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錦囊第一封信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過數麵之緣,張洎與梁義已經成為莫逆之交。
初來乍到,張洎自然不了解後周朝廷中的情況,於是詢問:“梁大人,此次進貢準備之物,雖說有大臣一份,可如何分配,還希望能夠指點一二。”
意思就是,你跟我講講,我該給誰送禮。
梁義也是善於察言觀色、揣摩人心的,否則,也不會被委派到南唐當外交官,張洎一言一行所流露出來的動機,他看的很清楚。
“張貢使,若說贈送國禮,朝中一品大員自然是不能少的,可是,範丞相、王府尹等人,曆來對外標榜懸魚之誌,貿然送禮,恐怕對方誤會。依我看,倒不如選一些與他們親近之人。”
範質、王樸、王溥、魏仁浦等人,很難結交,梁義說的也是真話。
“有勞梁大人明示了。”
梁義想了想,說道:“依我看,趙普大人值得結交,此外,盧多遜、史弘肇、竇儀等人,也值得結交一番,若是國禮準備的充沛,一些家眷也要打理一下。”
張洎竊喜,心中暗暗記下名字,感謝道:“梁大人提攜之恩,容日後多多報答。”
說到這裏,不臣之心已經十分明顯了,什麽叫“日後多多報答”,意思就是,以後南唐國土盡數歸於後周,你我可能會同殿為臣,到時候我再好好賄賂你。
梁義笑著推辭:“哪裏話,在下應盡職責!”
好一個“應盡職責”,卻不說,張洎已經悄悄將一枚鵪鶉大小的珍珠送到了梁義手中。
開封府對接進貢事務並不繁瑣,雙方隻要點清進貢物品,在交接文書上簽字,就算大事告成。
當然,交接文書隻是一份官方文件,不等同於進貢清單,實際南唐送來的,與最終送到宮裏的,肯定就會有一些出入。
按照流程,交接文書簽字之前,張洎需要到藏庫中清點一遍進貢物品,然後貼上新的封條,封條一共兩款,一款是金陵內務府的,另一款是東京開封府禮儀司的。
梁義是宮中官員,隸屬戶部、借調禮部,隻是協助南唐貢使,自己在開封府沒有任何職權,得到實惠之後,又與張洎寒暄幾句、囑咐他要重點關照的人,然後離去。
張洎一人前往藏庫,走在偌大的開封府內,環境雖然陌生,心情異常愉悅。
“來人可是張貢使?在下安習,禮製司主簿,在此恭候大駕。”
“南唐貢使張洎,有勞閣下了。”
安習的話,讓張洎很受用,一直以來,後周臣子在南唐臣子之間,都有意無意地表現出強勢,即便兩個平頭老百姓遇到了,後周這邊的即便是窮困潦倒,南唐這邊的即便是小康之家,後周百姓也會表現的自信心爆棚,這是國家強大的一種表現形式。
誰他媽說大國崛起與小民尊嚴無關的?
而禮製司主簿安習盼著南唐進貢隊伍到來,已經有點望眼欲穿了,他為了討好趙匡義,許諾出去了一些好處,大話說出去,就要想辦法兌現。
因此上,一見到南唐朝貢使張洎,安習就像見到了失散很久的親人,立即迎上去,噓寒問暖、客氣異常,這讓張洎的自尊心和虛榮心都得到了空前滿足。
“張貢使,第一次到大周來嗎?”
張洎點頭,說道:“北方風物,大國氣象,有幸前來一見。”
“周、唐兩國相隔數千裏,自然差異巨大,俗話都說,十裏不同風,就是這汴梁城中,人情世故也獨有一套。”
安習將“人情世故”四個字咬的特別重,張洎聞聽,微微一愣,隨即點頭稱是:“人若無情,與草木無異。”
兩人一番對話,心照不宣,走進藏庫之後,偌大的庫房當中,整整齊齊擺放著上百隻大木箱子,這些僅僅是細軟之物,一些名貴特產,則有開封府專人連夜送到了皇宮當中。
安習試探地問道:“張貢使,可否開始清點?”
張洎急忙擺手,說道:“安主簿辦事得力,想必已經仔細查驗過,若無差錯,貼上封條即可。哦,對了,我所帶的貢品清單損壞,可否勞煩安主簿替我重抄寫一份。”
安習萬萬沒想到,張洎竟然如此上道!原本還找了許多說辭,目的就是從貢品中留下一批,如今,對方親自送到手裏。
“張貢使客氣,這有何難。”
趁機,張洎又說道:“在下初到汴梁,有意結識貴國名流,安主簿可有引薦之人?”
安習一愣,隨即想到“一魚兩吃”,既然張洎有攀附他人的意思,何不將趙匡義推薦給他,屆時少不了再送一些財物。
“在下官小言輕,認識的大人物不多,張貢使有意結交的話,我將你引薦給趙祗候。”
祗候?張洎一聽,內心有些失望,這個安習果然是小人物。
見張洎臉上頗感失望,安習輕蔑一笑,說道:“趙祗候乃是蔭補入仕,他的兄長名叫趙匡胤,目前為我大周殿前軍統領,任都點檢之職。”
殿前都點檢,這個官位,在南唐沒有對應的官職,差不多比李從善的四十二路兵馬副元帥高一級。張洎眼前一亮!
“如此,勞煩安主簿引薦!”
安習一臉得意:“好說,好說。”
張洎做一些蠅營狗苟之事的時候,陳喬已經打開了錦囊,裏麵有三封信,看完第一封之後,他悄然離開驛館。
一路上忐忑不安,他萬萬沒想到,太子殿下布置下的計劃如此周全。
他更不知道的是,為了這個計劃,李煜將南唐多年建立起來的情報係統賭上去了,即便最後的計劃成功,一大半潛伏在後周的人,都將暴露,甚至身遭橫禍!
車馬一路南行,越過州橋、出朱雀門,很快就來到了外城邊緣,放眼望去,已經有不少民居荒野,沿著官道一路東進,來到一處不大的小鎮。
小鎮看似不起眼,名頭卻不小,皆因這裏有一座名勝,正是“古吹台”。
【春秋大音樂家師曠在此吹奏音樂,因此得名,目前為“禹王台公園”】
“腸斷當年古吹台,酒酣欲叫謫仙迴”
陳喬本就是精通音律、情感細膩的人,又因國家境遇、個人情愫影響,走進古吹台之後,莫名有了一種悲傷之感,他信步走了進去,四下尋找要會麵的人。
後周時期,古吹台還算不上名勝,遊人不多,隔三差五還能遇到農夫牧童,前行百十步,密林深處飄著幌子,走近了看,是一個野茶攤。
陳喬心領神會,快步走上前去,問道:“店家,可有百清茶?”
這是錦囊中提及的一個接頭暗號。
店家一開口,陳喬就失望了,那人一口汴梁本地口音,說道:“木有!”
莫非不是此地?正疑惑著,身後傳來地道的金陵口音,說道:“百花茶可否?”
陳喬猛地迴頭,見一個身材不高、體格健壯的漢子屹立在自己身後,“百花茶”正是另一個接頭暗號,他趕緊說道:“白水即可。”
那漢子聞聽,立即單腿叩拜:“陳大人!”
“快起來!”陳喬趕緊將他拉起來,生怕別人看到,說:“你是何人?”
“我乃潤州大營雲騎尉肖正,奉潤指揮使謝彥之命,提前潛入汴梁,接應大人!”說完,看了一眼身後的茶攤老板,說道:“陳大人不必擔心,此人也是我南唐忠勇之士,數年前就已經潛入進來。”
怪不得有汴梁口音。
“不僅如此,陳大人一路走來,所見的人中,十有八九都是我們的人,外城較為鬆懈,容易潛伏。”
陳喬微微有些吃驚,他看到的那些人,和本地普通農戶、小販、貨郎等無異。
兩人坐下之後,肖正急切地問道:“陳大人,臨行之前,謝彥大人已經囑托,一切行動皆由你來指揮,敢問下一步計劃是什麽?”
陳喬說道:“太子殿下指示,集結汴梁附近所有人手,伺機起事。”
肖正愣了,反問道:“就在這汴梁城中?!陳大人,眾兄弟加在一起,也不過五百人左右,別說跟周朝軍隊幹仗,就是和當地老百姓打,也是自尋死路!”
陳喬搖搖頭,說道:“不是去硬拚,而是製造聲勢、渾水摸魚!”
初來乍到,張洎自然不了解後周朝廷中的情況,於是詢問:“梁大人,此次進貢準備之物,雖說有大臣一份,可如何分配,還希望能夠指點一二。”
意思就是,你跟我講講,我該給誰送禮。
梁義也是善於察言觀色、揣摩人心的,否則,也不會被委派到南唐當外交官,張洎一言一行所流露出來的動機,他看的很清楚。
“張貢使,若說贈送國禮,朝中一品大員自然是不能少的,可是,範丞相、王府尹等人,曆來對外標榜懸魚之誌,貿然送禮,恐怕對方誤會。依我看,倒不如選一些與他們親近之人。”
範質、王樸、王溥、魏仁浦等人,很難結交,梁義說的也是真話。
“有勞梁大人明示了。”
梁義想了想,說道:“依我看,趙普大人值得結交,此外,盧多遜、史弘肇、竇儀等人,也值得結交一番,若是國禮準備的充沛,一些家眷也要打理一下。”
張洎竊喜,心中暗暗記下名字,感謝道:“梁大人提攜之恩,容日後多多報答。”
說到這裏,不臣之心已經十分明顯了,什麽叫“日後多多報答”,意思就是,以後南唐國土盡數歸於後周,你我可能會同殿為臣,到時候我再好好賄賂你。
梁義笑著推辭:“哪裏話,在下應盡職責!”
好一個“應盡職責”,卻不說,張洎已經悄悄將一枚鵪鶉大小的珍珠送到了梁義手中。
開封府對接進貢事務並不繁瑣,雙方隻要點清進貢物品,在交接文書上簽字,就算大事告成。
當然,交接文書隻是一份官方文件,不等同於進貢清單,實際南唐送來的,與最終送到宮裏的,肯定就會有一些出入。
按照流程,交接文書簽字之前,張洎需要到藏庫中清點一遍進貢物品,然後貼上新的封條,封條一共兩款,一款是金陵內務府的,另一款是東京開封府禮儀司的。
梁義是宮中官員,隸屬戶部、借調禮部,隻是協助南唐貢使,自己在開封府沒有任何職權,得到實惠之後,又與張洎寒暄幾句、囑咐他要重點關照的人,然後離去。
張洎一人前往藏庫,走在偌大的開封府內,環境雖然陌生,心情異常愉悅。
“來人可是張貢使?在下安習,禮製司主簿,在此恭候大駕。”
“南唐貢使張洎,有勞閣下了。”
安習的話,讓張洎很受用,一直以來,後周臣子在南唐臣子之間,都有意無意地表現出強勢,即便兩個平頭老百姓遇到了,後周這邊的即便是窮困潦倒,南唐這邊的即便是小康之家,後周百姓也會表現的自信心爆棚,這是國家強大的一種表現形式。
誰他媽說大國崛起與小民尊嚴無關的?
而禮製司主簿安習盼著南唐進貢隊伍到來,已經有點望眼欲穿了,他為了討好趙匡義,許諾出去了一些好處,大話說出去,就要想辦法兌現。
因此上,一見到南唐朝貢使張洎,安習就像見到了失散很久的親人,立即迎上去,噓寒問暖、客氣異常,這讓張洎的自尊心和虛榮心都得到了空前滿足。
“張貢使,第一次到大周來嗎?”
張洎點頭,說道:“北方風物,大國氣象,有幸前來一見。”
“周、唐兩國相隔數千裏,自然差異巨大,俗話都說,十裏不同風,就是這汴梁城中,人情世故也獨有一套。”
安習將“人情世故”四個字咬的特別重,張洎聞聽,微微一愣,隨即點頭稱是:“人若無情,與草木無異。”
兩人一番對話,心照不宣,走進藏庫之後,偌大的庫房當中,整整齊齊擺放著上百隻大木箱子,這些僅僅是細軟之物,一些名貴特產,則有開封府專人連夜送到了皇宮當中。
安習試探地問道:“張貢使,可否開始清點?”
張洎急忙擺手,說道:“安主簿辦事得力,想必已經仔細查驗過,若無差錯,貼上封條即可。哦,對了,我所帶的貢品清單損壞,可否勞煩安主簿替我重抄寫一份。”
安習萬萬沒想到,張洎竟然如此上道!原本還找了許多說辭,目的就是從貢品中留下一批,如今,對方親自送到手裏。
“張貢使客氣,這有何難。”
趁機,張洎又說道:“在下初到汴梁,有意結識貴國名流,安主簿可有引薦之人?”
安習一愣,隨即想到“一魚兩吃”,既然張洎有攀附他人的意思,何不將趙匡義推薦給他,屆時少不了再送一些財物。
“在下官小言輕,認識的大人物不多,張貢使有意結交的話,我將你引薦給趙祗候。”
祗候?張洎一聽,內心有些失望,這個安習果然是小人物。
見張洎臉上頗感失望,安習輕蔑一笑,說道:“趙祗候乃是蔭補入仕,他的兄長名叫趙匡胤,目前為我大周殿前軍統領,任都點檢之職。”
殿前都點檢,這個官位,在南唐沒有對應的官職,差不多比李從善的四十二路兵馬副元帥高一級。張洎眼前一亮!
“如此,勞煩安主簿引薦!”
安習一臉得意:“好說,好說。”
張洎做一些蠅營狗苟之事的時候,陳喬已經打開了錦囊,裏麵有三封信,看完第一封之後,他悄然離開驛館。
一路上忐忑不安,他萬萬沒想到,太子殿下布置下的計劃如此周全。
他更不知道的是,為了這個計劃,李煜將南唐多年建立起來的情報係統賭上去了,即便最後的計劃成功,一大半潛伏在後周的人,都將暴露,甚至身遭橫禍!
車馬一路南行,越過州橋、出朱雀門,很快就來到了外城邊緣,放眼望去,已經有不少民居荒野,沿著官道一路東進,來到一處不大的小鎮。
小鎮看似不起眼,名頭卻不小,皆因這裏有一座名勝,正是“古吹台”。
【春秋大音樂家師曠在此吹奏音樂,因此得名,目前為“禹王台公園”】
“腸斷當年古吹台,酒酣欲叫謫仙迴”
陳喬本就是精通音律、情感細膩的人,又因國家境遇、個人情愫影響,走進古吹台之後,莫名有了一種悲傷之感,他信步走了進去,四下尋找要會麵的人。
後周時期,古吹台還算不上名勝,遊人不多,隔三差五還能遇到農夫牧童,前行百十步,密林深處飄著幌子,走近了看,是一個野茶攤。
陳喬心領神會,快步走上前去,問道:“店家,可有百清茶?”
這是錦囊中提及的一個接頭暗號。
店家一開口,陳喬就失望了,那人一口汴梁本地口音,說道:“木有!”
莫非不是此地?正疑惑著,身後傳來地道的金陵口音,說道:“百花茶可否?”
陳喬猛地迴頭,見一個身材不高、體格健壯的漢子屹立在自己身後,“百花茶”正是另一個接頭暗號,他趕緊說道:“白水即可。”
那漢子聞聽,立即單腿叩拜:“陳大人!”
“快起來!”陳喬趕緊將他拉起來,生怕別人看到,說:“你是何人?”
“我乃潤州大營雲騎尉肖正,奉潤指揮使謝彥之命,提前潛入汴梁,接應大人!”說完,看了一眼身後的茶攤老板,說道:“陳大人不必擔心,此人也是我南唐忠勇之士,數年前就已經潛入進來。”
怪不得有汴梁口音。
“不僅如此,陳大人一路走來,所見的人中,十有八九都是我們的人,外城較為鬆懈,容易潛伏。”
陳喬微微有些吃驚,他看到的那些人,和本地普通農戶、小販、貨郎等無異。
兩人坐下之後,肖正急切地問道:“陳大人,臨行之前,謝彥大人已經囑托,一切行動皆由你來指揮,敢問下一步計劃是什麽?”
陳喬說道:“太子殿下指示,集結汴梁附近所有人手,伺機起事。”
肖正愣了,反問道:“就在這汴梁城中?!陳大人,眾兄弟加在一起,也不過五百人左右,別說跟周朝軍隊幹仗,就是和當地老百姓打,也是自尋死路!”
陳喬搖搖頭,說道:“不是去硬拚,而是製造聲勢、渾水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