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兇猛2.0版本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譚紫霄不是不知道“先登之功”的重要性,可他更擔心諸葛蘭!不是因為諸葛蘭是年輕將領中的“一號首長”,而是他手中握著三千天策軍!
這三千人,名義上是歸李元清統領,可實際上,屬於皇帝李煜的親屬衛隊,萬一損兵折將,皇帝臉麵無存,這場仗輸贏就不再重要了,大家都得跟著倒黴。
所以,譚紫霄義無反顧、決然毅然地領兵去追趕,隻不過,人數不太多,加上副將餘洪在內,一共三十騎而已。
事實上,還有一個隱含的原因,諸葛蘭與譚紫霄在沒有任何溝通的情況下,默契地達成了共識,選擇了同樣的方式——
兩人都意識到,自己太過於年輕了,不像申屠令堅、陳德成等人在南唐軍隊中有資曆、有威望。
如果貿然進城,接受後周投降,很可能會造成對方不服氣。投降就算了,竟然還投降了一個“雛兒”,麵子上掛不住,難免後麵發生什麽意外。
這種事情,交給陳德成最好。
看著譚紫霄離去的背影,龍翔軍陳德成搖了搖頭,旋即下令:“全軍入城。”
史珪早已經在城門等候。
史珪,祖籍洛陽,武將世家子弟,他的父親,就是後晉嚴指揮使史暉。
曆史上,史珪的官位一直都不高,也難怪張瓊罵他“不努力”,在投靠趙匡義之後,進入禁軍係統,很長時間才升為了校尉。
一直到北宋建立之後,史珪的官職才成為禦馬直隊長,封了一個毅州刺史,還是“名譽性質”的。
直到趙光義稱帝之後,他的官位才升了一個級別,隻不過,還是“刺史”一類的,到死都沒混上節度使。
然而,曆史上的史珪,又確實是背刺張瓊、令其喪命的人——
趙匡胤登基之後,因為“得位不正”的關係,擔心其他人也造自己的反,於是提拔了一批下級軍官,用來監事幫助自己“黃袍加身”的大將。
史珪是張瓊的部下,在禁軍當中職位不高,也被趙匡胤拉攏。《資治通鑒》上記載:“太祖欲周知外事,令珪博訪”。說白了,就是讓史珪去做間諜。
史珪這個人,拍馬屁的功夫也算一流,他費盡心思,在汴梁打聽情報,比如,一些商戶賣給官府的貨物價格過高,他就舉報人家行賄,於是商戶就被逮捕。一時間,竟然搞得汴梁城中的商戶怨聲載道。
一句話,皇權特許,作威作福,不僅是老百姓,官員方麵,史珪也不放過,比如,德州知州梁夢生的罪過他,他就去找趙匡胤告狀,說梁夢生欺男霸女、草菅人命之類的。
隻不過,趙匡胤不糊塗,沒有處罰梁夢生,還提拔他為讚善大夫。
史珪的作威作福,最終惹惱了自己的老上司張瓊,張瓊那脾氣,一見麵就揶揄、嘲諷,稱他為“巫婆”(史書上就是這麽寫的)。史珪心裏那個恨啊,於是,費勁腦筋為張瓊編織了一大串罪名,什麽不守禮製,在皇宮內騎馬,誣陷皇太弟趙光義(趙匡義)、收受賄賂……終於,有一條罪名要了張瓊的命!
“瓊獨斷專行,恣作威福,禁軍皆懼!”
要知道,禁軍是趙匡胤的底線,是命根子!他自己就是靠禁軍政變上位的!
大膽張瓊,竟然敢籠絡禁軍,該殺!
曆史上一段公案,“張瓊之死”,再次驗證了一個萬古不變的道理,飛鳥盡良弓藏!
……
一見陳德成,恭敬施禮:“降將史珪,參見唐國將軍,在下真心投誠,還望將軍不要嫌棄!”
陳德成立即下馬,以禮相還,笑道:“史將軍,在下陳德成,若是猜的不錯,壽州一戰也算有些淵源,這叫不打不相識。”
史珪沒想到陳德成如此客氣,頗為感激,說道:“在下之前,多有冒犯之處,還望……”
“誒,史將軍多慮了,之前各為其主,如今你主動獻上和州,大功一件,皇帝陛下定有重賞。”
不經意間,看到史珪仍在一旁的拐棍,立即猜了個大概,說道:“史將軍,身上有疾,還是進城休息,在下善後即可。”
史珪點點頭,這樣最好,反正都投降了,剩下的事情自己最好別管。
“如此,城中一切防務,交給將軍。”
“好——”陳德成微微一笑,立即吩咐道:“傳令下去,史將軍及眾投降將領,要好生相待,凡有苛刻之行為者,軍法處置!”
史珪這才放心離去。
和州(西城)攻克,趙彥徽部就成了甕中之鱉,殲滅或活捉,也隻剩下時間問題了。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譚紫霄一路追趕,卻始終慢了一步,當趕到西埔鎮的時候,諸葛蘭剛與張瓊交鋒完畢,說是交鋒,基本上就是單方麵碾壓。
張瓊的撤退意圖很明顯,就是沿著巢湖水道沿線,轉進到巢縣,再做打算,之所以在西埔鎮暫停下來,一是因為步卒實在跑不動了,騎兵是四條腿,步卒是兩條腿,還得拿著武器,一口氣跑出去二十裏路,已經很為難了。
畢竟,後周士兵沒有進行過“五公裏武裝越野”的係統訓練。
二是,張瓊也疼的受不了,兩條腿都有傷,一條腿是箭傷,同一個位置被紮了三次!另一條腿,是被突火槍的鐵渣子崩傷,創口麵積很大,好在沒有傷筋動骨,就是疼!
沒辦法,隻能在西埔鎮找郎中,結果就是,藥好沒有換完,諸葛蘭就追過來了。
張瓊隱約有一種感覺,好熟悉啊,好像以前經曆過!
一見後周潰軍,諸葛蘭根本就不廢話,親自掄起大片刀往前衝,這倒把天策軍驚訝壞了,看著文質彬彬的年輕人,打起仗來挺猛!
後周步卒是最倒黴的,體能已經消耗殆盡,騎兵衝過來之後,機靈的就躲進西埔鎮的街道之中,運氣差的就被長劍砍碎。
因為天策軍是“黑雲長劍都”的底子,李元清在訓練的過程中,仍然不願意舍棄長劍,但同時,也配備了精良的製式長兵器。
接下來,就能看出張瓊這人的底子好壞了,眼看步卒被衝垮,他就下令,火燒西埔鎮,鎮上的老百姓哭聲、罵聲一片,大半夜的往荒郊野外逃命。
隨著火牆林立,天策軍的前進步伐,總算被遏製住了,張瓊才得以治療完畢,隨即頭也不迴地縱馬逃走。
對,就是這個感覺,想起來了,當初盧絳就是這麽追我的!
江南鼠輩,竟敢如此對待張大爺!
諸葛蘭與盧絳還是不同的,盧絳打仗是很能抓住主要矛盾的,整個追擊過程中,始終以“幹掉張瓊”最為首選目標,其他的潰軍,隻要不當著自己的路,根本就不理會。
諸葛蘭不同,他要的是除惡務盡!
不管是誰,隻要是後周的軍隊,就一定要全部消滅,對了,不接受投降。
所以,躲起來的後周步卒,也沒能逃過死亡的命運,應該說,一個都沒有逃掉,因為就算諸葛蘭放過他們,老百姓也不會放過。
等到諸葛蘭肅清殘敵,再去追的時候,張瓊部兩千多騎兵,已經越過了裕溪河上的鬥門橋,甩下諸葛蘭十裏路。
諸葛蘭有些懊悔,不過,對於天策軍來說,這點距離,根本就不叫事兒。
經過引進契丹訓練方法之後,天策軍能夠將戰馬的潛能開發到極限,尤其在夜間行軍、短途衝刺、穿插繞襲等方麵,特別是戰鬥之前,天策軍的戰馬都是喂了茶葉的。
一匹戰馬一斤茶葉,也得三千斤!就算出茶葉質量不高,試問,後周的戰馬吃得起嗎?這是南唐的優勢之一。
戰馬嘶鳴,在黑夜之中,如同閃電。
張瓊率部跑了一陣,突然鬼使神差地勒住戰馬,驚恐地向後看去。
隻見一條火龍,正飛速地渡過鬥門橋!
“前麵,什麽地方?”
“主帥,前麵是張公店。”
張瓊聽到“張公店”三個字之後,臉色很白,沒想到,一轉眼的功夫,就跑了這麽遠。
最尷尬的就是,張公店相距十多裏,就是含山縣!張光瀚的三萬流民軍就在那兒駐紮,一開始,自己很不待見張光瀚,而張光瀚也不去和州湊熱鬧。
如今,和州失守,自己如喪家之犬,難道還要求張光瀚收留?不行!
張瓊啊張瓊,你傲什麽呢?老實點,去認個慫,危機不就解除了嗎?
“下令,全軍準備伏擊!”
後周騎兵都蒙了,大哥,俺們都是騎兵啊,拒馬啊、鐵鍬啊啥都沒有,怎麽伏擊?
主帥都下令了,沒辦法,騎兵立即調轉馬頭,準備硬剛天策軍。
唉……張瓊大統領,人家是天策軍,你沒聽過天策軍,還沒聽過“黑雲長劍都”?
張公店的野外,三千天策軍風馳電掣、席卷而來,長劍冷刃,在火把的微弱光芒映射下,反射出冰冷的寒光。
劍鋒所指,戰馬衝過,第一排執行阻擊任務的後周騎兵,就如同茅草屋遇到了十二級龍卷風!
頃刻之間,蕩然無存!
騎兵作戰的第一要義,就是絕不糾纏,絕不遲疑,衝過第一道防線之後,諸葛蘭的身影出現了,他已經血染戰袍,在陣前高唿:“張賊休走,拿命來!”
張瓊已經忘記了腿疼,心反而疼起來了,幾十名騎兵,連人帶馬,不到一秒鍾就報銷了?!
李煜手下,什麽時候有這樣強悍的騎兵,而且,從士兵到打法,完全不像是江南人。
天策軍篩選軍士,要求身高七尺以上,也就是170公分以上,這在古代已經算是大高個兒。至於打法,師承燕雲地界的遼國漢人,雖然是“二道販子”教的,可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在“馬上戰爭”方麵,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撤,快撤!”
這三千人,名義上是歸李元清統領,可實際上,屬於皇帝李煜的親屬衛隊,萬一損兵折將,皇帝臉麵無存,這場仗輸贏就不再重要了,大家都得跟著倒黴。
所以,譚紫霄義無反顧、決然毅然地領兵去追趕,隻不過,人數不太多,加上副將餘洪在內,一共三十騎而已。
事實上,還有一個隱含的原因,諸葛蘭與譚紫霄在沒有任何溝通的情況下,默契地達成了共識,選擇了同樣的方式——
兩人都意識到,自己太過於年輕了,不像申屠令堅、陳德成等人在南唐軍隊中有資曆、有威望。
如果貿然進城,接受後周投降,很可能會造成對方不服氣。投降就算了,竟然還投降了一個“雛兒”,麵子上掛不住,難免後麵發生什麽意外。
這種事情,交給陳德成最好。
看著譚紫霄離去的背影,龍翔軍陳德成搖了搖頭,旋即下令:“全軍入城。”
史珪早已經在城門等候。
史珪,祖籍洛陽,武將世家子弟,他的父親,就是後晉嚴指揮使史暉。
曆史上,史珪的官位一直都不高,也難怪張瓊罵他“不努力”,在投靠趙匡義之後,進入禁軍係統,很長時間才升為了校尉。
一直到北宋建立之後,史珪的官職才成為禦馬直隊長,封了一個毅州刺史,還是“名譽性質”的。
直到趙光義稱帝之後,他的官位才升了一個級別,隻不過,還是“刺史”一類的,到死都沒混上節度使。
然而,曆史上的史珪,又確實是背刺張瓊、令其喪命的人——
趙匡胤登基之後,因為“得位不正”的關係,擔心其他人也造自己的反,於是提拔了一批下級軍官,用來監事幫助自己“黃袍加身”的大將。
史珪是張瓊的部下,在禁軍當中職位不高,也被趙匡胤拉攏。《資治通鑒》上記載:“太祖欲周知外事,令珪博訪”。說白了,就是讓史珪去做間諜。
史珪這個人,拍馬屁的功夫也算一流,他費盡心思,在汴梁打聽情報,比如,一些商戶賣給官府的貨物價格過高,他就舉報人家行賄,於是商戶就被逮捕。一時間,竟然搞得汴梁城中的商戶怨聲載道。
一句話,皇權特許,作威作福,不僅是老百姓,官員方麵,史珪也不放過,比如,德州知州梁夢生的罪過他,他就去找趙匡胤告狀,說梁夢生欺男霸女、草菅人命之類的。
隻不過,趙匡胤不糊塗,沒有處罰梁夢生,還提拔他為讚善大夫。
史珪的作威作福,最終惹惱了自己的老上司張瓊,張瓊那脾氣,一見麵就揶揄、嘲諷,稱他為“巫婆”(史書上就是這麽寫的)。史珪心裏那個恨啊,於是,費勁腦筋為張瓊編織了一大串罪名,什麽不守禮製,在皇宮內騎馬,誣陷皇太弟趙光義(趙匡義)、收受賄賂……終於,有一條罪名要了張瓊的命!
“瓊獨斷專行,恣作威福,禁軍皆懼!”
要知道,禁軍是趙匡胤的底線,是命根子!他自己就是靠禁軍政變上位的!
大膽張瓊,竟然敢籠絡禁軍,該殺!
曆史上一段公案,“張瓊之死”,再次驗證了一個萬古不變的道理,飛鳥盡良弓藏!
……
一見陳德成,恭敬施禮:“降將史珪,參見唐國將軍,在下真心投誠,還望將軍不要嫌棄!”
陳德成立即下馬,以禮相還,笑道:“史將軍,在下陳德成,若是猜的不錯,壽州一戰也算有些淵源,這叫不打不相識。”
史珪沒想到陳德成如此客氣,頗為感激,說道:“在下之前,多有冒犯之處,還望……”
“誒,史將軍多慮了,之前各為其主,如今你主動獻上和州,大功一件,皇帝陛下定有重賞。”
不經意間,看到史珪仍在一旁的拐棍,立即猜了個大概,說道:“史將軍,身上有疾,還是進城休息,在下善後即可。”
史珪點點頭,這樣最好,反正都投降了,剩下的事情自己最好別管。
“如此,城中一切防務,交給將軍。”
“好——”陳德成微微一笑,立即吩咐道:“傳令下去,史將軍及眾投降將領,要好生相待,凡有苛刻之行為者,軍法處置!”
史珪這才放心離去。
和州(西城)攻克,趙彥徽部就成了甕中之鱉,殲滅或活捉,也隻剩下時間問題了。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譚紫霄一路追趕,卻始終慢了一步,當趕到西埔鎮的時候,諸葛蘭剛與張瓊交鋒完畢,說是交鋒,基本上就是單方麵碾壓。
張瓊的撤退意圖很明顯,就是沿著巢湖水道沿線,轉進到巢縣,再做打算,之所以在西埔鎮暫停下來,一是因為步卒實在跑不動了,騎兵是四條腿,步卒是兩條腿,還得拿著武器,一口氣跑出去二十裏路,已經很為難了。
畢竟,後周士兵沒有進行過“五公裏武裝越野”的係統訓練。
二是,張瓊也疼的受不了,兩條腿都有傷,一條腿是箭傷,同一個位置被紮了三次!另一條腿,是被突火槍的鐵渣子崩傷,創口麵積很大,好在沒有傷筋動骨,就是疼!
沒辦法,隻能在西埔鎮找郎中,結果就是,藥好沒有換完,諸葛蘭就追過來了。
張瓊隱約有一種感覺,好熟悉啊,好像以前經曆過!
一見後周潰軍,諸葛蘭根本就不廢話,親自掄起大片刀往前衝,這倒把天策軍驚訝壞了,看著文質彬彬的年輕人,打起仗來挺猛!
後周步卒是最倒黴的,體能已經消耗殆盡,騎兵衝過來之後,機靈的就躲進西埔鎮的街道之中,運氣差的就被長劍砍碎。
因為天策軍是“黑雲長劍都”的底子,李元清在訓練的過程中,仍然不願意舍棄長劍,但同時,也配備了精良的製式長兵器。
接下來,就能看出張瓊這人的底子好壞了,眼看步卒被衝垮,他就下令,火燒西埔鎮,鎮上的老百姓哭聲、罵聲一片,大半夜的往荒郊野外逃命。
隨著火牆林立,天策軍的前進步伐,總算被遏製住了,張瓊才得以治療完畢,隨即頭也不迴地縱馬逃走。
對,就是這個感覺,想起來了,當初盧絳就是這麽追我的!
江南鼠輩,竟敢如此對待張大爺!
諸葛蘭與盧絳還是不同的,盧絳打仗是很能抓住主要矛盾的,整個追擊過程中,始終以“幹掉張瓊”最為首選目標,其他的潰軍,隻要不當著自己的路,根本就不理會。
諸葛蘭不同,他要的是除惡務盡!
不管是誰,隻要是後周的軍隊,就一定要全部消滅,對了,不接受投降。
所以,躲起來的後周步卒,也沒能逃過死亡的命運,應該說,一個都沒有逃掉,因為就算諸葛蘭放過他們,老百姓也不會放過。
等到諸葛蘭肅清殘敵,再去追的時候,張瓊部兩千多騎兵,已經越過了裕溪河上的鬥門橋,甩下諸葛蘭十裏路。
諸葛蘭有些懊悔,不過,對於天策軍來說,這點距離,根本就不叫事兒。
經過引進契丹訓練方法之後,天策軍能夠將戰馬的潛能開發到極限,尤其在夜間行軍、短途衝刺、穿插繞襲等方麵,特別是戰鬥之前,天策軍的戰馬都是喂了茶葉的。
一匹戰馬一斤茶葉,也得三千斤!就算出茶葉質量不高,試問,後周的戰馬吃得起嗎?這是南唐的優勢之一。
戰馬嘶鳴,在黑夜之中,如同閃電。
張瓊率部跑了一陣,突然鬼使神差地勒住戰馬,驚恐地向後看去。
隻見一條火龍,正飛速地渡過鬥門橋!
“前麵,什麽地方?”
“主帥,前麵是張公店。”
張瓊聽到“張公店”三個字之後,臉色很白,沒想到,一轉眼的功夫,就跑了這麽遠。
最尷尬的就是,張公店相距十多裏,就是含山縣!張光瀚的三萬流民軍就在那兒駐紮,一開始,自己很不待見張光瀚,而張光瀚也不去和州湊熱鬧。
如今,和州失守,自己如喪家之犬,難道還要求張光瀚收留?不行!
張瓊啊張瓊,你傲什麽呢?老實點,去認個慫,危機不就解除了嗎?
“下令,全軍準備伏擊!”
後周騎兵都蒙了,大哥,俺們都是騎兵啊,拒馬啊、鐵鍬啊啥都沒有,怎麽伏擊?
主帥都下令了,沒辦法,騎兵立即調轉馬頭,準備硬剛天策軍。
唉……張瓊大統領,人家是天策軍,你沒聽過天策軍,還沒聽過“黑雲長劍都”?
張公店的野外,三千天策軍風馳電掣、席卷而來,長劍冷刃,在火把的微弱光芒映射下,反射出冰冷的寒光。
劍鋒所指,戰馬衝過,第一排執行阻擊任務的後周騎兵,就如同茅草屋遇到了十二級龍卷風!
頃刻之間,蕩然無存!
騎兵作戰的第一要義,就是絕不糾纏,絕不遲疑,衝過第一道防線之後,諸葛蘭的身影出現了,他已經血染戰袍,在陣前高唿:“張賊休走,拿命來!”
張瓊已經忘記了腿疼,心反而疼起來了,幾十名騎兵,連人帶馬,不到一秒鍾就報銷了?!
李煜手下,什麽時候有這樣強悍的騎兵,而且,從士兵到打法,完全不像是江南人。
天策軍篩選軍士,要求身高七尺以上,也就是170公分以上,這在古代已經算是大高個兒。至於打法,師承燕雲地界的遼國漢人,雖然是“二道販子”教的,可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在“馬上戰爭”方麵,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撤,快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