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囚於籠而爪牙仍利!


    朱令贇聽了一番分析,恍然問道:“將帥,莫非是想要招降潘崇徹?”


    林仁肇搖搖頭,說道:“潘崇徹雖遭受排擠,但此人忠心可靠、性情秉直,絕非輕易能夠招降,除非,讓他意識到劉鋹哪裏容不下他。”


    “末將倒是聽說,劉鋹此人一向是容不得人的。”


    “沒錯,劉鋹善妒多疑、狡詐無情,對待耿直之臣都十分刻薄。隻是,容不得人與容不下人,還是有區別的。”


    容不得人,可能表現為“穿小鞋”“被排擠”“遭陷害”等,會讓人活的比較痛苦。


    容不下人,可就是要命了,必須想辦法除掉!


    一句話,不把潘崇徹逼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他是不會投入南唐懷抱的。


    “將帥,既已胸有成竹,就盡快部署吧!”


    見朱令贇一臉急切,林仁肇也不客氣,說道:“龍南場防禦使周曄已經搭建浮橋,造成我軍即將攻打雄州的假象,劉鋹必然會增派人手,要求周邊守軍策應,朱將軍即刻趕往上杭,如此這般……務必造成敬州巨大壓力!”


    朱令贇答應的同時,又有些擔憂:“將帥,末將率領大軍前往敬州,九州這邊怎麽辦?”


    確實,朱令贇此一去,不僅要帶走虔州百勝軍五千、“金陵三部”(池州、江寧、潤州)三千人、九州鎮守軍一千,同時協控“三場”兵馬,能留給林仁肇人馬,滿打滿算就隻剩下兩千人。


    “朱將軍是擔心龍岩有變?”


    朱令贇點點頭,已經探明張漢思在龍岩屯兵一萬,雖然不是清源軍嫡係,可憑借人數上的優勢,萬一留從效“突然反水”,向汀州(汀州距離九州不足百裏)發難……後果不堪設想。


    林仁肇安撫道:“朱將軍勿憂,不怕張漢思渾水摸魚,就怕留從效龜縮泉州!”


    別忘了,太子殿下的核心戰略意圖,就在清源軍身上……所謂“離間計”,可不光是用在南漢劉鋹身上!


    三月二十日,林仁肇親自到九州城防大牢提出了曹鏷、田寓、趙赫煊等人,吩咐人準備熱水,讓三人沐浴,又準備了名貴的衣服。


    然後,請到廳堂、禮儀相待,向三人表示,南下嶺南並非挑釁,而是實屬無奈。


    一是大周天子“強迫”,因為劉鋹拒絕了奉大周為正朔,南唐隻能發兵做做樣子。


    二是為了自己顏麵,攻打汝城是為了展示態度,讓劉鋹釋放南唐使臣龔慎儀。


    林仁肇本就是嶺南(閩國)人,四人鄉音相近,又加上他謙和善待,三人頓時戒心放下不少。


    見三人麵容和緩,林仁肇說道:“三位不必憂慮,不久之後,在下就能遣送諸位迴朝。”


    曹鏷一聽,心中激動,忙問:“林將軍,此話當真?不是哄騙我等吧?”


    林仁肇朗聲一笑:“林某男子漢、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男子漢”“大丈夫”,這倆詞對於曹鏷、趙赫煊太不友好了!


    田寓卻一皺眉,躬身施禮,小心翼翼地問:“林將軍,唐、漢兩國已起幹戈,貿然說出釋放我等,實在不能不令在下腹誹,不妨把話說的明白一些。”


    曹鏷雖然不滿田寓越俎代庖,卻也心中狐疑,也起身道:“林將軍,莫非假意釋放我等,然後途中截殺?”


    林仁肇心中忍不住吐槽,曹鏷這樣的玩意兒,怎麽能當上一城鎮衛使的?要殺你還不容易,用得著偷偷摸摸!


    “曹將軍,田將軍,莫要多想,此事說來也簡單。”


    聽好了,我給你們編——


    “大唐與大漢之爭,真正的始作俑者是大周天子,如此拙劣的驅虎吞狼之計,兩位還能看不出來嗎?”


    “唐、漢兩國已經十年未曾有過幹戈,如今,國主體衰,更不願意戰火重燃,一切均處於無奈。”


    “如今,大唐已經有了台階可下,便是……唉,罷了,遲早諸位也要知道,不妨直說——雄州守將潘崇徹托人送來消息,願意歸降——本將禮尚往來,先將三位送還,等到龔慎儀歸朝之後,再將汝城歸還。”


    “如此以來,雙方人地,皆是先失後得,可謂兩難自解,從此兩國和平相處,豈不皆大歡喜?”


    有價值的消息,總是隱藏在字裏行間的。


    語氣上,林仁肇故意將“潘崇徹歸降”的消息說的又快又輕,刻意降低重要性,說道“三位送還”時,又故意加重聲音,刻意提高重要性。


    然而,三人都敏銳地捕捉到了“潘崇徹要投降”這個消息,卻又都選擇故意忽略了。


    曹鏷說道:“如此說來,林將軍思慮周全,兩國罷兵、重歸於好,指日可待!”


    心中卻暗罵,好你個潘崇徹,早就看出來你不是好東西,竟然投敵了!


    林仁肇不失時機,趕緊說道:“曹將軍,待你迴到興王府,還請多在大漢皇帝麵前多多美言幾句。”


    曹鏷忙不迭地答應。


    臨行前,林仁肇又送幾人一些財物,尤其給曹鏷不少貴重物品,利誘收買也是不可缺少的嘛!


    隨後,安排三人到九州城中官驛休息,實則,當然是軟禁起來。


    安排完畢之後,林仁肇立即以曹鏷的口氣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到雄州,囑咐務必親手交給潘崇徹。


    “離間計”想要成功,一個關鍵條件就是造成“信息不對稱”,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同時,送信之人還帶了一樣東西,就是曹鏷的貼身玉佩,當做信物。


    為啥要安排他們沐浴更衣?沒錯,就是要拿到貼身玉佩,這種東西屬於私人物品,用在離間行動上,效果要比兵符更好。


    與此同時,周曄在桃江(河流級別)之上不緊不慢地搭建浮橋,江邊來來往往的,隻有工匠與少數士兵,雄州守軍與之隔河相望,大眼瞪小眼,搞不清楚唐軍到底要幹什麽。


    英州團練使黃損已經到了雄州,這讓潘崇徹心中稍安。


    事實上,加上英州軍,雄州守軍總規模也不過一萬三千多人,讓潘崇徹心安的不是兵力增加,而是黃損來了。


    黃損,字益之,嶺南連州人。


    曆史上,黃損官至尚書左仆射,一品大官,可貌似他不是太監。或許是因為他在任之後,一直都是“閑職”,在做官這一賽道上名不見經傳,所以避免了胯下割肉。


    然而在五代十國的文學賽道上,黃損是值得一提的,不僅後世的《全唐詩》收錄了佳作,而且還被馮夢龍寫進了《醒世恆言》,有了一段傳奇經曆。


    黃損觀察完雄州前線情況之後,立即向潘崇徹請戰。


    “潘都統,趁著唐軍搭建浮橋的契機,一鼓作氣、殺到北岸,龍南之地唾手可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窗外淩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窗外淩霄並收藏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