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南割據情況雖然嚴重,武平、南平主力已經被消滅,餘者不成氣候,對於李煜來說,當前荊南戰略重心是“守”。


    鄧王李從鎰隻要不傻,或者說,他但凡還有一點政治頭腦,就不會唯洪州方麵命令行事,真正能夠決定他“三路軍總監察使”位置坐穩的,以及能否勝任“荊南都督”職位的人,隻能是七哥李煜!


    這一點,李煜已經在給他的信中,非常“委婉”地表達了,加上劉承勳、王崇文、鄭彥華三位大將當中,前兩位都可以看做是李煜的人。


    劉承勳不用懷疑,王崇文為什麽也聽李煜的?事實上,他不是聽從李煜的,而是必須聽從鍾國後的,所謂“武昌節度使”,實際上駐紮地就是在鄂州,而鍾國後的父親鍾泰章的根據地,就是鄂州!


    鄂州鍾氏,如今確實凋敝了不少,可鍾國後娘家手裏(氏族勢力)還握著一支武裝力量,便是“黑雲長劍都”分解之後的另一部分,如今名為“玄衣衛”。


    空剩下一個鄭彥華,率領部下在湖南境內打遊擊,但他名義上暫時屬於長江防線的戰鬥序列,此時此刻,李煜作為太子,也是名義上的領導者。


    所以,李煜看到了新版的《韓熙載夜宴圖》,已經猜到了韓熙載的態度變化,可以放心地把他派往荊南地區。


    孫晟提醒道:“太子殿下,荊南基本平定,剩下的就是安撫百姓、恢複生產,真正要提防的,還是許州趙匡胤。”


    “孫卿,趙匡胤又有什麽動靜了嗎?”


    “是,近日密報,趙匡胤大舉征兵,手下已經聚攏八萬新兵,加上他的舊部,兵力可能突破十萬。”


    所謂舊部,除了“義社十兄弟”之外,還包括田重進、王仁鎬、高懷德、張令鐸、趙彥徽、張廣翰、王彥升、崔翰、張瓊等人,尤其淮南守將沒有參與汴梁兵變,手中兵力沒有任何折損,真要細究起來,趙匡胤兵力可能達到十五萬。


    質量不夠,數量來湊,趙匡胤手下軍隊的戰鬥力,絕對是趕不上原來的殿前軍四部的,可有的時候,烏合之眾反而更可怕。


    劉政諮說道:“趙匡胤動作頻頻,但可以肯定,短時間內不會威脅江南。”


    孫晟反問:“散觀,為何如此篤定?”


    “很簡單,船,趙匡胤手中可用的戰船,十分有限,汴梁水道、巢湖水道、雲夢澤等後周的戰船駐地,要麽被李重進或張永德控製,要麽被我軍奪走,他要發展水軍,需要不少時日。”


    李煜點點頭,問孫晟:“孫卿,趙匡胤在襄州、隨州及汝南,是否有大動作?比如,大量購買木料、招攬工匠?”


    孫晟搖頭,說道:“這倒沒有聽說,但依臣判斷,趙匡胤若要以水師威脅江南,落腳點應該在申州、光州、隨州一帶。”


    這三個地方,中心包圍的是信陽地區,距離湖北很近,戰船建造好之後,可以直入長江。


    “興建水師,不是一朝一夕的,江北局勢最大的變數,應該是在汴梁周邊。”


    孫晟想起什麽,說道:“稟太子,昨日收到契丹方麵的飛鴿傳書,信中除了提到戰馬運輸的事宜之外,還提到冀州符彥卿調兵南下的消息。”


    “什麽?!”


    不僅李煜,劉政諮、潘佑兩人也吃了一驚。


    “天雄軍南下?”


    孫晟肯定地點了點頭,說道:“確實,但易州、霸州、雄州等後周軍隊並無動靜,反而加強了防線,契丹一時也不敢妄動。”


    李煜聽了,多少有些失望,若是契丹一舉南下,必然調動現有後周軍隊前往阻擊,趙匡胤即便在不願意,他也必須北上。


    屆時,南唐這邊還等個屁,直接發兵去奪淮南失地。


    失望歸失望,在劉政諮的啟發下,李煜還是看出了點端倪。


    “符彥卿南下,絕非是去攻打許州的,他的目標應該在這裏——”李煜走到地圖邊上,用手一指:“宋州”!


    天雄軍必定是去增援宋州的。


    所謂宋州,就是河南商丘境內,五代十國時期,這裏是非常重要的水路交通樞紐,如今也是河南境內重要的高鐵、高速交通樞紐。


    李煜之所以如此篤定,自然是“上帝視角”幫忙,他知道趙匡胤開創了宋朝,而宋朝的“宋”,一種說法就是趙匡胤擔任歸德軍節度使時,就是鎮守的宋州。


    潘佑擔憂地說:“趙匡胤奪下這裏,相當於盤活了黃淮以西的大部分地區!”


    事實也是如此。


    定安元年,二月二、龍抬頭,趙匡胤親率三萬大軍,石守信、田重進、曹彬、曹翰等隨行,大舉進攻宋州。


    趙匡胤攻打宋州,除了考慮漕運優勢之外,更重要的,就是為了截斷汴梁與揚州的聯係。


    目前,汴梁張永德控製著商丘周邊的虞城、柘城、鹿邑,而趙匡胤的軍隊已經占領太康、淮陽、扶溝等地,兩方麵勢力最近的,就是太康與柘城之間。


    渦河橫在中間,亳州近在咫尺。


    此時,鎮守宋州的是潘美,這個名字,在“七俠五義”一係列的著作中出現過。


    沒錯,就是那個“潘仁美”,各種演義中大名鼎鼎的壞人。


    可事實上,潘美從來沒有幹過那些混蛋事兒,也可以說,他根本就沒機會幹。


    “汴梁大亂”之後,潘美果斷選擇了朝廷陣營,被任命為宋州節度使、兼兩淮招討使,鄭子明為行營都監,率兵四萬八千人,同時,統領杞縣、寧陵、睢縣等團練鄉兵。


    潘美選擇“汴梁政權”沒有那麽多複雜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忠於郭榮,早在郭威起兵之際,潘美就是郭榮的侍從,親密程度可見一斑。


    宋州,就這樣將很多人的命運聯係在了一起。


    趙匡胤對於宋州是很有感情的,而他攻打宋州時帶上曹彬,也是深思熟慮的,在後周曆次主要戰爭中,潘美都是曹彬的副手。


    一句話,誌在必得。


    “汴梁政權”的實際掌控人張永德,自然也知道宋州的重要性,隻要宋州在自己手中,南路、北路、東路的交通就能保持通暢,揚州、汴梁、冀州三個節點連城一條線,整個大周的“東麵半壁江山”(包括安徽、山東、江蘇、河北南部、河南東部)就能連城一片!


    一旦時機成熟,聯係靈州的李筠,三麵合圍,就能吃掉趙匡胤。


    攘外必先安內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窗外淩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窗外淩霄並收藏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