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還是大章節,算是個日本篇畫個句號開始轉進劇情,另前文關於台灣描述有一處時間錯誤,此時台灣此名還沒有問世,故進行了修改】


    平山常陳和其他前來參加宴會的商人不同,他已經是一位歸化民了。


    這一切都隻發生在馬尼拉‘解放’後的半個月之內,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那之後是他駕駛著屬於自己的商船跟隨李家船隊一同迴的日本。


    他出生在堺港,那是個因商而興的地方,比起長崎顯然那裏的商業底蘊更加厚重,但他依然在很早之前便選擇移居到了平戶,這完全是因為他已經接受了洗禮成為一名天主教徒的緣故。


    作為一名擁有朱印狀的海商,這些年來他一直往來於馬尼拉與平戶的航線上。除了中國貨與‘呂宋壺’(注:一種大多產自中國經呂宋轉口流入日本的陶器,被茶人千利休好評之後得到各大名追捧成為奢侈品一種)外,他的船上乘員也經常包括一些切支丹和企圖偷渡到日本的耶穌會傳教士。


    對於平山這樣的商人而言,很難說清最初的奉教究竟是源自信仰還是更多個人的小心思,但信徒間表麵上的平等氛圍無疑有助於打破日本國內傳統的等級桎梏,而這於他的生意的確有不少好處,至少在切支丹群體內他的口碑開始漸漸傳開。


    今年原本是他前往馬尼拉的最後一次航行,他接受了耶穌會的委托將二十六名遭到迫害的切支丹夾帶在貨物中偷偷送往那裏,但明年他的目的地則將變成澳門,因為最近的一些傳聞表明那裏的信徒似乎比呂宋過得更好一些,耶穌會的教士也向他承認一群澳洲人的出現讓事情發生了改變,中國南方的一處島嶼上正發生著讓人驚奇的改變。


    原本他對這一切並不太感興趣,是以沒過多久便將此事拋諸腦後了。


    但澳宋軍隊對甲米地的突襲讓事情變得有趣起來,他們並未如荷蘭人與英國人那般對港與商船進行劫掠,甚至連騷擾都從未有過,若不是登陸的澳宋軍人和更換的港口旗幟普通居民甚至很難察覺到變化。


    在馬尼拉被圍困的那些日子裏,除了不能出港之外倒也過得清淨。澳洲人的甲米地臨時軍管會甚至還為港中的海商們解決了不少生活問題,例如向他們提供了食物與飲水,並許諾可以在戰爭結束之後以公平的價格用貨物折算,事實上他們也並未食言,甚至還在軍管當中就已經撮合成了幾艘商船的生意,讓人印象深刻。


    因此當不久之後負責當地臨時治安的首長宣布馬尼拉已經‘解放’時他倒並未覺得多麽不安,雖然其不過是一名身份尋常的切支丹,但耶穌會所屬的葡萄牙人與西班牙人的多明我會不睦他也是有切身感受的,遠的不說,今年剛剛上台的長崎代官末次政直(注:末次平藏)便是因為雙方的矛盾而向幕府舉報了前任村山等安而上位。長崎自豐臣秀吉以來便有內町、外町之分,內町(注:禦免地)以末次家為首多為葡萄牙人支持的耶穌會切支丹,而外町則是以村山等安為首多為西班牙人支持的多明我會信徒。


    曆年來兩派明爭暗鬥不斷,包括雙方所屬的商人無外如是,直到去年末次政直終於尋了個要命把柄向幕府告密村山等安之子在大阪之役前秘密賣給豐臣家大量火藥的事情,這才能夠取而代之成為此地新任的代官,而村山也因此被幕府判了死刑,在某種程度再次證明了異端比異教徒更為可恨的鐵律。


    平山想得明白,哪裏都會有爭鬥,即便是教會內部這種傾軋都從未消失過,是以作為耶穌會教士施洗的信徒他並不覺得西班牙人的失敗算得什麽,更多的還是貨物與船隻得以保全的慶幸。


    他知道每次隨船送到此地的切支丹都會受到西班牙人的歡迎,個別重要的人物甚至會得到全城鳴炮的禮遇,但教徒的生活卻也不算多麽如意,在馬尼拉當局漸漸忘卻這些異族人後他們的命運其實便歸於平淡甚至落寞了。除了那些能夠出來為當局服務的浪人、工匠之外,教會的救濟和精神寄托便成為他們生活下去的唯一支柱。


    與在日本相比他們唯一的改善恐怕隻在於不會因為奉教而被燒死,而其他的一切似乎都沒有多少改變。


    在平山看來這與之前日本的各種宗教本質並無多少差別,堺港北麵的大阪在三十餘年前便爆發過一場教徒與領主的戰爭,不過彼時那裏的主人是一向宗的本願寺,而天主教徒更多卻站在容忍教會的織田信長一方,天正年間的石山合戰將附近燒作白地,這才有了後麵大阪城的新建基礎。


    但誰能知道換個地點換個名目,天主的信徒就不會對大名們發起同樣的戰爭呢?平山甚至覺得這種事情用不了多久就會在日本發生,而根源也隻在階層的對立與世道的不公。


    當然,宗教戰爭的基礎即便在馬尼拉也廣泛存在著,不過是形式不同罷了。


    但平山卻驚奇地發現,在澳宋治理下的城市,這種基礎似乎真的消失了。


    那座城市有著幹淨整潔的街道,紅光滿麵的町民,昂首闊步的戰士以及歡聲笑語的學童。奉教和不奉教的百姓和諧相處,許多工地上無分晝夜的忙碌,工人們通宵達旦而不知疲倦。


    在三亞見不到乞丐與浪人,整座城市像是一台不眠不休的機器在不停吞噬著迅速增長的人口。就在訪問三亞的幾天時間裏,港口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化著,真不知道再過幾年能夠成為什麽樣子


    歸化民的生活如何他有眼睛可看更有耳朵可聽,常年往來於南洋和日本,他對澳洲人的事情也並非一無所知,至少精致的澳洲貨物在這兩年間陸續流入馬尼拉不少,然而在三亞他還是第一次體驗到澳洲人的治理模式與百姓生活。


    可以說充滿了震撼,原來尋常百姓還能這樣過活,至少歸化民的飲食已經比許多大名要好了。


    傅小飛告訴他,給予歸化民體麵的生活是元老院的責任,也是為了維係這個國家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他這話倒沒有騙人,元老們的共識便是要讓社會基礎與科技水平相適應,沒有整個社會基層的支撐,光靠一些發明與科技的領先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衣。


    同樣的武器即便告知大明所有技術並手把手教會他們去做,但除了幾年十幾年後讓技術流入後金並使其後來居上外恐怕不會有更好結果,這樣的事情既然已有預見,元老院便不會讓它發生在自己領內。


    通過更好的待遇和福利可以吸引更多的移民歸化,同時也是在為自己的工業機器提供動力。畢竟除了戰爭之外民眾的消費能力將是推動生產力的一個重要指標,比起隻知道將錢埋進土裏的皇親和財主,讓更多的平民分享發展帶來的好處是最好不過的方式,比之依靠無根之木般的硬性科技提升效果見得更加長遠。


    平山不認為元老在說謊,卻也想不到這許多道理,隻覺得這是澳洲人招兵買馬的手段,但參觀完三亞小學校的一場足球賽後他似乎被什麽東西擊中了內心中柔軟的一處。


    出身於戰國亂世,好容易挨到了天下太平時卻並未見到多少太平景象,日本眼下的秩序更多來源於幕府的威壓,若用大明的話說,隻是畏威而不懷德。比之澳洲人學堂中的少年們如初生朝陽般的模樣,他明顯被觸動了,他希望生活在這樣的城市中,也希望自己的子孫後代能夠得到這樣的生活。


    是以幾天時間便打破了心防,縱然是淨化儀式也未讓平山有多少動搖。


    “首長,我願隨你去高砂國。”宴會之後他再次向平求聖表明心跡。


    “你還有更重要的任務。”


    “啊?”


    “瀨戶內海的航線你應該比李東主和其他人都熟才是,我這裏正有一件要緊事體需要你做。”


    看平求聖不像是在敷衍,平山才安下心來,“首長盡管吩咐,小人定不辱命。”


    “此番去四國,你覺得可靠的人手都可列個單子報來與我,記住,這次不是拓殖而是經商,另外就算是切支丹也無所謂,但人必須能得信重,至於打點幕府的官員就由我來出麵,你牽連得越少越好……”


    …………


    吃過了宴席,翁翊皇心情舒暢,這源於剛剛與澳洲海商談成的一樁生意,平東主想要買些銅。


    若論金銀,他這個鐵匠出身的自不會有多少門路,來日貿易的商賈多衝著此物,讓人眼熱的生意自然輪不到他一個唐人匠戶染指,遠的不說剛剛上任的長崎代官自己就不會放手這等生意。


    但來日多年,華商中他的結交倒是不少,福建逃亡與移居到此的匠戶也多,平東主讓他尋些好爐匠去四國找礦,而且願意多給工錢,這等好事已是許多年不曾遇過。


    元老院並不放心將四國開礦之事全部籍由日本人經手,即便住友家的口碑不錯,即便那少東主還是個小子,一切也要穩妥起見。


    正如在別處一般,同樣需要至少樹立起幾個不同的團體,以為相互製衡。本來基於長崎耶穌會與多明我會的對立他們還將主意打在了末次政直身上,但一想到末次家剛剛告密上位與幕府的關係相當微妙,元老院便打消了這個想法。


    翁翊皇出身泉州府,十來年前移居平戶,靠著一手製刀的手藝在此地頗有聲名,就連藩主鬆浦隆信的佩刀也是其親手所打,其人年近四十,隱隱算得此地的一個華人頭目,這也是元老院選中他的緣故。


    從木引田町的李家別業出來,傅小飛坐不慣日式的肩輿,便與翁翊皇一道沿著鏡川一路步行往南說話,雖然已過了貿易季節,但從路口直到英國商館的這段距離依然林立著不少染坊與魚檔,身側遠方隔著鏡川能夠看到平戶城的素色天守點綴在藍天白雲下,景色頗為宜人。


    翁翊皇萬沒想到對方居然要親自送他迴家,大為感動之下拍著胸脯保證道:“傅先生放心,此事翁某既然答應便一定做成。”


    他雖對澳洲人的事情知道得不多,但看人望氣的本事這些年在外闖蕩倒是見長,既見了這短毛海商個個氣度不俗自然也格外客氣。


    傅小飛關照著笑道,“翁兄那些結義弟兄這次大可都拉過來,四國那裏本就缺人,不過有道是有錢好辦事,傅某也不好讓翁兄空口白牙去說合,這裏有點金子你先換了拿去使用,事成之後傅某也不會食言。”


    說著他從懷中掏出一物,此物扁平呈橢圓狀,渾身透著重金之色,翁翊皇眼皮一跳便一眼望見上麵‘天正十九年’和‘拾兩後藤’的墨字花押。他自不會將這枚鼎鼎有名的天正菱大判給認錯,可這枚金判足可兌換白銀數十兩,當作定金實在是豪闊了,畢竟自己與對方不過是第二次見麵。


    他慌忙忙接過金幣,道:“如此最好,翁某也是這意識,倒要多承首長信重,此番必不負所托。”


    金士山、黃承燦……接過金幣的一瞬,翁翊皇心頭已經計較出好幾個名字,都是熟諳冶煉又與他有過命交情的同鄉。


    下麵邊走邊說,傅小飛又提起其中不少行事注意的細節,讓翁東主大感體貼,對於這樁生意背後原本的一絲顧慮也都打消了。


    不覺間兩人已走出了六、七裏地,前麵便是翁家所在的川內浦,泉州的華僑匠人多聚居於此,果然一到此界,已連著遇見幾人在路上與翁翊皇見禮,看起來他在此間果然有些人麵。


    路過千裏濱時海灘上便有許多海女正在撿拾貝殼,都穿得極簡短,傅小飛看著其中女子氣度天然並無雕飾之感,又兼收裙漏肩讓人入眼之下頗覺清爽。他正盯著一位埋頭仔細翻找的俊俏少女看瞧,那少女卻像發覺了一般朝這邊猛一抬頭望來,似乎正與他眼神對上。


    尷尬之下他慌窘著將頭轉開,卻見那女子小碎步地迎了過來,脆甜甜地用漢語道了一聲,“父親,您迴來了?”


    傅小飛這才反應過來,原來那少女並非衝他而來,他帶著猶疑目光看向身旁的翁翊皇似在詢問。


    “這位是木引田町鬆下屋的傅先生。”那翁東主倒也直爽,笑著介紹起來,然後又大有深意地看向了傅小飛。


    “傅先生,這是小女阿鬆……”


    …………


    “不愧是傅老師,到哪都有風流債啊,說起來翁家的養女我雖沒有見過,但聽說生得極有姿色,原本他老婆田川氏也長得不錯的。”平求聖不知從哪知道了那日傅小飛的際遇後笑得很是開心。


    “你這都說的是哪跟哪,不過是偶然間撞見了罷了,哪裏說得到風流。”傅小飛有些羞惱,那日之事除了他外不是那翁兄傳出去還會有誰。


    “你要真有意直接備些酒禮說上一說此事便成了七八分,這裏可不比大明,像阿鬆這樣願意外嫁的女子可多的是,何況還不是親生的,他既願將此事傳到外麵,自然也對你有些屬意的。”平求聖盯著傅小飛看了一陣,終於還是沒有繼續將玩笑開下去,“好了,還是說說正事吧。”


    “是東邊還是西邊的?”傅小飛恍惚中反應過來。


    “都有,支倉從江戶剛剛傳來的消息說,幕府已經決定將原本判死的五十二名切支丹和教士流放到宇和島藩,不過……”


    “不過什麽?”


    “還給饒了十個,有十名公卿也給一並流放到了那邊。”


    “管他呢,隻要是人就有用處,這點就該跟西班牙人學習。”


    據說西班牙人在征服美洲的過程中將土著中的工匠與畫師一同都扔去挖礦,後世評價說這是暴殄人才,但在元老們來說則隻是沒有人盡其用而已,手段粗暴了些倒是。


    “四國那裏還是隻有我親自去上一趟,恐怕就沒法送你了。”平求聖忽而肅然道。


    見平元老如此模樣,傅小飛也放下了笑臉,“說起來大明的情勢可比日本複雜多了,我還頗有些不大放心。”


    “隻是去天津而已,再說那個叫蘇震的不還是你抬舉的,他當是能給你當好幫手,崔賢聽老顧說也是個有眼色的。”


    “王星平讓我直接去找李可灼。”傅小飛聽平求聖這樣說不禁癟了癟嘴。


    以平求聖的身份自然知道王星平的存在,隻不過他對這位的手段還認識不足,“李可灼……這位如今可是皇帝麵前的紅人啊,確定還可靠麽?”


    傅小飛道:“應該可以,每個月他都要去天津找蘇震拿藥,而且這次我還帶了一些新玩意,他應該會有興趣。”


    “那你好自為之吧,不知道小王何時會上京,他的身份可比你方便多了。”


    說到李可灼平求聖便又想起了王星平的好處。


    “起碼得後年了吧,他說過要參加科舉,而且貴州的事情也不會少,雲南的銅,湖廣的糧,四川的鹽,還得自己造槍造炮。對了,政事堂應該和貴州有電台通訊才對,他最近妹有消息傳來嗎?”


    “無關緊要的消息,昨日報過來隻說是貴陽柔遠門外的新城已經竣工了。”


    【參考文獻】


    1、《日本風土記》侯繼高


    2、《伊達政宗年譜》


    3、《藩史總覽》兒玉幸多、北島正元


    4、《別冊歴史読本江戸三百藩藩主総覧歴代藩主でたどる藩政史》


    5、《大名の日本地図》中嶋繁雄


    6、《江戸三〇〇藩バカ殿と名君うちの殿さまは偉かった?》八幡和郎


    7、《シリーズ藩物語宇和島藩》宇神幸男


    8、《人物科學史粗銅から銀を分離する「南蠻吹き」を開発した―蘇我理右衛門》もりいずみ


    9、《朱印船》永積洋子


    10、《伊達家史談》伊達邦宗


    11、《江戶時代庶民生活》張海萌


    12、《さつま人國誌戦國?近世編2》桐野作人


    13、《日本近世武家政權論》村川浩平


    14、《和國誌》元重舉


    15、《戰國人名辭典》


    16、《englishsummaryoftheinventoryofthearchivesofthedutchfactoryinjapan,1609-1860》


    17、《vocinjapan:betrekkingentussenhondersenjapannersindeedo-periode,tussen1602-1795》


    18、《古金銀調查明細錄》甲賀宜政


    19、《日本的貨幣》小葉田淳


    20、《台灣外記》江日升


    21、《鄭成功》石原道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標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老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老爺並收藏標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