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宣政殿議事(二)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煜口中的“趙匡胤大軍”,主要是指高懷德、石守信率領的支援部隊。
這支軍隊在壽州休整了好幾天,做的事情,與張光瀚在巢縣幹的差不多,就是“精簡人員”,打仗還擔心自己人多嗎?
是的。
因為這支軍隊當中,除了兩萬多人是後周禁軍係統培養的精英之外,剩餘的九萬多人,都是流民!
守在壽州的王審琦,也頭疼的要死,這麽多人在壽州吃喝拉撒,仗還沒打,每天要消耗多少糧食?恨不得立即讓高懷德領著人滾蛋。
高懷德也鬱悶,人又不是自己招募的,可以說,是苗訓硬塞給自己的,本義就是拿去當炮灰,減少黃淮地盤上的養人壓力,一路行軍、拖拖遝遝,小十萬人不像是去打仗的,倒像是組團去要飯的。
從這一件事情上,至少可以看出趙匡胤三個方麵缺陷——
其一,性格上,自恃太高、盲目傲慢,趙匡胤很勇、很能打,他為後周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不能否認。隻不過,這一切是建立在郭榮構造的良好基礎之上的,能夠在猛將如雲、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將整個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郭榮的才能要遠超過趙匡胤。現在,失去了郭榮奠定的基礎,趙匡胤本質上就是一個武力強大的軍閥,很多事情,他搞不明白。
其二,用人上,缺乏經驗、一意孤行,趙普早就勸過趙匡胤,在“陳州政權”設計的東、西、中三條南下路線中,東線與西線是很不靠譜的,西線的統軍主帥是趙匡義、張洎、李處耘等人,仨人完全是“野心家+蠢蛋+劊子手”的組合,沒事兒都能給你鬧出點事兒來!東線倒是不錯,作為主要進攻路線,曹彬領頭,還說得過去,可不知道趙匡胤到底是怎麽想的,偏偏將石守信與高懷德湊到一塊!
這倆人不對付啊!難道趙官家忘了,在“亳州之戰”的時候,石守信罵了高懷德一個狗血淋頭!現在倒好,增援部隊當中,又讓高懷德為主帥,石守信當副手,這心得多大啊!
或許,趙匡胤認為,單靠自己在禁軍中的威望,就足以震懾這兩個人,不,所有的人,可惜,有個詞叫做“時過境遷”,當初人家都把你當盤菜,是因為郭榮還活著,認為跟著你能混個更好的前程!
其三,心理上,這會兒趙官家多少有點“變態感覺”了,招募流民入伍,自古以來都有,算不上什麽離譜兒。可是,趙普、苗訓、沈義倫等人,都能看出來,趙匡胤本來就打算讓流民去當炮灰的。退一萬步說,有朝一日,趙官家大敗所有對手,那麽傷亡率究竟是多少?“民為本,社稷次之,君為輕”,人要是死傷太多了,誰耕田、誰做工?
這些問題,反饋到劉政諮的情報這裏,隻有一句話——
“陛下,以情報收到時間推算,偽周援軍還需兩日才能到達泗州。”
“泗州城嗎?”
“不錯,如果一切順利,今晚應該能夠到達五河縣。”
李煜粗略估算了一下,高懷德、石守信離開壽州已經七天,再加上兩天,算它十天好了,平均每天的行軍裏程隻有四十裏。
“這麽說,兩天之後,泗州差不多就要失守了。”
鄧王李從鎰、中書侍郎李平、湖南節度使龍幼安等人,聽了之後麵麵相覷,不明白李煜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
反而,兵部尚書盧儔、淮南行軍大都督林仁肇兩人,默契地點了點頭。
林仁肇從荊溪歸來,本是述職,正好趕上了這次會議,聽說了“和州之戰”的始末,內心的危機感更強烈了。
他是“淮南行軍大都督”,原本,和州之戰就屬於他的指揮範圍之內,無奈皇帝想要“鍛煉新人”,自己就隻能去荊溪河口練兵。
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自己深受皇恩,官位一升再升,卻總撈不著仗打,這可不是事兒!
“陛下,若李重進不想就此滅亡,恐怕得退居雄州了。”
此雄州非彼雄州,是指“北雄州”,也就是天長市,“南雄州”則是在嶺南,即南雄市。
一提到雄州,李煜就窩火,升元年間,李璟設置“建武軍”、置雄州,後來後周侵犯,雄州割讓,建武軍的名頭被吳越拿走了。
李煜說道:“不錯,七日之內,如果李重進得不到有力支援,雄州他也守不住!在下一步,就是揚州了。”
雄州距離揚州,不過一百五十多裏路,騎兵一天之內就能殺到城下。
話鋒一轉,李煜口氣又像惋惜、又像嘲諷,說道:“可惜,李重進想要的支援,絕對不會來自汴梁。”
龍幼安聽得心急,問道:“陛下,臣愚鈍,為何高懷德等人的援兵一到,泗州就會失守?臣不信,高懷德如此厲害!”
一旁的林仁肇終於逮著機會,好好教育一下“晚輩”,說道:“龍將軍,你可知道高懷德統兵多少?”
“這……在下屬實不知。”
“我告訴你,十一萬,當然,其中九萬是流民軍。”
龍幼安不以為然,說道:“林將軍,流民軍,在下平定荊南的時候,也曾見過,不過一群烏合之眾。”
“荊南?龍將軍,不要將荊南與淮南比!我隻問你,你見過十萬之眾的流民?”
“這……沒有。”
“那你再想想,就算十萬頭豬,同一時間放到淮南地麵上,是什麽情景?”
盧儔覺得林仁肇話有點過,趕緊補充:“龍將軍,淮南都是平原,極適合大規模作戰,換句話說,人多就是最大的優勢!”
龍幼安一時吃癟,但也很快想明白了——
同樣十萬人,放到湖南那樣的山地眾多的地方,根本就不顯眼,別說古代,就是現代化通訊工具都提供了,也很難做到有效的指揮,前麵開打了,後麵的人可能還在一道山梁之外!
可是,十萬人放到平原地區,就是完全不同的景象了!
李重進手下就算全都是精兵,又怎麽樣?就算給你一萬騎兵,讓你殺個痛快,流民是可以跑的啊,你們辦法合圍,沒辦法快速全部消滅,而流民軍可以分成多股,不斷向揚州挺進!
龍幼安喃喃地說:“這麽說,李重進之敗,敗在流民之手!”
盧儔點頭:“不錯,高懷德、石守信、曹彬等人以精兵拖出李重進,餘者率領九萬流民軍南下,一路搶劫、一路攻城略地,幾乎沒有勝算。除非——”
林仁肇接過話頭:“除非,李重進能夠短時間內增兵十萬以上,以雄州為據點,東至金湖,西向六合,建立一道堅固的防線。當然,隻是防守是不夠的,到時候,滁州防禦使郭守文、馬步軍都指揮使趙讚,領兵從西南殺入,勉強能夠平息流民軍。”
龍幼安聽得後背冒汗,老將不愧是老將,運籌帷幄之中,早就將淮南的局勢看的一清二楚。
李煜看戲看的挺帶勁,不錯,讓兩位老前輩給你“澆點涼水”,別熱昏了頭。
“二卿說的不錯,問題隻在於,李重進從哪兒找來十萬兵馬。”
劉政諮說道:“陛下,樞密院接到的情報是,徐州郭從義統兵過了淮河,另外鎮淮軍及洪澤周邊六縣,也都集中了起來。”
“那也不夠,滿打滿算,撐死五萬!”李煜站起來,輕快地邁著“小碎步”,“而且,這五萬人隻能滯留在泗州與天長之間,用來對抗趙匡胤手下禁軍。”
見狀,劉政諮突然意識到了什麽,詢問道:“陛下,莫非李重進會派人……渡江。”
“他別無選擇!”
李煜猛然轉身,說道:“眾卿,爾等都是朕的心腹,有些話可以說了,朕要出兵吳越!”
話音落地,在場之人,鴉雀無聲。
李煜環顧四周,除了一臉驚愕的李從鎰之外,其餘能夠到金陵開會的人,林仁肇、劉政諮、李平、潘佑、盧儔、龍幼安、蕭儼、殷崇義……這些人的表情,幾乎沒有什麽變化。
因為,他們等李煜說著“出兵吳越”這句話,都等的太久了。
在曆史上的南唐,稍微有點遠大理想的,或者有點軍事常識的,都知道吳越留不得!
特別是林仁肇,“林虎子”曾經說過,隻要滅掉吳越,他甘願假裝背叛南唐,成功了皆大歡喜,失敗了罪罰一人承擔!
所有人,都在極力壓抑內心的激動。
誰知,李從鎰先開口了:“陛下,用兵吳越?當真?”
“不錯,皇弟覺得不妥?”
李從鎰一時語塞,他很艱難地開口:“吳越富庶,兵強馬壯,大唐與之數次交鋒,都沒占到便宜……陛下,毫無征兆地攻打吳越,臣弟擔心……”
“理由?”
“兵法有雲:近交遠攻,大唐與吳越隻要維持和平,就能集中兵力,先收複淮南。”
李煜不想多跟李從鎰解釋,他是嚇怕了——
小時候,你鄰居家有一條惡狗,每天放學迴家的路上,都會追著你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心理陰影。
長大了,你堅實的多了,獅子老虎都不怕,可是,每次迴到家的時候,路過鄰居家的那個狗窩,還是會下意識的提防。
李從鎰,以及眾多“主和派”,都是那些被嚇出心理陰影的小孩。
盧儔笑道:“鄧王殿下,聽說荊南之戰,慘烈異常,鄧王尚且不怕,怎麽會擔憂吳越?”
“盧尚書,話不能這麽說,兵法有雲……”
李煜擺了擺手,說道:“好了,朕決議攻打吳越,絕不會硬拚,作戰計劃必須嚴密,要一鼓作氣,最短時間內穩定吳越局勢!”
李從鎰見李煜已經下定決心,不敢再說話,心中委屈:“六哥啊六哥,你到底想幹什麽?!”
“劉卿,送去揚州的文書,可有消息了?”
李煜公布攻打吳越的消息之後,劉政諮才敢大膽說:“迴稟陛下,文書送去揚州之後,一定會再征求李重進的意見,一來一迴,如果順利的話,應該已經送到了吳越東府。”
“那就好,想必這幾日,福州、福清方麵都會有動作,你飛鴿傳書給陳誨,要求天命、天威軍不得妄動,若是吳越挑釁,也要忍住!”
“遵旨!”
……
吳越東府,錢俶確實已經收到了蓋有“大周國璽”的文書,他反複看了三遍,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脈搏,然後再看了三遍,放下之後,覺得自己低血壓好了。
“李重進,****,我***,****你大****!”
吳儂軟語,罵起人來也很好聽,一邊罵一邊砸東西,心中在流淚,這麽多年了,一片深情喂了狗!
即便如此,暴怒的錢俶,依舊沒有把大周文書給撕了。
“傳令,召見宰相!”
吳越宰相,錢俶的弟弟,錢弘億。
隨著憤怒漸漸平息,錢俶一直以來的信念也開始動搖了,難道亂世中,就不能為兩浙百姓尋求一處世外桃源嗎?
不甘,不甘!
這支軍隊在壽州休整了好幾天,做的事情,與張光瀚在巢縣幹的差不多,就是“精簡人員”,打仗還擔心自己人多嗎?
是的。
因為這支軍隊當中,除了兩萬多人是後周禁軍係統培養的精英之外,剩餘的九萬多人,都是流民!
守在壽州的王審琦,也頭疼的要死,這麽多人在壽州吃喝拉撒,仗還沒打,每天要消耗多少糧食?恨不得立即讓高懷德領著人滾蛋。
高懷德也鬱悶,人又不是自己招募的,可以說,是苗訓硬塞給自己的,本義就是拿去當炮灰,減少黃淮地盤上的養人壓力,一路行軍、拖拖遝遝,小十萬人不像是去打仗的,倒像是組團去要飯的。
從這一件事情上,至少可以看出趙匡胤三個方麵缺陷——
其一,性格上,自恃太高、盲目傲慢,趙匡胤很勇、很能打,他為後周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不能否認。隻不過,這一切是建立在郭榮構造的良好基礎之上的,能夠在猛將如雲、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將整個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郭榮的才能要遠超過趙匡胤。現在,失去了郭榮奠定的基礎,趙匡胤本質上就是一個武力強大的軍閥,很多事情,他搞不明白。
其二,用人上,缺乏經驗、一意孤行,趙普早就勸過趙匡胤,在“陳州政權”設計的東、西、中三條南下路線中,東線與西線是很不靠譜的,西線的統軍主帥是趙匡義、張洎、李處耘等人,仨人完全是“野心家+蠢蛋+劊子手”的組合,沒事兒都能給你鬧出點事兒來!東線倒是不錯,作為主要進攻路線,曹彬領頭,還說得過去,可不知道趙匡胤到底是怎麽想的,偏偏將石守信與高懷德湊到一塊!
這倆人不對付啊!難道趙官家忘了,在“亳州之戰”的時候,石守信罵了高懷德一個狗血淋頭!現在倒好,增援部隊當中,又讓高懷德為主帥,石守信當副手,這心得多大啊!
或許,趙匡胤認為,單靠自己在禁軍中的威望,就足以震懾這兩個人,不,所有的人,可惜,有個詞叫做“時過境遷”,當初人家都把你當盤菜,是因為郭榮還活著,認為跟著你能混個更好的前程!
其三,心理上,這會兒趙官家多少有點“變態感覺”了,招募流民入伍,自古以來都有,算不上什麽離譜兒。可是,趙普、苗訓、沈義倫等人,都能看出來,趙匡胤本來就打算讓流民去當炮灰的。退一萬步說,有朝一日,趙官家大敗所有對手,那麽傷亡率究竟是多少?“民為本,社稷次之,君為輕”,人要是死傷太多了,誰耕田、誰做工?
這些問題,反饋到劉政諮的情報這裏,隻有一句話——
“陛下,以情報收到時間推算,偽周援軍還需兩日才能到達泗州。”
“泗州城嗎?”
“不錯,如果一切順利,今晚應該能夠到達五河縣。”
李煜粗略估算了一下,高懷德、石守信離開壽州已經七天,再加上兩天,算它十天好了,平均每天的行軍裏程隻有四十裏。
“這麽說,兩天之後,泗州差不多就要失守了。”
鄧王李從鎰、中書侍郎李平、湖南節度使龍幼安等人,聽了之後麵麵相覷,不明白李煜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
反而,兵部尚書盧儔、淮南行軍大都督林仁肇兩人,默契地點了點頭。
林仁肇從荊溪歸來,本是述職,正好趕上了這次會議,聽說了“和州之戰”的始末,內心的危機感更強烈了。
他是“淮南行軍大都督”,原本,和州之戰就屬於他的指揮範圍之內,無奈皇帝想要“鍛煉新人”,自己就隻能去荊溪河口練兵。
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自己深受皇恩,官位一升再升,卻總撈不著仗打,這可不是事兒!
“陛下,若李重進不想就此滅亡,恐怕得退居雄州了。”
此雄州非彼雄州,是指“北雄州”,也就是天長市,“南雄州”則是在嶺南,即南雄市。
一提到雄州,李煜就窩火,升元年間,李璟設置“建武軍”、置雄州,後來後周侵犯,雄州割讓,建武軍的名頭被吳越拿走了。
李煜說道:“不錯,七日之內,如果李重進得不到有力支援,雄州他也守不住!在下一步,就是揚州了。”
雄州距離揚州,不過一百五十多裏路,騎兵一天之內就能殺到城下。
話鋒一轉,李煜口氣又像惋惜、又像嘲諷,說道:“可惜,李重進想要的支援,絕對不會來自汴梁。”
龍幼安聽得心急,問道:“陛下,臣愚鈍,為何高懷德等人的援兵一到,泗州就會失守?臣不信,高懷德如此厲害!”
一旁的林仁肇終於逮著機會,好好教育一下“晚輩”,說道:“龍將軍,你可知道高懷德統兵多少?”
“這……在下屬實不知。”
“我告訴你,十一萬,當然,其中九萬是流民軍。”
龍幼安不以為然,說道:“林將軍,流民軍,在下平定荊南的時候,也曾見過,不過一群烏合之眾。”
“荊南?龍將軍,不要將荊南與淮南比!我隻問你,你見過十萬之眾的流民?”
“這……沒有。”
“那你再想想,就算十萬頭豬,同一時間放到淮南地麵上,是什麽情景?”
盧儔覺得林仁肇話有點過,趕緊補充:“龍將軍,淮南都是平原,極適合大規模作戰,換句話說,人多就是最大的優勢!”
龍幼安一時吃癟,但也很快想明白了——
同樣十萬人,放到湖南那樣的山地眾多的地方,根本就不顯眼,別說古代,就是現代化通訊工具都提供了,也很難做到有效的指揮,前麵開打了,後麵的人可能還在一道山梁之外!
可是,十萬人放到平原地區,就是完全不同的景象了!
李重進手下就算全都是精兵,又怎麽樣?就算給你一萬騎兵,讓你殺個痛快,流民是可以跑的啊,你們辦法合圍,沒辦法快速全部消滅,而流民軍可以分成多股,不斷向揚州挺進!
龍幼安喃喃地說:“這麽說,李重進之敗,敗在流民之手!”
盧儔點頭:“不錯,高懷德、石守信、曹彬等人以精兵拖出李重進,餘者率領九萬流民軍南下,一路搶劫、一路攻城略地,幾乎沒有勝算。除非——”
林仁肇接過話頭:“除非,李重進能夠短時間內增兵十萬以上,以雄州為據點,東至金湖,西向六合,建立一道堅固的防線。當然,隻是防守是不夠的,到時候,滁州防禦使郭守文、馬步軍都指揮使趙讚,領兵從西南殺入,勉強能夠平息流民軍。”
龍幼安聽得後背冒汗,老將不愧是老將,運籌帷幄之中,早就將淮南的局勢看的一清二楚。
李煜看戲看的挺帶勁,不錯,讓兩位老前輩給你“澆點涼水”,別熱昏了頭。
“二卿說的不錯,問題隻在於,李重進從哪兒找來十萬兵馬。”
劉政諮說道:“陛下,樞密院接到的情報是,徐州郭從義統兵過了淮河,另外鎮淮軍及洪澤周邊六縣,也都集中了起來。”
“那也不夠,滿打滿算,撐死五萬!”李煜站起來,輕快地邁著“小碎步”,“而且,這五萬人隻能滯留在泗州與天長之間,用來對抗趙匡胤手下禁軍。”
見狀,劉政諮突然意識到了什麽,詢問道:“陛下,莫非李重進會派人……渡江。”
“他別無選擇!”
李煜猛然轉身,說道:“眾卿,爾等都是朕的心腹,有些話可以說了,朕要出兵吳越!”
話音落地,在場之人,鴉雀無聲。
李煜環顧四周,除了一臉驚愕的李從鎰之外,其餘能夠到金陵開會的人,林仁肇、劉政諮、李平、潘佑、盧儔、龍幼安、蕭儼、殷崇義……這些人的表情,幾乎沒有什麽變化。
因為,他們等李煜說著“出兵吳越”這句話,都等的太久了。
在曆史上的南唐,稍微有點遠大理想的,或者有點軍事常識的,都知道吳越留不得!
特別是林仁肇,“林虎子”曾經說過,隻要滅掉吳越,他甘願假裝背叛南唐,成功了皆大歡喜,失敗了罪罰一人承擔!
所有人,都在極力壓抑內心的激動。
誰知,李從鎰先開口了:“陛下,用兵吳越?當真?”
“不錯,皇弟覺得不妥?”
李從鎰一時語塞,他很艱難地開口:“吳越富庶,兵強馬壯,大唐與之數次交鋒,都沒占到便宜……陛下,毫無征兆地攻打吳越,臣弟擔心……”
“理由?”
“兵法有雲:近交遠攻,大唐與吳越隻要維持和平,就能集中兵力,先收複淮南。”
李煜不想多跟李從鎰解釋,他是嚇怕了——
小時候,你鄰居家有一條惡狗,每天放學迴家的路上,都會追著你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心理陰影。
長大了,你堅實的多了,獅子老虎都不怕,可是,每次迴到家的時候,路過鄰居家的那個狗窩,還是會下意識的提防。
李從鎰,以及眾多“主和派”,都是那些被嚇出心理陰影的小孩。
盧儔笑道:“鄧王殿下,聽說荊南之戰,慘烈異常,鄧王尚且不怕,怎麽會擔憂吳越?”
“盧尚書,話不能這麽說,兵法有雲……”
李煜擺了擺手,說道:“好了,朕決議攻打吳越,絕不會硬拚,作戰計劃必須嚴密,要一鼓作氣,最短時間內穩定吳越局勢!”
李從鎰見李煜已經下定決心,不敢再說話,心中委屈:“六哥啊六哥,你到底想幹什麽?!”
“劉卿,送去揚州的文書,可有消息了?”
李煜公布攻打吳越的消息之後,劉政諮才敢大膽說:“迴稟陛下,文書送去揚州之後,一定會再征求李重進的意見,一來一迴,如果順利的話,應該已經送到了吳越東府。”
“那就好,想必這幾日,福州、福清方麵都會有動作,你飛鴿傳書給陳誨,要求天命、天威軍不得妄動,若是吳越挑釁,也要忍住!”
“遵旨!”
……
吳越東府,錢俶確實已經收到了蓋有“大周國璽”的文書,他反複看了三遍,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脈搏,然後再看了三遍,放下之後,覺得自己低血壓好了。
“李重進,****,我***,****你大****!”
吳儂軟語,罵起人來也很好聽,一邊罵一邊砸東西,心中在流淚,這麽多年了,一片深情喂了狗!
即便如此,暴怒的錢俶,依舊沒有把大周文書給撕了。
“傳令,召見宰相!”
吳越宰相,錢俶的弟弟,錢弘億。
隨著憤怒漸漸平息,錢俶一直以來的信念也開始動搖了,難道亂世中,就不能為兩浙百姓尋求一處世外桃源嗎?
不甘,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