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本帥鎮撫地方,你們教門中的事情原本是不管的,但事涉一方治安,也就隻有勉為其難的過問了。”
劉大悟開宗名義,似乎是生怕土著們不能明白大宋朝廷的‘良苦用心’,更是向眾人引薦了廖雲,這位戶部度支司的當家人。
廖雲說起自己的本行倒是頭頭是道,“朝廷自北歸以來,掃蕩婆羅洲北的蠻部七十三家,所費錢糧不過毫末而已。”
看了看下麵眾人的表情,他又繼續道:“不過王師若隻是用來對付這些宵小,未免小題大做了些,所以前日文萊府政協的胡委員向行營獻了一策,其實與本朝所行保甲之法頗類,也是遲早要施行的。”
胡八榮起先給古晉行營獻的自然是大明在江南搞出的一套法度,隻是那套聯保之製這要旨在於禁海禦倭,主要還是因為當時的大明地方戰不如寇,隻能自守,這自然與如今伏波軍的實力大相徑庭。
況隔絕商貿也並非元老們的本意,這意思自不好明說,但難得這胡八榮有心上進,如今這樣覺悟的從龍之士自然要好生提攜。故而在胡八榮上書的基礎上,廖雲又和劉大悟幾個自行搞了一套新的東西,而對於首長們的條貫,胡東主自然也是滿口的附和。
其實對於本地居民,無論漢番,原本也是要予以結保的,隻有將利益與責任捆綁在一起,城內也才能安生,而且十戶推出的小保,朝著以後走便都能成了新近成立的行人司的坐探。隻要給予一定的好處,再加上對於連坐的顧慮,相信這些保甲的頭目是會樂於為本地的政權提供有力支持的。既然吹過了風,這甲長保長的人選自然不用著急,也需要給土著們時間去充分消化元老們話中的意思。
保甲法並不新鮮,自宋時開始,到大明也有好幾百年了,隻要是和華商做過生意的,多少也有耳聞,所以在南洋沒有哪家施行,還是因為各家政權並無權威。過了暹羅往南,無論哪一家其實都是鬆鬆散散,就拿這古晉來說,低矮的一道幕牆之內,都是互不相服,更不要說將人組織起來。
再說宋人的心思,齊思中如今也多少有些明白了。保甲法雖說源自北宋,可再往前起碼在秦時便有了類似的製度。熙寧變法時為什麽大臣們極力反對?還不是因為此事勾起了軍功爵位製的往事,讓士大夫們心有不安罷了,這一點,讀過些史書的齊老爺自然知道,就是看這宋人的做派倒是越來越像是法家了。
還有就是這保甲之法本身,雖然名為安定地方,攘除奸狡,但實則內控的功效比起對付外來的賊人更甚。十戶聯保,居民之人便會互相猜忌,不能齊心,雖說城中未必會有人來當出頭鳥反對宋人統治,實際上宋人進城也不過幾日時間,從表麵上看,這古晉的行營也是一派商人模樣,全無半點官府的處事做派。所行之事也沒有損害本地商戶的利益,長遠來看反倒多有助益。不過有道是防患於未然,宋人的心思瞞不過他這個老於世故的,但轉念想來這樣也好,本來還打算如何權衡,這樣一來,保甲之中則必然有他的位置,到時候公推,恐怕宋人還要依仗如自家這樣有聲望的耆老長者。
想到這裏,齊思中暗暗心安,出頭的事情留給李芳華就好,他是港主,論起籍貫又與自家不是一路。如果真是要推行保甲之法,利益損失最大的隻會是他,而齊老爺自恃在鄉人中的威望,族中保障幾個大保的名額應是不難,就是這廖管勾取的名字著實拗口,以往書上也從未聽過。
…………
“大保鑒?”黃鵠沒有趕著參加今日的大會,他的任務既已完成,稍晚時候隻消露上一麵即可。隻是無聊翻起會議的文件,嘴裏念叨起這個倒黴名字。
“這是誰給取的?”
程起林正好得閑,一邊侍弄著自家的幾缸金魚,一邊漫不經心的問起黃鵠這話的來曆。
“這古晉城中合計兩千餘戶,其中漢人五百戶,來自印度洋周邊諸國的移民也有五百戶,土人另有千戶,還有紅夷十戶。”
“按照政事堂的辦法,十戶為一保,五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
“原本也是要遵循古意叫做保長,可行人司說這保甲法要有新意,保長們除了組織出丁的民兵巡防城中鄉裏,還要肩負起民間的情報搜集之能,故而將保長的名字改成了保鑒。”
“明察鑒徹,行人司的人這麽想倒也不算有錯。”
行人司成立時間不長,是如今東府手中數得著的情報機構,因為宋朝本無此一官職,完全屬於元老院憑空生造,故而哪裏都想插上一腳,如今竟然連保甲製度都不放過,還生生的搶了命名權來。
程起林想了想道:“我覺得倒是挺好,朗朗上口,指不定多少年後這就成了一個好差事。”
黃鵠也笑道:“哪裏用多少年後,就今天會上公布了辦法,你信不信就有人要出來爭了。”
的確,按照這個新定的保甲法,若是真能得到都保鑒的職務,等於就是本地華人或是番商的首領,就算是土著那邊,也不過隻有兩個都保的名額,都保鑒的地位可比如今的港主,可加上背後有伏波軍撐腰,則後台又要硬上許多。
程起林聽了又道:“可這保鑒之職不會隻有好處,不盡義務吧。”
黃鵠恍然,道:“這事之前倒是沒和你說過,其實是要對周邊蠻部用兵了。”
“這保鑒之職便是要納投名狀來換了?”程起林反應倒是不慢,原本以為隻是公推,可照黃鵠說,行營對公推人選擁有否決之權,實際上就是可以選到滿意為止。
“聰明,沒看我這幾天就在忙著為此事鋪墊些道具,直到昨天才算忙完。”
“這古晉城中的泥瓦匠恐怕都快被你搜羅幹淨了吧。”知道原委的程起林笑道,這幾日行營招攬了不少城中的泥瓦工匠日夜趕工,總算趕在今天大會前完成了差事,程起林負責後廚,包括黃鵠在內的幾位參與元老,都是他親自供應宵夜,是以對內情清楚頗深。
古晉這裏地屬南洋靠南,此地的房屋樓舍全以竹木茅草搭建,就連所謂城牆也不過就是些豎起的木板和荊棘,再要堅固些的建築,自有開采自山上的石料,卻也不必費事燒磚。本地人就連吃飯都少有用到陶器,泥瓦匠人實在是少得可憐。這幾日連同粗通道理的漢人工匠一起,總計也才找到五六人,倒也沒讓本地人覺得有什麽不妥。
看看時間磨蹭的差不多了,黃鵠這才懶洋洋的下了大船,換了一艘小舟和幾個護衛一起朝著會場而去,東西自是準備妥當,倒也不用他再去操心。
…………
練勇?民兵?
胡八榮話一出口,便聽到眾人的驚訝之聲。
廖雲則在一旁補充道:“不錯,胡委員也是見了此地情形才大膽為行營建言。”
“相信在座的各位,都經曆過自己商貨被劫,家人被害的事情。”話雖娓娓道來,但卻引人深思。
古晉周邊的蠻部,要說有多麽跋扈倒不至於,無非也是做些劫掠商賈和人家的勾當,其實這些部族本身並不當成什麽大事。但為害卻是不輕,隻是剿滅蠻部實在費事,又容易與部族結仇。原本部族之人隻是為了族中所需,本也隻當作尋常事情,並不以為惡,但一旦結仇,難免就會別生事端,以後蠻部認準了一家生事,無異於惹禍上身。故而現今出城辦事,也多是眾人結伴,若真出了事,也有各自話事之人出麵斡旋,直接要命的情狀倒是少了,但城中土人見有利可圖,又往往與城外的蠻部勾結勒索,這也是近幾十年才有的新鮮事,但也無人說破。
其實大食海商倒還好辦,元老院真正想要對付的還是土人勢力,結保隻是分而治之的一策,行營這邊自然還會留有後手。
現在聽胡八榮和這位廖管勾的意思,是要各家出丁互保,謂之維持治安,將古晉周邊五十裏內的蠻部清掃一空。除了單丁戶,無論漢人土人還是大食人,都要出一男丁,加起來也有近兩千之數了,宋人這是想要幹什麽?真的隻是如說的一樣是為了保境安民?
下麵眾人心中忐忑,但會還得繼續開下去。
坐在角落處的一位土人頭目麵帶微笑,聽著台上大宋老爺們的慷慨陳詞,覺得好笑。
若說為了控製城市港口,其實如今城中治安並不算差,至少南市那邊,居民們已經自發的向宋人靠攏,整日裏乘小舟圍著鐵船供應蔬果的商販便是絡繹不絕。畢竟都是同文同種,就連原本橫行市舶的潑皮如今因為宋人的執法聽說都收斂了許多。古晉行營更是大肆在城中搜拿作奸犯科之輩,抓到的幾十罪囚如今就關押在南市議事廳旁新設的臨時牢房中。
單論手段,召恩倒是對台上的幾位頗為佩服,不過事關土人利益,也不是一句投效就能輕易決定的。再者,有些話不說,自然有人比他還要著急,果然就聽李芳華先叫起了難。
“廖管勾說得不錯,可卻有幾樁難為之事。”
會前對台詞可沒有這一位的戲份,突然的發問無疑勾起了廖雲的興趣,他倒是不惱有人多生枝節,開會最怕的就是冷場。
“李港主請說,是哪幾樁事情難為?”
李芳華想了想,覺得所慮並無不妥,便將理由一一說了出來。
“一則若是照著這個章程組建起一支民壯鄉勇倒是不難,隻不過古晉成法,向來都是募兵,太尉和管勾想以保甲之法驅使丁壯,就是怕下麵不肯效力。”
廖雲點頭示意李芳華繼續,這本就是應該想到的。
“二則婆羅洲地廣人稀,我李家世居古晉,已曆三代,尚不能清楚周邊究竟有多少部族,雖然伏波軍雖能以一當十,但畢竟人少,本地的蠻部,遇到大軍無非遁入山林,久占也非良法。待天兵離去就又都迴來了,如此反複便不知何時能夠成功,徒然勞民傷財。”
似乎是為先前的小看抱歉,廖雲也認真的迴答起李芳華的疑惑,現在看來原本沒有安排的這幾個提問反倒更能即興發揮。
整理一番思緒,廖雲道:“我大宋法度,不以募兵之製,民兵自然不會有報酬。”
此話一出,下麵果然議論紛紛,一片嘩然,本地募兵,不說土著懶惰,就是一向勤謹的華人,若是沒錢,自然也驅使不得。
廖雲隻是示意眾人稍安勿躁,複又解釋道:“不以報酬,但並不是沒有好處,民兵也是可以積功授爵的。”
‘秦法?’果然下麵幾個年長的華商便想到了秦時的軍功之製,隻不過光是給個爵位,這南洋諸國,哪家的國君不會做?都是空頭沒有實利還是不行啊。
“當然,民兵都會優先種痘。”
啊?!先是反應最快的人一聲驚唿,緊接著陸續反應過來的眾人便是一陣鼓噪。
傳說中宋人用以抵禦痘瘡的種痘之法,隨著顧梅堂等人的宣揚早已在古晉傳開,原本隻是一個傳說,先前也有人旁敲側擊的問過幾位首長,都隻被迴以善意的微笑,不意竟然在會上給提了出來。若真是已經在文萊推行開了的種痘之法,那倒真比任何報酬都要誘人得多,南洋多瘴癘,能夠祛病活命的靈藥比得上任何真金白銀。
廖雲知看著眾人的反應,頗為滿意,又道:“至於蠻部分散不宜久守,倒也不必擔心。既然想要一勞永逸,總是要有個根治的法子才好,所以行營上下商議定了,還在‘集村並屯’四字。”
“本帥鎮撫地方,你們教門中的事情原本是不管的,但事涉一方治安,也就隻有勉為其難的過問了。”
劉大悟開宗名義,似乎是生怕土著們不能明白大宋朝廷的‘良苦用心’,更是向眾人引薦了廖雲,這位戶部度支司的當家人。
廖雲說起自己的本行倒是頭頭是道,“朝廷自北歸以來,掃蕩婆羅洲北的蠻部七十三家,所費錢糧不過毫末而已。”
看了看下麵眾人的表情,他又繼續道:“不過王師若隻是用來對付這些宵小,未免小題大做了些,所以前日文萊府政協的胡委員向行營獻了一策,其實與本朝所行保甲之法頗類,也是遲早要施行的。”
胡八榮起先給古晉行營獻的自然是大明在江南搞出的一套法度,隻是那套聯保之製這要旨在於禁海禦倭,主要還是因為當時的大明地方戰不如寇,隻能自守,這自然與如今伏波軍的實力大相徑庭。
況隔絕商貿也並非元老們的本意,這意思自不好明說,但難得這胡八榮有心上進,如今這樣覺悟的從龍之士自然要好生提攜。故而在胡八榮上書的基礎上,廖雲又和劉大悟幾個自行搞了一套新的東西,而對於首長們的條貫,胡東主自然也是滿口的附和。
其實對於本地居民,無論漢番,原本也是要予以結保的,隻有將利益與責任捆綁在一起,城內也才能安生,而且十戶推出的小保,朝著以後走便都能成了新近成立的行人司的坐探。隻要給予一定的好處,再加上對於連坐的顧慮,相信這些保甲的頭目是會樂於為本地的政權提供有力支持的。既然吹過了風,這甲長保長的人選自然不用著急,也需要給土著們時間去充分消化元老們話中的意思。
保甲法並不新鮮,自宋時開始,到大明也有好幾百年了,隻要是和華商做過生意的,多少也有耳聞,所以在南洋沒有哪家施行,還是因為各家政權並無權威。過了暹羅往南,無論哪一家其實都是鬆鬆散散,就拿這古晉來說,低矮的一道幕牆之內,都是互不相服,更不要說將人組織起來。
再說宋人的心思,齊思中如今也多少有些明白了。保甲法雖說源自北宋,可再往前起碼在秦時便有了類似的製度。熙寧變法時為什麽大臣們極力反對?還不是因為此事勾起了軍功爵位製的往事,讓士大夫們心有不安罷了,這一點,讀過些史書的齊老爺自然知道,就是看這宋人的做派倒是越來越像是法家了。
還有就是這保甲之法本身,雖然名為安定地方,攘除奸狡,但實則內控的功效比起對付外來的賊人更甚。十戶聯保,居民之人便會互相猜忌,不能齊心,雖說城中未必會有人來當出頭鳥反對宋人統治,實際上宋人進城也不過幾日時間,從表麵上看,這古晉的行營也是一派商人模樣,全無半點官府的處事做派。所行之事也沒有損害本地商戶的利益,長遠來看反倒多有助益。不過有道是防患於未然,宋人的心思瞞不過他這個老於世故的,但轉念想來這樣也好,本來還打算如何權衡,這樣一來,保甲之中則必然有他的位置,到時候公推,恐怕宋人還要依仗如自家這樣有聲望的耆老長者。
想到這裏,齊思中暗暗心安,出頭的事情留給李芳華就好,他是港主,論起籍貫又與自家不是一路。如果真是要推行保甲之法,利益損失最大的隻會是他,而齊老爺自恃在鄉人中的威望,族中保障幾個大保的名額應是不難,就是這廖管勾取的名字著實拗口,以往書上也從未聽過。
…………
“大保鑒?”黃鵠沒有趕著參加今日的大會,他的任務既已完成,稍晚時候隻消露上一麵即可。隻是無聊翻起會議的文件,嘴裏念叨起這個倒黴名字。
“這是誰給取的?”
程起林正好得閑,一邊侍弄著自家的幾缸金魚,一邊漫不經心的問起黃鵠這話的來曆。
“這古晉城中合計兩千餘戶,其中漢人五百戶,來自印度洋周邊諸國的移民也有五百戶,土人另有千戶,還有紅夷十戶。”
“按照政事堂的辦法,十戶為一保,五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
“原本也是要遵循古意叫做保長,可行人司說這保甲法要有新意,保長們除了組織出丁的民兵巡防城中鄉裏,還要肩負起民間的情報搜集之能,故而將保長的名字改成了保鑒。”
“明察鑒徹,行人司的人這麽想倒也不算有錯。”
行人司成立時間不長,是如今東府手中數得著的情報機構,因為宋朝本無此一官職,完全屬於元老院憑空生造,故而哪裏都想插上一腳,如今竟然連保甲製度都不放過,還生生的搶了命名權來。
程起林想了想道:“我覺得倒是挺好,朗朗上口,指不定多少年後這就成了一個好差事。”
黃鵠也笑道:“哪裏用多少年後,就今天會上公布了辦法,你信不信就有人要出來爭了。”
的確,按照這個新定的保甲法,若是真能得到都保鑒的職務,等於就是本地華人或是番商的首領,就算是土著那邊,也不過隻有兩個都保的名額,都保鑒的地位可比如今的港主,可加上背後有伏波軍撐腰,則後台又要硬上許多。
程起林聽了又道:“可這保鑒之職不會隻有好處,不盡義務吧。”
黃鵠恍然,道:“這事之前倒是沒和你說過,其實是要對周邊蠻部用兵了。”
“這保鑒之職便是要納投名狀來換了?”程起林反應倒是不慢,原本以為隻是公推,可照黃鵠說,行營對公推人選擁有否決之權,實際上就是可以選到滿意為止。
“聰明,沒看我這幾天就在忙著為此事鋪墊些道具,直到昨天才算忙完。”
“這古晉城中的泥瓦匠恐怕都快被你搜羅幹淨了吧。”知道原委的程起林笑道,這幾日行營招攬了不少城中的泥瓦工匠日夜趕工,總算趕在今天大會前完成了差事,程起林負責後廚,包括黃鵠在內的幾位參與元老,都是他親自供應宵夜,是以對內情清楚頗深。
古晉這裏地屬南洋靠南,此地的房屋樓舍全以竹木茅草搭建,就連所謂城牆也不過就是些豎起的木板和荊棘,再要堅固些的建築,自有開采自山上的石料,卻也不必費事燒磚。本地人就連吃飯都少有用到陶器,泥瓦匠人實在是少得可憐。這幾日連同粗通道理的漢人工匠一起,總計也才找到五六人,倒也沒讓本地人覺得有什麽不妥。
看看時間磨蹭的差不多了,黃鵠這才懶洋洋的下了大船,換了一艘小舟和幾個護衛一起朝著會場而去,東西自是準備妥當,倒也不用他再去操心。
…………
練勇?民兵?
胡八榮話一出口,便聽到眾人的驚訝之聲。
廖雲則在一旁補充道:“不錯,胡委員也是見了此地情形才大膽為行營建言。”
“相信在座的各位,都經曆過自己商貨被劫,家人被害的事情。”話雖娓娓道來,但卻引人深思。
古晉周邊的蠻部,要說有多麽跋扈倒不至於,無非也是做些劫掠商賈和人家的勾當,其實這些部族本身並不當成什麽大事。但為害卻是不輕,隻是剿滅蠻部實在費事,又容易與部族結仇。原本部族之人隻是為了族中所需,本也隻當作尋常事情,並不以為惡,但一旦結仇,難免就會別生事端,以後蠻部認準了一家生事,無異於惹禍上身。故而現今出城辦事,也多是眾人結伴,若真出了事,也有各自話事之人出麵斡旋,直接要命的情狀倒是少了,但城中土人見有利可圖,又往往與城外的蠻部勾結勒索,這也是近幾十年才有的新鮮事,但也無人說破。
其實大食海商倒還好辦,元老院真正想要對付的還是土人勢力,結保隻是分而治之的一策,行營這邊自然還會留有後手。
現在聽胡八榮和這位廖管勾的意思,是要各家出丁互保,謂之維持治安,將古晉周邊五十裏內的蠻部清掃一空。除了單丁戶,無論漢人土人還是大食人,都要出一男丁,加起來也有近兩千之數了,宋人這是想要幹什麽?真的隻是如說的一樣是為了保境安民?
下麵眾人心中忐忑,但會還得繼續開下去。
坐在角落處的一位土人頭目麵帶微笑,聽著台上大宋老爺們的慷慨陳詞,覺得好笑。
若說為了控製城市港口,其實如今城中治安並不算差,至少南市那邊,居民們已經自發的向宋人靠攏,整日裏乘小舟圍著鐵船供應蔬果的商販便是絡繹不絕。畢竟都是同文同種,就連原本橫行市舶的潑皮如今因為宋人的執法聽說都收斂了許多。古晉行營更是大肆在城中搜拿作奸犯科之輩,抓到的幾十罪囚如今就關押在南市議事廳旁新設的臨時牢房中。
單論手段,召恩倒是對台上的幾位頗為佩服,不過事關土人利益,也不是一句投效就能輕易決定的。再者,有些話不說,自然有人比他還要著急,果然就聽李芳華先叫起了難。
“廖管勾說得不錯,可卻有幾樁難為之事。”
會前對台詞可沒有這一位的戲份,突然的發問無疑勾起了廖雲的興趣,他倒是不惱有人多生枝節,開會最怕的就是冷場。
“李港主請說,是哪幾樁事情難為?”
李芳華想了想,覺得所慮並無不妥,便將理由一一說了出來。
“一則若是照著這個章程組建起一支民壯鄉勇倒是不難,隻不過古晉成法,向來都是募兵,太尉和管勾想以保甲之法驅使丁壯,就是怕下麵不肯效力。”
廖雲點頭示意李芳華繼續,這本就是應該想到的。
“二則婆羅洲地廣人稀,我李家世居古晉,已曆三代,尚不能清楚周邊究竟有多少部族,雖然伏波軍雖能以一當十,但畢竟人少,本地的蠻部,遇到大軍無非遁入山林,久占也非良法。待天兵離去就又都迴來了,如此反複便不知何時能夠成功,徒然勞民傷財。”
似乎是為先前的小看抱歉,廖雲也認真的迴答起李芳華的疑惑,現在看來原本沒有安排的這幾個提問反倒更能即興發揮。
整理一番思緒,廖雲道:“我大宋法度,不以募兵之製,民兵自然不會有報酬。”
此話一出,下麵果然議論紛紛,一片嘩然,本地募兵,不說土著懶惰,就是一向勤謹的華人,若是沒錢,自然也驅使不得。
廖雲隻是示意眾人稍安勿躁,複又解釋道:“不以報酬,但並不是沒有好處,民兵也是可以積功授爵的。”
‘秦法?’果然下麵幾個年長的華商便想到了秦時的軍功之製,隻不過光是給個爵位,這南洋諸國,哪家的國君不會做?都是空頭沒有實利還是不行啊。
“當然,民兵都會優先種痘。”
啊?!先是反應最快的人一聲驚唿,緊接著陸續反應過來的眾人便是一陣鼓噪。
傳說中宋人用以抵禦痘瘡的種痘之法,隨著顧梅堂等人的宣揚早已在古晉傳開,原本隻是一個傳說,先前也有人旁敲側擊的問過幾位首長,都隻被迴以善意的微笑,不意竟然在會上給提了出來。若真是已經在文萊推行開了的種痘之法,那倒真比任何報酬都要誘人得多,南洋多瘴癘,能夠祛病活命的靈藥比得上任何真金白銀。
廖雲知看著眾人的反應,頗為滿意,又道:“至於蠻部分散不宜久守,倒也不必擔心。既然想要一勞永逸,總是要有個根治的法子才好,所以行營上下商議定了,還在‘集村並屯’四字。”