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片刻之後,王星平已經身處一處陌生的房間。
麵前男子看起來四十上下,柳眉細眼,白白淨淨,身上是玄色的居家襖子,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要不是唇上的兩撇八字胡,王星平都要把他認作是又一位公公。
點心和茶水緩解了氣氛,熏香和墨香更讓人陶醉。
男子平日喜好射箭聽戲,也更喜書法大字,心情好時寫上幾個分賜身邊奴才,心情不好時也喜歡隨意揮毫調劑一番,到讓這房間也多了幾分雅致。
“先生辛苦。”
男子開口說話依然是輕聲細語,很是讓人舒服,但立在其身後兩側的宮人卻將其襯托得透著一番貴氣,而桌案上的一張‘寧靜致遠’的條幅墨跡未幹。
“殿下恕罪,在下實在是無能為力,慚愧得很。”
張介賓一見此人趕忙躬身行禮,因為治病的緣故他顯然是見過朱常洛的,此刻也並未覺得對方話中之意是真心體恤自己,不過是幾分警惕幾分試探而已,是以他迴話語氣便帶著些惶恐。
“真的不成了麽?”朱常洛說這話時不經意間看了一眼旁邊的年輕女子,那女子臉上馬上閃過一絲尷尬之色,這一切都被王星平看在眼中。
張介賓斟酌著字眼,選擇性地為太子解惑,“王娘子是虧虛之症,加之急火攻心,張某確實盡力了,能否挨得過今夜就要看她的造化了。”
其實他想說的是準備後事吧。
一陣沉默之後,那個輕柔的男聲再次響起,“我知道了,這裏是些許心意,今夜的事情還望兩位先生多多擔待。”
聽他說話顯然是知道了王星平的身份。
朱常洛說著讓人捧上兩個托盤,上麵都是五兩一個的水絲銀錠,每盤足有是錠,看工藝便知成色不差。且從這一細節中王星平也察覺到太子的謹慎,沒有將銀子一起奉上,而是分作兩盤,這是怕‘分贓不均’節外生枝,也不知是太子自己想到還是有人提醒。
王星平倒是覺得這多半是王安的關照,他這個伴伴一心鋪在朱常洛身上,可以說這二十來年太子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少不了這位王伴伴的扶持。
張介賓先是一愣,但馬上反應了過來,“殿下放心,此事張某絕不敢在外胡說。”
他特意用了‘敢’字而不是‘會’字希望朱常洛能夠明白,今天這事著實棘手,讓他想要趕緊撇清關係。這樣一來倒是去貴州的行程變得急切起來,原本隻是心血來潮的舉動變成了一個更好的避禍選擇,最好今夜事了便趕緊離開京城這是非之地。
“這位就是王小先生吧?”朱常洛轉向王星平看來,話卻問得突兀。
“區區薄名有辱殿下清聽。”王星平也覺得太子問話蹊蹺,這轉折未免生硬了些,但還是接住了話頭。
“王伴伴曾在我麵前提起過你,至於名聲嘛,小先生倒是太過謙了,你的遼東方略知道的人不少,就連熊相公都在父皇麵前提起過你。”
“還有此事?我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王星平嘴上敷衍,心中卻道不好。
上次拜訪熊廷弼隻是因為顧子明看重此人,倒是與他就遼東事情有過些交流,但熊廷弼彼時尚在閑居,外麵也沒有如今這樣大的聲勢,沒想到不聲不響居然就已經見過皇帝了,看來起複的日子也不會太遠。他倒不是擔心熊廷弼起複,畢竟王尊德上的薦章還是他慫恿的,但唯一可慮是自己給熊廷弼的印象頗深,熊蠻子又是個耿直脾氣,就怕他一上任便想起了自己。王星平如今不過一小小武官,若是熊廷弼點名要他,他不答應,兵部也會賣這個麵子,真被拉去遼東就不是什麽好事了,畢竟自己的根基都在貴州,打韃子的事情雖不是不願,卻終歸還沒有那等實力。
不過這也隻是有些可能,但還有一點則多半是一定,熊廷弼若是真會經略遼東,那天下的精兵都逃不出他的網絡,自己在天津已經訓練了一段時間的新兵難免他不會去打主意。這位熊蠻子可是個有心於國事的,不然他不在江夏老家安心主持修建水利,過著他‘歸來無事樂無休,手倦拋書臥小樓’的‘隱居’生活,何苦去年又專門跑來北京。
“小先生過謙了,先前隻聽王伴伴說過你在貴州幫著張相公做事,很是建功,不想本人青春如此。”
王星平不好迴話,張介賓忙幫著圓場,“天成與我乃是忘年之交,其於醫道上也頗有造詣的。”
“哦?”朱常洛有些驚訝,但馬上又平複了迴來,“我還奇怪他怎麽會與景嶽先生在一起。”
本來朱常洛與王星平閑談也是多年以來養成的習慣,不得皇帝寵愛,便要在外廷留下一個好名聲,不然沒有外臣幫腔,當年皇帝要三王並封的時候這太子之位便多半沒他的事了,哪裏還能熬到弟弟福王就藩。
是以像王星平這樣最近聲名鵲起又是張鶴鳴的得力幹將,他聽王安提起過兩迴也就有些留意,總是會想要延攬,但沒想到隻是略一打聽便發現此子比傳聞中還要傳奇。
不光是在貴州幫著張鶴鳴連連建功,在京城的結交也同樣廣闊,其一篇《論持久戰》在京師士子中很有名氣,隨著其推演遼事件件應驗更是得了不少外臣青眼。不過原本這些也是平常,但昨日父皇召見熊廷弼問對遼東事情,那熊蠻子居然也順口提起了此人,更沒想到隻隔了一日便見到了本人。
過了今日,或許王氏的死依舊會讓外麵多上不少傳言,但有這兩位外人見證情形就要好上不少。
“小子不過胡亂讀了些醫書,哪裏及得上張先生。”王星平自然不知道朱常洛心頭的這點彎彎繞,但經驗告訴他在這大庭廣眾之下不能隨便說話,打斷了太子的思緒,他又斟酌了一番繼續道:“不過殿下對王娘子一片情深,我與張先生都理會得,隻是人各有命,還望殿下保重玉體,不要傷心過甚才是。”
朱常洛傷心麽?應該會有一些,但他與王氏的感情看起來並不如王星平所說那樣親密,至少沒有與那位西邊的李選侍更好,但這不是王星平需要關心,帝王家事,本身就比平民百姓更加複雜,摻雜了太多無關的因素,王星平隻是不想自己牽連過深而已。
說來他曾經想過要通過王安結交上太子,但真以這種方式見麵後反倒覺得不太穩妥起來。
不過又想到隻是走了幾步路便能得這幾十兩銀子,白撿的便宜倒也沒有不要的道理,而且這東西還有一個名堂謂之投名狀,拿人好處出去就不能亂說話了,收下銀子雙方都更安心。
此時魏朝又跟到了這邊,先是貼著朱常洛耳語了幾句,太子神色一凜隨即就要告罪離去,看來是王氏那邊病情再次加重,他也不得不去看上一看了。
張介賓與王星平也隻得再次跟了過去。
等再迴到王氏寢房的時候屋子裏已被收拾了一番,原本的一幹嬤嬤宮人都被打發去了,隻有一二親信聽用的在旁伺候。方才那個名叫進忠的還在屋裏,此時也滿麵悲戚,王星平已經知道這一位是王氏平日的親隨典膳,不過此典膳是真正的差遣,不像李可灼隻是敬稱。聽汪文言說此人原是北直隸肅寧人,本姓魏,因欠了賭債才自宮當了內官,隨王氏伺候頗為用心,被王氏複了本姓,是以對王才人頗為感恩,王星平聽此人名姓總覺得有些耳熟,但也沒再多想。
朱常洛已在房中,加上他身邊太監和先已到了的王安等人,倒也將屋子擠得滿滿當當。
就在這一眾人中,王星平卻眼尖發現了床邊站著的一位少年,那少年眉清目秀,看年紀不過與自己相仿佛,長相倒與床上的王氏有幾分相似。此時少年正淚眼婆娑地望向床上,麵有戚色,身旁一個美豔少婦則在一味安慰。
朱常洛見了沒來由的一皺眉頭,柔和語氣中帶著些責備,“怎麽把大哥兒帶過來了。”
‘果然是朱由校’,王星平暗道自己猜得不錯,自己親媽奄奄一息,還能無動於衷倒不像是做兒子的了,隻是朱常洛的態度頗讓人玩味。
朱由校聞言有些惶恐,尚未收住啼哭,卻見旁邊美豔少婦躬身一禮,“小爺,大哥兒也是一片純孝之心,都是我等思慮不周。”
朱常洛聽了也不再多說什麽,恐怕也是因為過分寵幸李氏,現在心中多少有些虧欠王氏母子二人。王氏眼看已到了彌留之際,眼下如何想個說辭應對朝野輿論更為重要,現在估計也是盡盡人事在這等著王氏咽氣罷了。
不過朱由校似乎也知道王氏的情況,見父親是這樣態度更不敢多言,再望了一眼床上後隻得磕頭起身,悻悻然出了屋子。
既然迴天無術,又拿了銀子,張、王二人也沒有再留下來的必要,也都準備告辭離開。
兩人出門沒走上多遠便在離宮門不遠的一顆大槐樹下給堵住了。
堵住他們的不是別人,正是不多時前先他們出來的朱由校,此時少年頭上已纏起了一塊白巾,一輪彎月之下滿臉的惻然。
“兩位先生且留步,我有些事情還想打問。”
王星平馬上察覺出了話頭不對,但身旁引路的小黃門正不知如何區處。
就在這時,方才那美豔少婦又忽然從朱由校身後走了出來。
“客嬤嬤……”小黃門見狀脫口而出。
少婦也不答話,隻道:“你且迴避,大哥兒與兩位先生有些話說。”
那小黃門略猶豫了片刻便識趣地退了下去。
“娘娘是不是西李打的。”
張介賓麵露尷尬之色不知如何作答,王星平見機得快,替他解圍道:“才人娘子的確是因為外力傷及髒腑,但是因何所致我等並不知道,不敢妄言天家是非。”
“這就夠了。”朱由校聞言竟笑了起來。
王星平見了繼續道:“有一句話在下還想說與小殿下知道。”
朱由校有些意外地看著麵前這個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少年,聽他繼續說著,“世間事本無定數,家父也是為歹人所害中道崩卒,但於我而言倒也算是一番曆練。相信令堂也不想看到小殿下這個樣子,最不過隱忍二字,終有守得雲開日出之時。”
這話也隻能這樣打著機鋒去說,王星平總不見得告訴對方你爺爺恐怕命不久矣,老子也未必能多活兩年,等你當了皇帝仇人還不是隨意捏扁搓圓。不過他這話至少能給小皇孫心中埋下一顆種子,說不得以後對自己還能有些用處。
朱由校大概是聽進去了,也可能是會錯了意,並不再攔著二人離去。
目送王星平的身影過了內金水河遠去,他才微不可查的歎了口氣,對身旁的客氏道:“真是羨慕他啊,論年紀我和這人應該差不多大。”
也不知究竟羨慕的是什麽。
從東華門出來時,已近黎明,但京城城門尚未打開。
王星平對張介賓道:“先生迴去就收拾一下,估計早遲就這幾日便要動身了,你去天津等我。”
交代之後他便與張介賓分開來,自己迴了王尊德家,今日之事自要給伯父交底順便辭行,天津那裏他得趕緊過去了,這一趟去了天津他便不再打算迴來,屆時帶著挑選的精壯便要直接迴貴州去。
等到去兵部換過了堪合再收拾東西與小六一道去賃了馬來出發,已是快到正午了,出朝陽門時正好聽到一個消息,今晨巳時皇太子才人王氏薨逝於慈慶宮中。
而緊隨著這個消息到來的還有一條更為轟動,今日早間皇帝已經降下旨意,著原任禦史熊廷弼起升大理寺左寺丞兼河南道監察禦史,至於差遣則不出所料——宣慰遼東。
【參考文獻】
1、《大明會典》
2、《明實錄?神宗本紀》
3、《晚明史》樊樹誌
4、《萬曆野獲編》沈德符
5、《明代紫禁城殿宇詳圖》
6、《酌中誌》劉若愚
7、《明史?本紀第二十一?神宗二》
8、《明實錄?光宗本紀》
9、《明史?列傳第二》
10、《勝朝彤管拾遺記》毛奇齡
11、《明實錄?熹宗本紀》
12、《甲申朝事小紀》抱陽生
13、《明季北略》計六奇
14、《明懿安皇後外紀》紀曉嵐
15、《明史?宦官二》
片刻之後,王星平已經身處一處陌生的房間。
麵前男子看起來四十上下,柳眉細眼,白白淨淨,身上是玄色的居家襖子,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要不是唇上的兩撇八字胡,王星平都要把他認作是又一位公公。
點心和茶水緩解了氣氛,熏香和墨香更讓人陶醉。
男子平日喜好射箭聽戲,也更喜書法大字,心情好時寫上幾個分賜身邊奴才,心情不好時也喜歡隨意揮毫調劑一番,到讓這房間也多了幾分雅致。
“先生辛苦。”
男子開口說話依然是輕聲細語,很是讓人舒服,但立在其身後兩側的宮人卻將其襯托得透著一番貴氣,而桌案上的一張‘寧靜致遠’的條幅墨跡未幹。
“殿下恕罪,在下實在是無能為力,慚愧得很。”
張介賓一見此人趕忙躬身行禮,因為治病的緣故他顯然是見過朱常洛的,此刻也並未覺得對方話中之意是真心體恤自己,不過是幾分警惕幾分試探而已,是以他迴話語氣便帶著些惶恐。
“真的不成了麽?”朱常洛說這話時不經意間看了一眼旁邊的年輕女子,那女子臉上馬上閃過一絲尷尬之色,這一切都被王星平看在眼中。
張介賓斟酌著字眼,選擇性地為太子解惑,“王娘子是虧虛之症,加之急火攻心,張某確實盡力了,能否挨得過今夜就要看她的造化了。”
其實他想說的是準備後事吧。
一陣沉默之後,那個輕柔的男聲再次響起,“我知道了,這裏是些許心意,今夜的事情還望兩位先生多多擔待。”
聽他說話顯然是知道了王星平的身份。
朱常洛說著讓人捧上兩個托盤,上麵都是五兩一個的水絲銀錠,每盤足有是錠,看工藝便知成色不差。且從這一細節中王星平也察覺到太子的謹慎,沒有將銀子一起奉上,而是分作兩盤,這是怕‘分贓不均’節外生枝,也不知是太子自己想到還是有人提醒。
王星平倒是覺得這多半是王安的關照,他這個伴伴一心鋪在朱常洛身上,可以說這二十來年太子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少不了這位王伴伴的扶持。
張介賓先是一愣,但馬上反應了過來,“殿下放心,此事張某絕不敢在外胡說。”
他特意用了‘敢’字而不是‘會’字希望朱常洛能夠明白,今天這事著實棘手,讓他想要趕緊撇清關係。這樣一來倒是去貴州的行程變得急切起來,原本隻是心血來潮的舉動變成了一個更好的避禍選擇,最好今夜事了便趕緊離開京城這是非之地。
“這位就是王小先生吧?”朱常洛轉向王星平看來,話卻問得突兀。
“區區薄名有辱殿下清聽。”王星平也覺得太子問話蹊蹺,這轉折未免生硬了些,但還是接住了話頭。
“王伴伴曾在我麵前提起過你,至於名聲嘛,小先生倒是太過謙了,你的遼東方略知道的人不少,就連熊相公都在父皇麵前提起過你。”
“還有此事?我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王星平嘴上敷衍,心中卻道不好。
上次拜訪熊廷弼隻是因為顧子明看重此人,倒是與他就遼東事情有過些交流,但熊廷弼彼時尚在閑居,外麵也沒有如今這樣大的聲勢,沒想到不聲不響居然就已經見過皇帝了,看來起複的日子也不會太遠。他倒不是擔心熊廷弼起複,畢竟王尊德上的薦章還是他慫恿的,但唯一可慮是自己給熊廷弼的印象頗深,熊蠻子又是個耿直脾氣,就怕他一上任便想起了自己。王星平如今不過一小小武官,若是熊廷弼點名要他,他不答應,兵部也會賣這個麵子,真被拉去遼東就不是什麽好事了,畢竟自己的根基都在貴州,打韃子的事情雖不是不願,卻終歸還沒有那等實力。
不過這也隻是有些可能,但還有一點則多半是一定,熊廷弼若是真會經略遼東,那天下的精兵都逃不出他的網絡,自己在天津已經訓練了一段時間的新兵難免他不會去打主意。這位熊蠻子可是個有心於國事的,不然他不在江夏老家安心主持修建水利,過著他‘歸來無事樂無休,手倦拋書臥小樓’的‘隱居’生活,何苦去年又專門跑來北京。
“小先生過謙了,先前隻聽王伴伴說過你在貴州幫著張相公做事,很是建功,不想本人青春如此。”
王星平不好迴話,張介賓忙幫著圓場,“天成與我乃是忘年之交,其於醫道上也頗有造詣的。”
“哦?”朱常洛有些驚訝,但馬上又平複了迴來,“我還奇怪他怎麽會與景嶽先生在一起。”
本來朱常洛與王星平閑談也是多年以來養成的習慣,不得皇帝寵愛,便要在外廷留下一個好名聲,不然沒有外臣幫腔,當年皇帝要三王並封的時候這太子之位便多半沒他的事了,哪裏還能熬到弟弟福王就藩。
是以像王星平這樣最近聲名鵲起又是張鶴鳴的得力幹將,他聽王安提起過兩迴也就有些留意,總是會想要延攬,但沒想到隻是略一打聽便發現此子比傳聞中還要傳奇。
不光是在貴州幫著張鶴鳴連連建功,在京城的結交也同樣廣闊,其一篇《論持久戰》在京師士子中很有名氣,隨著其推演遼事件件應驗更是得了不少外臣青眼。不過原本這些也是平常,但昨日父皇召見熊廷弼問對遼東事情,那熊蠻子居然也順口提起了此人,更沒想到隻隔了一日便見到了本人。
過了今日,或許王氏的死依舊會讓外麵多上不少傳言,但有這兩位外人見證情形就要好上不少。
“小子不過胡亂讀了些醫書,哪裏及得上張先生。”王星平自然不知道朱常洛心頭的這點彎彎繞,但經驗告訴他在這大庭廣眾之下不能隨便說話,打斷了太子的思緒,他又斟酌了一番繼續道:“不過殿下對王娘子一片情深,我與張先生都理會得,隻是人各有命,還望殿下保重玉體,不要傷心過甚才是。”
朱常洛傷心麽?應該會有一些,但他與王氏的感情看起來並不如王星平所說那樣親密,至少沒有與那位西邊的李選侍更好,但這不是王星平需要關心,帝王家事,本身就比平民百姓更加複雜,摻雜了太多無關的因素,王星平隻是不想自己牽連過深而已。
說來他曾經想過要通過王安結交上太子,但真以這種方式見麵後反倒覺得不太穩妥起來。
不過又想到隻是走了幾步路便能得這幾十兩銀子,白撿的便宜倒也沒有不要的道理,而且這東西還有一個名堂謂之投名狀,拿人好處出去就不能亂說話了,收下銀子雙方都更安心。
此時魏朝又跟到了這邊,先是貼著朱常洛耳語了幾句,太子神色一凜隨即就要告罪離去,看來是王氏那邊病情再次加重,他也不得不去看上一看了。
張介賓與王星平也隻得再次跟了過去。
等再迴到王氏寢房的時候屋子裏已被收拾了一番,原本的一幹嬤嬤宮人都被打發去了,隻有一二親信聽用的在旁伺候。方才那個名叫進忠的還在屋裏,此時也滿麵悲戚,王星平已經知道這一位是王氏平日的親隨典膳,不過此典膳是真正的差遣,不像李可灼隻是敬稱。聽汪文言說此人原是北直隸肅寧人,本姓魏,因欠了賭債才自宮當了內官,隨王氏伺候頗為用心,被王氏複了本姓,是以對王才人頗為感恩,王星平聽此人名姓總覺得有些耳熟,但也沒再多想。
朱常洛已在房中,加上他身邊太監和先已到了的王安等人,倒也將屋子擠得滿滿當當。
就在這一眾人中,王星平卻眼尖發現了床邊站著的一位少年,那少年眉清目秀,看年紀不過與自己相仿佛,長相倒與床上的王氏有幾分相似。此時少年正淚眼婆娑地望向床上,麵有戚色,身旁一個美豔少婦則在一味安慰。
朱常洛見了沒來由的一皺眉頭,柔和語氣中帶著些責備,“怎麽把大哥兒帶過來了。”
‘果然是朱由校’,王星平暗道自己猜得不錯,自己親媽奄奄一息,還能無動於衷倒不像是做兒子的了,隻是朱常洛的態度頗讓人玩味。
朱由校聞言有些惶恐,尚未收住啼哭,卻見旁邊美豔少婦躬身一禮,“小爺,大哥兒也是一片純孝之心,都是我等思慮不周。”
朱常洛聽了也不再多說什麽,恐怕也是因為過分寵幸李氏,現在心中多少有些虧欠王氏母子二人。王氏眼看已到了彌留之際,眼下如何想個說辭應對朝野輿論更為重要,現在估計也是盡盡人事在這等著王氏咽氣罷了。
不過朱由校似乎也知道王氏的情況,見父親是這樣態度更不敢多言,再望了一眼床上後隻得磕頭起身,悻悻然出了屋子。
既然迴天無術,又拿了銀子,張、王二人也沒有再留下來的必要,也都準備告辭離開。
兩人出門沒走上多遠便在離宮門不遠的一顆大槐樹下給堵住了。
堵住他們的不是別人,正是不多時前先他們出來的朱由校,此時少年頭上已纏起了一塊白巾,一輪彎月之下滿臉的惻然。
“兩位先生且留步,我有些事情還想打問。”
王星平馬上察覺出了話頭不對,但身旁引路的小黃門正不知如何區處。
就在這時,方才那美豔少婦又忽然從朱由校身後走了出來。
“客嬤嬤……”小黃門見狀脫口而出。
少婦也不答話,隻道:“你且迴避,大哥兒與兩位先生有些話說。”
那小黃門略猶豫了片刻便識趣地退了下去。
“娘娘是不是西李打的。”
張介賓麵露尷尬之色不知如何作答,王星平見機得快,替他解圍道:“才人娘子的確是因為外力傷及髒腑,但是因何所致我等並不知道,不敢妄言天家是非。”
“這就夠了。”朱由校聞言竟笑了起來。
王星平見了繼續道:“有一句話在下還想說與小殿下知道。”
朱由校有些意外地看著麵前這個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少年,聽他繼續說著,“世間事本無定數,家父也是為歹人所害中道崩卒,但於我而言倒也算是一番曆練。相信令堂也不想看到小殿下這個樣子,最不過隱忍二字,終有守得雲開日出之時。”
這話也隻能這樣打著機鋒去說,王星平總不見得告訴對方你爺爺恐怕命不久矣,老子也未必能多活兩年,等你當了皇帝仇人還不是隨意捏扁搓圓。不過他這話至少能給小皇孫心中埋下一顆種子,說不得以後對自己還能有些用處。
朱由校大概是聽進去了,也可能是會錯了意,並不再攔著二人離去。
目送王星平的身影過了內金水河遠去,他才微不可查的歎了口氣,對身旁的客氏道:“真是羨慕他啊,論年紀我和這人應該差不多大。”
也不知究竟羨慕的是什麽。
從東華門出來時,已近黎明,但京城城門尚未打開。
王星平對張介賓道:“先生迴去就收拾一下,估計早遲就這幾日便要動身了,你去天津等我。”
交代之後他便與張介賓分開來,自己迴了王尊德家,今日之事自要給伯父交底順便辭行,天津那裏他得趕緊過去了,這一趟去了天津他便不再打算迴來,屆時帶著挑選的精壯便要直接迴貴州去。
等到去兵部換過了堪合再收拾東西與小六一道去賃了馬來出發,已是快到正午了,出朝陽門時正好聽到一個消息,今晨巳時皇太子才人王氏薨逝於慈慶宮中。
而緊隨著這個消息到來的還有一條更為轟動,今日早間皇帝已經降下旨意,著原任禦史熊廷弼起升大理寺左寺丞兼河南道監察禦史,至於差遣則不出所料——宣慰遼東。
【參考文獻】
1、《大明會典》
2、《明實錄?神宗本紀》
3、《晚明史》樊樹誌
4、《萬曆野獲編》沈德符
5、《明代紫禁城殿宇詳圖》
6、《酌中誌》劉若愚
7、《明史?本紀第二十一?神宗二》
8、《明實錄?光宗本紀》
9、《明史?列傳第二》
10、《勝朝彤管拾遺記》毛奇齡
11、《明實錄?熹宗本紀》
12、《甲申朝事小紀》抱陽生
13、《明季北略》計六奇
14、《明懿安皇後外紀》紀曉嵐
15、《明史?宦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