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抵達汴梁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南唐朝貢,對於後周是一件大事。
中華文明體係中獨有的“朝貢體係”,是人類鬥爭智慧的中級表現,它的本質不是通過暴力征服、武力脅迫、人口殖民等低級方式,而是將“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藝術發揮到了極限,這才是真正的文明,相比之下,盎撒文明就是曆史不要“曆”。
在朝貢體係之下,弱小一方與強大一方構成了“宗藩關係”,五代十國時期,後周是南唐、吳越、武平等國的宗主國,也就是所謂“奉周為正朔”,但這不意味著,藩國就徹底失去了獨立性。在名義上,宗主國與藩屬國之間仍然是“各為其主”,比如說,南唐也有自己的國號、國都,這就足以表明它是一個國家,而非地區。朝貢是國家之間的活動,自然是高端的、嚴肅的,南唐那邊盡心盡力準備,怕的是後周不滿意,借此找茬。後周這邊同樣要盡心盡力準備,怕的是有失大家風範。
陳喬、張洎一行進入汴梁,被安排到來遠驛館,此處位於東華門附近,前麵的馬道街,是後周上朝時候,官員們必經之路。
收拾停當,張洎反客為主,擺出朝貢使(正使)的派頭,說道:“陳公,業已到達汴梁,我看事不宜遲,還是立即交接為好。”
陳喬知道張洎的小心思,微微一笑:“師黯,此番你為正使,一切事務,盡管安排。”
張洎麵露惶恐、嘴角含笑,說道:“陳公哪裏話!在下僥幸,受國主、太子殿下錯愛,不過臨時主持朝貢事務,諸事還要陳公監督指正,方可保證我大唐威儀。”
國主都搬出來了,你好大的臉!
“師黯過謙了,我留在驛館,安排進獻歌舞的事情。”
張洎心中得意,真是此一時彼一時,陳喬竟然主動退讓了,那功勞將來就都是我一個人的。
“既如此,在下先行趕往開封府。”
後周禮部分內外兩部,外部專門對接藩屬國以外的使節,如“高麗會館”就是專門接待高麗使者的,內部專門對接藩屬國,但管理職權在開封府禮儀司。
走出驛館,接待使梁義已經等候在外,張洎迎上前去,兩人如同約好一般。
“張貢使確定,不先休息一下?”
“周乃大國,唐為小國,以小侍大,豈能怠慢?我即為貢使,自然要盡心盡力,不知……那些東西,梁大人存放在何處?”
梁義心知肚明,張洎問的是送給朝中大臣的東西,其中也有自己的一份。這恐怕才是張洎的真正目的,拿著南唐的東西去賄賂後周的官員,如有一日,南唐被滅,自己投向後周,送過禮的官員也好幫自己說話,說不定還能官升一級。
“貢使放心,雖然都在開封府藏庫中,可我已經吩咐過,要分開存放。”
“梁大人費心了。”
“請!”
二人攜手,登上馬車,揚長而去。張洎春風得意,自然不會顧及身後,有一雙冰冷的眼睛看著自己。
與此同時,王樸心情忐忑地來到宮中,自從皇帝托孤之後,更加的深居淺出,除非有軍國大事,所有會麵一律不準。如今南唐前來進貢,王樸也拿不定主意,是否要向郭榮匯報,按照禮製,皇帝是要親自接見南唐使者的,隻是郭榮的身體……
一路心緒不寧地走到延福宮,太監總領郭椿趕緊迎接上來。
“王府尹,因何事前來?”
“些許小事……皇帝近況如何?”
郭椿麵露戚色,說道:“昏多醒少,脾氣也越發暴躁了。”
“辛苦總領,好生安慰皇帝,外部事務,有我等盡心盡力,可保無虞。”
“王府尹,有事直說吧!”
王樸將來意說明,郭椿顯得更加為難,如今南唐、後周隔江對峙,對方前來朝貢,正是緩解危機的好機會,可進貢事宜又不是非皇帝不可……這到底算不算軍國大事?
“郭總領,若是為難,何不去詢問一下皇後?已有前車之鑒,皇後隻要出麵,事情就好辦了。”
王樸所說的“前車之鑒”,就是小符皇後垂簾聽政的事情,郭椿點頭,轉身走進延福宮。
一盞茶的功夫,郭椿急匆匆跑出來,要王樸跟自己進去,看表情,事情或有轉機。
“皇後娘娘聖安!”
未等到跪下,小符皇後就打斷王樸,說道:“王府尹,唐國進貢一事,三日前皇帝已經跟哀家說過,使節已到開封府,就全權交給你處理吧!”
“皇帝陛下怎知?”
“進貢之事,攻伐南唐之後就已經定下,皇帝心心念念,還擔心唐國變卦,哀家跟他報告之後,皇帝心情甚好。”
王樸聽了,心情一點都不好,原來郭榮雖然身染沉屙、疾病沉重,一心掛念的還是大周江山!
“皇後娘娘,唐國使節上殿朝拜一事,如何處理?”
“不過是走走過場,讓太子(梁王郭宗訓)接待即可。”
“此番南唐朝貢,除了國書、禮物之外,還準備進獻歌舞表演,皇後娘娘……”
這件事,王樸做不了主。
小符皇後聞聽,頗感意外,按照一般情況,外國使節前來進貢,已經是表達臣服、尊重了,宗主國才是需要盡地主之誼,安排歌舞、宴會,怎麽南唐那邊自己帶人來了?雖然是後宮女流,可畢竟是大周國母,基本的政治素養還是有的,略一思索,就知道這是南唐討好之舉。
“民間說,舉手不打笑臉人,既然唐國安排樂官歌姬,也不要駁人家的麵子,此事我來安排。正好,這宮中多日不曾有絲竹之音了,辦上一場宴會熱鬧熱鬧,也為皇帝陛下衝衝病氣。”
“臣遵命。”
“王府尹,近幾日……城中可有異常?”
剛剛還是一臉平和的小符皇後,話語陡然嚴肅起來,讓王樸有些措手不及。
“城中事務繁多,不知皇後娘娘問的是哪一方麵?”
“譬如,並州口音的人員是否陡然增加了?”
王樸有些不解,也不知道該如何迴答,曆史上,後周到北宋屬於是和平交接,北宋初年的人口就有70、80萬,雖然不及頂峰時期的150萬之眾,也算是全球數一數二的規模了。倒推一下,公元960年,也就是顯德七年、建隆元年,城中人口至少也有60萬左右,這僅僅是在城中的,並沒有將汴梁周邊的區域(如祥符縣)人口計算在內。
這麽多人,王樸一個府尹,怎麽能知道多了幾個並州口音的人。
“此事,臣還需要調查。”
“哀家隨口問問,不必勞師動眾。王府尹,京城安全,乃是國之根本,也是皇帝所慮之事中排在頭等的,你要盡心盡力。”
“臣遵命!”
王樸退下之後,小符皇後仍若有所思,皇帝重視汴梁北門城防,一是此地臨近黃河,若有人決堤放水,必然危及京城安全,二是此地距離宮城太近,若是有不臣之心,且熟悉宮城內部情況的人,趁機造反,可以在第一時間內絞殺。
小符皇後看著殿外,喃喃地說:“李重進,祖籍並州,大族子弟,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的外甥……皇帝還是放心不下你。”
中華文明體係中獨有的“朝貢體係”,是人類鬥爭智慧的中級表現,它的本質不是通過暴力征服、武力脅迫、人口殖民等低級方式,而是將“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藝術發揮到了極限,這才是真正的文明,相比之下,盎撒文明就是曆史不要“曆”。
在朝貢體係之下,弱小一方與強大一方構成了“宗藩關係”,五代十國時期,後周是南唐、吳越、武平等國的宗主國,也就是所謂“奉周為正朔”,但這不意味著,藩國就徹底失去了獨立性。在名義上,宗主國與藩屬國之間仍然是“各為其主”,比如說,南唐也有自己的國號、國都,這就足以表明它是一個國家,而非地區。朝貢是國家之間的活動,自然是高端的、嚴肅的,南唐那邊盡心盡力準備,怕的是後周不滿意,借此找茬。後周這邊同樣要盡心盡力準備,怕的是有失大家風範。
陳喬、張洎一行進入汴梁,被安排到來遠驛館,此處位於東華門附近,前麵的馬道街,是後周上朝時候,官員們必經之路。
收拾停當,張洎反客為主,擺出朝貢使(正使)的派頭,說道:“陳公,業已到達汴梁,我看事不宜遲,還是立即交接為好。”
陳喬知道張洎的小心思,微微一笑:“師黯,此番你為正使,一切事務,盡管安排。”
張洎麵露惶恐、嘴角含笑,說道:“陳公哪裏話!在下僥幸,受國主、太子殿下錯愛,不過臨時主持朝貢事務,諸事還要陳公監督指正,方可保證我大唐威儀。”
國主都搬出來了,你好大的臉!
“師黯過謙了,我留在驛館,安排進獻歌舞的事情。”
張洎心中得意,真是此一時彼一時,陳喬竟然主動退讓了,那功勞將來就都是我一個人的。
“既如此,在下先行趕往開封府。”
後周禮部分內外兩部,外部專門對接藩屬國以外的使節,如“高麗會館”就是專門接待高麗使者的,內部專門對接藩屬國,但管理職權在開封府禮儀司。
走出驛館,接待使梁義已經等候在外,張洎迎上前去,兩人如同約好一般。
“張貢使確定,不先休息一下?”
“周乃大國,唐為小國,以小侍大,豈能怠慢?我即為貢使,自然要盡心盡力,不知……那些東西,梁大人存放在何處?”
梁義心知肚明,張洎問的是送給朝中大臣的東西,其中也有自己的一份。這恐怕才是張洎的真正目的,拿著南唐的東西去賄賂後周的官員,如有一日,南唐被滅,自己投向後周,送過禮的官員也好幫自己說話,說不定還能官升一級。
“貢使放心,雖然都在開封府藏庫中,可我已經吩咐過,要分開存放。”
“梁大人費心了。”
“請!”
二人攜手,登上馬車,揚長而去。張洎春風得意,自然不會顧及身後,有一雙冰冷的眼睛看著自己。
與此同時,王樸心情忐忑地來到宮中,自從皇帝托孤之後,更加的深居淺出,除非有軍國大事,所有會麵一律不準。如今南唐前來進貢,王樸也拿不定主意,是否要向郭榮匯報,按照禮製,皇帝是要親自接見南唐使者的,隻是郭榮的身體……
一路心緒不寧地走到延福宮,太監總領郭椿趕緊迎接上來。
“王府尹,因何事前來?”
“些許小事……皇帝近況如何?”
郭椿麵露戚色,說道:“昏多醒少,脾氣也越發暴躁了。”
“辛苦總領,好生安慰皇帝,外部事務,有我等盡心盡力,可保無虞。”
“王府尹,有事直說吧!”
王樸將來意說明,郭椿顯得更加為難,如今南唐、後周隔江對峙,對方前來朝貢,正是緩解危機的好機會,可進貢事宜又不是非皇帝不可……這到底算不算軍國大事?
“郭總領,若是為難,何不去詢問一下皇後?已有前車之鑒,皇後隻要出麵,事情就好辦了。”
王樸所說的“前車之鑒”,就是小符皇後垂簾聽政的事情,郭椿點頭,轉身走進延福宮。
一盞茶的功夫,郭椿急匆匆跑出來,要王樸跟自己進去,看表情,事情或有轉機。
“皇後娘娘聖安!”
未等到跪下,小符皇後就打斷王樸,說道:“王府尹,唐國進貢一事,三日前皇帝已經跟哀家說過,使節已到開封府,就全權交給你處理吧!”
“皇帝陛下怎知?”
“進貢之事,攻伐南唐之後就已經定下,皇帝心心念念,還擔心唐國變卦,哀家跟他報告之後,皇帝心情甚好。”
王樸聽了,心情一點都不好,原來郭榮雖然身染沉屙、疾病沉重,一心掛念的還是大周江山!
“皇後娘娘,唐國使節上殿朝拜一事,如何處理?”
“不過是走走過場,讓太子(梁王郭宗訓)接待即可。”
“此番南唐朝貢,除了國書、禮物之外,還準備進獻歌舞表演,皇後娘娘……”
這件事,王樸做不了主。
小符皇後聞聽,頗感意外,按照一般情況,外國使節前來進貢,已經是表達臣服、尊重了,宗主國才是需要盡地主之誼,安排歌舞、宴會,怎麽南唐那邊自己帶人來了?雖然是後宮女流,可畢竟是大周國母,基本的政治素養還是有的,略一思索,就知道這是南唐討好之舉。
“民間說,舉手不打笑臉人,既然唐國安排樂官歌姬,也不要駁人家的麵子,此事我來安排。正好,這宮中多日不曾有絲竹之音了,辦上一場宴會熱鬧熱鬧,也為皇帝陛下衝衝病氣。”
“臣遵命。”
“王府尹,近幾日……城中可有異常?”
剛剛還是一臉平和的小符皇後,話語陡然嚴肅起來,讓王樸有些措手不及。
“城中事務繁多,不知皇後娘娘問的是哪一方麵?”
“譬如,並州口音的人員是否陡然增加了?”
王樸有些不解,也不知道該如何迴答,曆史上,後周到北宋屬於是和平交接,北宋初年的人口就有70、80萬,雖然不及頂峰時期的150萬之眾,也算是全球數一數二的規模了。倒推一下,公元960年,也就是顯德七年、建隆元年,城中人口至少也有60萬左右,這僅僅是在城中的,並沒有將汴梁周邊的區域(如祥符縣)人口計算在內。
這麽多人,王樸一個府尹,怎麽能知道多了幾個並州口音的人。
“此事,臣還需要調查。”
“哀家隨口問問,不必勞師動眾。王府尹,京城安全,乃是國之根本,也是皇帝所慮之事中排在頭等的,你要盡心盡力。”
“臣遵命!”
王樸退下之後,小符皇後仍若有所思,皇帝重視汴梁北門城防,一是此地臨近黃河,若有人決堤放水,必然危及京城安全,二是此地距離宮城太近,若是有不臣之心,且熟悉宮城內部情況的人,趁機造反,可以在第一時間內絞殺。
小符皇後看著殿外,喃喃地說:“李重進,祖籍並州,大族子弟,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的外甥……皇帝還是放心不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