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見王星平對打造新式軍器一事如此上心,又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張鶴鳴也就不吝給出了讓人放心的承諾。
“天成你隻管去做,隻要器械合用,官中自會從優采買,大可不必擔心銷路。”
王星平以實相告,“卻還有一事也要請先生成全。”
“你說。”
“前次從四川迴來時聽聞蜀中饒撫軍要推行鑄錢了。”
“哦,饒仲奎的奏疏我也看了,還是老生常談罷了。”
張鶴鳴年長,科名也比饒景暉更長,說起話來自可以不用客氣。
但王星平卻是想著自己的事情,“其實學生覺得話雖然無甚心意,但事卻可行,而且論及錢法,蜀中與黔中實為一體,四川能鑄錢我貴州同樣做得。不瞞先生說,興辦鐵冶,一則我也實是想要讓我黔中子弟甲堅兵利,但若是能為全省錢法推行有所助益也算不無小補。”
張鶴鳴聞言眉頭先是一皺,便麵帶慍色道:“此事倒是該向你族伯的那位同年去說。”
“先生說的是楊按院?”
王星平聽著話頭不對,又仔細想了一想,估計多半問題是出在如今的貴州巡按禦使楊鶴身上,這一位也是萬曆三十二年的進士,卻實是與王尊德同年。
張鶴鳴也不隱瞞,“除了楊修齡還能有誰。”
王星平話還沒有說完,光是前麵提起四川鑄錢,自己又要興辦鐵冶,張鶴鳴如何能想不到他是想要於此上有所作為,後麵話更是證實了這位邊疆大員的猜想。隻是聽王星平提及軍工種種,看得出來這少年是個有心國事的,並非那等鑽營的市儈,因之也才會承諾於製作軍器上會給予王星平政策的方便。
但王星平又說鑄錢於財計有補,便不得不引起他的警惕,本來如今貴州要用兵於夷事,錢糧二字都脫不開幹係,單從推行鑄錢一事上張鶴鳴也是有著動力去做,但如果此事是因為受了按察禦史楊鶴的影響就要另當別論了。
這位楊按院的奏疏王星平在邸抄中看過不少,也都是憂國憂民的,但卻失於有些書生氣了,用後世的話說便是過於理想主義了。
就拿治黔方略而言,張鶴鳴是一味的主剿,為了平夷之事不受掣肘,更是薦了原在自己家鄉潁州任知州的孫崇先接替吳來庭出任貴陽知府,正是在孫崇先到任後才有了洪邊十二馬頭之捷,至於吳府尊則樂得換個地方養老。
而巡按楊鶴則是主撫的,前幾天王星平還看到他為貴州的各處衛職因各種困難無法襲任而上書向朝廷求情寬限的奏疏,又有其向內閣懇求盡早關支湖廣發往貴州額輸糧餉的一道公文,倒是能夠看出人是好人,也是個想做事的,隻是流於表麵,做事的方法太缺手段了些,看起來能力也就隻能做做禦史。
雖然在要錢一事上張、楊二人可謂殊途同歸,但畢竟路線不同,私下裏難免也有些齟齬,這一點單從近些時日貴州的人事任命便可一窺微妙。
新補的貴州兵備副使李思恭是張鶴鳴在陝西右參政任上的老相識,而提拔本省新任按察使的奏疏楊鶴也早已交了上去,邸抄上全都能夠看到。雖然本省的形勢尚未到劍拔弩張的地步,但王星平此時提起鑄錢一事離著楊鶴關於籌餉的奏議也沒過多久,難免不讓張鶴鳴多想,撫按於政事上觀點不一多半會影響決策,雖然也還不至於壞事,但任哪個想要建功的巡撫也不會希望身邊人與自己離心離德。既然對王星平生了延攬的心思,自然不願意看到他受到‘錯誤路線’的影響。
張鶴鳴此話一出,便要考驗王星平的應變能力了,是維上還是維實?其實在他心中也早有定計。
沒作多想,王星平便拿定主意,“其實以星平看來,先生倒是不必在意,楊按院也是一片公心,實在也是貴州太窮了些,若真能行得鑄錢,則公用不乏,先生想要平定黔中諸蠻自也不是難事了。”
看到王星平並不是主撫,張鶴鳴心下稍緩,複又笑道:“錢糧錢糧,有錢無糧啊。”
貴州土地貧瘠,長期以來無論餉銀還是糧食都要依靠川、湖兩地額解。
王星平順著張鶴鳴的話頭也道:“先生所言極是,本省所患不在無兵,實在無餉,餉之所患又實在本色。”
本色、折色實是稅賦上的概念,大抵按照稅額納糧便稱本色,而以綿、絹、布、絲等雜物折納便稱折色,後來這一概念也包含了以銀鈔折納。隻是要行軍打仗,還是軍餉糧食最重,縱然貴陽衛的城庫中還有銀子,但買不到足夠多的糧食還是白搭。
這才是張鶴鳴屢屢上書言事的症結所在,明初貴州都司原設旗軍十六萬餘,到了正統以後軍屯之法大壞,旗軍逃亡甚眾。成化年間能夠征用的軍額已經不到三萬,除開屯田之外的守城軍士隻得一萬五千餘人,而最近張鶴鳴上的奏疏中說貴陽兵不滿萬王星平覺得和真實情況差距估計不大。其實從根本而言並非無人,實際上還是缺糧造成。
一句話說到了張鶴鳴的心坎裏,老人家都有了相見恨晚的感覺,心道這後生倒是會觀人心事。
“星平沒有記錯的話,如今貴州一年的額征年賦糧當在十六萬石上下吧?”
羅列數據依然是最有說服力的帶入方式,但今天的節奏卻被張鶴鳴給搶了過去。
“今年是十六萬六千二百七十三石。”
‘未免記得太牢靠了些’,王星平心道這一位還真是記憶驚人啊,這一世的高官中他還是頭一迴遇到治下錢糧數據張口就來的,還是精確到個位數,倒是比起庫司中的積年老吏更加厲害。不過想想也就明白了,張鶴鳴是主戰派,如今全省用兵皆決於他,又要打仗又要封賞,都得拿錢拿糧出來,若是不清楚自己的家底有多少說出去倒是奇了。
王星平試探著問:“還要加上川、湖的十萬兩折色吧?”
萬曆以後,川、湖每年額解入黔的折色銀子就是九萬多兩,說十萬也沒有錯,若是按秋稅後的價錢換成糧食又是近三十萬石了。
“自然,但依然是不夠。”張鶴鳴一邊盤算一邊迴答著王星平的疑問。
“還有開中的鹽糧呢?如今不是正好加額?”
四川和雲南的開中邊商將糧食運到貴州指定的各處衛所,然後再憑開中鹽引支鹽,這筆糧餉往往根據軍事上的實際需求開征,以過往來看,一年的開中鹽引最多曾經達到過十多萬,以每引折米六鬥計,則最多時一年開中納米折計能有二十萬石,比貴州額賦糧的正額還要高。
張鶴鳴也不隱瞞,“天成之前不是做鹽,如何不知這鹽法大壞,就算如今朝廷允準再加鹽引納米,也得有邊商肯來才是。”
當然,說完全沒有邊商往邊遠地方運糧也不盡然,畢竟王星平的鹽引買賣也才做完幾個月,其中收來的便有不少開中鹽引。但王星平估計貴州一年也不會超過三萬石之數,想要達到當初一年二十萬石的納額是絕對做不到了。
張鶴鳴召見自己的目的已經唿之欲出,但還是要老先生自己說出來才好,於是王星平朝陽顧左右而言他。
“倒是前幾日在阿母那裏聽到圓通寺的師傅們提起布政司似乎又想以納米換度牒了。”
為了解決軍糧的問題,布政司建議拿出一些度牒用來供人捐納,五鬥米便能捐個正經僧道的編製,也難怪寺裏的和尚都要在施主麵前發起牢騷,師傅們自不會抱怨僧多粥少,隻會說此舉有‘辟奸頑之路’的隱憂,讓作奸犯科之人有了規避的法子,其實意思還是一樣。
“是有此事,不過這也不是長久之計。”張鶴鳴倒是坦率,他毫不諱言為了籌措糧餉,他究竟做了哪些工作。
度牒是政府機構發給公度僧尼道士以證明其合法身份的憑證,有了度牒的出家人可憑此免除徭役,但通常需要度牒的反而是作奸犯科之輩,民戶不屑於此。平民籍此躲避盤查賦役,但真是做下罪惡的奸人恐怕也少有願意納米換個護身符的。故而實際上度牒的需求量並不是很高,政令頒行了不短,實際上今年全省也就隻有不到千石的納額,這頂得甚事。至於與度牒納糧性質相差無幾的官爵米和免試米則更少,納米二十石給冠帶,問題是拿來沒多大用。至於納米免試,隻針對軍中,但如今軍中盡是當兵吃糧之輩,自己的糧餉都還有拖欠,誰會倒拿米出來去捐個免試的資格?有這錢糧去買幾個首級爭個軍功不比這強?
也就隻有納米贖罪一途,但這又得頂著禦史的彈劾,楊鶴可就在身邊坐著,何況秋收在即,現在收了贖罪的錢糧,挨到秋後糧價賤了人犯還判與不判又不好區處,所以左右都是為難。
張鶴鳴也不再賣著關子,誠懇言道:“天成家中做著糧商,平素又有心國事,我有意在近日用兵烏撒,隻這糧草一事想在你福泰號覓得大宗。”
王星平笑得像隻貓兒,“先生知道這貴陽的糧商可不止我一家。”
張鶴鳴也笑了起來,“可想做官鐵生意的隻有天成你一個。”
這是明明白白的示好,當然王星平要是硬說這是要挾也不是不可以。
笑道:“還要先生成全則個。”
張鶴鳴見王星平入巷,也笑道:“我也不要天成你吃虧,隻是從你這裏起個頭,不知你庫中還有多少糧食可供使用,省裏照數作價與你。”
“照數作價?”
王星平心道若真是照數作價貴陽市麵上又不是買不到糧食。
張鶴鳴終於給出了自己的條件,“往日裏秋收後一石糧值錢三錢,省裏給你四錢的米價,也省了你轉運的耗費,如此公私兩便可好?”
‘你都說了是秋收以後的價錢’,王星平腹誹了一聲,但仔細想想這生意也不吃虧,坐地轉手便有每石一錢的轉頭,雖然比起現在的米價每石還要虧上兩錢多,但其實也不是虧,隻是少賺。若能一次解決了大半的庫存,等到秋收之後再行收糧也是可以接受的,何況如果加上其他的添頭,就算真虧這筆生意也照樣得做。
“那先生還缺多少?”
“數千大軍一月所需,總也得有一萬石的軍糧才好。”
既然王星平鬆了口,張鶴鳴索性就一步到位,並不像再去麻煩別家了。
“一萬石……”王星平咂了咂嘴,似在猶豫。
張鶴鳴覺得是王星平嫌多,乃道:“八千石也可以。”
見王星平還有難色,又道:“實在不夠五千石也勉強夠用。”
大不了不足的部分再找其他商家籌措,就算真籌措不了,貴州衛的豐濟倉和城倉中的俸糧加起來還有八千石也不是不能挪借,而且還有因糧於普安、畢節兩倉的渾賴辦法在。
王星平聽得愣了,一省巡撫做起事來倒想買菜一般了,忽而對張鶴鳴大笑起來。
“我給一萬五吧。”
【注:洪武時貴州兵員正額是161800人,成化三年有據可查的是28800人,逃亡嚴重,到了成化6年,守城支糧的軍士就隻剩15000人了,基本大半兵員是靠川湖兩省的糧餉輸運維持,這也是貴州局勢艱難的一個原因,並不是沒有足夠的兵員,而是自身無法實現自給】
見王星平對打造新式軍器一事如此上心,又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張鶴鳴也就不吝給出了讓人放心的承諾。
“天成你隻管去做,隻要器械合用,官中自會從優采買,大可不必擔心銷路。”
王星平以實相告,“卻還有一事也要請先生成全。”
“你說。”
“前次從四川迴來時聽聞蜀中饒撫軍要推行鑄錢了。”
“哦,饒仲奎的奏疏我也看了,還是老生常談罷了。”
張鶴鳴年長,科名也比饒景暉更長,說起話來自可以不用客氣。
但王星平卻是想著自己的事情,“其實學生覺得話雖然無甚心意,但事卻可行,而且論及錢法,蜀中與黔中實為一體,四川能鑄錢我貴州同樣做得。不瞞先生說,興辦鐵冶,一則我也實是想要讓我黔中子弟甲堅兵利,但若是能為全省錢法推行有所助益也算不無小補。”
張鶴鳴聞言眉頭先是一皺,便麵帶慍色道:“此事倒是該向你族伯的那位同年去說。”
“先生說的是楊按院?”
王星平聽著話頭不對,又仔細想了一想,估計多半問題是出在如今的貴州巡按禦使楊鶴身上,這一位也是萬曆三十二年的進士,卻實是與王尊德同年。
張鶴鳴也不隱瞞,“除了楊修齡還能有誰。”
王星平話還沒有說完,光是前麵提起四川鑄錢,自己又要興辦鐵冶,張鶴鳴如何能想不到他是想要於此上有所作為,後麵話更是證實了這位邊疆大員的猜想。隻是聽王星平提及軍工種種,看得出來這少年是個有心國事的,並非那等鑽營的市儈,因之也才會承諾於製作軍器上會給予王星平政策的方便。
但王星平又說鑄錢於財計有補,便不得不引起他的警惕,本來如今貴州要用兵於夷事,錢糧二字都脫不開幹係,單從推行鑄錢一事上張鶴鳴也是有著動力去做,但如果此事是因為受了按察禦史楊鶴的影響就要另當別論了。
這位楊按院的奏疏王星平在邸抄中看過不少,也都是憂國憂民的,但卻失於有些書生氣了,用後世的話說便是過於理想主義了。
就拿治黔方略而言,張鶴鳴是一味的主剿,為了平夷之事不受掣肘,更是薦了原在自己家鄉潁州任知州的孫崇先接替吳來庭出任貴陽知府,正是在孫崇先到任後才有了洪邊十二馬頭之捷,至於吳府尊則樂得換個地方養老。
而巡按楊鶴則是主撫的,前幾天王星平還看到他為貴州的各處衛職因各種困難無法襲任而上書向朝廷求情寬限的奏疏,又有其向內閣懇求盡早關支湖廣發往貴州額輸糧餉的一道公文,倒是能夠看出人是好人,也是個想做事的,隻是流於表麵,做事的方法太缺手段了些,看起來能力也就隻能做做禦史。
雖然在要錢一事上張、楊二人可謂殊途同歸,但畢竟路線不同,私下裏難免也有些齟齬,這一點單從近些時日貴州的人事任命便可一窺微妙。
新補的貴州兵備副使李思恭是張鶴鳴在陝西右參政任上的老相識,而提拔本省新任按察使的奏疏楊鶴也早已交了上去,邸抄上全都能夠看到。雖然本省的形勢尚未到劍拔弩張的地步,但王星平此時提起鑄錢一事離著楊鶴關於籌餉的奏議也沒過多久,難免不讓張鶴鳴多想,撫按於政事上觀點不一多半會影響決策,雖然也還不至於壞事,但任哪個想要建功的巡撫也不會希望身邊人與自己離心離德。既然對王星平生了延攬的心思,自然不願意看到他受到‘錯誤路線’的影響。
張鶴鳴此話一出,便要考驗王星平的應變能力了,是維上還是維實?其實在他心中也早有定計。
沒作多想,王星平便拿定主意,“其實以星平看來,先生倒是不必在意,楊按院也是一片公心,實在也是貴州太窮了些,若真能行得鑄錢,則公用不乏,先生想要平定黔中諸蠻自也不是難事了。”
看到王星平並不是主撫,張鶴鳴心下稍緩,複又笑道:“錢糧錢糧,有錢無糧啊。”
貴州土地貧瘠,長期以來無論餉銀還是糧食都要依靠川、湖兩地額解。
王星平順著張鶴鳴的話頭也道:“先生所言極是,本省所患不在無兵,實在無餉,餉之所患又實在本色。”
本色、折色實是稅賦上的概念,大抵按照稅額納糧便稱本色,而以綿、絹、布、絲等雜物折納便稱折色,後來這一概念也包含了以銀鈔折納。隻是要行軍打仗,還是軍餉糧食最重,縱然貴陽衛的城庫中還有銀子,但買不到足夠多的糧食還是白搭。
這才是張鶴鳴屢屢上書言事的症結所在,明初貴州都司原設旗軍十六萬餘,到了正統以後軍屯之法大壞,旗軍逃亡甚眾。成化年間能夠征用的軍額已經不到三萬,除開屯田之外的守城軍士隻得一萬五千餘人,而最近張鶴鳴上的奏疏中說貴陽兵不滿萬王星平覺得和真實情況差距估計不大。其實從根本而言並非無人,實際上還是缺糧造成。
一句話說到了張鶴鳴的心坎裏,老人家都有了相見恨晚的感覺,心道這後生倒是會觀人心事。
“星平沒有記錯的話,如今貴州一年的額征年賦糧當在十六萬石上下吧?”
羅列數據依然是最有說服力的帶入方式,但今天的節奏卻被張鶴鳴給搶了過去。
“今年是十六萬六千二百七十三石。”
‘未免記得太牢靠了些’,王星平心道這一位還真是記憶驚人啊,這一世的高官中他還是頭一迴遇到治下錢糧數據張口就來的,還是精確到個位數,倒是比起庫司中的積年老吏更加厲害。不過想想也就明白了,張鶴鳴是主戰派,如今全省用兵皆決於他,又要打仗又要封賞,都得拿錢拿糧出來,若是不清楚自己的家底有多少說出去倒是奇了。
王星平試探著問:“還要加上川、湖的十萬兩折色吧?”
萬曆以後,川、湖每年額解入黔的折色銀子就是九萬多兩,說十萬也沒有錯,若是按秋稅後的價錢換成糧食又是近三十萬石了。
“自然,但依然是不夠。”張鶴鳴一邊盤算一邊迴答著王星平的疑問。
“還有開中的鹽糧呢?如今不是正好加額?”
四川和雲南的開中邊商將糧食運到貴州指定的各處衛所,然後再憑開中鹽引支鹽,這筆糧餉往往根據軍事上的實際需求開征,以過往來看,一年的開中鹽引最多曾經達到過十多萬,以每引折米六鬥計,則最多時一年開中納米折計能有二十萬石,比貴州額賦糧的正額還要高。
張鶴鳴也不隱瞞,“天成之前不是做鹽,如何不知這鹽法大壞,就算如今朝廷允準再加鹽引納米,也得有邊商肯來才是。”
當然,說完全沒有邊商往邊遠地方運糧也不盡然,畢竟王星平的鹽引買賣也才做完幾個月,其中收來的便有不少開中鹽引。但王星平估計貴州一年也不會超過三萬石之數,想要達到當初一年二十萬石的納額是絕對做不到了。
張鶴鳴召見自己的目的已經唿之欲出,但還是要老先生自己說出來才好,於是王星平朝陽顧左右而言他。
“倒是前幾日在阿母那裏聽到圓通寺的師傅們提起布政司似乎又想以納米換度牒了。”
為了解決軍糧的問題,布政司建議拿出一些度牒用來供人捐納,五鬥米便能捐個正經僧道的編製,也難怪寺裏的和尚都要在施主麵前發起牢騷,師傅們自不會抱怨僧多粥少,隻會說此舉有‘辟奸頑之路’的隱憂,讓作奸犯科之人有了規避的法子,其實意思還是一樣。
“是有此事,不過這也不是長久之計。”張鶴鳴倒是坦率,他毫不諱言為了籌措糧餉,他究竟做了哪些工作。
度牒是政府機構發給公度僧尼道士以證明其合法身份的憑證,有了度牒的出家人可憑此免除徭役,但通常需要度牒的反而是作奸犯科之輩,民戶不屑於此。平民籍此躲避盤查賦役,但真是做下罪惡的奸人恐怕也少有願意納米換個護身符的。故而實際上度牒的需求量並不是很高,政令頒行了不短,實際上今年全省也就隻有不到千石的納額,這頂得甚事。至於與度牒納糧性質相差無幾的官爵米和免試米則更少,納米二十石給冠帶,問題是拿來沒多大用。至於納米免試,隻針對軍中,但如今軍中盡是當兵吃糧之輩,自己的糧餉都還有拖欠,誰會倒拿米出來去捐個免試的資格?有這錢糧去買幾個首級爭個軍功不比這強?
也就隻有納米贖罪一途,但這又得頂著禦史的彈劾,楊鶴可就在身邊坐著,何況秋收在即,現在收了贖罪的錢糧,挨到秋後糧價賤了人犯還判與不判又不好區處,所以左右都是為難。
張鶴鳴也不再賣著關子,誠懇言道:“天成家中做著糧商,平素又有心國事,我有意在近日用兵烏撒,隻這糧草一事想在你福泰號覓得大宗。”
王星平笑得像隻貓兒,“先生知道這貴陽的糧商可不止我一家。”
張鶴鳴也笑了起來,“可想做官鐵生意的隻有天成你一個。”
這是明明白白的示好,當然王星平要是硬說這是要挾也不是不可以。
笑道:“還要先生成全則個。”
張鶴鳴見王星平入巷,也笑道:“我也不要天成你吃虧,隻是從你這裏起個頭,不知你庫中還有多少糧食可供使用,省裏照數作價與你。”
“照數作價?”
王星平心道若真是照數作價貴陽市麵上又不是買不到糧食。
張鶴鳴終於給出了自己的條件,“往日裏秋收後一石糧值錢三錢,省裏給你四錢的米價,也省了你轉運的耗費,如此公私兩便可好?”
‘你都說了是秋收以後的價錢’,王星平腹誹了一聲,但仔細想想這生意也不吃虧,坐地轉手便有每石一錢的轉頭,雖然比起現在的米價每石還要虧上兩錢多,但其實也不是虧,隻是少賺。若能一次解決了大半的庫存,等到秋收之後再行收糧也是可以接受的,何況如果加上其他的添頭,就算真虧這筆生意也照樣得做。
“那先生還缺多少?”
“數千大軍一月所需,總也得有一萬石的軍糧才好。”
既然王星平鬆了口,張鶴鳴索性就一步到位,並不像再去麻煩別家了。
“一萬石……”王星平咂了咂嘴,似在猶豫。
張鶴鳴覺得是王星平嫌多,乃道:“八千石也可以。”
見王星平還有難色,又道:“實在不夠五千石也勉強夠用。”
大不了不足的部分再找其他商家籌措,就算真籌措不了,貴州衛的豐濟倉和城倉中的俸糧加起來還有八千石也不是不能挪借,而且還有因糧於普安、畢節兩倉的渾賴辦法在。
王星平聽得愣了,一省巡撫做起事來倒想買菜一般了,忽而對張鶴鳴大笑起來。
“我給一萬五吧。”
【注:洪武時貴州兵員正額是161800人,成化三年有據可查的是28800人,逃亡嚴重,到了成化6年,守城支糧的軍士就隻剩15000人了,基本大半兵員是靠川湖兩省的糧餉輸運維持,這也是貴州局勢艱難的一個原因,並不是沒有足夠的兵員,而是自身無法實現自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