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海風吹拂著淺灰色的天空,也吹散了空氣中的硝煙味道,遠遠看去,海平麵上宛如遊龍般的小島上騰起的道道黑煙正在消散。
馬遷滬此刻穿著一雙膠靴正在海灘上有些吃力地前行,他身後跟著的十餘人則都是伏波軍的精銳——他的警衛班,有幾個幹脆就是他從軍校帶出來的學生。雖然行在泥濘之中,但光看他的步伐卻絲毫不覺因為濕泥帶來的阻滯,神情上反而輕快得很。
當他終於從海灘來到一片距海不遠的灣屋後,呈現在他麵前的已是一個被打掃幹淨的‘戰場’。木製的長屋稀稀拉拉分布在木板圍成的城寨內外,真正的武士被單獨押在一邊,更多的本地首裏親軍以及來自鹿兒島的‘足輕’則被單獨看押,但無論是哪種俘虜此刻都還未從突然遭受攻擊的震驚中恢複過來。
就在兩個小時之前,琉球攻略艦隊六百人在暗嵐、赤鬼、碧獸三艘天罡級巡洋艦的艦炮掩護下從金間崎、秋德、龜津三處同時對德之島發起了登陸作戰,一個多小時的戰鬥,島上守軍沒能逃出一個,而停靠在島上的薩摩藩巡船也是一艘不漏,全都入了伏波軍之手。雖然事後清點,零星抵抗中敵人隻死了不到三十,而伏波軍這邊唯一受傷的更是隻有一名搶灘時落水的新兵,但並不妨礙參戰的戰士們對於此番作戰生出一些慷慨情懷。
見到首長到來,幾名方才起便一直在熱烈討論的伏波軍戰士很有自覺的讓開道路,而一名本地人正好就在這些戰士帶領之下迎了上來。
“你就是新五郎殿?”馬遷滬對這位情報部門在琉球發展的線人非常和善。
“一介流人而已,何敢當此稱唿……”來人一身破爛的芭蕉布衾,並未拳發著冠,頂著一頭短毛,看起來年齡不大,說話卻透著滄桑,從並不流利的漢話也能聽出,這是一名倭人,如果再仔細些,或許還能看出他的僧侶身份。
馬遷滬揮手打斷,“你既已投順我大宋,便不再是流人,隻要好好為元老院辦差,日後自少不了你的前程。”
“刑餘之人,哪敢奢求什麽好處,隻要首長能夠信守承諾,幫我找迴幼弟,小僧也就心滿意足了。”
“小師傅放心,元老院不僅會幫你找迴令弟,還會幫你們重迴故土過上安逸生活。”
“當真?”新五郎原本有些渾濁的眼中泛起一些光亮。
“你這次的差辦得不錯,大軍能不損一人攻下德之島,離不開你提前送出來的陣圖,這份功勞元老院是記下的,等會兒還要你跟著我去甄別俘虜。”說完這些馬遷滬便在警衛班的簇擁下自顧自朝著城寨深處而去,年輕僧侶欣然應諾跟了上去。
這僧侶本名平田新五郎,其父便是當年薩摩藩侵攻琉球的副大將平田增宗,新五郎是增宗的第三子。當年因受其父牽連,平田家一係全都受了處分。他在家中還算幸運,保住了性命,被判流放琉球,而四弟則是被發遣去了硫磺島。情報機構倒是很早便與這些流放之人有所接觸,又因為新五郎怨望最重,是以也是此番下力最多的,如此一來不有所表示自然是說不過去了。
今次的計劃原本就是關門打狗,一艘巡洋艦遊弋在釣魚島和先島諸島附近海域監視琉球西南動靜,順便保護從基隆出發的補給艦隊。另有兩艘則在奄美諸島北方阻斷鹿兒島方向的往來船隻。如今伏波軍將島津軍在奄美諸島與三山諸島之間這片海域最為重要的德之島連同灣屋的城寨全都拿下,接下來的軍事行動自然就容易多了。
馬遷滬愉快地翹起煙鬥,點燃剛剛學會的雪茄,吐納之間對身旁跟著的警衛員得意言道:“給前指發報,琉球之鑰已在我海軍陸戰隊手中,攻略行動按計劃進行。”
半日之後,劉大悟站在了琉球本島中部要塞——今歸仁城——的本丸城垣上,百餘裏外的首裏城已經曆曆在望,他也沒有想到,這處號稱首裏門戶的要塞居然如此輕易便落入了伏波軍之手,就如當年他被島津軍輕易攻陷一般,與其山城的險要地形顯然不大匹配。
雖然在十一年前的那場戰爭之後,要塞對外的石垣全都增加了射擊用的孔洞,甚至因為有日軍駐紮還添置了‘大筒’,但在伏波軍的優勢火力之下,依然沒能堅持過兩個小時。如今此地換了主人,局麵倒是大有不同了,隻是當年的琉球俘虜多換成了薩摩藩士。
因為進展神速,登陸部隊幹脆直接將今歸仁城當做了進軍大本營,各種物資和軍火相繼在此地上岸,元老院也初步打算按照當年島津軍的進軍路線,從北穀、浦添一路南下,而海路上則是對那霸保持封鎖。
一切都在按著計劃進行,接下來似乎隻要等著北麵的消息便可高枕無憂了,整個琉球群島的攻略算是開了個好頭。
…………
此時此刻,一艘來自大隅國的商船正在朝著奄美大島而去,就如此時趁著西北季風南下琉球的許多日本商船一般。
商船的目的之所是大島中部的大和濱,在那裏補給修整一日之後船隻將會繼續前往南麵的三山本島,在那霸港完成此行的交易。用產自薩摩的刀劍換取來自大明的絲和琉球的糖,這樣一來隻要跑上一趟便能得到兩倍的利潤。首裏城已是薩摩藩夾袋中的物件,這十年來這樣的貿易在此地已經司空見慣。
當然,作為這趟商船的負責之人,十九歲的肝付兼武自己也能在藩藏之外得到不少好處,而能在島津領內撈到這樣的肥差,自然與他的身份離不開關係。
肝付兼武如今是肝付家的家督,其父當年曾隨薩摩藩出兵琉球,病亡於陣中,當時此子才八歲而已。若非島津家久一力護持,恐怕這一位早被他的兩個叔叔兼秋與兼堯奪了家督之位去。家久扶持此子自然因為其年幼便於控製,但如此一來卻又多了一份恩惠,就連兼武的元服之禮也是家久親自主持,是以大隅的肝付眾在鹿兒島雖屬外姓,卻格外得主君看重,這一迴前往琉球貿易的差事也輪到了兼武。
肝付兼武去年新添了一個嫡子,正發下宏願要重修領內的若宮神社,是以對此次貿易之行的收益也頗為看重,此外便是想要借機一覽方外之地,大隅那樣的荒僻地方若不是因為有琉球這樣一個對外貿易的渠道,是決計沒有機會出來見見世麵的。
他正滿懷惆悵看著南麵的大洋,就見兩道黑煙已在海平麵上隆隆升起。
“那是何物?”肝付兼武張大了嘴巴,伸手指向黑煙出現的方向。
“看針路那個方向應該是深江津才是。”老邁的家臣雙眼昏花,同樣看不真切。
‘敵襲!’
但站在天守前的船頭很快便發現了不對,大聲喊叫起來,然而直到所有弓箭手與鐵炮手都在矢倉與狹間後就位,大安宅船還是沒能完成轉向,三節上下的航速比起對麵漸漸清晰的船影實在是慢得過分。
‘我們是大宋伏波軍,你們的船隻已經進入大宋台灣路流虯府海域,立即停船等待檢查。’
漢語、琉球語與日語的喊話透過海風傳來,格外清晰。
“是海賊麽?”肝付兼武顯然有些激動,六年前他曾有幸隨島津家重臣新納久信在大阪冬之役出陣,在他有限的人生中,無論是聽說還是親曆,無論是肝付還是島津,總是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勝利,是以當聽到那一聲敵襲之後,他的第一個動作不是躲進天守或專為他這樣武士設置的禦座之間,而是拔出了腰間的佩刀。
但船頭顯然比他更有經驗,當看到對方逼近的速度和兩艘巨大黑船分開的浪花之後,他的雙眼已經通紅,顯然久曆水戰的他像是看見了什麽怪物一般。
伴隨著再一次的警告,一聲巨響與軍艦正前方的火光同時閃現,然後便是數根水柱在安宅船不遠處的水麵騰起,有幾個沒有什麽經驗的鐵炮足輕直接嚇得胡亂開了火。
船頭有些發愣,對麵開炮的距離目測已經超過了十町(注:戰國度量尺,1町=109.09米),這個時代即便最好的佛朗機炮也很難在海上有如此之高的精度。
但他的想法剛剛蹦出來,又一輪炮擊隨即而來。這一迴,靠前的五麵矢倉大板連同下層的櫓床一同被撕開了一大片口子,躲藏其中的水夫和鐵炮手死傷慘重,有好幾個足輕都在破壞發生的瞬間從破損的上棚直接落入海中。
喊話聲再次響起,這一迴日本人充分理解了話中之意,不到半刻時,代表放棄抵抗的白布便被掛在帆柱上高高立了起來。
日向丸終於還是停靠在了他今日的目的地——大和濱港灣中,半日時間,已有三艘大小船隻被扣在了此處,加上本地守軍本原本就有的小早與關船,總數已達九艘。與德之島一般,所有俘虜全都被解除武裝統一關押,這其中也包含了肝付家的少主。
但半日之後,連同肝付兼武在內的俘虜又被重新送上了日向丸,由伏波軍戰士押送,被軍艦拖拽著向南而去。趕在日落之前,船隊抵達了今歸仁城外海的古宇利島,那裏已經建起一座臨時戰俘營。經過甄別的俘虜,除了尚不能讓人放心的外,全都被轉移到了今歸仁城下,肝付兼武同樣也在其中。
這期間伏波軍倒是為戰俘供應了兩次飯食,除了糙米飯外意外的還有小魚幹和桔子,比起平日在大隅領內的飲食還要好上不少,讓肝付兼武一度對自己俘虜的身份產生了懷疑。但很快負責押送的軍士便將他們集中起來,傳來的命令是要他們連夜便搬運輜重由陸路向南而去。
肝付兼武對這些奇怪的短毛士兵很是好奇,從被俘後簡單的交流中他已經知道,這些說著漢話的唐人是自稱來自大宋的澳洲人。這個名字依稀聽過,似乎是一夥盤踞海外亦商亦盜的家夥,與九州和四國沿海的那些‘水軍’頗為相似,但又有所不同。隻是在短暫交戰之後他對這群似乎突然冒出來的人有了更深的印象,對方的實力比自己想象的要強大得多,即便是當年在大阪麵對豐臣家的數萬浪人武士,他也從未有過這樣的壓力,而如今自己又要被驅使著向南方而去。
他雖然是頭迴來到琉球,但俘虜中似乎有人對三山島上的地理輕車熟路。
“南麵便是北穀城,要去王都那裏是必經之路。”
“難道澳洲人是想我們去衝陣?若是真打算如此,好歹應該給根竹槍。”
肝付兼武覺得有些納悶,自己如今連佩刀都被收了去,半日之前甚至還在為自己的性命擔憂,但如今居然抱怨起武備不足,似乎真成了澳洲人的一員,仔細想來,一切的轉變不過是從那兩餐飯開始,澳洲人對待俘虜似乎太好了些。
俘虜們正打著火把推著輜重,在澳洲‘武士’的催促下沿著石子鋪就的‘官道’迤邐前行,就見一隊伏波軍戰士小跑著從旁經過,領頭的那名軍校大聲喊著:“兄弟們打起精神來,明天日出之前必須趕到北穀要塞。”
肝付兼武略通唐音,他還在想著那軍校的話,卻聽跟著的那隊人馬也大聲迴應起來,這次聽得更為真切。
‘打進首裏城,活捉尚豐王!’
【參考文獻】
1、《southeastasiaintheageomerce1450-1680》anthonyreid
2、《海語》黃衷
3、《南洋年鑒》
4、《喜安日記》閔氏喜安親方入道蕃元
5、《冊封琉球國記略》沈複
6、《琉球軍記》
7、《使琉球錄》陳侃
8、《本藩人物誌》鹿兒島縣史料刊行委員會
9、《上井覺兼日記》上井覺兼
海風吹拂著淺灰色的天空,也吹散了空氣中的硝煙味道,遠遠看去,海平麵上宛如遊龍般的小島上騰起的道道黑煙正在消散。
馬遷滬此刻穿著一雙膠靴正在海灘上有些吃力地前行,他身後跟著的十餘人則都是伏波軍的精銳——他的警衛班,有幾個幹脆就是他從軍校帶出來的學生。雖然行在泥濘之中,但光看他的步伐卻絲毫不覺因為濕泥帶來的阻滯,神情上反而輕快得很。
當他終於從海灘來到一片距海不遠的灣屋後,呈現在他麵前的已是一個被打掃幹淨的‘戰場’。木製的長屋稀稀拉拉分布在木板圍成的城寨內外,真正的武士被單獨押在一邊,更多的本地首裏親軍以及來自鹿兒島的‘足輕’則被單獨看押,但無論是哪種俘虜此刻都還未從突然遭受攻擊的震驚中恢複過來。
就在兩個小時之前,琉球攻略艦隊六百人在暗嵐、赤鬼、碧獸三艘天罡級巡洋艦的艦炮掩護下從金間崎、秋德、龜津三處同時對德之島發起了登陸作戰,一個多小時的戰鬥,島上守軍沒能逃出一個,而停靠在島上的薩摩藩巡船也是一艘不漏,全都入了伏波軍之手。雖然事後清點,零星抵抗中敵人隻死了不到三十,而伏波軍這邊唯一受傷的更是隻有一名搶灘時落水的新兵,但並不妨礙參戰的戰士們對於此番作戰生出一些慷慨情懷。
見到首長到來,幾名方才起便一直在熱烈討論的伏波軍戰士很有自覺的讓開道路,而一名本地人正好就在這些戰士帶領之下迎了上來。
“你就是新五郎殿?”馬遷滬對這位情報部門在琉球發展的線人非常和善。
“一介流人而已,何敢當此稱唿……”來人一身破爛的芭蕉布衾,並未拳發著冠,頂著一頭短毛,看起來年齡不大,說話卻透著滄桑,從並不流利的漢話也能聽出,這是一名倭人,如果再仔細些,或許還能看出他的僧侶身份。
馬遷滬揮手打斷,“你既已投順我大宋,便不再是流人,隻要好好為元老院辦差,日後自少不了你的前程。”
“刑餘之人,哪敢奢求什麽好處,隻要首長能夠信守承諾,幫我找迴幼弟,小僧也就心滿意足了。”
“小師傅放心,元老院不僅會幫你找迴令弟,還會幫你們重迴故土過上安逸生活。”
“當真?”新五郎原本有些渾濁的眼中泛起一些光亮。
“你這次的差辦得不錯,大軍能不損一人攻下德之島,離不開你提前送出來的陣圖,這份功勞元老院是記下的,等會兒還要你跟著我去甄別俘虜。”說完這些馬遷滬便在警衛班的簇擁下自顧自朝著城寨深處而去,年輕僧侶欣然應諾跟了上去。
這僧侶本名平田新五郎,其父便是當年薩摩藩侵攻琉球的副大將平田增宗,新五郎是增宗的第三子。當年因受其父牽連,平田家一係全都受了處分。他在家中還算幸運,保住了性命,被判流放琉球,而四弟則是被發遣去了硫磺島。情報機構倒是很早便與這些流放之人有所接觸,又因為新五郎怨望最重,是以也是此番下力最多的,如此一來不有所表示自然是說不過去了。
今次的計劃原本就是關門打狗,一艘巡洋艦遊弋在釣魚島和先島諸島附近海域監視琉球西南動靜,順便保護從基隆出發的補給艦隊。另有兩艘則在奄美諸島北方阻斷鹿兒島方向的往來船隻。如今伏波軍將島津軍在奄美諸島與三山諸島之間這片海域最為重要的德之島連同灣屋的城寨全都拿下,接下來的軍事行動自然就容易多了。
馬遷滬愉快地翹起煙鬥,點燃剛剛學會的雪茄,吐納之間對身旁跟著的警衛員得意言道:“給前指發報,琉球之鑰已在我海軍陸戰隊手中,攻略行動按計劃進行。”
半日之後,劉大悟站在了琉球本島中部要塞——今歸仁城——的本丸城垣上,百餘裏外的首裏城已經曆曆在望,他也沒有想到,這處號稱首裏門戶的要塞居然如此輕易便落入了伏波軍之手,就如當年他被島津軍輕易攻陷一般,與其山城的險要地形顯然不大匹配。
雖然在十一年前的那場戰爭之後,要塞對外的石垣全都增加了射擊用的孔洞,甚至因為有日軍駐紮還添置了‘大筒’,但在伏波軍的優勢火力之下,依然沒能堅持過兩個小時。如今此地換了主人,局麵倒是大有不同了,隻是當年的琉球俘虜多換成了薩摩藩士。
因為進展神速,登陸部隊幹脆直接將今歸仁城當做了進軍大本營,各種物資和軍火相繼在此地上岸,元老院也初步打算按照當年島津軍的進軍路線,從北穀、浦添一路南下,而海路上則是對那霸保持封鎖。
一切都在按著計劃進行,接下來似乎隻要等著北麵的消息便可高枕無憂了,整個琉球群島的攻略算是開了個好頭。
…………
此時此刻,一艘來自大隅國的商船正在朝著奄美大島而去,就如此時趁著西北季風南下琉球的許多日本商船一般。
商船的目的之所是大島中部的大和濱,在那裏補給修整一日之後船隻將會繼續前往南麵的三山本島,在那霸港完成此行的交易。用產自薩摩的刀劍換取來自大明的絲和琉球的糖,這樣一來隻要跑上一趟便能得到兩倍的利潤。首裏城已是薩摩藩夾袋中的物件,這十年來這樣的貿易在此地已經司空見慣。
當然,作為這趟商船的負責之人,十九歲的肝付兼武自己也能在藩藏之外得到不少好處,而能在島津領內撈到這樣的肥差,自然與他的身份離不開關係。
肝付兼武如今是肝付家的家督,其父當年曾隨薩摩藩出兵琉球,病亡於陣中,當時此子才八歲而已。若非島津家久一力護持,恐怕這一位早被他的兩個叔叔兼秋與兼堯奪了家督之位去。家久扶持此子自然因為其年幼便於控製,但如此一來卻又多了一份恩惠,就連兼武的元服之禮也是家久親自主持,是以大隅的肝付眾在鹿兒島雖屬外姓,卻格外得主君看重,這一迴前往琉球貿易的差事也輪到了兼武。
肝付兼武去年新添了一個嫡子,正發下宏願要重修領內的若宮神社,是以對此次貿易之行的收益也頗為看重,此外便是想要借機一覽方外之地,大隅那樣的荒僻地方若不是因為有琉球這樣一個對外貿易的渠道,是決計沒有機會出來見見世麵的。
他正滿懷惆悵看著南麵的大洋,就見兩道黑煙已在海平麵上隆隆升起。
“那是何物?”肝付兼武張大了嘴巴,伸手指向黑煙出現的方向。
“看針路那個方向應該是深江津才是。”老邁的家臣雙眼昏花,同樣看不真切。
‘敵襲!’
但站在天守前的船頭很快便發現了不對,大聲喊叫起來,然而直到所有弓箭手與鐵炮手都在矢倉與狹間後就位,大安宅船還是沒能完成轉向,三節上下的航速比起對麵漸漸清晰的船影實在是慢得過分。
‘我們是大宋伏波軍,你們的船隻已經進入大宋台灣路流虯府海域,立即停船等待檢查。’
漢語、琉球語與日語的喊話透過海風傳來,格外清晰。
“是海賊麽?”肝付兼武顯然有些激動,六年前他曾有幸隨島津家重臣新納久信在大阪冬之役出陣,在他有限的人生中,無論是聽說還是親曆,無論是肝付還是島津,總是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勝利,是以當聽到那一聲敵襲之後,他的第一個動作不是躲進天守或專為他這樣武士設置的禦座之間,而是拔出了腰間的佩刀。
但船頭顯然比他更有經驗,當看到對方逼近的速度和兩艘巨大黑船分開的浪花之後,他的雙眼已經通紅,顯然久曆水戰的他像是看見了什麽怪物一般。
伴隨著再一次的警告,一聲巨響與軍艦正前方的火光同時閃現,然後便是數根水柱在安宅船不遠處的水麵騰起,有幾個沒有什麽經驗的鐵炮足輕直接嚇得胡亂開了火。
船頭有些發愣,對麵開炮的距離目測已經超過了十町(注:戰國度量尺,1町=109.09米),這個時代即便最好的佛朗機炮也很難在海上有如此之高的精度。
但他的想法剛剛蹦出來,又一輪炮擊隨即而來。這一迴,靠前的五麵矢倉大板連同下層的櫓床一同被撕開了一大片口子,躲藏其中的水夫和鐵炮手死傷慘重,有好幾個足輕都在破壞發生的瞬間從破損的上棚直接落入海中。
喊話聲再次響起,這一迴日本人充分理解了話中之意,不到半刻時,代表放棄抵抗的白布便被掛在帆柱上高高立了起來。
日向丸終於還是停靠在了他今日的目的地——大和濱港灣中,半日時間,已有三艘大小船隻被扣在了此處,加上本地守軍本原本就有的小早與關船,總數已達九艘。與德之島一般,所有俘虜全都被解除武裝統一關押,這其中也包含了肝付家的少主。
但半日之後,連同肝付兼武在內的俘虜又被重新送上了日向丸,由伏波軍戰士押送,被軍艦拖拽著向南而去。趕在日落之前,船隊抵達了今歸仁城外海的古宇利島,那裏已經建起一座臨時戰俘營。經過甄別的俘虜,除了尚不能讓人放心的外,全都被轉移到了今歸仁城下,肝付兼武同樣也在其中。
這期間伏波軍倒是為戰俘供應了兩次飯食,除了糙米飯外意外的還有小魚幹和桔子,比起平日在大隅領內的飲食還要好上不少,讓肝付兼武一度對自己俘虜的身份產生了懷疑。但很快負責押送的軍士便將他們集中起來,傳來的命令是要他們連夜便搬運輜重由陸路向南而去。
肝付兼武對這些奇怪的短毛士兵很是好奇,從被俘後簡單的交流中他已經知道,這些說著漢話的唐人是自稱來自大宋的澳洲人。這個名字依稀聽過,似乎是一夥盤踞海外亦商亦盜的家夥,與九州和四國沿海的那些‘水軍’頗為相似,但又有所不同。隻是在短暫交戰之後他對這群似乎突然冒出來的人有了更深的印象,對方的實力比自己想象的要強大得多,即便是當年在大阪麵對豐臣家的數萬浪人武士,他也從未有過這樣的壓力,而如今自己又要被驅使著向南方而去。
他雖然是頭迴來到琉球,但俘虜中似乎有人對三山島上的地理輕車熟路。
“南麵便是北穀城,要去王都那裏是必經之路。”
“難道澳洲人是想我們去衝陣?若是真打算如此,好歹應該給根竹槍。”
肝付兼武覺得有些納悶,自己如今連佩刀都被收了去,半日之前甚至還在為自己的性命擔憂,但如今居然抱怨起武備不足,似乎真成了澳洲人的一員,仔細想來,一切的轉變不過是從那兩餐飯開始,澳洲人對待俘虜似乎太好了些。
俘虜們正打著火把推著輜重,在澳洲‘武士’的催促下沿著石子鋪就的‘官道’迤邐前行,就見一隊伏波軍戰士小跑著從旁經過,領頭的那名軍校大聲喊著:“兄弟們打起精神來,明天日出之前必須趕到北穀要塞。”
肝付兼武略通唐音,他還在想著那軍校的話,卻聽跟著的那隊人馬也大聲迴應起來,這次聽得更為真切。
‘打進首裏城,活捉尚豐王!’
【參考文獻】
1、《southeastasiaintheageomerce1450-1680》anthonyreid
2、《海語》黃衷
3、《南洋年鑒》
4、《喜安日記》閔氏喜安親方入道蕃元
5、《冊封琉球國記略》沈複
6、《琉球軍記》
7、《使琉球錄》陳侃
8、《本藩人物誌》鹿兒島縣史料刊行委員會
9、《上井覺兼日記》上井覺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