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五十五章十方救時出群才(三)
楊元喜尚沒到,派去杭州的人先迴來了,巡撫衙門的事情原本並不好打問,也難得劉一焜已經離任,那讚畫卻並沒跟著劉相公迴江西老家,而是在杭州盤桓。郭增福的人這才拐彎抹角探到了實情,原來那帖子給一二百兩銀子就能買到,這讓郭東主的心又安了不少。看來胡八榮的背景並沒有想象中的奢遮,有錢倒是真的,但從他要花錢買名帖來看,恐怕也不是什麽大有來曆之人,與徐光啟的關係也說不得隻是給外人做樣,畢竟那位徐相公可是小門小戶的出身,眼孔未必能有多大的。
到了下午用過了午飯,郭增福稍事歇息了片刻,管家進來通報說楊元喜終於來了。
梳洗了一番,郭老爺來到正廳見人。
楊元喜是個三十來歲的瘦削漢子,祖籍定海,如今家在烏泥涇,是本地的一個潑皮。
此人穿戴倒是齊整,不知底細的粗看上去更像個跑外的經濟,但卻是一副四顧無暇絕不安分的模樣。他見郭增福出來,深拜了一揖。此人手下現跟著一夥幫閑,平日裏就盤踞在烏泥涇的先棉祠中。烏泥涇這些年因為河道淤塞漸漸不如周邊的縣鎮,那先棉祠本是供奉的黃道婆,如今也已荒廢,便成了一些落魄織工和他這等潑皮的落腳處,那裏倒是離著上海縣城不遠,是個不錯的地方。
德雲堂平日發些閑散錢糧給這些潑皮,算是養在手中的一招暗手,花季跟著經濟和那些放債的大戶下鄉恐唬棉農,需要時也會幫德雲堂幹些見不得人的勾當,這也是郭增福雖然沒有太過奢遮的後台這些年卻能在鬆江府混得風生水起的一大原因。
“元喜,伊明日選幾個周正的手下,去萬通行那邊應募做工。”郭增福說話悠閑,也沒有如場麵上一般繃著官話,一口鬆江的鄉談讓人覺得親切,“要他們賣些苦勞,辛苦個月餘就該有效了,到時老爺我還有重賞。”
說完他將手中拋出一個錢袋,楊元喜趕緊接著,粗一掂量,至少有五六十兩,不禁心中歡喜。
“這些銀子你先散下去,該如何做丁管事自會教你。”
“小人省得。”楊元喜眉開眼笑道,然而又假意為難起來,“隻是這招工得有鋪保,恐怕做不得偽。”
“鋪保的事自不用你去操心,隻管將人找好,給收拾得爽利些免得被看出破綻。”
“隻是置裝洗理還需要些銀子。”楊元喜眼珠亂轉,顯然又將這當做了撈銀子的機會。
郭增福白了他一眼,看著楊元喜手中的錢袋哼聲道:“應募個夥計用得了多少置裝,先從這裏麵出,你的銀子事後再另給開發。”
行首的話給潑皮頭子吃了定心丸,楊元喜應了聲喏歡天喜地去了。
看著楊元喜跳脫的背影,郭增福心中還不托底,他當即又讓管事去將鬆江周邊的幾家東主召集了起來。
等布行的人聚齊已是第二日上午。
“不知今日行首召我等前來所為何事?”眾人正有些拿捏不準,便有性急的已經問了起來。
“也沒有別的事體,就是請諸位來商議一下今年這收棉的事情。”
董家、徐家因為就在華亭不好得罪德雲堂,但青浦蔡家的大櫃聽了便馬上抱怨道,“有什麽好商量的?原本各處水櫃、湖閘我等都按先前所定打點了人手,卡死了北棉來路,可行首後來又讓我們放行,將那些販棉的全都引去了萬通行不說,各家還都私下放出了好些手中的存棉,說是要行個欲擒故縱的手段。可現在眼看就要開織,棉卻讓他家收去不少,我還想問問行首到底是何打算。”
“這主意是我出的不假,不過各家好歹也賺了不少,二兩二一擔的價錢往年上哪找去?這一到手就是五錢銀子的利,還不用勞動腳錢。”
“可今年要是缺了布,明年又當如何?各家可都是早早就定了單子的,那些織工也不是白養。天家說要廢礦稅監,可也沒說過要廢了蘇杭織造,北方戰事緊,今年的加派比往年還要多些,總不能讓下麵的人都去吃風罷。”又有人抱怨道,聽口氣顯然是與官營織廠牽連頗深。
華亭本地的幾家卻有些擔憂,“是這,我聽從南洋迴來的人說,那澳洲人占據了呂宋,在那裏廣設織坊,北方販的澳洲布聽說都是海上運去的,若是再讓他們將棉花給運了走又在呂宋紡成布,那明年這生意也不用做了。”
也有老謀深算的,“關起門來說句實話,這澳洲布若論品質與我們鬆江布也差不了多少,但價格未免便宜得過了頭,若是二兩二一擔收的棉他們織布還有賺頭,那的確是不成了。我有個侄子常年跑海,我已托了他去一趟呂宋,好生查訪一番這澳洲人究竟是用了何種法子織出如此廉價的布,或許能學了來也就一勞永逸了。”
“呂宋隔著天遠地遠,等你侄子迴來都是猴年馬月的事了,關鍵是眼下火燒眉毛。”又有人潑起涼水。
“放心,萬通行的棉花出不了洋。”此時郭增福才忽然大聲打斷了眾人的議論。
他身旁一位中年聞言露出一絲狡黠的笑容,“我聽說前些日子萬通行的一艘運棉船在蘇州洋上被歹人劫了,難不成也是郭行首的安排?”
“胡說什麽,那是胡八自己行事乖張,不知惹到了哪裏的忌憚,不過眼下時機倒是成了,今日召集諸位來就是要說,各家迴去後就可以安排收棉了。”
“收棉?如今的行情可是讓萬通行拉得高了,如何收?總不能虧著做。”
“要想不虧,自然是降價收。”
“降價?”眾東主一副看笑話的表情看著郭增福,也有人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
“對,每擔一兩五,將前些日子放出去的再收迴來,還要賺上一筆。”郭增福言語中透著自信,“老夫不妨與你們明說,萬通行的銀子快見底了。”
“這是哪裏來的消息?我可聽說如今那邊熱鬧得很。”有人想要反駁。
“他家的跑外在黑市上找頭寸的事情自然不會嚷得滿鬆江知道,但卻瞞不過老夫。”
“此事當真?”其他幾人這才驚了起來,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
“反正德雲堂過幾日就會重新將開秤的招子掛出來,不過這幾日別指望能夠收到多少,隻要攛掇著那些花販子到萬通行去鬧便好,等萬通行一垮那些個見利忘義的我這都記著一本賬,事了後好歹要給點教訓的。”他又道,“迴去後都與自家底下放債的大戶頭傳出話去,把那些棉農的債逼得緊些,緊著讓他們一起去鬧事。”
萬通行暫停了收棉,轉而用更為溫和的手段收買人心,這是露怯。隻是從私心論,郭增福是有心吞了萬通行的產業,不過那是打垮胡八榮之後的從長計議,至少要等他派往廣東的人迴來再說,畢竟聽胡八榮的口氣,萬通行的廣州總號可是背景不小的樣子,這讓郭行首在處置胡站長一眾上略有猶疑,但也隻是略微而已。至少在他想來,最多三五日內,銀根不繼的萬通行就該跪地求饒了。
各家見郭增福如此布置,似乎都放心不少,紛紛應允迴去後便開始低價收棉。
…………
萬通行暫停收棉已經五天,但櫃房外等待收購的貨主依然絡繹不絕,蘇鬆地方,光是棉布一項,往年都是上百萬兩的交易金額,加上絲貨的話,更是上千萬兩。雖說大宗的交割早已完成,但光是這各家漏出來的一點份額也足以讓萬通行有些吃不消了。
去年還好,有西班牙蓋倫船的白銀打底,但澳洲布生產出來都是銷往北方,還有小部分是通過中間渠道運往美洲,上海萬通行除了依靠奢侈品經營找補些外今年並無多少現銀迴流,這也是眼下銀根吃緊的根源,說白了便是元老院本沒想到‘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這句話這麽快便應在了自家身上。
今年雖說首長們增加了收購數量,但真要論起澳洲布對鬆江布的衝擊也還在北方,除非這產量再增加個幾倍。
此時整個鬆江地方,一年的皮棉,也即是所謂籽棉產量總在七十五萬擔上下,鬆江一府便有超過二十萬台織機日夜紡織,一年倒有近三百天都在不停織布,每年棉花產量中的五十萬擔都會在本地織成各色棉布,總數以民尺計算少說有四千萬匹。其他的皮棉則會銷往閩北和南京等地,不足的再以北棉相繼。
而呂宋的棉紡廠去年的產量不到百萬匹,隻是多數投在北方看著才比較紮眼。而今年雖說產能大增,但按之前采購的定額來算也不過隻能織得三百多萬匹而已,要想徹底將江南產能取而代之,五年計劃並非胡說,這也是澳洲布的質量與價格的確讓江南布行忌憚了,不然若是低調些前兩年從餘棉中分到一塊不算難事,至少頭一年萬通行就是如此去做的,而今年更算花錢買了個教訓。
這其間胡八榮的消息也不閉塞,因為負責情報的緣故澳宋治下的各處,治理進度也多少知道一些。
而於棉花一項,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地理條件,如今除了新拓的大洋洲外,澳宋治下尚沒有如江南這等適合大量棉花種植的穩固統治區域。棉花喜光熱,種植需晝夜溫差要大,但在開花授粉之時卻又最忌多雨,這正是南洋最大的問題,且就算是瓊州也隻有內陸黎民之地才適合小範圍種植,黎母山南麓靠近三亞的地方如今便開墾了不少棉田,甚至三亞自己就在組織新附的黎民織布,隻是規模不及呂宋而已,而出產也更多針對的是安南等地,加之潘大熙也極力維護,這才沒有引起廣東多少關注。
但終究成不得大氣候,是以呂宋的紡織業短時間內還是隻能依靠從大陸進口原棉,至少要兩三年時間,等大洋洲的棉花大量出產才能擺脫這一產業格局,而這也需要人口的輸入。
至於北邊,胡八榮隻知道伏波軍要在遼東和朝鮮方向有所布局,攻占琉球也是其中一環,但更為具體的戰略安排便不是他這層麵能夠知悉的了。
眼下他還得將精力放在應對棉販花農上,這些小戶雖然沒什麽背景隻能死守,但要命的卻是隻要現銀交易,連用折子記賬都不可行,又都認準了萬通行前段日子的高行情不願離開。
為此這幾日櫃上不僅沒有少人,反倒還在招募本地的支應,為的也是要平撫貨主們的情緒。
“外麵情形如何?”後院隻剩兩人獨處時,胡八榮問起胡海。
“還是沒有散,這兩日人聚得多了,謠言也傳得多,總是沒什麽好話。”胡海砸吧著嘴道,“如今鬆江府地麵起碼還有兩三萬擔的棉花等著收,恐怕一半的貨都在我們這裏,這也是如今別家都暫緩了,雖然我們也停了下來,但來都來了,想來他們也不會輕易挪動,總要再有個十天半月才肯散去。”
其實按照元老院的計劃,這些棉花已經超出了先前的預期,就算是敞開收購,再有個一萬擔也就足夠交差了,不過若真是銀子充裕,再多收個一兩萬石也不是壞事,問題隻在沒錢。
“這倒是意料之中的事,我隻是怕夜長夢多,這群人中可不光隻有貨主。”胡八榮的擔憂不無道理,一些事情本就不可能做到密不透風,總有些言語亂傳出來。
胡站長的意思胡海哪裏能不明白,他這幾日也是打著十二分的精神關注著人群,好在新設的海瀾堂開始招募工人,粥棚也在正常運轉。
但人聚集得如此之多,胡海還是希望能夠紓解,“站長,有一事先前與櫃上商議過,尚未與你說。”
“何事?”
“我想,如今既然那些布行都壓低了價開秤,我們不妨也將價格壓下去,隻要價格壓下去,加上速度上拿捏些分寸,總比現在這樣要好,漸漸也能讓一些不甘心的到別家去碰碰運氣。”
胡海話音未落,就見一個夥計連跌帶撞跑了進來,“東家……出……出事了……”
【參考文獻】
1、《大明會典》
2、《明神宗顯皇帝實錄》
3、《晚明史》樊樹誌
4、《萬曆野獲編》沈德符
5、《罪惟錄?經濟諸臣列傳》
6、《明史?徐光啟傳》
7、《貳臣傳》
8、《本草綱目》李時珍
9、《渭崖文集》霍韜
10、《宛署雜記》沈榜
11、《工部廠庫須知》
12、《萬曆會計錄》王國光、張學顏
13、《京營官軍食糧則例》
14、《中國貨幣史》彭信威
15、《菽園雜記》陸容
16、《見聞雜記》李樂
17、《明史?卷二百四十?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18、《金陵瑣事》周暉
19、《明清上海地區棉花及棉布產量的估計》侯楊方
第五十五章十方救時出群才(三)
楊元喜尚沒到,派去杭州的人先迴來了,巡撫衙門的事情原本並不好打問,也難得劉一焜已經離任,那讚畫卻並沒跟著劉相公迴江西老家,而是在杭州盤桓。郭增福的人這才拐彎抹角探到了實情,原來那帖子給一二百兩銀子就能買到,這讓郭東主的心又安了不少。看來胡八榮的背景並沒有想象中的奢遮,有錢倒是真的,但從他要花錢買名帖來看,恐怕也不是什麽大有來曆之人,與徐光啟的關係也說不得隻是給外人做樣,畢竟那位徐相公可是小門小戶的出身,眼孔未必能有多大的。
到了下午用過了午飯,郭增福稍事歇息了片刻,管家進來通報說楊元喜終於來了。
梳洗了一番,郭老爺來到正廳見人。
楊元喜是個三十來歲的瘦削漢子,祖籍定海,如今家在烏泥涇,是本地的一個潑皮。
此人穿戴倒是齊整,不知底細的粗看上去更像個跑外的經濟,但卻是一副四顧無暇絕不安分的模樣。他見郭增福出來,深拜了一揖。此人手下現跟著一夥幫閑,平日裏就盤踞在烏泥涇的先棉祠中。烏泥涇這些年因為河道淤塞漸漸不如周邊的縣鎮,那先棉祠本是供奉的黃道婆,如今也已荒廢,便成了一些落魄織工和他這等潑皮的落腳處,那裏倒是離著上海縣城不遠,是個不錯的地方。
德雲堂平日發些閑散錢糧給這些潑皮,算是養在手中的一招暗手,花季跟著經濟和那些放債的大戶下鄉恐唬棉農,需要時也會幫德雲堂幹些見不得人的勾當,這也是郭增福雖然沒有太過奢遮的後台這些年卻能在鬆江府混得風生水起的一大原因。
“元喜,伊明日選幾個周正的手下,去萬通行那邊應募做工。”郭增福說話悠閑,也沒有如場麵上一般繃著官話,一口鬆江的鄉談讓人覺得親切,“要他們賣些苦勞,辛苦個月餘就該有效了,到時老爺我還有重賞。”
說完他將手中拋出一個錢袋,楊元喜趕緊接著,粗一掂量,至少有五六十兩,不禁心中歡喜。
“這些銀子你先散下去,該如何做丁管事自會教你。”
“小人省得。”楊元喜眉開眼笑道,然而又假意為難起來,“隻是這招工得有鋪保,恐怕做不得偽。”
“鋪保的事自不用你去操心,隻管將人找好,給收拾得爽利些免得被看出破綻。”
“隻是置裝洗理還需要些銀子。”楊元喜眼珠亂轉,顯然又將這當做了撈銀子的機會。
郭增福白了他一眼,看著楊元喜手中的錢袋哼聲道:“應募個夥計用得了多少置裝,先從這裏麵出,你的銀子事後再另給開發。”
行首的話給潑皮頭子吃了定心丸,楊元喜應了聲喏歡天喜地去了。
看著楊元喜跳脫的背影,郭增福心中還不托底,他當即又讓管事去將鬆江周邊的幾家東主召集了起來。
等布行的人聚齊已是第二日上午。
“不知今日行首召我等前來所為何事?”眾人正有些拿捏不準,便有性急的已經問了起來。
“也沒有別的事體,就是請諸位來商議一下今年這收棉的事情。”
董家、徐家因為就在華亭不好得罪德雲堂,但青浦蔡家的大櫃聽了便馬上抱怨道,“有什麽好商量的?原本各處水櫃、湖閘我等都按先前所定打點了人手,卡死了北棉來路,可行首後來又讓我們放行,將那些販棉的全都引去了萬通行不說,各家還都私下放出了好些手中的存棉,說是要行個欲擒故縱的手段。可現在眼看就要開織,棉卻讓他家收去不少,我還想問問行首到底是何打算。”
“這主意是我出的不假,不過各家好歹也賺了不少,二兩二一擔的價錢往年上哪找去?這一到手就是五錢銀子的利,還不用勞動腳錢。”
“可今年要是缺了布,明年又當如何?各家可都是早早就定了單子的,那些織工也不是白養。天家說要廢礦稅監,可也沒說過要廢了蘇杭織造,北方戰事緊,今年的加派比往年還要多些,總不能讓下麵的人都去吃風罷。”又有人抱怨道,聽口氣顯然是與官營織廠牽連頗深。
華亭本地的幾家卻有些擔憂,“是這,我聽從南洋迴來的人說,那澳洲人占據了呂宋,在那裏廣設織坊,北方販的澳洲布聽說都是海上運去的,若是再讓他們將棉花給運了走又在呂宋紡成布,那明年這生意也不用做了。”
也有老謀深算的,“關起門來說句實話,這澳洲布若論品質與我們鬆江布也差不了多少,但價格未免便宜得過了頭,若是二兩二一擔收的棉他們織布還有賺頭,那的確是不成了。我有個侄子常年跑海,我已托了他去一趟呂宋,好生查訪一番這澳洲人究竟是用了何種法子織出如此廉價的布,或許能學了來也就一勞永逸了。”
“呂宋隔著天遠地遠,等你侄子迴來都是猴年馬月的事了,關鍵是眼下火燒眉毛。”又有人潑起涼水。
“放心,萬通行的棉花出不了洋。”此時郭增福才忽然大聲打斷了眾人的議論。
他身旁一位中年聞言露出一絲狡黠的笑容,“我聽說前些日子萬通行的一艘運棉船在蘇州洋上被歹人劫了,難不成也是郭行首的安排?”
“胡說什麽,那是胡八自己行事乖張,不知惹到了哪裏的忌憚,不過眼下時機倒是成了,今日召集諸位來就是要說,各家迴去後就可以安排收棉了。”
“收棉?如今的行情可是讓萬通行拉得高了,如何收?總不能虧著做。”
“要想不虧,自然是降價收。”
“降價?”眾東主一副看笑話的表情看著郭增福,也有人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
“對,每擔一兩五,將前些日子放出去的再收迴來,還要賺上一筆。”郭增福言語中透著自信,“老夫不妨與你們明說,萬通行的銀子快見底了。”
“這是哪裏來的消息?我可聽說如今那邊熱鬧得很。”有人想要反駁。
“他家的跑外在黑市上找頭寸的事情自然不會嚷得滿鬆江知道,但卻瞞不過老夫。”
“此事當真?”其他幾人這才驚了起來,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
“反正德雲堂過幾日就會重新將開秤的招子掛出來,不過這幾日別指望能夠收到多少,隻要攛掇著那些花販子到萬通行去鬧便好,等萬通行一垮那些個見利忘義的我這都記著一本賬,事了後好歹要給點教訓的。”他又道,“迴去後都與自家底下放債的大戶頭傳出話去,把那些棉農的債逼得緊些,緊著讓他們一起去鬧事。”
萬通行暫停了收棉,轉而用更為溫和的手段收買人心,這是露怯。隻是從私心論,郭增福是有心吞了萬通行的產業,不過那是打垮胡八榮之後的從長計議,至少要等他派往廣東的人迴來再說,畢竟聽胡八榮的口氣,萬通行的廣州總號可是背景不小的樣子,這讓郭行首在處置胡站長一眾上略有猶疑,但也隻是略微而已。至少在他想來,最多三五日內,銀根不繼的萬通行就該跪地求饒了。
各家見郭增福如此布置,似乎都放心不少,紛紛應允迴去後便開始低價收棉。
…………
萬通行暫停收棉已經五天,但櫃房外等待收購的貨主依然絡繹不絕,蘇鬆地方,光是棉布一項,往年都是上百萬兩的交易金額,加上絲貨的話,更是上千萬兩。雖說大宗的交割早已完成,但光是這各家漏出來的一點份額也足以讓萬通行有些吃不消了。
去年還好,有西班牙蓋倫船的白銀打底,但澳洲布生產出來都是銷往北方,還有小部分是通過中間渠道運往美洲,上海萬通行除了依靠奢侈品經營找補些外今年並無多少現銀迴流,這也是眼下銀根吃緊的根源,說白了便是元老院本沒想到‘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這句話這麽快便應在了自家身上。
今年雖說首長們增加了收購數量,但真要論起澳洲布對鬆江布的衝擊也還在北方,除非這產量再增加個幾倍。
此時整個鬆江地方,一年的皮棉,也即是所謂籽棉產量總在七十五萬擔上下,鬆江一府便有超過二十萬台織機日夜紡織,一年倒有近三百天都在不停織布,每年棉花產量中的五十萬擔都會在本地織成各色棉布,總數以民尺計算少說有四千萬匹。其他的皮棉則會銷往閩北和南京等地,不足的再以北棉相繼。
而呂宋的棉紡廠去年的產量不到百萬匹,隻是多數投在北方看著才比較紮眼。而今年雖說產能大增,但按之前采購的定額來算也不過隻能織得三百多萬匹而已,要想徹底將江南產能取而代之,五年計劃並非胡說,這也是澳洲布的質量與價格的確讓江南布行忌憚了,不然若是低調些前兩年從餘棉中分到一塊不算難事,至少頭一年萬通行就是如此去做的,而今年更算花錢買了個教訓。
這其間胡八榮的消息也不閉塞,因為負責情報的緣故澳宋治下的各處,治理進度也多少知道一些。
而於棉花一項,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地理條件,如今除了新拓的大洋洲外,澳宋治下尚沒有如江南這等適合大量棉花種植的穩固統治區域。棉花喜光熱,種植需晝夜溫差要大,但在開花授粉之時卻又最忌多雨,這正是南洋最大的問題,且就算是瓊州也隻有內陸黎民之地才適合小範圍種植,黎母山南麓靠近三亞的地方如今便開墾了不少棉田,甚至三亞自己就在組織新附的黎民織布,隻是規模不及呂宋而已,而出產也更多針對的是安南等地,加之潘大熙也極力維護,這才沒有引起廣東多少關注。
但終究成不得大氣候,是以呂宋的紡織業短時間內還是隻能依靠從大陸進口原棉,至少要兩三年時間,等大洋洲的棉花大量出產才能擺脫這一產業格局,而這也需要人口的輸入。
至於北邊,胡八榮隻知道伏波軍要在遼東和朝鮮方向有所布局,攻占琉球也是其中一環,但更為具體的戰略安排便不是他這層麵能夠知悉的了。
眼下他還得將精力放在應對棉販花農上,這些小戶雖然沒什麽背景隻能死守,但要命的卻是隻要現銀交易,連用折子記賬都不可行,又都認準了萬通行前段日子的高行情不願離開。
為此這幾日櫃上不僅沒有少人,反倒還在招募本地的支應,為的也是要平撫貨主們的情緒。
“外麵情形如何?”後院隻剩兩人獨處時,胡八榮問起胡海。
“還是沒有散,這兩日人聚得多了,謠言也傳得多,總是沒什麽好話。”胡海砸吧著嘴道,“如今鬆江府地麵起碼還有兩三萬擔的棉花等著收,恐怕一半的貨都在我們這裏,這也是如今別家都暫緩了,雖然我們也停了下來,但來都來了,想來他們也不會輕易挪動,總要再有個十天半月才肯散去。”
其實按照元老院的計劃,這些棉花已經超出了先前的預期,就算是敞開收購,再有個一萬擔也就足夠交差了,不過若真是銀子充裕,再多收個一兩萬石也不是壞事,問題隻在沒錢。
“這倒是意料之中的事,我隻是怕夜長夢多,這群人中可不光隻有貨主。”胡八榮的擔憂不無道理,一些事情本就不可能做到密不透風,總有些言語亂傳出來。
胡站長的意思胡海哪裏能不明白,他這幾日也是打著十二分的精神關注著人群,好在新設的海瀾堂開始招募工人,粥棚也在正常運轉。
但人聚集得如此之多,胡海還是希望能夠紓解,“站長,有一事先前與櫃上商議過,尚未與你說。”
“何事?”
“我想,如今既然那些布行都壓低了價開秤,我們不妨也將價格壓下去,隻要價格壓下去,加上速度上拿捏些分寸,總比現在這樣要好,漸漸也能讓一些不甘心的到別家去碰碰運氣。”
胡海話音未落,就見一個夥計連跌帶撞跑了進來,“東家……出……出事了……”
【參考文獻】
1、《大明會典》
2、《明神宗顯皇帝實錄》
3、《晚明史》樊樹誌
4、《萬曆野獲編》沈德符
5、《罪惟錄?經濟諸臣列傳》
6、《明史?徐光啟傳》
7、《貳臣傳》
8、《本草綱目》李時珍
9、《渭崖文集》霍韜
10、《宛署雜記》沈榜
11、《工部廠庫須知》
12、《萬曆會計錄》王國光、張學顏
13、《京營官軍食糧則例》
14、《中國貨幣史》彭信威
15、《菽園雜記》陸容
16、《見聞雜記》李樂
17、《明史?卷二百四十?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18、《金陵瑣事》周暉
19、《明清上海地區棉花及棉布產量的估計》侯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