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正一下:南唐時期,漳州被稱之為“南州”,下麵將錯就錯。)


    三月廿七,李煜、李元清等連夜啟程,率領“親衛三部”奔襲八十多裏外的永春。德化一戰,殲敵七百有餘、俘虜三千以上,主將董思安在巷戰中被殺,餘者皆降。


    同日,陳誨率領五千永安軍,順利攻克漳平關,一千多守軍被趕下了九龍江。按照李煜要求,陳誨應該駐守此處,牽製龍岩張漢思,策應清流關的桂卿,隻是,這並不是“陳鐵頭”的風格。權衡之後,他認為漳平關沒有駐守價值,因為清源軍大部分都在漳州、泉州附近集結,沒能力對南唐形成“關門打狗”的包圍態勢。既然如此,不如集中兵力、主動出擊!四處搜尋船隻,沿著九龍江順流而下,奔襲九十裏外的華安!


    仍是同日,是夜,桂卿三千五百人對戰王忠順五千清源軍、三千鄉兵,王忠順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理優勢,一度讓桂卿損兵折將。經過數次衝關,桂卿掌握關口情況之後,原地征集耕牛五百頭,澆油點火,組織“火牛陣”衝關,造成清源軍嚴重傷亡。同時,派出閩南籍善於翻山越嶺的士兵,繞過山巒之後,奇襲清源軍糧庫!曆經一天一夜的鏖戰,清流關終於攻破!


    如此一來,鎮守龍岩的張漢思徹底成為了孤家寡人!


    緊急軍情送到安南,交給留從效手裏。


    留從效看完之後,第一反應是“騙人的”,總有刁民想害朕。


    難道,李煜沒有接到“覲見詔令”?不可能,使者每到一處,驛站都會傳送情報,最後一處是德化。


    對了,德化已經被攻破,這麽說來,使者被噶了,李煜把詔令當狗屁。


    他怎麽敢?!


    在他的認知裏,李煜就是個鑞槍頭,絕對沒有這樣的魄力。同時,也沒有能力指揮多線作戰,還能行動如此迅速。


    事實狠狠地抽了他一個耳光!


    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比自己更無賴的,什麽陰謀、陽謀、計謀,最終,一切都要以實力說話!


    他一把攥著送信士兵的衣領,聲嘶力竭地吼問:“王指揮(王忠順)人在哪兒,讓他親自稟報!”


    “節度大人,王指揮率領殘部前往龍岩了。”


    “蠢貨,去龍岩幹什麽,後背都被人捅刀子了!”


    留從效將人轟出去,自己在帥帳來迴踱步、緊張思索,如何應對眼下的局麵。


    李煜根本就不講任何政治規則,也不怕與自己撕破臉,能選擇的隻有一條路,那就是裹挾漳州、泉州全體軍民,開戰!


    “張文顯!”


    外麵快步走進一人,正是清源軍鎮南指揮使張文顯,沉聲問道:“節度大人,有何吩咐?”


    “本帥任命你為西北麵防禦都統,立即整合同安、泉寧、金湖等地軍隊,北上華安,阻擊唐軍!”


    張文顯一怔,問道:“蘇防禦使(蘇光)問起,該如何應對?”


    蘇光此刻鎮守長泰,手下隻有兩千正規軍,如果同安、泉寧、金湖等地駐軍撤離,也就陷入了孤立無援的狀態,更可能威脅到漳州。


    “隻要守住華安,長泰、漳州自然無虞,速去!”


    “遵命!”


    緊接著,留從效派人,分別給留從願、張漢思送信,要求他們全線收縮,據險而守,一定要盡力拖延唐軍前進的步伐。


    “拖字訣”,留從效用的很溜,上一次,就是這樣將南唐軍隊“拖”走的。


    所以,他相信這一次也一定能行,隻要保全漳州、泉州,其他地盤就算暫時丟了,等到唐軍撤退之後,仍然可以收迴來。


    如果留從效學過小學語文課文,就應該知道一個成句是“刻舟求劍”,之前唐軍撤出清源軍地盤,是因為繼續打下去太費錢,而且還要承擔馬楚“遊擊軍”的壓力。


    可如今,李煜明擺著就是不計成本來滅你的,還幻想就沒意思了。


    李煜也不得不承認,越往南打,抵抗力度就越強,留從效這樣的“軍閥”,確實有可圈可點之處。


    但是,實力的差距是巨大的,永春方麵別說騎兵、水軍,就連像樣訓練的步卒也僅有兩千而已。


    天策軍是不會給敵人一絲憐憫的,殺氣騰騰、威風凜凜的方陣陳列在城下的時候,不少清源軍士兵的手腳、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栗。


    “殺!殺!殺!”


    節奏分明、鏗鏘有力的吼聲,就像死神的吟唱。


    即便如此,永春守軍也拒絕投降,李煜很欣賞這種忠誠,下令攻城。


    火箭、雲梯、衝車、鉤鎖、金汁、礌石……譜寫了一部“殺戮交響曲”。


    永春守軍用自己的性命為代價,認識到了“職業軍人”與“業餘軍人”之間的巨大差距。


    天策軍五千重裝騎兵席卷永春,一番激戰,桃溪的水都變成了赤紅色,甚至一度出現“拋屍堵河”的局麵。


    攻破永春,隻不過是時間問題,而時間優勢,很顯然不再留從效這一邊。


    因為,李煜的離間計終於發揮了作用。


    吳越錢俶接到李煜的“偽造信”之後,躊躇再三,他不相信留從效會攻打福州,原因很簡單,留從效沒那個實力!


    可是,他又不敢掉以輕心,畢竟福州李弘義與泉州留從效之間的關係,過於複雜,過於曖昧。


    如果兩家聯手呢……


    既然如此,就下令讓李弘義去對付留從效,一來防備清源軍趁虛而入,二來也檢驗一下李弘義是否背叛了吳越。


    這一招很高明,李弘義本身也是個“野心家”,接到命令之後,十分興奮,這意味著可以名正言順地去搶地盤了。


    彰武軍(李弘義是彰武節度使)火速集結,目標莆田!


    作為曾經的閩國將領,李弘義攻打莆田就跟迴老家一樣,向導的都不用找,尤其福州商人提供的便利,比自己的軍需供應係統還要好使。


    留從效,我來了,準備迎接!


    這是名副其實的“腹背受敵”。


    ……


    與此同時,潮州外圍的朱令贇一反常態,他並沒有積極進攻,大隊人馬在韓江上遊駐紮,隻派遣小股部隊,前往潮州外圍騷擾。


    派出去的人,都是打著“清源軍”的旗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窗外淩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窗外淩霄並收藏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