兵強馬壯,早就和後周開戰了,何必要通過設置“風月陷阱”掙個麵子?


    “好了,徐卿,不開玩笑。陶穀指名道姓,讓你前去陪同,是為何故?”


    徐鉉說道:“陛下忘了?昔日,趙匡義、張洎離開金陵之際,臣送去密信一封。”


    李煜略一思索,當時,徐鉉假意背叛南唐,希望張洎在趙匡胤手底下好好幹,將來自己也投奔過去,好混個一官半職。


    此舉,隻是為了在趙匡胤那邊“埋一顆雷”。


    看來,陶穀與張洎的關係也是不錯的,在前往光州之前,把徐鉉的事情也說給他聽。


    “哼,朕懶得跟此人虛與委蛇,有什麽事兒,徐卿看著處理就好了。”


    徐鉉為難,說道:“若隻是迴贈國書,臣應付一下無妨,隻是,陶穀態度極為傲慢,言語之間,透露出一些戰事信息。”


    李煜冷哼一聲:“攻守易形,他一個草台班子的使臣,有什麽可傲慢的!還以為自己是周國使者?”


    即便是後周派來的,此時不同彼時,李煜也毫不在乎了。


    “陛下正欲用兵巢縣、舒州,以臣看來,還是見一見為好,或許,會出現局勢巨變。”


    李煜轉念一想,也對,趙匡胤雖然頭頂著反叛的帽子,謀朝篡位的罪名,然而,坐擁幾十萬軍隊,也不能假裝他不存在啊。


    “既然如此,就在宴賓樓招待,席間再談吧。”


    “遵旨!”


    “等等——”李煜壞壞一笑,問道:“秦弱蘭可還在金陵?”


    “仍在勾欄。”


    “好,派人去請,就說有國家大事,要秦花魁幫忙。”


    徐鉉一怔,旋即無奈地笑了,轉身退出去。


    唉,皇帝陛下,怎麽還跟一個頑童似得?


    陶穀,你不是傲慢嗎?你丫等著!


    ……


    陶穀確實傲慢,也有傲慢的資本了,李玉穿越成李煜之後,一係列的舉動,徹底改變了曆史進程,在這個平行時空中,陶穀脫離了後周官僚係統之後,已經不再是一名小吏。


    官拜禮部尚書、樞密副使、中書令,雖然不及相位,卻已經算是趙匡胤的中樞班底了。


    是夜,宴賓樓。


    李煜來的很晚,他故意的,且來的時候,已經有三分醉意。


    “吾皇萬歲,萬萬歲!”


    這是徐鉉。


    “大唐皇帝陛下萬歲!”


    這是陶穀。


    這種接待配置,已經讓陶穀很不滿!


    唐國的宰相呢?六部官員呢?將帥呢?為啥不來陪我!


    尤其是那個韓熙載,當年羞臊我的人當中,就他最起勁!


    “平身吧。”


    李煜表現的很隨性,入座之後,乜了一眼陶穀,悠然說道:“陶承旨,你乃故人,不必拘禮,今日特設小宴,不醉不歸。”


    陶穀臉一紅,比起“不醉不歸”四個字,“承旨”這個稱謂更具有羞辱性。


    老子早就不是翰林承旨了!


    “謝皇帝陛下盛宴招待,在下身為禮部尚書,前來大唐迴贈國書,實乃分內之事。”


    陶穀將“禮部尚書”四個字說的很重!


    李煜說道:“辛苦陶承旨,哦,陶尚書,國書朕已看過,隻不過,兩國建交,非同小可,朕還要先知會一下揚州方麵。”


    陶穀臉皮有點紅溫,同時,又產生了一絲鄙視,心想,這唐國皇帝李煜,說到底,也就是做“國主”的料!都稱帝了,還要看郭宗訓的臉色,真是不上台麵。


    說話間,珍饈陸續擺上桌麵。


    徐鉉想要打個圓場,指著一大盤螃蟹說道:“金秋十月,江南正值蟹肥,黃膏籽粒飽滿,陶尚書,請用。”


    《宋朝事實類苑》中有一句話,對陶穀的評價很中肯——文翰一時之冠,為人傾險狠媚——至少說明,陶穀這個人腦子很好用,但也睚眥必報。


    他心心念念,都是昔日在南唐被羞辱之事,眼見一盤螃蟹,又恨及李煜的態度,眼珠一轉,計上心來。


    “徐侍郎,在下聞聽,螃蟹優良與否,主要看袋中黃子多寡,可對?”


    “有這說法。”


    陶穀假裝觀察一陣,說道:“這盤蟹,黃子是一袋不如一袋。”


    此言一出,徐鉉驚出一身冷汗,下意識地看了一眼李煜!


    娘的,陶穀這孫子,嘴真夠損的,膽子也夠大,你是不知道如今大唐皇帝的性情變化有多大,當初在宴會上,直接派人抽趙匡義嘴巴子!你算什麽東西,腦袋給你砍了!


    因為,陶穀所說“黃子一袋不如一袋”,其實是想表達,南唐的“皇子一代不如一代”,這是暗中諷刺,不,是謾罵李煜!


    李煜眸子一動,不錯,倒是小瞧了陶穀的腦子,不過,這廝幹過的丟人事,隨便提一件就夠了,隨即說道——


    “陶尚書,螃蟹在江南不是稀罕之物,杯中茶水,倒是珍貴一些。”


    徐鉉不解其意,皇帝說這是啥意思。


    陶穀也不明白,問道:“皇帝陛下,莫非此茶,是江南著名的金縷枚。”


    “茶葉不足為奇,貴的是水。江南無雪,隻能到江北收集,雪水烹茶,陶尚書可知此風雅嗎?”


    一句話,陶穀臉紅到脖子根!


    到江北收集雪水,自然是李煜扯淡,可“雪水烹茶”這件事兒,也足以讓陶穀破防。


    話說,當年陶穀尚在落魄之際,也學人娶了一個小妾,這小妾原本是富貴人家的歌姬,是吃過見過好東西的。


    陶穀冬天沒錢買好酒好肉,就帶著小妾在院子裏收集積雪、烹茶吟詩,得意之時,就問:“你昔日在富貴人家,有這樣的風雅之事嗎?”


    小妾都快凍成肺炎了!


    一個窮逼,裝什麽裝,還他媽的風雅,雅你妹啊,隨即說道——


    “我在富貴人家的時候,沒幹過這麽風雅的事情,都是坐在暖帳裏麵,身上穿著狐裘大衣,一邊烤羊肉,一邊喝美酒,比起你來實在是粗俗不堪!”


    這件事兒,也在汴梁傳為笑談。


    如今,李煜又拿出來調侃,有點殺人誅心了。你說南唐皇子一代不如一代,明顯是睜眼說瞎話,李璟是國主,李煜可是升級為皇帝了。然而,你陶穀昔日窮逼又裝逼的事情,可是鐵板釘釘。


    徐鉉暗暗擦了把冷汗,催促道:“吃,吃螃蟹吧!”


    真以為李煜就這麽罷休了,怎麽會呢!


    剛喝了幾杯酒,陶穀以為塵埃落定了,誰知,後堂突然響起了一陣悅耳的琵琶聲。


    陶穀一聽,咋這麽熟悉?


    他驚訝地扭頭,隻見一個熟悉的倩影,手端琵琶、款款到來,開口唱道:“好因緣,惡因緣,奈何天,隻得郵亭一夜眠……”


    江南名妓秦弱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窗外淩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窗外淩霄並收藏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