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漳州攻防戰,打響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漳州城外,一片荒蕪,留從願將能拆廟、能燒的房、能砍的樹,一個不留。
四周的視野好極了,地上的情況糟透了。
西溪以北,靠近漳州三台門(南門)的一側,基本沒有立足之地,碎石、瓦礫、磚頭之類的還好說,光是大大小小的陷坑,就令人頭皮發麻。
朱令贇登上岫山(圓山),隔水相望,漳州城牆、城內人頭攢動,穿著各色樣式服裝的人都有,甚至還能見到不少女人、孩子的身影。
全城皆兵!
曆史上,最後一任清源軍節度使陳洪進投降宋朝的時候,境內人口一共15萬戶。
漳州屬於清源軍割據政權的“陪都”,人口自然不少,粗略估算,至少五萬以上。
同時,與泉州不同的是,漳州這邊在李煜發動的“嶺南戰役”過程中,尚未派出去一兵一卒。
換句話說,張漢思、蘇光、王忠順、董思安等人帶出去的兵馬,都屬於清源軍“泉州大營”,留從效寧可動“自己老窩”的軍事力量,也不願意消耗漳州,絕對不會是太喜歡留從願這個兄弟了。
由於戰略位置的特殊性,“漳州破、泉州失”的定律,早就在閩國滅亡時期得到了驗證。
反觀自己這邊,七千人馬,劣勢很明顯。
人少是其次,關鍵是士氣不振,兵卒之間多有怨言。
朱令贇手下人馬太雜,陳濱率領的虔州百勝軍兩千,高審思率領的上杭場衛軍兩千,陳況率領的武安場衛軍兩千,以及自己親率(金陵)江寧大營一千。
一路打下來,在士氣高漲、物資充沛的前提下,軍隊尚能夠凝聚成一個整體。
可如今,戰事已經持續一個月,基層兵卒之間地域、習俗、文化、方言之間的衝突,開始越發凸顯了,打架鬥毆的現象時有發生。
更要命的是,糧食給養運輸也出現了問題。
“嶺南戰役”投入的總兵力接近六萬,按照“五人供一”的規律計算,從撫州、建州、劍州、信州等地開始,先後征用的民夫、勞力至少三十萬,倒不是說有三十萬老百姓隨軍出征,而是他們通過各種方式,在為戰爭提供服務。
一進入閩南之後,戰事日益激烈,單靠從“嶺北”運輸給養根本就供不上,隻能就地征用。
依照五代十國的糧食、養殖等產能,再打一個月,不少當地老百姓就該去逃荒了。
唯一的破局之道,就是速戰速決。
是夜,唐軍大營,朱令贇準備召開“動員大會”。
命人在周邊村鎮買來牛、羊、豬各種畜生,剁成大塊,扔到鍋裏煮。
命人將沿途采購的各種酒水裝入大缸之中,軍卒們每人都大碗地喝。
命人抬上來幾十口大箱子,裏麵全是攻破敬州、潮州時獲取的錢財。
對一些人來說,肉是斷頭肉,酒是辭別酒,錢是賣命錢!
燈火通明,朱令贇端著大碗,站在高處,下麵七千人同樣端著碗,凝望統帥。
“諸位將士,一水之隔,便是漳州!”
“留氏割據閩南,已背先主!”
“仍有不臣之心,謀亂大唐!”
“如此惡賊,人神共憤,不誅滅無以得安寧!”
“諸位將士,今晚爾等喝酒吃肉、分賞錢財,可知太子殿下親征上陣,仍在殺敵衝鋒?!”
“明日一戰,務必拿下漳州,自此閩南再無戰事!”
“先登城者,賞金一錠!”
“凡是傷者,撫恤十緡!”
“身死之人,大唐供養爹娘子嗣!朝廷將設立英烈祠,你們的名字與功績,將被千秋萬代銘記!”
朱令贇猛然舉起酒碗,豪氣幹雲:“敬我大唐江山,敬我大唐子民,敬我大唐勇士!”
所有人的情緒都被調動起來,岫山之上,迴蕩著震天怒吼!
“大唐萬年!”
聰明的兵卒,則從朱令贇的話語中,捕捉到了一個信息,就是“打下漳州之後,就不用再玩命了”,這仿佛是一個定心丸。
哪怕戰死,自己爹娘、孩子由國家供養,這不是做夢吧?
最令人振奮的,就是“英烈祠”這三個字,軍人以戰死沙場為榮!可是以往,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世人隻記得頂天立地的大英雄,誰記得身為小兵的張三、李四、王二麻子?
現在不同了,有了“英烈祠”,老子也能名垂千古!
雞血打完了,朱令贇、陳濱、陳況等人,就要考慮現實問題了,漳州怎麽打?
眾人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西溪……
拂曉時分,城頭上熬了一夜的潮州軍卒,眼皮已經開始打架了。
這一夜,唐軍不知道發什麽瘋,擂鼓聲、喧嘩聲、戰馬嘶鳴聲、刀劍撞擊聲,時遠時近,一直沒有停下來。
偶然的,城西南角文廟的位置,還會出現幾個火把,城上士兵還沒來得及射箭,火把就又熄滅了——不一會兒又亮起來。
斷斷續續,令人不勝其煩!
漸漸的,城頭上的守軍,也放鬆了警惕,反正你們也打不進來!
晨光微熹,城下再次傳來淅淅索索、叮叮當當的聲音。
一個潮州軍卒倚靠在垛口,漫不經心,隻是當他無意中向下一瞟,頓時渾身打了個激靈!
城下,密密麻麻的唐軍,正在清理道路!用鐵鍬、鋤頭填陷坑,用門板、蒲席等鋪路,他們小心翼翼卻又行動迅速!
“唐軍攻城啦!”
一嗓子嚎出去,潮州城頭立即騷動起來,很快垛口就擠滿了人。
潮州司馬吳霽聞訊趕來,立即組織人員反擊,同時派人到城中,通知留從願。
“不要慌,唐軍沒有攻城器具,用弓箭!”
吳霽說的沒錯,唐軍確實沒有攻城器具,但後續部隊準備了大量盾牌與鐵鎬,還砍樹做了簡易的轒轀車,隻不過時間太緊,沒有輪子,完全靠人抬著前進。
朱令贇為了減少傷亡,在潮州城西、西溪上遊搭建了浮橋,大隊人馬在夜色之中搶渡,不知不覺摸到了城下。
這樣一來,留從願處心積慮設置的河灘障礙,就成了“馬奇諾防線”。
即便這樣,唐軍的壓力也不輕,因為潮州外圍還有護城河,引入西溪之水,從東閘、西閘進入城中,是一個完美的防禦體係。
留從願得知吳霽的消息時,四門(西門太平門、南門三台門、東門文昌門、北門太初門)也都傳來了“唐軍攻城”的消息,似乎一瞬間,唐軍就包圍了潮州!
【作者有話說:附圖】
盡管未能親眼見到,留從願還是做出了判斷——虛張聲勢。
唐軍人馬不滿萬,竟然還敢分兵!
他火速離開漳州府衙,趕往太平門,在他看來,南邊有城門及兩道水閘,守城者上萬,根本不足為慮,交給吳霽就好。
唐軍主力攻擊的方向,應該是太平門!
朱令贇率軍渡過西溪,迎麵就是太平門,這裏地勢相對平坦。
為何不是太初門或文昌門呢?
一是文昌門太遠,從最西邊跑到最東邊,大軍就是活靶子,因此,朱令贇隻會派出小股部隊去騷擾。
二是太初門,地理位置太特殊,它沿著山體而建,也就是說,唐軍就算能夠爬上城牆,迎麵撞見的就是一道山巒,爬上來也得累個半死。
兵法有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現代軍事教科書上說:不要讓敵人洞悉己方的作戰意圖。
四周的視野好極了,地上的情況糟透了。
西溪以北,靠近漳州三台門(南門)的一側,基本沒有立足之地,碎石、瓦礫、磚頭之類的還好說,光是大大小小的陷坑,就令人頭皮發麻。
朱令贇登上岫山(圓山),隔水相望,漳州城牆、城內人頭攢動,穿著各色樣式服裝的人都有,甚至還能見到不少女人、孩子的身影。
全城皆兵!
曆史上,最後一任清源軍節度使陳洪進投降宋朝的時候,境內人口一共15萬戶。
漳州屬於清源軍割據政權的“陪都”,人口自然不少,粗略估算,至少五萬以上。
同時,與泉州不同的是,漳州這邊在李煜發動的“嶺南戰役”過程中,尚未派出去一兵一卒。
換句話說,張漢思、蘇光、王忠順、董思安等人帶出去的兵馬,都屬於清源軍“泉州大營”,留從效寧可動“自己老窩”的軍事力量,也不願意消耗漳州,絕對不會是太喜歡留從願這個兄弟了。
由於戰略位置的特殊性,“漳州破、泉州失”的定律,早就在閩國滅亡時期得到了驗證。
反觀自己這邊,七千人馬,劣勢很明顯。
人少是其次,關鍵是士氣不振,兵卒之間多有怨言。
朱令贇手下人馬太雜,陳濱率領的虔州百勝軍兩千,高審思率領的上杭場衛軍兩千,陳況率領的武安場衛軍兩千,以及自己親率(金陵)江寧大營一千。
一路打下來,在士氣高漲、物資充沛的前提下,軍隊尚能夠凝聚成一個整體。
可如今,戰事已經持續一個月,基層兵卒之間地域、習俗、文化、方言之間的衝突,開始越發凸顯了,打架鬥毆的現象時有發生。
更要命的是,糧食給養運輸也出現了問題。
“嶺南戰役”投入的總兵力接近六萬,按照“五人供一”的規律計算,從撫州、建州、劍州、信州等地開始,先後征用的民夫、勞力至少三十萬,倒不是說有三十萬老百姓隨軍出征,而是他們通過各種方式,在為戰爭提供服務。
一進入閩南之後,戰事日益激烈,單靠從“嶺北”運輸給養根本就供不上,隻能就地征用。
依照五代十國的糧食、養殖等產能,再打一個月,不少當地老百姓就該去逃荒了。
唯一的破局之道,就是速戰速決。
是夜,唐軍大營,朱令贇準備召開“動員大會”。
命人在周邊村鎮買來牛、羊、豬各種畜生,剁成大塊,扔到鍋裏煮。
命人將沿途采購的各種酒水裝入大缸之中,軍卒們每人都大碗地喝。
命人抬上來幾十口大箱子,裏麵全是攻破敬州、潮州時獲取的錢財。
對一些人來說,肉是斷頭肉,酒是辭別酒,錢是賣命錢!
燈火通明,朱令贇端著大碗,站在高處,下麵七千人同樣端著碗,凝望統帥。
“諸位將士,一水之隔,便是漳州!”
“留氏割據閩南,已背先主!”
“仍有不臣之心,謀亂大唐!”
“如此惡賊,人神共憤,不誅滅無以得安寧!”
“諸位將士,今晚爾等喝酒吃肉、分賞錢財,可知太子殿下親征上陣,仍在殺敵衝鋒?!”
“明日一戰,務必拿下漳州,自此閩南再無戰事!”
“先登城者,賞金一錠!”
“凡是傷者,撫恤十緡!”
“身死之人,大唐供養爹娘子嗣!朝廷將設立英烈祠,你們的名字與功績,將被千秋萬代銘記!”
朱令贇猛然舉起酒碗,豪氣幹雲:“敬我大唐江山,敬我大唐子民,敬我大唐勇士!”
所有人的情緒都被調動起來,岫山之上,迴蕩著震天怒吼!
“大唐萬年!”
聰明的兵卒,則從朱令贇的話語中,捕捉到了一個信息,就是“打下漳州之後,就不用再玩命了”,這仿佛是一個定心丸。
哪怕戰死,自己爹娘、孩子由國家供養,這不是做夢吧?
最令人振奮的,就是“英烈祠”這三個字,軍人以戰死沙場為榮!可是以往,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世人隻記得頂天立地的大英雄,誰記得身為小兵的張三、李四、王二麻子?
現在不同了,有了“英烈祠”,老子也能名垂千古!
雞血打完了,朱令贇、陳濱、陳況等人,就要考慮現實問題了,漳州怎麽打?
眾人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西溪……
拂曉時分,城頭上熬了一夜的潮州軍卒,眼皮已經開始打架了。
這一夜,唐軍不知道發什麽瘋,擂鼓聲、喧嘩聲、戰馬嘶鳴聲、刀劍撞擊聲,時遠時近,一直沒有停下來。
偶然的,城西南角文廟的位置,還會出現幾個火把,城上士兵還沒來得及射箭,火把就又熄滅了——不一會兒又亮起來。
斷斷續續,令人不勝其煩!
漸漸的,城頭上的守軍,也放鬆了警惕,反正你們也打不進來!
晨光微熹,城下再次傳來淅淅索索、叮叮當當的聲音。
一個潮州軍卒倚靠在垛口,漫不經心,隻是當他無意中向下一瞟,頓時渾身打了個激靈!
城下,密密麻麻的唐軍,正在清理道路!用鐵鍬、鋤頭填陷坑,用門板、蒲席等鋪路,他們小心翼翼卻又行動迅速!
“唐軍攻城啦!”
一嗓子嚎出去,潮州城頭立即騷動起來,很快垛口就擠滿了人。
潮州司馬吳霽聞訊趕來,立即組織人員反擊,同時派人到城中,通知留從願。
“不要慌,唐軍沒有攻城器具,用弓箭!”
吳霽說的沒錯,唐軍確實沒有攻城器具,但後續部隊準備了大量盾牌與鐵鎬,還砍樹做了簡易的轒轀車,隻不過時間太緊,沒有輪子,完全靠人抬著前進。
朱令贇為了減少傷亡,在潮州城西、西溪上遊搭建了浮橋,大隊人馬在夜色之中搶渡,不知不覺摸到了城下。
這樣一來,留從願處心積慮設置的河灘障礙,就成了“馬奇諾防線”。
即便這樣,唐軍的壓力也不輕,因為潮州外圍還有護城河,引入西溪之水,從東閘、西閘進入城中,是一個完美的防禦體係。
留從願得知吳霽的消息時,四門(西門太平門、南門三台門、東門文昌門、北門太初門)也都傳來了“唐軍攻城”的消息,似乎一瞬間,唐軍就包圍了潮州!
【作者有話說:附圖】
盡管未能親眼見到,留從願還是做出了判斷——虛張聲勢。
唐軍人馬不滿萬,竟然還敢分兵!
他火速離開漳州府衙,趕往太平門,在他看來,南邊有城門及兩道水閘,守城者上萬,根本不足為慮,交給吳霽就好。
唐軍主力攻擊的方向,應該是太平門!
朱令贇率軍渡過西溪,迎麵就是太平門,這裏地勢相對平坦。
為何不是太初門或文昌門呢?
一是文昌門太遠,從最西邊跑到最東邊,大軍就是活靶子,因此,朱令贇隻會派出小股部隊去騷擾。
二是太初門,地理位置太特殊,它沿著山體而建,也就是說,唐軍就算能夠爬上城牆,迎麵撞見的就是一道山巒,爬上來也得累個半死。
兵法有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現代軍事教科書上說:不要讓敵人洞悉己方的作戰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